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回、千军冲关隘,势成如破竹
作者:或许不该走      更新:2019-09-03 10:18      字数:2274

秋收完毕,金色的稻田已经露出灰黑色的泥泞。

从刀耕火种到牛背犁,从轮休养地到发酵堆肥,乃至布置巨大的风水法阵使用雷电的力量制造最天然的氮肥。

从先天作物粮食的采集到优秀种苗的选育,从三系杂交到特种作物的大繁荣,乃至因地制宜产生的不同类型生态农业体系。

不管怎样,民以食为天。

生产力最底层的一环,在于粮食的人均产量。而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得不提到农家人才的贡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齐国的军队也开始在襄樊东面附近屯粮。

襄樊、纪郢两城,一前一后,两者的连线像是一把角度偏向东北的箭矢。

襄樊包含的范围,就像顶角很大的三角箭头,构成顶角的两条边分别与秦国和齐国接壤。

三角箭头与箭杆的连接处,便是纪郢都城的前哨。

西北面的函谷关隘口处,秦军终于忍不住开始进攻。

一百车精锐进入了“乱石迷仙阵”的范围内。

阵内乱石杂布、磁场紊乱,极难辨别方向。

真菌孢子和水雾弥漫下,就连天上的太阳也看不见。

在这种状况下,一百车精锐排成了一字长蛇,使得车队不会被乱石分割开。

两百头疾风恶狼沿途尿尿,留下气味。

渐渐地,这一百车人发现不对了,疾风恶狼们似乎尿了一个圈。

在那个圈快要闭合时,千夫长让车队停止行进。

再这样行进下去,他们迟早会变得疲乏不堪,到时候就会由强势方变为弱势方。

虽说兵者诡道也,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要行诡道险招来获胜的军队,往往是以弱击强,不得以为之。

历史上总是对那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津津乐道,却忘记了提醒我们:更多以弱击强的军队覆灭在历史的尘埃下。

千夫长看着高大坚硬的真菌石头,也绝了推倒砸碎石头的想法。

“不能砸碎,但我们可以爬上去。来两个士兵和两头猛虎,携带金蚕丝,爬到石头上去。”

千夫长施展轻功,也纵身上了一块“石头”。

在高处看着阵法,感觉就大不相同,至少他能看见一段直线路途。

可惜迷雾阻隔,可见度还是太小,就算站在“石头”上,目力所能测出的距离也短。

千夫长自然不会凭目力来瞎指挥,他派出一人一虎,定在一处“石头”上,拉着金蚕丝的一端。

另外的一人一虎,大致选了他们认为的东南方向,带着金蚕丝一路行进。

金蚕丝一抻拉,自然是直线。

行进中的一人一虎每隔一端距离,便会在金蚕丝上固定一些铃铛。

这特制的金蚕丝很长,他们也不担心拉到中途没线了。

沿途的车队跟随着铃声前进。

就算铃声不怎么靠谱,也有金蚕丝和铃铛发出的光亮。

以《虎煞功》发出雷音,可以激发金蚕丝和铃铛组成的通路发出亮光。

亮线和铃声,给这一百车的精锐开辟出了一条直线通道。

当然,这条直线是在上面,下面有石块阻隔,自然会曲曲折折,虽然绕一点,但至少有路可依。

“乱石迷仙阵”所在的隘口不是唯一的隘口,但秦军若是能攻下这里,便相当于立下一个前进基地、一个桥头堡。

从这里出发,有一条宽广的官道,可以长驱直入,直达纪郢都城。

经过一番小折腾后,秦军的这一百车精锐终于要冲出来了。

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漫天箭雨、机关弩器。

果不其然,由于出口狭窄,秦军一次只能出来一车。

楚军严阵以待,呈扇形开展远程打击。

秦军士兵们举着塔盾缓慢推进。

这个出口的设计也是相当刁钻,被人为垫高成一个坡。

秦军从阵法里出来后还要爬坡。

不过现在的秦军也是丝毫没有畏惧。

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此三者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军力方面,秦军的虎狼师很明显要比这里的楚国守军强上太多。

为了避免“紫铜巨首”的范围打击,李靖安除了在自己身边驻扎了三百火鸦兵以外,其他火鸦兵都是三十人一个小队,分散在九十个据点中。

这处隘口虽然重要,但楚国军队出于对自己阵法设计的自信,因而并没有多余布置兵力。

其实就算秦军破了这处隘口,也最多不过是平原大决战,来一次万人级以上的大冲杀。

“杀!”彪悍的秦军开始呐喊。

这毕竟是一百车精锐士兵,虎狼师的十分之一兵力。

就算地形有阻碍,问题也不算太大。

很快秦军便冲出了十车人,展开了一个扇形的塔盾人墙。

这堵墙和后面的直线车队组合在一起,就好似一柄攻城锤。

待到黑鳞马和车子也慢慢出来,秦军终于开始了反击。

霹雳雷火弹连珠发射,很快便打出一千发。

每车十发,打在了楚军阵地的上空。

雷火弹爆裂开来,抛洒出铁砂和钢珠。

不少楚国士兵被爆裂落下的密集铁砂击中,由于盔甲的关系,这些铁砂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但总有一些倒霉蛋被命中裸露的部位,顿时血肉模糊。

楚军方面连忙指挥:“使用毒火弹!”

“毒火弹准备!”

“毒火弹准备完毕!发射!”

这里说是毒火弹,但并不是炮弹形式,而是一种火焰喷射器。

氯气与氢气分管道以高速高压状态射出,在开口处混合点燃。

空中一条又一条苍白色的火线射出。

那是氯气和氢气燃烧时特有的颜色。

火焰的热力还有塔盾抵挡,但弥漫的氯化氢气体可不是盾牌可以抵挡的。

秦军的情报部门不是吃素的,他们都戴着眼罩,避免眼睛被盐酸气体灼伤。

至于呼吸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更加巧妙。

他们遮盖口鼻的面罩伸出长长的管子,这管子很长,经秦军士兵调整后指向天空。

氯化氢气体比空气密度要大,很快便会沉在下方,秦军的面罩本身就存储了不少空气。

待到氯化氢气体下沉,他们还可以通过管道吸收上方的干净空气补充面罩中的空气。

这个隘口就快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