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异岭邪1
作者:何客霞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17

这世上永远没有绝对的事,有乞丐当的皇帝,有吃饭时噎死的人。

大约六十多年前我们村里的马大麻子就撞上了这样子的蹊跷事。

镇巴县城——即著名的“班城”则在三十余里之外,两道山梁将县城围在当中,波光鳞鳞的河水弯折着穿城流去。两道山梁一名黑虎,一叫安丫,传说是神话里的两个人名;那条河叫泾洋河,水光倒映着山色,四季碧绿。

虽然荫凉坝是一座古朴的小山村,但镇巴县城堪称山城,环境清幽,景色迷人。

西南方的米仓山是广义上大巴山的主峰,米仓山是古代米仓道必经之地,明、清两代在此山山区设米仓关和巡检司;米苍山峰丛高峻,山周数千平方公里,有名儿的峰岭不少,如南江县境的九角山、贾郭山、光雾山,旺苍县内的光头山等等。

有的山峰呈圆锥状突起,好似成堆的米仓的浑圆的仓顶,据地质专家说这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和寒冻风化的综合结果。

推究米仓山的得名,大概也是源于此。米仓山群峰甚为怪异,尤以旺苍县境内的“东西鼓城山”为代表。

这两座山便象架好的一对儿大鼓,山顶平阔,呈圆柱状耸立,四周呈辐射状向下延伸出数十条垄脊,垄脊之间都长满了原始森林。

大巴山峰岭众多,动植物资源十分繁富。当春夏之时,峡谷通幽,森林密布,绿树青山,景色优美,野生动物成群,观光揽胜之佳自不必说;若是秋天,大巴山必是五彩斑斓,红黄绿的森林植被相互辉映,美不胜收;深秋之时更是满山红叶,便似一幅妙致天然的风景画,美仑美奂,足以让人目为之眩,留连忘返,宠辱皆忘。

然而大巴山在地理上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巴山西起南郑县境里的摩天岭,东至湖北食内的神龙架,与巫山相连,西北东南走向,包括米仓山、狭义的大巴山和其它大小山峰及山间谷地在内,长至一千公里,是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的界山;狭义的大巴山则大致是前者的中段和东南段,在米仓山、汉江支流经河谷地以东,川、陕、鄂三省交界,是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主峰为大神农架。

地理上的这种定义着实让人晕头转向,十分别扭。但在我们当地人的眼中,却是一沟一坎、一峰一岭都各有名字,分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

当然事实上狭义上的大巴山和米仓山几乎连在了一起,所以才会有广义上的大巴山。

为何广义上不叫“米仓山”?这就是因为一则是大巴山确实比米仓山要大得多,二则是因为“大巴山”三字比“米仓山”这三个字更有地域代表性了,众所周知,“巴山蜀水”向来是四川的代名词。

大巴山的东段雄浑高大,与西段相连并峙,但东西两段的走势则大不相同。西段从西北向东南走;而东段地形复杂,如浓墨倾洒,汪洋恣肆,连绵近千公里。

中间的地形则颇为怪异,好象一大块熏好的四川“保肋”腊肉,突骨棱棱;又象一个斜长方形的扇面,中间棱起的山峰就象扇骨,很多的村落散布在扇面的各条轴线之间。

这种怪异的地形一般在地球各板块的交界才会出现。

原来,秦岭和大巴山脉是华北和华南大陆板块碰撞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山链,而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岭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间,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牵制,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皱带,但东、西两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因此在地质学上叫做大巴山弧形褶皱带。

广义上的大巴山地形十分复杂,但狭义上的大巴山相对就要简单得多了。镇巴地处狭义上的大巴山的西段、米仓山东部,大部分县境均在两山之间。县境内最高的地方叫做“箭杆山”,海拔约两千余米。

镇巴与四川万源接壤,也与重庆的城口、云阳、奉节接近,相去不过百数十里。镇巴山高路险,境内木竹犹多,野生木竹林连山蔽林,蔚为壮观,比之蜀南竹海,不遑多让。

秦巴山区的茶叶很有名,镇巴的秦巴雾毫、秦巴毛尖,西乡县的“普仙阁牌”午子毛尖,宁强县的“宁强雀舌”等都是茶中珍品,颇有名气。

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镇巴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以雌鸡岭上之茶著名,故原名“雌鸡岭茶”。而泡茶以白河井泉水为佳。

≥史载,东汉大将班超,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奉命出使西域,息戈宁国,建立功勋,而被封为定远千户候,食邑镇巴,岁奉“雌鸡岭贡茶”。从此“雌鸡岭茶”、“白河井泉水”之名相传至今,名扬大西北。

镇巴因为是定远千户侯班超的食邑,古称定远城,又叫“平西城”或“班城”。在历史上,镇巴和临近的西乡县一直都是一个县,合称仍叫西乡县,后在清朝嘉庆年间从西乡县里分了出来,置为“定远厅”(相当于副县级),直到民国元年,因地处巴山深处,方才改名为“镇巴”。

镇巴的历史虽然颇有渊源,但决非通都大邑,历来人烟稀少,民生艰难。即便是现在,镇巴三千多平方千米的县境,人口仍只有二十余万。

镇巴境内有古道穿境而过,这就是“荔枝道”的南段,又称“小巴间道”、“达涪道”;向北则是开辟于秦代的“子午道”,总称为“荔枝道”,也就是当年唐玄宗为杨贵妃修的用于运送荔枝的那条“高速公路”。

原来杨贵妃是四川忠县人,忠县唐时属涪陵郡,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川东南,在当时有荔枝出产。杨玉环在家乡时便爱吃荔枝,后来她做了贵妃仍然念念不忘。

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下令在长安、西乡与涪州(即涪陵)之间辟了一条快道,全程两千余里,专门用来运送新鲜荔枝。

史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她这一“必欲”下来,自己倒是饱了口福,下面的平头百姓可就惨了。修筑栈道的艰难辛苦自不必说,单是运送荔枝的苦差就使得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在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当年杜牧有感于唐玄宗荒淫误国,曾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讥讽此事。诗圣杜甫也有诗云:“忆昔南州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中,至今耆旧悲。”

唐玄宗的暴忝天物、穷奢极欲最终酿成马嵬之变,盛唐从此走向衰落。晚唐巨擘李商隐更有诗讥讽:“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国之君最后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只能怪皇帝老儿自己太过荒淫昏聩,以至于福祸相继,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