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白衣渡北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248

一场水上大战,五十艘战舰仅得三只逃归之后,张燕彻底心寒,不敢再行叫嚣,只于河内老老实实的眯瞪起来,仅望刘备早些发兵汉中,逼王成回师雍州!

然而,三月刚过,四月将初之际,后方却是传来战报――晋阳已为雍州军所袭!

张燕闻报,大惊失色,拎住报信之人的脖领子,惶恐的问道:“雍州全师尽在孟津驻扎,与我大军隔河相对,你却说他们袭了吾后,莫不是王成聚来了天兵天将,助其所为?”

报信之人急道:“王上,小人得报,绝未有错,乃雍州一位姓赵的将军将晋阳取了,现其已整军往上党而去!”

张燕闻言,一把推开报信之人,头脑犹如刚被五雷轰顶一般焦烂、混乱!

……

那么说,黑山军的报信之人所报之事到底是真是假?莫不是诸葛亮为乱张燕军心所用之计吗?

诸葛亮确曾用计,但主要为的不是扰乱张燕军心,而真是为了取下晋阳!

前者说过,此次出兵河北伐贼,基本上每战必是“人尽其用”的诸葛亮,却将大将常山赵子龙和王成自西域带归的七千“精锐中的精锐”皆留在了?乌,实是引人诟病。

不过,这一明显的漏招,却未为雍州上下诸多能臣武将所发现。所以,这一漏招便完全是故意之所为了!

原来,深知此行河北,必要先对张燕,后对袁绍,甚至要与鲜卑开战的诸葛亮,亦觉鸭梨山大――莫说此征只带十万人往河北,诸葛亮觉得带四十万方才保险。

然而,雍州走的是“精兵”路线,王成实在是拿不出四十万人给诸葛亮调度。

故此赴河北,诸葛亮心知肚明――只得智取,不能强攻!与敌人硬碰硬的拼,前者西征之后,雍州余下的家底,虽仍可独挡张燕、袁绍、鲜卑中的任何一家,但却实是拼不过三家的总和!

为此,诸葛亮只能绞尽脑汁,将所有才智、以及可能加以利用的条件、因素统统集合起来,巧设计谋,步步为营!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驱引下,诸葛亮如果一至孟津,便即和“无脑的张燕”比拼人力、物力和战力,那诸葛亮便当真“无脑”了!

(无脑的张燕――张燕是众多新兴势力中,唯一没有高级谋士的一家!往往遇有重大决策问题,张燕都要赴鲜卑求计于右贤王,而一旦其自行决断,都难免功败垂成之结果!为此,张燕亦如《演义》中初期的刘备一样,空有“关张之勇”,却无“善用之人”。尤其“黑山军”作为一个并不能得到其他势力认可的异类,其最后的结果不过如当年的黄巾党一样,还是难逃一个“贼”字的定性!)

于是,诸葛亮定河北的方针便是――赚张燕――拒袁绍――抗鲜卑!

而所谓“赚张燕”当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于赵云和那七千“精锐中的精锐”的妙用!

这“妙用”便是一生求稳的诸葛亮偶尔灵光一闪之下,所用的“险计”――诸葛亮欲用赵云和七千“精锐中的精锐”组成“赵家军”,直插“根基不牢”的黑山军背后,掏心取胆!

所以,在有了这一想法之后,诸葛亮速与王成、陈宫商议,最后将思想统一为“可行”之后,便招赵云吩咐计议。

赵云知自己被赋予了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之后,显得尤为激动,拜与王成、陈宫、诸葛亮道:“子龙绝不负此重托!”

王成、陈宫、诸葛亮见状,连连点头。

于是,诸葛亮在明调各路军马或往长安或往河东助阵往伐河北的同时,将赵云及七千“精锐中的精锐”偷偷的发到了安定去。

临行前,诸葛亮交给赵云两封锦囊,告之曰:“子龙引军到达并西之后,拆开第一封来看;取下晋阳抑或晋阳难取,便拆第二封来看;务要依计行事,切记!切记!”

赵云闻命,施礼接过两封锦囊,藏于怀内。

王成一旁观见诸葛亮又出“锦囊妙计”,将嘴一撇,觉得好无新意!

……

二月将殁,王成于天下造势伐贼,大张旗鼓的由长安、河东水陆并进往孟津开进。

于是,在所有人将注意力都聚往孟津与河内时,三月初,赵云同其所领七千“精锐中的精锐”一起化作“私盐商人”,进入安定西北的重山峻岭之中,走“盐道”,向东而行。

赵云此行河北,可谓“偷渡”,诸葛亮为使其可得全功,除教其“新归”的副将邓芝细心相佐外,还使黄巾党元老级的人物龚都随行。

此外,诸葛亮还发书程普,教其子、“常年”行走于“盐道”之上的程咨,给赵云为助。

于是,在程咨受命助于“赵家军”后,一为掩人耳目,二为翻山越岭实不宜大军一起行动,赵云便将敢死队分成若干小队,教程咨聘了诸多“私盐商人”为向导,分头而行,望晋阳方向发来。

经近一月的分散行军,三月将殁,即在雍州水军与河内水军大战孟津河道之上时,赵云、程咨、龚都、邓芝引七千敢死队到达并州,于晋阳城以西百里之遥的一座山中密林汇合,分成数队的“赵家军”未失一人,全部集结完毕,其长途奔袭之能力可见一般,无怪诸葛亮将“宝”押在了赵云和他们的身上!

完成集结之后,赵云依诸葛亮之命,将第一封锦囊拆散,打开来看,只见内附的白锦上简简单单、聊聊数言――“即到并西,将军便即引军发晋阳,城内黄巾党卞喜或可为援!”。

看罢,赵云微微一笑,教敢死队将士就地休整。

是夜二更时分,赵云教各营起军,乘着夜色望晋阳方向发来;至日月交替,天光放亮的辰时,经两个多时辰的急行军后,七千雍州敢死队尽列于晋阳城西门外。

为张燕留下看家的晋阳太守穆顺闻报,惊呼曰:“雍州军莫非从天而降乎?”

而后,穆顺速使人将卞喜找来,二人一同赶往西城来看。

到得西城之上,望下观去,只见城下的雍州军虽不足万,但却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穆顺又是有所疑虑的道:“未知这标雍州人马,却是从何而来?”

卞喜闻言,与穆顺道:“要知这个还不简单,我们只引军出城去问便是!”

穆顺闻言,思索片刻,自恃晋阳城中有两万守军、身后又有鲜卑之助,点了点头,道:“好,我们这便引军出去看看,莫教这帮雍州小贼将我晋阳军看扁了!”

不一时,穆顺、卞喜引一万晋阳军出城,往西城下面与雍州军对齐。

早于城外等得有些不耐烦的赵云心道,“我还以为晋阳城已无喘气之人了呢!”。而后,引程咨、龚都、邓芝上前,与穆顺、卞喜相对搭话。

穆顺仗着自己人多势众,非常有底气的上前质问赵云道:“来将何人,何故犯我晋阳!”

知来晋阳,已然提前做好“功课”的赵云闻得穆顺质问,上前搭话道:“吾乃雍州镇军将军赵云!未知阁下可是晋阳太守穆顺?”

穆顺闻言,稍微愣了一愣,道:“吾即穆顺!”

赵云闻答,好言道:“汝原为张扬部下,为张燕所迫,方才投至贼军之中。而今,我家主公奉朝廷诏命讨伐黑山军,汝若识大体,当引晋阳守军复归天朝,为惨死张燕手下的张扬刺史复仇!”

穆顺闻言,将嘴一撇,道:“无论是于张扬还是晋阳王手下,我皆是为得晋阳太守;尤其而今的晋阳比之当年张扬统领并州时,不知好上多少倍,我何故要往老旧之路上走回呢?”

赵云闻答,横眉立目,怒骂道:“逆贼,执迷不悟!”而后,便欲挺枪往取穆顺。

此时,龚都急忙上前拦住赵云;而后,向晋阳军阵中问道:“可问旧黄巾党的卞喜兄弟可在?”

卞喜闻言,出阵答道:“在下即是卞喜,未知阁下乃是何人?”

龚都一拱手,道:“吾乃汝南龚都!”

卞喜闻言,一惊,仔细辨识了一下龚都,喜道:“早年于冀州随天公将军起事时,在下曾经见得左天师护法(何仪)身边的刘辟将军和您,未想数年沧海桑田,还能于今时今日于此复得相见!”

其实,早年黄巾起义时,卞喜不过一小小的马前卒,而龚都却为张角亲信何仪身边的亲随部将,故两下之差别巨大的情况下,龚都根本不识卞喜,只卞喜如今见得当年仰望的人物,现下即在眼前,有些莫名的激动而已。

不过,现下龚都受得王成之命,确是有“求”卞喜的情况下,便也客套道:“是啊!是啊!现下我太平道人才凋零,已为世人忘之于脑后矣!”

卞喜闻言,随着龚都,一声叹息。

见状,龚都适时与卞喜道:“吾与赵将军此来河北之前,吾家主公曾命我给卞将军带一言,未知将军肯听否?”

卞喜闻言,拱手道:“请龚将军道来!”

龚都即说道:“吾家主公言――黄巾党徒已然不多,望卞将军识得时务,方得长远!”

卞喜闻言,一愣,想及当日王成与诸葛亮来晋阳时,与自己的一番“苦言”,叹道:“都护大人未曾忘却卞喜也!”

而后,卞喜将右手握拳举于空中,与身后将士道:“黄巾旧部不得与雍州军为敌,违令者斩!”

于卞喜身边,看了半天“骨肉相认”的穆顺,最后闻得卞喜出此“惊世骇俗”之言,差点没晕过去,于马上定了定神,摘刀便欲来取卞喜性命。

然而,就于此时,一道银色闪电却是贯着穆顺的胸口而过,穆顺一声惨叫,撒手扔刀!

待众人为这突变所惊,定下神来,已见赵云绰枪,将穆顺挑于马下!

至于当时,赵云是如何驾得闪电白龙驹于百步之外,快如利箭一般,飞射至穆顺近前,将其刺死的,在场之人没有能够描述出来的。毕竟,当时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卞喜的临阵倒戈之上,根本没有注意赵云的举动。

所以赵云此雷霆之举可能是为穆顺先前之狂言所激;亦或只是大家因注意力分散,没有看见,而将其传得神乎其神罢了!

不过,此时众人置于阴山之下,赵云行此之举,倒使人想起当年先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