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阴阳采补之不同(资料 上)
作者:独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568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著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黄帝素女经》——古代房内秘书,早佚,作者不可考,今本为近人叶德辉辑自日人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卷二十八,后收入《双梅景暗丛书》。

叶氏在《新刊素女经序》中写道:"《隋书-经济志》子部医家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又有《素女方》一卷,新旧唐志均不著录。惟日本宽平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而无《玄女经》、《素女方》,疑其时合为一书不复分别也。

黄帝问素女曰:吾气衰而不和,心內不乐,身常恐危,将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夫女之胜男,犹水之胜火,知行之,如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臛;能知阴阳之道,悉成五乐。不知之者,身命将夭,何得欢乐?可不慎哉!(《医心方》廿八,下同)素女曰:有采女者,妙得道术。

王使采女问彭祖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采女再拜曰:愿闻要教。彭祖曰:道甚易知,人不能信而行之耳。今君王御万机治天下,必不能备为众道也。幸多后宫,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

素女曰:御敌家当视敌如瓦石,自视如金玉。若其精动,当疾去其乡。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若能爱精,命亦不穷也。

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素女曰:不可。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玉茎不动,则辟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能动而不施者,所谓还精。还精补益,生道乃著。

《素女经》云:黄帝曰:夫阴阳交接,节度,为之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然。不知行者,渐以衰损。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定体,性必舒迟,浅內徐动,出入欲希,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玄女经》云:黄帝问玄女曰:吾受素女阴阳之术,自有法矣。愿复命之,以悉其道。玄女曰: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男有八节,女有九宫,用之失度,男发痈疽,女害月经,百病生长,寿命消亡,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黄帝曰:夫阴阳之道交接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固有形状,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不知道者,则侵以衰。欲知其道,在安心和志,精神统归,不寒不暑,不饱不饥,定身正意,性必舒迟,深內徐动,出入欲稀。以是为节,慎无敢违,女既欢喜,男则不衰。

黄帝曰:今欲强交接,玉茎不起,面惭意羞,汗如珠子,心情贪欲,强助以手。何以强之,愿闻其道。素女曰:帝之所问,众人所有。凡欲接女,固有经纪。必先和气,玉茎乃起。顺其五常,存感九部。女有五色,审所足扣。採其溢精,取液于口。精气还化,填满髓脑。避七损之禁,行八益之道,毋逆五常,身乃可保。正气内充,何疾不去!腑脏安宁,光泽润理。每接即起,气力百倍。敌人宾服,何惭之有!

《玄女经》云:黄帝曰:交接之时,女或不悦,其质不动,其液不出;玉茎不强,小而不势,何以尔也?玄女曰: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卒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故女质振感男茎盛,男势营扣俞鼠,清液流溢,玉茎施纵,乍缓乍急,玉户开翕,或实作而不劳,强敌自佚,吸精引气,灌溉朱室。今陈八事,其法备悉:伸缩俯仰,前却屈折。帝审行之,慎莫违失。(《玉房秘诀》)

《素女经》云:黄帝曰:阴阳贵有法乎?素女曰:临御女时,先令妇人放平,安身,屈两脚。男入其间,衔其口,吮其舌,拊搏其玉茎,击其门户东西两旁。如是食顷,徐徐內入。玉茎肥大者內寸半,弱小者入一寸。勿摇动之,徐出更入,除百病。勿令四旁泄出。玉茎入玉门,自然生热,且急。妇人身当自动摇上,与男相得。然后深之,男女百病消灭。浅刺琴弦,入三寸半,当闭口刺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因深之,至昆石旁往来,口当妇人口而吸气,行行九九之道讫,乃如此。(《玉房指要》)

黄帝曰:何谓五常?素女曰:玉茎实有五常之道,深居隐处,执节自守,內怀至德,施行无已。夫玉茎意欲施与者,仁也;中有空者,义也;端有节者,礼也:意欲即起,不欲即止者,信也;临事低仰者,智也。是故真人因五常而节之,仁虽欲施予,精苦不固;义守其空者,明当禁使,无得多实,既禁之道矣。又当施予,故礼为之节矣。执诚持之,信既著矣。即当知交接之道,故能从五常,身乃寿也。(《玉房秘诀》)

黄帝曰:何以知女之快也?素女曰:有五徵、五欲,又有十动,以观其变,而知其故。(《玉房秘诀》)夫五徵之候,一曰面赤,则徐徐合之;二曰乳坚鼻汗,则徐徐内之;三曰嗌乾唾咽,则徐徐摇之;四曰阴滑,则徐徐深之;五日尻传液,则徐徐引之。(《玉房秘诀》)

素女曰:五欲者以知其应,一曰意欲得之,则屏息屏气;二曰阴欲得之,则鼻口两张;三曰精欲烦者,则振掉而抱男;四曰心欲满者,则汗流湿衣裳;五曰其快欲之甚者,身直目眠。(《医心方》廿八,不同)

素女曰: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相当也;二曰伸其两肶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泄也;四曰尻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脚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曰侧摇者,欲深切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肢体快也;十曰阴液滑者,精已洩也。见其效以知女之快也。

《玄女经》云:黄帝曰:意贪交接而茎不起,可以强用不?玄女曰:不可矣。夫欲交接之道,男候四至,乃可致女九气。黄帝曰:何谓四至?玄女曰:至茎不怒,和气不至,怒而不大,肌气不至;大而不坚,骨气不至;坚而不热,神气不至。故怒者,精之明;大者,精之关;坚者,精之户;热者,精之门。四气至而节之以道,开机不妄,开精不洩矣。

《玄女经》云:黄帝曰:善哉!女之九气,何以知之?玄女曰:伺其九气以知之。女人大息而咽唾者,肺气来至;鸣而吮人者,心气来至;抱而持人者,脾气来至;阴门滑泽者,肾气来至;慇懃咋人者,骨气来至;足拘人者,筋气来至;抚弄玉茎者,血气来至;持弄男乳者,肉气来至。久与交接弄其实以感其意,九气皆至。有不至者则容伤,故不至,可行其数以治之。(今检诸本无一气)《玄女经》云:黄帝曰:所说九法,未闻其法,愿为陈之,以开其意,藏之石室,行其法式。

玄女曰:九法,第一曰龙翻。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股隐于床,女攀其阴,以受玉茎。刺其谷实,又攻其上,疏缓动摇,八浅二深,死往生返,势壮且强。女则烦怳,其乐如倡,致自闭固,百病消亡。

第二曰虎步。令女俯俛,尻仰首伏。男跪其后,抱其腹,乃内玉茎,刺其中极,务令深密,进退相薄,行五八之数,其度自得。女阴闭张,精液外溢,毕而休息,百病不发,男益盛。

第三曰猿搏。令女偃卧,男担其股,膝还过胸,尻背俱举,乃内玉茎,刺其臭鼠,女还动摇,精液如雨,男深按之,极壮且怒,女快乃止,百病自愈。第四曰蝉附。令女伏卧,直伸其躯,男伏其后,深内玉茎,小举其尻,以扣其赤珠,行六九之数,女烦精流,阴里动急,外为开舒,女快乃止,七伤自除。第五曰龟腾。令女正卧,屈其两膝,男乃推之其足至乳,深内玉茎,刺婴女,深浅以度,令中其实,女则感悦,躯自摇举,精液流溢,乃深极内,女快乃止,行之勿失,精力百倍。

第六曰凤翔。令女正卧,自举其脚,男跪其股间,两手据席,深内玉茎,刺其昆石,坚热内牵,令女动作,行三八之数,尻急相薄,女阴开舒,自吐精液,女快乃止,百病消灭。

第七曰兎吮毫。男正反卧,直伸脚,女跨其上,膝在外边。女背头向足,据席俯头。乃內玉茎,刺其琴絃,女快精液流出如泉,欣喜和乐,动其神形,女快乃止,百病不生。

第八曰鱼接鳞。男正偃卧,女跨其上,两股向前,安徐內之,微入便止,才授勿深,如儿含乳,使女独摇,务令持久,女快男退,治诸结聚。

第九曰鹤交颈。男正箕坐,女跨其股,手抱男,內玉茎,刺麦齿,务中其实,男抱女尻,助其摇举,女自感快,精液流溢,女快乃止,七伤自愈。

素女曰:阴阳有七损人益。一益曰固精:令女侧卧张股,男侧卧其中,行二九数,数毕止。令男固精,又治女子漏血,日再行,十五日愈。(《玉房秘诀》)

二益曰安气:令女正卧,高枕,伸张两臂,男跪其股间刺之,行三九数,数毕止。令人气和,又治女门寒,日三行,二十日愈。

三益曰利脏:令女人侧卧,屈其两股。男横卧却刺之,行四九数,数毕止。令人气和,又治女门寒,日四行,二十日愈。

四益曰强骨:令女侧卧,屈左膝,伸其右臂。男伏刺之,行五九数,数毕止。令人关节调和,又治女闭血,日五行,十日愈。

五益曰调脉:令女侧卧,屈其右膝,伸其左臂。男据地刺之,行六九数,数毕止。令人脉通利,又治女门辟,日六行,二十日愈。

六益曰畜血。男正偃卧.令女戴尻跪其上,极內之,令女行七九数,数毕止。令人力强,又治女子月经不利,日七行,十日愈。

七益曰益液:令女人正伏举后,男上往,行八九数,数毕止。令人骨填。

八益曰道体:令女正卧,屈其臂,足迫尻下,男以臂肋刺之,以行九九数,数毕止。令人骨实,又治女阴臭,日九行,九日愈。

素女曰:一损谓绝气。绝气者,心意不欲而强用之,则汗泄气少,令心热目冥冥。治之法,令女正卧,男担其两股,深按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行九,十日愈。(《玉房秘诀》)

二损谓溢精。溢精者,心意贪爱,阴阳未和而用之,精中道溢。又醉饱而交接,喘息气乱,则伤肺,令人欬,逆上气,消渴,喜怒或悲惨惨,口干身热而难久立。治之法,令女人正卧,屈其两膝夹男。男浅刺,內玉茎寸半,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

三损谓杂脉。杂脉者,阴不坚而强用之,中道强泄,精气竭;及饱食讫交接,伤脾,令人食不化。阴萎无精。治之法,令女人正卧,以脚钩男子尻,男则据席內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四损谓气泄。气泄者,劳倦汗出未干而交接,令人腹热唇焦。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上,向足,女据席浅內玉茎,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子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五损谓机关厥伤。机关厥伤者,适新大小便,身体未定而强用之,则伤肝;及卒暴交会,迟疾不理,不理劳疲筋骨,令人目盳盳,臃疽并发,众脉槁绝,久生偏枯,阴萎不起。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股。踞前向,徐徐按內之,勿令女自摇,女精出,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六损谓百闭,百闭者。淫佚于女,自用不节,数交失度,谒其精气,用力强泄,精尽不出,百病并生,消渴目冥冥,治之法,令男正卧,女跨其上,前伏据度。令女內玉茎相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七损谓血竭。血竭者,力作疾行。劳因汗出,因以交合,俱已之时,偃卧推深,没本暴急,剧病因发,连施不止,血枯气竭,令人皮虚□急,茎痛囊湿,精变为血。治之法,令女正卧,高抗其尻,申张两股,男跪其间深刺,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之,十日愈。

采女问曰:交接以泄精为乐,今闭而不泄,将何以为乐乎?彭祖答曰:夫精出则身体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干枯,骨节解堕,虽复暂快,终于不乐也。若乃动不泄,气力有余,身体能便,耳目聪明,虽自抑静,意受更重,恒若不足,何以不乐也。(《玉房秘诀》)

黄帝曰:愿闻动而不施,其效何如?素女曰:一动不泄则气力强;再动不泄,耳目聪明;三动不泄,众病消亡;四动不泄,五神咸安;五动不泄,血脉充长;六动不泄,腰背坚强;七动不泄,尻股益力;八动不泄,身体生光;九动不泄,寿命未央;十动不泄,通于神明。(《玉房秘诀》)

黄帝问素女曰:道要不欲失精,宜爱液者也,即欲求子,何可得泄?素女曰: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所损。故男年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可一日一施。年廿,盛者日再施,赢者可一日一施。年卅,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四十,盛者三日一施,虚者四日一施。五十,盛者可五日一施,虚者可十日一施。六十,盛者十日一施,虚者廿日一施。七十,盛者可卅日一施,虚者不泄。(《玉房秘诀》)

素女法;人年廿者,四日一泄,年卅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廿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千金方》)

采女曰:男之盛衰,何以为候?彭祖曰:阳盛得气,则玉茎当热,阳精浓而凝也。其衰有五:一曰精泄而出则气伤也;二曰精清而少,此肉伤也;三曰精变而臭臭,此筋伤也;四曰精出不射,此骨伤也;五曰阴衰不起,此体伤也。凡此众伤,皆由不徐交接,而卒暴施泄之所致也。治之法,但御而不施,不过百日,气力必致百倍。

黄帝曰:人之始生,本在于胎,合阴阳也,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则欧逆,一也;夜半之子,天地闭塞,不暗则聋盲,二也;日蚀之子,体戚毁伤,三也;雷电之子,天怒兴威,必易服狂,四也;月蚀之子,与母俱凶,五也;虹蜺之子,若作不祥,六也;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七也;弦望之子,必为乱兵风盲,八也;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九也。(《产经》)

素女曰:求子法自有常体。清心远虑,安定其衿袍,垂虚齐戒,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嘻戏,令女盛动,乃往从之,适其道理,同其快乐,郤身施泄,勿过远,至麦齿,远则过子门.不入子户。若依道术,有子贤良而老寿也。素女曰:夫人合阴阳,当避禁忌,常乘生气,无不老寿。若夫妇俱老,虽生化有子,皆不寿也。

黄帝曰:入相女人,云何谓其事?素女曰:入相女人,天性婉顺,气声濡行,丝发黑弱,肌细,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凿孔居高,阴上无毛,多精液者。年五五以上,卅以还,未在产者。交接之时,精液流涎,身体动摇,不能自定,汗流四通,随人举止。男子者,虽不行法,得此人由不为损。(《大清经》)

房中禁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六丁六丙日、破日、月廿八、日月蚀、大风甚雨、地动、雷电霹雳、大寒大暑、春秋冬夏节变之日、送迎五日之中,不行阴阳。本命行年禁之重者:夏至后丙子丁丑,冬至后庚申辛酉,及新沐头、新远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合阴阳。至丈夫衰忌之年,不可妄施精。

素女论曰:五月十六日,天地牝牡日,不可行房。犯之,不出三年必死。何以知之?但取新布一尺,此夕悬东墙上,明日视之,必有血色。切忌之。(《洞玄子》)

采女云:何以有鬼交之病?彭祖曰:由于阴阳不交,情欲深重,即鬼魅假像,与之交通。与之交通之道,其有胜于人。久处则迷惑,讳而隐之,不肯告人,自以为佳,故至独死而莫之知也。若得此病,治之法,但令女与男交,而男勿泄精,昼夜勿息,困者不过七日必愈。若身体疲劳,不能独御者,但深按勿动,亦善也。不治之,煞人不过数年也。欲验其事实,以春秋之际,入于深山大泽间,无所云为,但远望极思,唯含交会阴阳,三日三夜后,则身体翕然寒热,心烦目眩,男见女子,女见男子,但行交接之事。美胜于人,然必病人而难治,怨旷之气,为邪所凌。后世必当有此者,若处女贵人,苦不当交。与男交以治之者,当以石硫黄数两,烧以熏妇人阴下身体,并服鹿角未方寸匕,即愈矣。当见鬼涕泣而去。一方服鹿角方寸匕,日三,以差为度。

采女曰:交接之事,既闻之矣。敢问服食药物,何者亦得而有效?彭祖曰:使人丁强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角也。其法:取麋角,刮之为未十两,辄用八角生附子一枚合之,服方寸匕,日三,大良。亦可熬糜角令微黄,单服之,亦令人不老。然迟缓,不及用附子者。服之廿日大觉。亦可用陇西头茯芩分等捣筛,服方寸匕,日三,令人长生,房內不衰。(《千金方》)

黄帝问,素女对曰:女人年廿八九,若廿三四,阴气盛,欲得男子,不能自禁,食饮无味,百脉动体,候精脉实,汁出污衣裳。女人阴中有虫,如马尾,长三分,赤头者闷,黑头者沫。治之方:用面作玉茎,长短大小随意,以酱及二辨绵裹之,內阴中。虫即著来出,出复内,如得大夫,其虫多者卅,少者廿。

道家性命阴阳双修之说~性命双修,是道家修真界的系统修证原则和方法,也是道家区别于儒家、佛家和其它各家修炼学说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什么是性命并非人人知晓,命好理解,性则难明。

前辈们的丹经书籍大都象言假义从不明说,“道不言全”,这其中另有深意,暂不讨论。仅就性命双修而言,如果明白直说就是要求修真者“神形兼修”。所谓的“神”,是指处于显态的主观意识“识神”和处于隐态的先天潜意识,先天潜意识是指本体体元系统中所有不同层次不同量级的各类全息性体。

何为性命之学,传统修真学认为,本乎天者,谓之命;率乎已者,谓之性。然而“性命”二字,儒释道三家各有不同见地。儒家以尽性立命为宗;释家以养性听命为宗;道家以炼性寿命为宗。其关键就在于以神为性,以气为命。神不内守,则性为心意所摇;气不内固,则命为声色所夺;神与气乃一身上品妙药,重在不亡精;故修道者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

神与气就是七返九还的妙药。去而复回谓之返,已得而又转,称为还,其回转的方法中,关键就在于采药。但是,采药有时节,制药有法度,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候。神与药这两种高级玄元隐态物质,可以说就是修证高级气功和修真的关键物质,这将另篇讨论。

什么是神?神并非实体性物质,而是隐态玄源慧观性、虚态性高级全息能量性个体。它实质上是人体肉身的一种全息性微观态的客观存在形式。道家对于“神”的概念,总体上分为识神和心神阴阳两大类,识神的概念就是近代所研究的主观意识“心理学”,心神的概念是指玄元隐态的潜意识带有本元(源)特性的全息体系统,我们姑且暂用体元系统全息性体称之。

体元的全息性体是以身中之先天质元的精、气和体元系统中的元性,以及全息物元的生理组织作为基础的全息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道家认为人身全息体元系统中存在三魂、七魄等肉眼不可见的隐态全息整体。我们为了完成传统修真理论与近代科学的链接,提出物元(源)、质元(源)、体元(源)等三源说,为了有利于将显态和隐态分别开来进行综合整体性探讨,将隐态物质分为物元(隐态生理组织各系统,例如经络系统)、质元(隐态光气)、体元(源出于自然大道的本体全息体系统)三个大的隐态基本系统。将显态人体分为物源(生理组织)、质源(体液)、体源(源于父母的整体性形体)三个大的显态基本系统。

道家修真学中所指的三魂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环境中,体元系统中的阳性全息的体、物、质,而七魄就是体元系统中阴性的全息物、质、体。元性就是此二者中的道性精华物质,它们都具有物、质、体的特性,这三种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玄源隐态全息体的阴阳太极模式图。

道家功法中的性功,就是炼人体体元系统中的七魄以成阴神(阴性全息体),基础类阴性培生性体;炼玄元三魂以成阳神(阳性全息体),基础类阳性培生性体。阴性全息体和阳性全息体以及元性聚合凝炼,经过质元类光、炁的补充升华和物元系统中的生理组织形成,而生成新的更高一级层次级的初级培生性体(或称性体,初级培生性体也称元神),从而构成又一个更高量级和层次的阴阳太极模式图。再通过不懈修炼,三元类物质向更高质能态和更纯净的先天本元领域返归,进而又生成新的高量级和层次的三元阴阳太极模式图,直至复归于空、复归于无、复归于道。

性者,元性也,本来面目也。元性是先天一点灵光,它全息地包容着先天道性的质元、物元、体元,如同种子、胚芽。在广义上修真界常混同元神一词而用,内部修证时则严格地将二者之间的概念分开。元神也就是指经过三元(源)物质的修炼而培育成的,提纯培育新生得到的性体。在常人体内元性主要是以质元态和松散性全息态存在。尽快地凝聚它培成和调出性体,以此自我高级慧观全息体作为三维空间通达高维空间穿越太极弦的载体,在高维空间恩师们的加持、呵护下同时修证性体和命体的过程,就是性命双修。

性和命的关系就如同马和车,性可喻为马,命可喻为车,车坏马即奔,屋坏人即走。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道家追求即世成道修证全真,所以重视显态的生命形躯,充分发挥和利用后天之体,以性促命,以命促性,性命双修,整体把握;佛家追求超脱,所以独重修性,唯有佛家密宗的修证方法与性命双修之义颇为吻合。

道家哲学思想和修真方法论恰与此说大相径庭,道家乐生、重生、贵术,认为人生难得,今生不将此身度,待将何日度此身。认为人生在世是件快乐之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要把握人生,争取竟其天年,以利于入世积行累功,即世成道或一证今生之福果,最高理想是长生不死。道家对于人之全息微观物质论证颇为详尽,认为常人的基本“体元”系统内的“本体全息体”只是一种低级的微观全息物质,其中所含的隐态质元量级低,玄元先天等级差,一旦脱离肉身,就不足以获得解脱和升质,只有珍惜肉身“借假修真”,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全息体的多层次质变升华,从而实现真正的中、高层次的解脱。

修真贵生,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室,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探求突破太极弦与道合真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修真功法学和道术,修持方法上强调形神相须,生道合一,安神固形,性命双修,性功修心神,命功固形骸,三源与三元紧密结合进行整体性修证全真。

一般的宗教均认为,人的寿夭,皆由天定,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道家思想却截然相反,《西升经》中曾指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强调只要不懈修持,不抱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顺应自然,从中把握自然规律,掌握太极弦,与太极弦同频共律,穷透阴阳太极变化之理,执两用中不懈地修证,就能从“我命由我亦由天”逐步达到合自然而成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性命双修实为道家即世成真的宝筏,立志修真者必须牢牢掌握这一大关键。

南派由于入门弟子,一般年龄较大,而且主张“大隐隐于市”和先尽人道后修全真,而且握有“接命法”“栽接法”的补漏堵破体的方法,所以入门时一般是由命入性。这只是指初修入门时,根据各人命体客观实际情况而言。性命双修实际是道家南北的总旨,没有原则上的区分,修真实践者要注意总体把握。

就功法而言,通中脉和通督脉(髓道通)这才是性和命区分的关键和教外不传之密。道家认为人体一太极,将人体从上至下分为八个区间,元性幼居于首,所以小儿元性活跃,能见到成人见不到的一些现象。每八年下沉降一区间,六十四岁降至海底,很容易逸出体外,所以老年人也容易看到一些神秘现象。南派入门讲究意守海底(会阴)一穴,把火炉设于此,不仅修命,也同时固神。

道家强调人身一太极之说,在人体总体上是指以中脉为弦线,督脉为太极图阳鱼之外边线,任脉为太极图阴鱼之外边线。道家上乘之法都握弦而修,遵循阴动阳随之道,执两而用中,修玄而通灵,阴阳先后乘,培神以通灵,顺行以补损,逆行以修真。

中脉是修真者培生性性体出入躯体的通道,进入玄源的路径,故有通弦、通玄之称谓。这一人体隐态生理特征是具有共性的,所以佛家密宗同样把握住修中脉的法窍,督脉是修命的总持,所以道家的性命双修把握住三关九窍。

性命双修的妙处,还在于元性带有历代的信息,它是一种全息携带隐态之“因”的一种质能全息载体,它的全息因子载体特性,使他比识神“聪明”何止百倍。如能将其调出,去除消弥其业因,葆其善性光华,陶冶至清净纯朴,令其采集万物之真气,回补修命,则能大大加速修命的过程。性体一旦活跃起来,穿越太极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获得高维空间恩师们的教诲,修真者即生能慧,慧而不外用,慧而会用,则功力上长迅速,早登修真之法船。

性命双修在功理功法上都是一门大学问,修真者应认真体悟,这对修炼是极有益处的。经云:“性靠自悟,命靠师传”。任何功法一般都是由有为进入无为的境界。修炼性体关键是掌握微妙,玄妙、奇妙,大部分修为只能靠自己体悟,关键和重点是掌握微妙,以微妙通达玄妙,为师者只能原则上掌握和指导。所以说性靠自悟,炼形(命)涉及到方法,步骤,火候时机等特殊因素,“差毫发不结丹”,所以称为命靠师传,此师传有空间恩师之传,也含有住世明师之传。

“悟”之一字,大有讲究,一方面师传者不可将玄况说深说透,以免形成定格,实修者难以突破和全面发展。只可释疑解惑,具体事督促检查破解,或者以讲故事谈神话的方式举例,旁敲侧击地点化,才能掌握好顺应自然这一大“火候”,使实修者在三维以上空间自由翱翔,海阔凭鱼跃,天广任鸟飞。这对于更快加速自身识神与真我性体之间的同步是一极为重要的方法。所以修真界自古即有“道不传全”之说,戒、定、悟、慧,是成就之本。

另一方面,对实修者而言,应当在重德性,德心的前提下,密修自悟,切勿轻言。对于功态中,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玄妙,要以自悟为主,师破为辅。对于功态中的玄境,初期假、幻参半,特别是心不正、意不纯,追求功能法力者,假幻满目、充耳不绝,全是自己的妄心作用于阴神所产生的内源性或者内源和外源混合性的虚幻境象。对于早期的功像不可迷信、不可相信、不可轻信,只能执中而悟,以道德、人德、社会公德的标准进行衡量和鉴别。而且万勿对有嫉妒心的功友言谈,更不可对不相信者吐半语,否则将损耗大量能量,功力难以上进。因为能观察到玄境,就说明性体已经活跃,天目已经初步开启,五神主五眼,天眼就是初级培生性体所主。天目初开阶段性体幼弱,能量不足。就是性体已经培炼成功出壳做功者,由于刚出性体时本命性体即被空间师父在玄源带走修炼。在躯体内的性体只是最初刚分出来的一个值年性体。由于本命性体刚成就分出一全息体,这一全息体能量也很低,而且其存在期只有一年,一年后将全息地替换。

性命双修必须二者并重,年轻人、中年体壮之人可由性入命。老年人称为衰休,必须偏重于接命之法或者栽接之法,将身体的生理指标复归于乾健状态。然而今人受环境所限,栽接法可望而不可及,不应追求此法,以添油接命法为用即可。

古往今来,许多修炼者由于未穷通阴阳变化之理,常见在性命二者的修证上出现偏执现象,不能执两用中。修性之士往往因不注意修命而沦为谈神说怪,步入妄谈玄学的境地,最终最高成就也只是“冲举”而已,只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之病弊也。

修命之士往往因不注重修性,而死啃丹经,成为“谈将”,或者苦修“金丹”,气包其神,成为“死丹”,神不得运,诗曰:“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终止此层,永无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