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介入中原(1)
作者:思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02

西元前312年,己酉,仲春二十九。

中原形势又开始风起云涌,楚大举发兵进攻秦、韩,派将军屈丐进攻商於之地,又使上柱国景翠围攻韩的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齐联合宋一起围攻魏的煮枣(今山东东明东)。

秦、韩、魏马上做出了反击,秦由大良造魏章统率,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出发,经武关,到商於之地反击进攻的楚军。韩、魏两国调集大军至雍氏、煮枣与楚、齐、宋军展开大战。

凌云志敏锐地嗅到了一缕插手中原事务的良机,马上召开军机阁会议研究对策。

军机会议在贤安殿举行,军机阁成员除了乐毅、冷风、闻莘驻防燕地,户司司长萧会主持蓟城建设没有召回外,其余成员及新增军机阁成员苏秦都参加了会议。

凌云志高坐台上太师椅,郁心怡、宇文芳华在次一级台阶两侧太师椅上就座,凌云志巡视了一遍台下两行站立的众军机大臣,朗声道:“如今楚、齐、宋三国与秦、韩、魏三国在秦的商於之地、韩的雍氏、魏的煮枣、楚的汉水流域展开大战,哪位爱卿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众军机大臣闻言,均精神一振,眼露惊喜,主公之前从未就他国战事召开军机会议,表现出一种安心发展,不想插手中原事务的态度,现在对中原战事表现得如此关注,表明了主公有介入中原事务的想法,雄心逐渐显露,诸臣顿感振奋。

站立左右排首的苏焕、江子奇相视而笑,江子奇左手衣袖微动,示意苏焕先言。

苏焕淡雅一笑,也不谦让,出班奏道:“微臣有点浅见。”

文武两位班首的小动作自然落入了凌云志的眼中,微微一笑,知两人已有准备,和声道:“苏卿素有卓见,但言无妨。”

苏焕儒雅一礼,侃侃而谈道:“今中原诸国,唯齐、楚、燕、秦、韩、赵、魏七国称雄,余者不足论也,七国中又以齐、秦、楚三国实力超群而实力相侔,具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实霸国也;我国与赵地理位置偏北,南面受到韩魏两国的阻隔,偏离大国军事冲突的热点区域,实力较弱,乃偏远之国也;而韩、魏两国一居天下之咽喉,一居天下之胸腹,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实兵家必争之地,四面受敌,尤其是被齐、秦、楚三强包围,在军事上处在十分不利的状态,加之国势较弱,常常成为大国图谋的首要目标,实乃枢纽之国也。

正是因为韩、魏两国居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夺取、控制了这一地域,守可以阻挡敌方的进击,进可使自己能够向几个战略方向运动兵力,获得战争的主动权,所以才会成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必争之地。对于齐、秦、楚国来说,要打败对手、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之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控制和利用韩魏两国,合纵、连横也由此而产生。

而韩、魏在三个强国环绕虎视下而不灭国者,实因齐、秦、楚三国都不愿让自己的争霸对手夺取这块战略要地,因此任何一方大举进攻韩、魏,其他强国往往发兵支援。从而造成齐、秦、楚三国只能选择联合而不是消灭韩魏的策略。

韩、魏两国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为了保护自己,求生存,图发展,根据时局的变化或受强国的胁迫,不断变换与强国的联盟关系,游弋在齐、秦、楚三国之间,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为了操纵韩魏两国的政治,确保韩魏留在自己的阵营,齐、秦、楚三国可以说用尽了办法,诸如派遣本国的贵族、近臣到韩魏出任宰相,强迫韩魏提供质子,扶植某位公子担任王储以培养亲己的政治势力,伙同韩魏侵略他国进行分赃,结合军事力量的威慑尽量拆散韩魏与对手的联盟等,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此次楚联合齐、宋进攻韩魏之地正为此也。

楚攻秦商於之地,实牵制秦军也,使其不能及时支援韩、魏。臣之一点陋见,实抛砖引玉也。”

天下时局风云变幻,合纵、连横之势更是复杂多变、变化莫测,使人难辨真伪,闻听了苏焕的一番分析,众人眼前顿时清晰起来。

苏秦暗赞不已,常闻主公手下人才济济,多运筹谋略之士、决胜千里之将,果然不虚,顿时傲心稍减,欣悦臣服。

凌云志赞许地望着苏焕,笑道:“苏卿之言犹如晨钟暮鼓,令人耳清目明,实乃精辟之论!其因既明,我国当采取何策应对?哪位爱卿能为本公一谋?”

江子奇微微一笑,洒脱出班,飘逸一礼,朗声道:“臣愿为主公一谋。”

凌云志毫不意外地望着江子奇,笑道:“当闻军师之谋。”

江子奇胸有成竹地说道:“秦图六国有三条通道,一为北部通道,由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渡河水,沿中条山北麓东行,从轵(今河南济源)穿过太行山麓南端与黄河北岸之间的狭长走廊,即可进入河内,来到赵都邯郸所在的冀南平原,不过此条通道须渡过河水东部作战,河东的作战具有很多困难,如背倚河水,不便向前线运送兵员和给养;敌方往往是三晋联合抵抗、反击,还几次得到了齐国的有力支援,使秦国在河东攻占的城邑旋得旋失,不易取得明显的进展、秦对此认识得很清楚,因此得到河西地之后,就暂时放弃了北部通道的继续打通;二为南部通道,由咸阳沿灞水、丹水东南行,出武关,进入楚国的南阳盆地,东行至宛(今河南南阳)后,南下穰、邓,可达楚都郢城所在的江汉平原。武关在秦楚交界的少习山上,方圆数百里都是丘陵山地,形势险要,不利于大军的行动和运输粮草,也不是秦国最佳的进取通道。”江子奇说到这一顿,看了看主公和群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