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师傅 上
作者:明察古今      更新:2019-10-05 21:51      字数:2393

风一直刮到天亮,才渐渐地消停。

天亮后,屋外的一切已经冻得铁板一块,无法进行任何施工。

大家想着,这下可以睡个懒觉了。

可连长不同意,把大家从被窝里赶出来,在室内练技术。

连长说:“现在不是四人帮时代了,任凭你们瞎混。你就是挖个坑填上,再挖再填上,也不能吊儿浪荡地养b晒蛋......”

于是,连食堂的大饭厅,成为临时练兵场。郭师傅操着他那浓重的乡音,结结巴巴地教授道:“瓦匠的眼睛,要透过砖头看石头......”

王杨忍不住趴在石要发的耳朵上嘀咕:“还要透过裤子看里头......”

石要发象个被摸了痒痒肉的娘们,爆发出一阵浪笑。

本来就不会讲课的郭排长,越发不知所措。老眼里流出茫然和惶恐:“我讲得不对吗?”

王杨怕石要发出卖自己,忙先发制人:“没事师傅,您讲得好着呢!是石要发梦见丈母娘怀孕了,娶媳妇有希望了,高兴的发羊角疯呢!”

整个食堂里,爆发哄堂大笑。王杨借着石要发要修理他的机会,借引子撒腿就朝外跑。

砖有大小面,墙面平整于否全在选砖上。这些道理,长眼睛的人就应该明白,还用学?

借了父亲平反的光,王杨正式由普工转到技术工种,改学瓦工,正式拜郭师傅为师。

他是他们这批人中,最后一个改学瓦工的,却是第一个上大墙独立操作的。学技术快得仿佛上辈子就是干这行的,快的让他胆战心惊。现在,除去郭师傅,他谁都不服。

从秋天开始学徒,胡杨林才发现,郭师傅的技术,是真高!

瓦工上了大墙,就像赛马听到奔驰的号令,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比赛的状态。

技术高的,把着墙角,掌握着横平竖直。技术一般的,夹在中间。

虽然没有明确划出界线,可谁的位置在哪,一天下来必须干多少活个人都是了如指掌。

此刻,王杨他们是为乌兰山矿务局建设住宅。建设住宅,在工程处的人手上,那是小菜一碟。用老张的话说,是裤裆里抓支巴——手到擒来。

可郭师傅他们不这么看。他们象画家、雕塑家一样,精心雕刻着自己的活。

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已经将自己当成了画家、雕塑家,一心完成作品。

特别是郭师傅,手拿一把已经不成型的瓦刀,一丝不苟却又随心所欲地挥洒着。

郭师傅的瓦刀,严格地说,已经不能叫做瓦刀。

倒象王杨他们小时侯用来打“嘎”的小木刀。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语,在郭师傅的瓦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把削石剁砖,上好钢铁打造的钢刀,在岁月磨擦下,已经失去它的锋利和光彩。

像一个老人,没了锋芒少了炫耀。同王杨手中青光闪烁的那把新刀一比,

师傅的刀,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爷爷,和高大闪亮的孙子站在一起。

照约定俗成的规定,刚上墙的学徒工,不能砌外墙只能替师傅垫里子。干活没有指标。

可郭师傅却不这么看,从王杨跟他上大墙那天起,郭师傅就开始干两个人的活。

手里的小瓦刀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任凭其他青壮年技工如何努力,就是赶超不过去。

郭师傅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地步。

他已经不是在用眼睛和手在干活儿,他是用感觉在干活儿。

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犹如好的琴师的弹奏,行云流水一般......

一月后,王杨就独立上大墙操作,且不比一般的技工差。除去师傅,谁都不放在眼里。

他聪明的惊人,技术上的事看一眼就会,听一遍就明白。

喜得师傅非要把心爱的宝刀传授给他。那把刀,是师傅当年,参加建议人民大会堂会战时用过的。视若至宝,深藏在箱子底,一般人看都不让看。

土大头们爱说: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子的行李,大姑娘的腰。

是并称为四大宝的宝物。这把刀,不仅是师傅吃饭的家伙,也承载着他的荣耀和希望。

王杨不敢接过这把刀,谎称自己目前还不配。

其实,王杨怕它!怕它化为一条绳索,怕它砌出一道墙......

将自己紧紧地捆住,牢牢地地圈起,令他成为磨道上的那头驴......

一年一度的先进人物表彰又拉开帷幕。郭师傅自然榜上有名。

郭师傅是技术标兵、先进党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种光环一大堆。

除去郭老大、郭大拿、排长等,还有一个“红管家”的称号。

几十年来,郭师傅从废弃物中捡回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为国家节约多少材料费,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因此,干部工人,又一律叫郭师傅老管家。

就连王杨他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青年们,也都是发自内心地敬重他。

这次,听说上边要好好捧捧郭师傅,争取让他退休前,弄个全国人大代表,风光退休。

郭师傅的各种先进材料,宣传科准备的比郭师傅人都高了。

可那两个新华社记者,非要亲自在郭师傅嘴里,再挖出点新玩意儿。

采访郭师傅的时侯,王杨刚好从乌兰镇给师傅打酒回来,正好赶上记者和师傅的对话。

记者问:“郭师傅,您是多年先进和劳模。请问,是什么思想在支持着您这样做?”

郭师傅呲呲他那口被烟熏得黑黄的牙,不自然地对着摄相机的镜头笑笑,慢悠悠地说:

“也没什么思想。人活着要吃饭,想吃饭就得干活儿,干活儿就得干出个样儿来。别的不说,怎么着也得对得起自己良心,你们说是不是这么回事?事实上,也就这么回事。”

记者以为是自己的问题问得不得法,便继续启发郭师傅说:“郭师傅,人不论干什么,都是有思想动机的。您从废弃物里,为国家捡回来那么多的财富,您主持的工地杜绝浪费,总得有个思想根源吧?比方说,您是看到了国家的财产受损失心疼,您是为了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得到保护,才不辞辛劳?或者是......”

郭师傅笑得更不自然了,淡淡地说:“哪有闲功夫想那些。看着能用的东西被扔掉了,可惜心痛是真的。别的什么,倒没想过。当年在徐州为国民党剿总盖房子,我也是这么干。人干活就得凭良心,端谁的碗,就得为谁打算。以前给rb人干活儿时,我都没偷过懒、耍过滑。人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