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心性大成
作者:Eric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08

回到阔别大半年的蜗居,周广陵发现似呼有人来过了,楼下的信箱里多了一封没帖邮戳的牛皮信封,封面上书“周广陵先生亲启,小女子谢幽然拜上。”大大的十五个字,字体秀丽洒脱,隐有一种出尘的味道,倒和她前俩次相见的精明劲儿很不相衬。

信很短,不过几句话而已,意思是:周广陵你让我吃了好几次闭门羹了。

周广陵不由哑然一笑,轻轻地摇了摇头。

信步而上,台阶狭小而又平缓,在这个日渐寸土寸金的都市,空间已经成了一种紧缺的资源。楼层间的矮化以及楼梯走道的狭小也就成了某些开发商扩大利润的源泉。为此,曾在山野里散漫惯了的周广陵在第一次来到这个都市的时候闹出过好大的不习惯来,不过现在,周广陵也无心去计较了,步子平缓而又幽雅,让他一下子想起以前在漠北信马由缰的畅快来。

其实周广陵在近郊还有一套别墅,只是前几年他一直在三山五岳往返,也无心照料,加上那时候小丫头刚毕业,就托给了汤勒勒照顾.等到后来瓶颈解决,内丹大成,他也不愿意再和小丫头挤了,就这么随手盘了一套下来,权当临时的蜗居.

不过这种好心情很快就被打破了,当周广陵来到门前,他发现,门又一次被动过。只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小心了很多,倒没在屋子里乱翻,那价值连城的古物也没被人摸走一件,就连屋内桌椅也没有动过,但是周广陵清楚地知道这屋子已经有人来过了。虽然来人并没有进入卧室和书房,只是在客厅里面张望了一会,但就算这样,周广陵心头还是隐隐升起了不快,脸色紧了起来,弄得周遭亦开始变得沉闷:

我本无意,奈何你却再三相邀,那我也只好却之不恭了!

脸色冰冷的周广陵终于起了“杀机”,并且隐隐带动了心底的一点——那一亮丽之极,却又无处可寻的明光。

这“杀机”若是对于以前的周广陵来说或许还会成为某种需要避免的东西,但是现在,在心性跃迁到某种高度,俯仰众生的时候,这杀机已经不成为杀机了。尤其是当他的道心完全浮出水面代替他所有的神识主控一切的时候,那种俯视一切,唯大道永恒的态度,更是如同一具冰冷的只知道执行命令的机器,抹杀个些许生灵,比踏死个蝼蚁都还不如。

凌厉的神念缓缓扫过,越见冰冷,而神念所及之处,如遭冰霜,刹那间温度剧降,那些遇上的飞虫草芥更是在片刻间僵硬枯死。

一念生一念灭,莫过于此。

不过还好,神念所及不过方寸之间,来的快去的也快。眨眼之间周广陵已经恢复了正常,就好象刚刚被人拎到了一边看了一场戏一样。对于这样的情形周广陵是一点惊讶也没有的,修行至今如果如果对于心性还没有一点点认识的话,那么离走火入魔,魂飞魄灭也就不远了。

这么说并不是杞人忧天,又或自我恐吓。修行一途本就是讲究元气的锤炼,再在这过程中缓慢地培养道心。此道心如明月,如死水,如枯藤,如残皋,静则龙沉渊海,洞彻阴阳,直入幽冥;动则风云色变,上窥天机,汩汩然流转不息,运行不怠,这方才真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以说修行一途,锤炼元气为表,温养道心为里。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鬼怪传说中的有道之士都需要通心明性,大积功德。其实做不做好事,积不积功德与修行一途并无必然联系,只是积功德之人,大多心性淳厚,耐心也更好,于道心的温养也就更有利。

要不然,一个整天想着杀生吃肉,大碗喝酒;想着欺良霸女,荣华富贵的人,他的心是怎么着都静不下来的。

试想,一个心性浮佻,欲念不断的人,如何能够在漫长的修行中静心去体会四时阴阳变化,去参悟天人交感?这种人,踏入修行的那一天,就是他自寻死路的开始。

你也不要告诉我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不想,那就是不想,那是扯蛋,这种意淫式的自欺欺人是用来骗骗愚夫愚妇的,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个措词的借口而已。

道心唯坚唯极,并无捷径。

只可惜的是,道心一途,向来是千人百口,无迹可寻,往往需经千锤百炼才有一点所得,而这一点所得也往往会隐而不发,深藏于识海之中,难显真容。而过往修行者又往往会因为沉迷于元气术法的枝节忽略其中,甚至错把内丹、元婴当道心,把分识、窥虚等元气修行的境界当作道心的境界,而这种后果所导致的就是出岔,大一点的就是俗称的天劫。

大儒阳明先生于军中炼气,气成而长啸,究其缘由就在与此。

当然,现在的周广陵对于道心该如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只是明白,这一点明光乃是修道的根本。虽如萤火,却可比日月;虽沉渊底,却可照世界。所以现在的周广陵倒开始回味起刚才的感觉来了,甚至连起初的那一点点不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而享受似地想再体验一次刚才那种“另一个自我”掌控事物的感觉来。用佛家的话来说,甚至起了一点点“欲”念,但是周广陵清楚地知道这种体验,对他将会有无穷的好处,每多领悟一分,他都会更明白一点这种完全超出玄理的道心的运作,也使他能够更好地去适应道心,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在道心完全越出水面前的危险。

这种体验更将是他今后修行道路的明灯。

只是现在的周广陵还没完全意识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道心,只是尘世中人多熙熙而来熙熙而往,为虚名浊物所累,其灵智更是消磨得所剩无几,导致其深沉于渊海的那一点微末明光难以浮现,更难以在那偶尔一现的些微现象中去把握、体会了。

而修行之人,由于要经历修心养性,锤炼真元,窥探天机,就会比世俗中人更容易激发这一点明光,只是道心玄妙,往往不能窥其全貌,导致无数修行者误入歧途。

周广陵的回味也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但这个过程却已是深深地印到了他的骨髓里,再也难以抹去。而且在他体会最深的那一刻,他脑子里忽然浮现了那日内丹大成的感受,又心有所悟:天心难持,道心难凭。

瞬间,周广陵又将着个念头抛到了脑后。

此时的周广陵明白,此明光以如一颗种子般种下,只要他持之不倦,开花结果终归是迟早的事。

这一次的明悟。对于周广陵在心性修行上的好处是无以复加的。

大道至繁至简,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是纯粹的锤炼元气能够解决的了,它需要理论上的突破,这种突破不是书籍经典上看来的,也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是你自己的感悟。

心有所得,方有寸进。

方才能让修行者更加地明白自身的情况,于重重的迷雾中看清前路是什么,虽然不是完全清楚,只能看清极小的一点,但这一点对于修行者来说已是足够了。

道心究竟是什么?不是另一个自我,也不是元神,更不是元婴,而是接近与一个未经雕琢刚刚成型的无形的胚胎。而此个胚胎以精气神三宝加持,以所窥的一点天心为“食”,以清静自然为引,逐渐温养,反本归源,逆反天道,其状态越是接近于初始,其威力也就越是庞大,离本源也就越近。

这种明悟让周广陵豁然开朗,如登泰山而小雅,隐隐约约地,更是开始俯视起自身来,如同一个旁观者,一下子跳了开去。从自身,从这个局中跳开。而且他似呼也有一个感觉,仿佛他已经站在了这个尘世之外,冷冷地看着这个尘世每一个脉动,每一条线条。

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也许就是这样子的。

虽然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是他知道他已经找到了,他找到了他的前进方向,这对于在这个后修行时代独自摸索的他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同样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周广陵对于刚才浮现的杀机——那一时升起的念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尽管这一时的念头留下了影响,还随着道心明光深深地潜入了识海中,可这已经是没有多大关系了,就算它以后会象一个定时炸弹般地爆发,对于周广陵现在这种已经超越了自身来审视的角度来说,不过是一个多余的动作而已,抹与不抹完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更重要的是,在刚才的经历中,他似呼隐约明白这种负面的东西未必非要抹杀。自他内丹所成以来,虽说道心屡有精进,可还是有起伏的,有低潮,有的时候甚至还是相当的不妙。

这种低潮在现在看去,却未必完全是坏事。阴极阳生,阳极阴长,天地间的事本来就有其自身的萧荣,这一起一落,一衰一长,自然而然地购成了事物轮回前行的动力。

道心亦不例外。

所以说,道心虽然以清静无为为主,却未必不可以有雷霆怒火,此怒火,如烈火燎原,如山海崩烈,如天地雷劫,勇进猛击,横扫一切,却也有着破而后立,败而后荣的味道。

至此,周广陵在经历了一系列近乎偶然的事物后,心性终于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