第九章 国用司
作者:远征士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72

弩的价值在于它的射程、贯穿力和准确度。它的射程比弓要远出一倍,最远可达三百步;它可以贯穿两层铁甲;由于弩只要将弦固定之后就可以专心瞄准,不像弓还要同时拉弓和瞄准,所以准确度也比弓高。但它的缺点是射击频率低,造价高。特别是在对付骑兵的时侯,从敌骑进入射程到短兵相接时,只能发弩两到三次。这使得弩在宋军里的应用并不广泛,直至李宏设计了“神臂弓”。

“神臂弓”其实也是一种弩,由于他是由党项人李宏发明的,所以人们也将之称为党项弩。与普通的弩不同的是,它的前端有一个铜制的圆环,这个圆环称为干镫。上弦时,军士只要弯腰脚踩干镫,然后手握弩弦,用力站直身体便可完成上弦动作。这种装置增加了弩的发射频率,使得宋军在面对骑兵的冲锋时,有四次左右的发弩机会,所以“神臂弓”便逐渐在宋军中广泛应用起来。只不过由于“神臂弓”结构复杂,造价不菲,所以在宋军中装备的数目却并不多。

而此时我却听赵昀说有许多的“神臂弓”,这不能不让我吃惊。如果有许多“神臂弓”,那就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造出来的。因为就算财力、物力足够,制作“神臂弓”的工匠也不够。但是如果朝廷早就有了准备,那为什么不早些将这些“神臂弓”拿出来使用呢?

望着满面疑惑的我,赵昀笑道:“此事还要说到先皇,先皇在位时便有北上的打算,所以便于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设置了国用司。此司是专门筹措北上军费的机构,讫今为止已建立了三十年,调拔、集中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其中有一项,便是两万余张的‘神臂弓’。”

“两万余张?”闻言我大惊道。

“正是。”赵葵笑道:“不知郑统制以为,用这两万余张‘神臂弓’装备六万人的部队,是否够用?”

“够了,够了。”我心中一喜,两万多张的“神臂弓”装备六万人的部队,那么每万人可得三千多张,再加上部队原有的数目,那么每万人大慨便会有四千张“神臂弓”了,这足可以构成一个强大的弩阵,将蒙军挡在“神臂弓”的射程之外。

但事情真的会有这么乐观吗?我心里不禁又对此产生了怀疑,就算我没来到这个朝代,赵扩那老头子也一样会设置那个国用司的,这两万余张“神臂弓”也一样是会有的,但南宋还不是一样灭亡?

“郑卿还有什么疑虑吗?”赵昀见我依然皱着眉头,便不解地问道。

“哦,没有疑虑了。”我忙回答道,虽然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如此甚好。”赵昀笑道:“那么事不宜迟,明日朕便差人将三千张‘神臂弓’送往骁骑军军营,郑卿有五个月的时间训练军士使用这些‘神臂弓’。”

“皇上……”闻言我不可思议地望着赵昀道:“皇上的意思是让骁骑军出征吗?骁骑军的军士大多都没上过战阵啊。”

“这可是赵置使的要求啊。”赵昀笑道:“赵置使很希望能与郑卿一同上阵杀敌呢!”

“郑统制多虑了。”赵葵应声道:“老夫相信郑统制的练兵能力,郑统制大破蔡州的军士不也是千余名新兵吗?更何况此番北上,河南的蒙军不足万人,而我军却有六万之众,郑统统制便将此次出征当作练兵也未尝不可。老夫的计划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蒙军虽擅长野战,但只要我军动作迅速,趁蒙军援军未到时,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一举夺下河南险要关隘和城池。到时便可静待蒙军攻城了,郑统制以为如何?”

“确是可行。”我点了点头,赵葵的“守河据关,收复三京”的计划,实际上也是避开和蒙军进行野战。虽说河南各城经过战火之后,必然残破不堪,但下了战马的蒙军,要想在攻城战中打败拥有大量“神臂弓”的宋军,却更是不易。只不过粮草……

想到这里,我忙说道:“赵置使的计划确是可行,只不过粮草却是一大问题。金国新亡,河南久经战火涂毒,此番北上所得的城池必是粮食奇缺。我军除了要准备宋军军粮之外,还得准备当地百姓所需的粮食,我军能筹备这许多的粮食吗?”

“郑卿勿需多虑。”赵昀笑道:“国用司有粮三十万担,朕再下旨急征十万担,如此足可供河南军民一月有余,一月之后宋国秋收,更无粮食之忧了。”

“既然如此,郑言便听凭皇上安排了。”我有些无奈地说道,这才几天的工夫,我心里担忧的问题好像就不存在了,所有的问题好像都解决了。这个赵扩的国用司好像就是为这一仗而设的一样,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我心里存在着一丝不安,战场是瞬息万变的,有很多问题和状况并不是战前能够考虑到的。赵扩留下的这个国用司,对宋国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如此甚好。”赵葵见我再没有疑虑,便笑着说道:“老夫明日便赶回淮西布置出兵事宜,半年之后,郑统制便带兵与老夫合兵汴京,一振我大宋军威。”

“朕就等着送上美酒镐赏三军了。”赵昀大笑道。

“皇上。”此时我突然想起杨公公所交代的事,连忙说道:“素闻皇上酷爱赏花,微臣来此时,却看见一处梅园中的梅花开得正艳……”

“哦,那定是太妃宫旁的梅园了。”赵昀不等我说完,便打断了我的话说道:“难得今日如此好心情,不若二位爱卿便同朕一同前去赏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