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丝姑娘(第137回)
作者:月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77

张献忠正在山梁上观看下面的清军头目,突然山下传来一声:“八大王,皇上!”

张献忠一看,果然是刘进忠,顿时气急败坏,高声孔道:“刘进忠,逆贼,我带你不薄,你昧良心的……”这话还没说完,力开千钧大弓的鳌拜早已搭好一箭,一箭射来,正中张献忠咽喉,接着又来一箭,射中心口。

张献忠身上鲜血直流,他顺手将射中咽喉之箭拔出,扯了一块布袋围在脖子上,将伤口扎住,挥起大刀向一块石头劈去,将这块石头劈破,举起石块向爬上山坡的清军砸去,他不断壁石,不断的砸向清军。当时就有好几十个清兵被砸死砸伤。这时王尚礼也指挥一百名亲兵,向山坡下砸石块,由于山上凌厉地攻势,清兵一时爬不上山来。

这时孙可望也带领大西军向山下而来,他们拿着弓箭、火钪一起对付山下清兵,战斗激烈进行着。

张献忠虽扎住伤口,可是一用力,鲜血仍然直流,过了一会儿,渐渐支持不住了,这时王尚礼见孙可望的大西军来到,便亲自上前扶住张献忠,说道:“皇上,走吧,上山去吧,我扶着你。”张献忠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让王尚礼扶着,一步一拐上山,因为他个子高大,体又重,身上还有一只箭,山上又是小路,王尚礼无法背着他,只好耐心地扶着他。

张献忠走后,太阳溪上小山梁的战斗更加激烈,鳌拜和刘进忠指挥各自的部队猛攻,山上孙可望指挥着大西军猛烈阻击,一唱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异常壮观,可歌可泣。

张献忠这位明末农民起义的枭雄,转战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真没有想到会酒血于一个不到五百米高的山峰——西充县多扶凤凰山。

这张献忠被王尚礼和四个士兵架着,走到凤凰山顶的一个山梁之上,后来人们将这山梁称为带箭岭。

张献忠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巨大力气,突然他右手一挥,甩手众人扶持,俯下身子,咬破右天指,用指血在一块青石上写着:“不要管我,把大西军引出凤凰山,为我报仇!”写完之后,将胸口一支箭拔出,胸口顿时鲜血喷出,倒在地上,气绝身亡,当时是顺治三年十月一日。“皇上,皇上……”扶持的王尚礼不断地叫喊着,四个亲兵也痛哭流涕。

“对呀,目前军情紧急,我一定要遵从皇上遗训,将大西军引出凤凰山。”王尚礼拭干眼泪,站起来,对三个亲兵道,“你们三个要将皇上的遗体找个隐密地方掩埋了,等到我们胜利之后,再给皇上修坟立碑。”

四个亲兵跪在地上道,“遵命。”

王尚礼说罢,回凤凰山去调兵遣将,继续战斗。

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县聚集十八寨农民义军起义,号称“八大王,”崇祯六年至十七年五次入川作战,以后转战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与李闯王并驾齐驱,动摇了大明江山。

李闯王进北京后,崇祯不得不在煤山上吊自杀。要论行军打仗的本事,张献忠优于李闯王,可是张献忠最后入成都称国王,称帝之后,胜利充昏了头脑,加上他具有所有农民起义领袖的特征,就是只会破坏个旧世界,不会消灭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加之李闯王自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节节败退,张献忠变得日益狂暴,喜怒无常,他根本不懂得该团结哪些人,孤立哪些人,以致于烂杀无辜,对有钱的财主实行杀光、抢光政策,以致于谣言四起,到处传闻“八大王缴四川来了”。试问八大王如果将所有的四川人杀光,他又统治谁呢?当然不可讳言,张献忠也确实错杀了许多好人,包括他的大西王朝臣子,甚至在大西军内部对四川籍士兵也是烂诛烂杀,特别是张献忠撤出成都之后,对成都实行了疯狂地屠城,退出西充县后对西充也屠过城,这些都是他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不过,张献忠在历史上的功绩还是辉煌的,他与李自成共同推翻腐朽的大明后期王朝,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攻下一个地方,开仓放粮,救济地方百姓,以及惩制地方贪官污吏,拯救支助受苦受难的穷人,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纵观封建帝王的历史,基本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为帝王者可以歌功颂德,掩盖错误,乃至罪行;为贼寇者,身败名裂,遗臭万年。除非后世有明主为他平反昭雪,所以凡是写上正史的文字,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要研究历史必须是既研究正史史料,也还要研究野史史料,才能对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人物作出正确评价。还是以一首诗为八大王总结吧。

“凤凰山上冢已荒,正是当年八大王。本为平民伸正义,力掀狂澜声名扬。久经沙场惯征战,哪知热血洒绿冈。只叹胸无韬晦志,旦发狮吼喜无常。慧远大师预言显,一箭穿心命必殃。”

哎,张献忠之死也应了凌云山慧远大师预方:“凤凰展翅高飞,鳌鱼兴风作浪,豪气弯弓射雕,一箭穿心身亡。”只不过张献忠当时没有琢磨透这预言的真正含义而已。

当然从客观上说张献忠毕竟没有政治远见,又过于孤高自傲,专横跋扈,不善于把握权术,加之当帝王后生活作风腐朽糜烂,到是导自他最终难逃灭亡的下场的主要原因。

这时,豪格与索尼鲁带领五万大军也从凤凰山南面和西面进攻凤凰山,山上大西军约一万五千余人,分别孙可望、王尚礼在东面和北面进攻阻击。

孙可望带领一万人,兵分两路,一路阻击南面的清兵,一路阻击东南百米的清兵,王尚礼带领五千人,阻击北部来的清军,尽管八大王牺牲了,可是这两支久经沙场的大西军仍然保持顽强的战斗力,战斗一直从白天到晚上。

凤凰山下艾能秀、李定国、冯双礼接到探马密报,凤凰山上军情紧急,数万清兵攻打凤凰山,于是艾能秀带领一万余名大西军从东西增援大西军,李定国带领一万余名大西军从东南增援大西军,冯双礼带领一万余名大西军从北面援大西军,这样来个内外夹攻,一直打到凌晨寅时,山下大西军才各自带了一些金银珠宝,杀开一条血路,杀下凤凰山来。在杀开血路之时,王尚礼护卫着文官们和八大王带上山的女子们撤退中,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被索尼鲁所杀,吏部尚书王国麟,刑部尚书王应龙以及其他文官,女子们大部份均被清兵所杀,将首级割下来,拿去领赏。

只有汪鼎镇早已串通刘进尽,并且从清军那儿要来一套服装,汪鼎镇穿着清兵服装,在混乱见着刘进忠,大声喊道:“刘将军,在下有礼了。”

刘进忠趁着月光发现是汪鼎镇,下马将汪鼎镇扶起来道:“汪尚书,多亏你秘密派人来指点我,投靠清军,你上马吧,我保你无事。”于是汪鼎镇便混在刘进忠的队伍之中,平安无事。

第二天早上,凤凰山上升起了清军肃王豪格的大旗,清军终于占领了凤凰山,豪格坐在张献忠在凤凰山行宫的大厅之上,鳌拜、阿必兴旺、纽祜阿鲁、索尼鲁、刘进忠、汪鼎镇、杜丝婆婆立于两旁。

豪格道:“这次进入四川,剿灭了八大王的匪巢,全靠众位将士的功劳,也全靠大西军的刘进忠、汪鼎镇、杜丝丽等文武官员,他们投靠我大清帝国,从内部攻垮了八大王的防线,他们的功劳最大,应该值得嘉奖。鳌大将军。”

鳌拜上前拱手道:“鳌拜听令。”

“孤王命令你好好嘉奖刘进忠、汪鼎镇、杜丝丽等三位官员,拟好受赏受封扎册,呈奉给本孤王。”

“鳌拜遵命。”鳌拜退下。

此时,孙可望、李定国、艾能秀、冯双礼的大军已退至多扶乡公所西南的麻雀山峰之上,这里也是一片密林,浓密的树荫遮天盖日,而且群山起伏。孙可望召集李定国、艾能秀、冯双礼在一个山峰之上密秘商议,孙可望道:“皇上已驾崩,可大西军的大旗我们还得扛下去呀,大家说怎么办?”

李定国道:“孙尚书,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离开西充,由顺庆城沿江而下,向重庆方向打去,那儿还有大明的军队,我们去投靠大明王朝吧!只有用大明的旗号才能与清军抗衡呀!”

冯双礼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不如到南部嘉陵江边,搭上大西军水师都督王复臣、王自羽的战船沿江而下吧!”

艾能秀道:“我与清军交过战,他们个个英勇无敌,我们要带着大西军分头秘密撤退,如果全在一起撤走,恐怕遇着清军包围,全军复灭呀!”

孙可望道:“艾将军之言极是,我已秘密派快马通知刘文秀将军,叫他也赶快撤退至嘉陵江边,听说他的军队遇着肃王的大将多铎,损了一半多人马,只剩下一万多人马了。”

就这样,孙可望、李定国、艾能秀、冯双礼他们各自带领部队从多扶西南麻雀山峰分头向多扶东北方向撤出去,他们化整为零,把部队分成若干小分队,这样使清兵的战线拉得更长了,豪格把十几万大军也分成若干支队,分别由千户率领,追击大西军士兵。

而且孙可望、李定国、艾能秀、冯双礼他们又采取昼夜行军的办法,孙可望又派快马通知左右水军都督王复臣、王自羽把几十只战船化整为零,分别化妆成商船,到南部多个渡口,接纳大西军上船。

尽管大西军在撤退中也遭到了肃王豪格的清兵的重创,可是孙可望、李定国、艾能秀、刘文秀、冯双礼他们终于一共带了三万多大西军上了战船,沿江顺风而下,终于到达了重庆城外,攻克了重庆,杀死了明朝守将曾英。

第二年初攻占贵州遵义,又向贵阳挺进,攻占了贵阳。这时恰遇云南土司沙定洲反叛明代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省城被占,沐天波仓皇逃奔永昌。

沐天波听到孙可望、李定国的大西军入黔,当即派人到贵阳要求孙可望、李定国派军队入云南平叛,孙可望、李定国当即答应,立即带领大西军,由贵州进入云南,通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平息了沙定洲的叛变,攻克了云南省城昆明。

从此,孙可望、李定国、艾能秀、冯双礼等大西军与云南、贵州等地明朝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共事关系,开始了联盟抗清的新时期。

当大西军全部从西充县撤走了之后,肃王豪格又在西充援内拨了一百三十多个山寨,这些山寨的首领都投靠过八大王张献忠,自然是消灭的对象,可是这些山寨兵人数不多,不过二三百人,他们却个个英勇作战,宁死不降满鞑子,最后结果是:有的战死沙场,血染山岗,有的集体跳崖,死得壮观。至今还有这些山寨的遗迹,如石寨门、碉堡、炮台,可以作为历史的光辉见证。

当豪格、鳌拜全部平息了大西军之后,带领清军进入到顺庆城。顺庆知府马维义组织留守府衙兵敲锣打鼓,夹道欢迎,鞭炮不时轰隆,喜庆气氛张扬。可是老百姓并不欢迎清军,个个关门闭户,衙上冷冷清清。这是因为改朝换代之时,人们怀着旧理念,是对清军的仇视,因此而酿成以后民间的许多起反清复明的斗士,组织的大大小小若干次抗争。

杜丝婆婆的思想理念与许多汉人一样,虽然投靠了清军,那是出于张献忠的追杀,可是心中对清军统领还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她多次到鳌拜府中投辞呈,辞呈写到:“杜丝丽拜见大将军鳌拜阁下:因本人年迈多病,无力报效大清朝庭,乞望告病回乡。望批准。”

接连上了三次辞呈,鳌拜召见杜丝婆婆道:“杜将军,不想为朝庭作一官半职吗?”杜丝丽道:“在下已接近七十岁,多年征战,身患慢风湿疾病,时时发作,疼痛无比,只乞望解甲归田。”

“好吧,杜将军,你也是在下的救命恩人,我已申报肃王,将你的部下杜常春、杜彪、杜凤祥、杜春生、杜长顺等将士留在顺庆府衙作官,批准你的辞呈,已上报朝庭,封你为四品诰命夫人,赐你白银一万两,满足你解甲归田的愿望。”

杜丝婆婆跪在地上,叩首道:“在下感谢鳌大将军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