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贻笑大方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16

在袁术将杨奉、金尚及溃退的两万御林军和三万多兖州军困在汝南城中之后,守城的金尚力求引军拼死一战,报国报君。*

然而,在袁术即要引得胜之兵攻城,满足金尚的愿望时,杨大将忽与袁术建议道:“主公,现下汝南城中的汉军已是孤立无援,尤其粮草殆尽的情况下,只能做困兽犹斗。我们何故在他们欲拼死一搏的时候,去和他们较劲呢?微臣建议,现下只围不打,待数日后,汉军锐气全无,汝南城当不攻自破!”

袁术闻言点头,觉得甚是有理。

于是,接下来的袁术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只是在向汉军喊出了“缴枪不杀”的动员令后,便像猫玩耗子一样,静静的看着汉军的变化!

十日后,实可谓“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汉车骑大将军杨奉未与兖州司马金尚商议,于夜内私自打开汝南城北门,引两万御林军向洛阳方向突围。

然而,在已几日未得粮米果腹,且伤兵满营的情况下,汉军的战斗力降至了历史最低,在根本就未向前突进多少的情况下,便即为淮南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进不得进,退不得退!

尤其可悲的是,淮南军还乘势分兵,冲入了汝南北门,开始进剿城中的兖州军。

汝南北门“再次”被莫名其妙打开之后,气急败坏的金尚引兖州残军,开始做最后的负隅顽抗!

很快一夜过去,汝南城的战斗在黎明时分结束,汉军司马潘隐、中郎将参军杨密、行军校尉尚弘阵亡;车骑大将军杨奉及其部将韩暹、胡才,以及兖州司马金尚被俘;汝南城中的五万多汉军,死伤的剩下一万人不到;仅河东大将徐晃及其副将史涣引着几百人冲杀出去,奔往豫州方向!

重夺汝南城后的袁术春风得意,速招群臣往汝南太守府议事。

稳坐府内大堂之后,袁术教军士将拿住的杨奉、金尚二人推至堂上。

被兵士押上来之后,杨奉、金尚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杨奉浑身瘫软的跪坐在地上,一点往昔大将军的风采都没了;而金尚则是傲骨丛生,昂首堂上,威立不跪!

袁术见状,冷笑一声,向手下军士使个眼色,便有军士上来,用铁戈在金尚的膝关节处一扫,金尚便即应声倒地,在地上撑了几撑,疼得未能再站起身来!

见状,袁术满意的与杨奉、金尚道:“大将军、金司马,寡人惜你二人之才,但不知你二人可愿归顺寡人否?”

本以为被俘遭擒,必是“九死”的杨奉,闻得袁术给其“一生”,自是大喜过望,于堂下磕头如捣蒜一般的谢袁术道:“奉愿归顺陛下,早晚侍于鞍前,效为犬马!”

袁术闻言,哈哈大笑;堂上的淮南众臣,亦都笑了起来。

然而,闻言之后的金尚却是气得怒不可遏,在淮南群臣的讥笑声中,趴在地上,转身爬到杨奉身边,拽住杨奉的脖领子,边骂“无耻之徒”,边张口去咬杨奉的脖项。

此时得了活命的杨奉又来了精神,一把将不过一介文官的金尚推开。

金尚被杨奉推了好几个翻滚之后,堕下泪来,指安坐于高堂上看“猴戏”的袁术大骂起来。

此时,气急的金尚也不管读书人的斯文了,什么“祖宗奶奶”“猪屎狗屁”都上来了!

袁术闻言大怒,便有“识趣”的淮南军士又上来,举着铁戈照着金尚骂不绝口的嘴就是一下。

被砸的颚骨外露,大牙掉了满嘴的金尚,剧痛攻心之下,仍是指着袁术,呜呜噜噜,骂不绝口,血水、口水、碎牙喷得满地都是!

袁术见状,不想破坏好心情,一挥手,教人将金尚推出去斩了,而后将人头悬在了南城之上。

收了杨奉、斩了金尚之后,袁术出言,道:“朕欲以伐罪之名,引得胜之军兵发陈留,去取兖州,未知众位爱卿有何异议?”

丞相阎象闻言,急忙上前,跪与袁术道:“陛下,兖州不可轻伐也!”

袁术闻言,面色转冷,问阎象道:“何故不能伐?”

阎象答道:“此次杨奉所辖大军虽是尽为我军剿灭,但兖州军却不过损失了四五万人,虽是伤筋,但未及骨。而今,刘岱在已归兖州十日有余的情况下,想来已是整住颓势,建起防阵。尤其三月相争下来,我军粮草亦有不济,复用兵事,恐难持久,还请陛下三思!”

袁术闻谏,皱了皱眉,转头问杨大将道:“杨爱卿有何高见?”

杨大将闻问,施礼答道:“陛下,丞相所述极是。现下我们刚刚复得汝南,便往兖州去的话,亦是犯了杨奉、刘岱将战线拉得过长之忌讳。故若陛下欲要寻仇,只待重建好汝南,另取了今秋粮米之后,再往兖州不迟!”

袁术闻言,点了点头,道:“若如此,便依二位卿家之言,待秋后再与刘岱算账!”

于是,得获全胜,“光复”汝南的大成皇帝袁术见好就收,于汝南留了兵将重修城池,带其余人撤归都城寿春。说这话时,已是公元197年6月中旬。

……

另一边的刘岱在引溃军奔回陈留后,急忙收住败势,在痛定思痛之下,刘岱终于有了点明主的范,整军准备复往汝南去救金尚。

然而,汝南告失、杨奉投降、金尚命陨、袁术引军撤回寿春的消息很快传来后,刘岱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未再有南下复仇的心气和勇气,教张邈、张超兄弟整军守好陈留一线,自引兖州兵退归濮阳。

……

于濮阳早早闻得兖州军在淮南大败的王祥,将自己听到的消息与司马懿尽述之后,高兴的道:“主子,而今主公已应您前者之言,大败而归。相信以后,当可听用主子之计矣!”

司马懿闻言,一阵冷笑,慨然道:“刘岱,大人之面,小人之心,必不肯将诸般错误归于自己!故其若是胜了,或可在奚落我的同时,尚能听我几句废话;而今败了,若要用我,便等同于承认失败的情况下,其待我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转机!”

王祥闻言,一愣,继而心下一惊的道:“如此说,主公可能会于主子不利,不若便乘此时主公未归,我们速往投别处去?”

司马懿闻言,转头与王祥道:“莫说有我长兄在兖州,刘岱不好害我;既是要转投他人,我司马懿又该往何处去,何人又可以用我呢?”

王祥早有准备的道:“前者汝南之时,窃听得西域都护大人一番言论,感觉此人乃是大大的英雄,故我们可往长安相投,英雄所见略同之下,其必肯用主子之谋!”

司马懿闻言,摇了摇头,说道:“此人亦如刘岱一般,有些发愚!前者不计后果所为的西征之举,使得当时雍州的大好局面不再,实此人之过矣!故我现下已然投错一回主公之下,不想再次为过;而今天下群雄争锋之机,我即无有一城一地相竞,便只待一个可用我司马懿,亦可为我司马懿所用的主公出现,方可投去!”

王祥闻言,好不佩服司马懿的心机,施礼道:“主子机谋深远,小子受教了!”

司马懿闻赞,又是呵呵呵的一阵冷笑!

……

司马懿果然没有猜错,实不肯将此次冒然出征淮南的诸般错误归于自己身上的刘岱回到濮阳之后,开始抓“替死鬼”。

因为此次于淮南的溃败,问题最先出在后方的补给线上,故在金尚殉死、鲍信阵亡的情况下,刘岱便将身为后方总指挥的东郡太守乔瑁抓了起来,质问乔瑁道:“汝在既知前方战事吃紧,袁术狡猾的情况下,何故只使两三千人押粮?我与你的三万人哪里去了?”

面对盛怒的刘岱,乔瑁哭拜于地,解释道:“主公,我方于前方作战的联军达二十几万,只使三万人运粮的情况下,若不分批、分队,根本供应不上大军的补给。所以,只使两三千人分作一队押粮,实是出于无奈矣!”

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情况下,乔瑁的“合理解释”被刘岱硬骂为“强词夺理”后,便被拖往了菜市口正法;继而乔瑁的脑袋被悬在了濮阳城南示众!

而后,刘岱对着于鲍信之死并无太多伤悲之情的鲍信亲弟鲍忠大加了一番安慰,使其为东郡太守,并且兼管济北。

鲍忠谢领新职之后,兖州军于淮南惨败这件事便算以一个郡守的脑袋作为代价,翻篇过去。

不过,在“一把手”刘岱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能好好总结这次失败的情况下,兖州的官员们也是羞于和耻于提及这件事。

自此,兖州官廷内的风气江河日下,再难有似司马懿一样的人,敢站出来说“实话”!

而这也决定了兖州势力早晚将于“大浪淘沙”中,陨落于历史长河的里面!

……

此外,朝廷亦是对杨奉投降袁术一事作出回应,削了杨奉在汉朝的一切官职、爵位,停发饷银;将大将军府查封,府内上下人等三百余口尽皆发往潼关充军,府内财产全部充公!

而后,朝廷又做了一下人事调整。

首先,经群臣提议、唐妃同意,在杨彪殉国的情况下,侍郎王凌代行了太尉之事,虽是未加实名,但由此也可看出,王凌早晚亦将位于三公之列。

而在王允现为司徒,王成任职西域都护的情况下,“王家”之人大有风生水起之势,如此发展下去,最次也能混个“四世三公”!

其次,面对着杨奉的背叛,朝廷只将司隶校尉赵萌提为辅国将军,使其代理大将军事,并教韩福、孟坦相佐,共理洛阳军事!

随即朝廷便出榜将此决议昭示民众;不过却未再提及讨伐汝南僭逆之事。

于是,袁术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经得一场大战后,也算“上位”了!

<!--#include file="/ads/we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