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终于出手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10

且说袁术于自己境内“胡搞乱搞”,迫得大量淮南流民涌入到徐州界内后,领徐州牧、代青州牧曹操,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

待使手下人打听到事情的原委后,曹操大喜,与自己的民政官员道:“收!打袁术那里来多少人,我要多少人!”

而后,曹操便带着这样一个好心情,来寻自己的首席谋士荀彧。

“前者成贤弟在河上劫了兖州军一票后,其与刘岱的敌对关系便算摆到了台面上。相信不久之后,兖州便也将与雍州宣战!今岁我境内大丰,而淮南却有大批流民涌入,则吾当乘此势先伐逆贼袁术,取下淮南;而后,再襄助成贤弟,共伐国贼刘岱!”曹操激动的与荀彧言到。

此时的曹操已再非当日平原的那个小县令,更是早已忘了自己在京城当“流氓”的光辉岁月,现其胸中似已有了一幅“大魏国”的蓝图。

看着曹操的渐渐转变,未知这些功劳是该归于曹操自己,还是王成!

荀彧闻言,劝道:“今袁术残暴之形已现,开始于淮南境内横征暴敛,大施淫威!想其政权不久便自将倒台,此时即伐,反倒是欲速则不达了!不若便再等等看!”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觉得有理,不过却道:“那刘岱那里呢?”

荀彧一笑,亦知曹操担心王成,道:“只现在看,成兄还没有什么是我们好需担心的,且刘岱尚还不敢公然与成兄叫板!不过,即是叫,我们只到时发军助成兄便是!”

曹操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叫来程昱,使其备了万石粮米,仍以给朝廷进献为名,取道兖州,往并州给王成送去。

PS:其实,曹操此举亦有“私心”,但刘岱敢相阻挠或私扣粮草,则曹操便有往兖州出师之名了!可知现下的“曹小强”,除了尚于王成有几分敬畏之心,真是天王老子都敢动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才子就是才子,岂问天下能将江南之美尽收于自己诗中之人,除创三首《忆江南》的白居易之外,尚有何人?真是一番江南美景如勾(勾勒、勾画)啊!

江南自古就好,觊觎之实是不少,在战火纷争的三国之中,袁术便算一个。

可纵袁术有心去取,曹操却是无意教其去拿的情况下,袁术亦只能干看着。

那么说,这么好的地方就让它空悬着吗?

不啊!

在那样一个年代,即连南郡这样一个“类江南”的地方,都会教诸葛亮与周瑜说出“君若不取,亮自当取之!”的话来,何况是真正的江南呢?(《三国演义》之中情境)

所以,对于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是不会被空悬着的!

尤其有一个人对江南的渴望,可谓是盖过三国当世的所有人,且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谁?

柴桑太守孙坚。柴桑与避居江南的三座大郡——秣陵、吴郡、会稽,只一界相隔,若是往取,不用乘船,也无天险阻隔,可谓是一马平川。且孙氏一族即为吴郡之人,深受当地民众拥护的情况下,也不存在统治上的问题。

那么说,孙坚即有如此之利,却又为何迟迟不动呢?

准备!或可说是等待。

等待什么?

一个发兵起事的良机而已!

且说中原大乱之后,面对着曹操的悄然崛起,久据柴桑的“孙吴势力”亦是心急。

十二岁便即当上水军大都督的周公瑾,而今已然二十四岁,除在江南流有“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外,便难寻作为。

于是,面对着中原大变和儿时旧友诸葛亮助王成所著的“传奇”,周瑜决定不再沉默,来寻柴桑太守孙坚。

“主公,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我们虽安据柴桑,偷得几年安乐,但若如此下去,则终有一日将为人治矣!”周瑜信誓旦旦、直言不讳的与孙坚道。

孙策与周瑜乃是“连桥”(分取大乔、小乔姐妹为妻),孙坚平时视周瑜如同孙策一般。于是,孙坚点了点头,道:“那依公瑾之谏,当有何议?”

周瑜早有“想法”,闻问,便道:“当先引军往江南,取秣陵、吴郡、会稽为基,而后再引军向北——逐鹿中原,则可建当年西楚霸王之伟业!”

江南之人一向视孙氏一族的孙坚、孙策父子乃楚霸王项羽再生,尤其江南士族更是欲以他们父子二人为首,希望借助他们父子的力量与威望,得以扬名立万,建功立业,故似周瑜、鲁肃等有志之士方投至他们麾下。今周瑜之言,实乃肺腑!

孙坚听了周瑜之谏,点了点头,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公瑾当算劳心者!”说完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孙坚便未再出言,只做思索状。

周瑜见孙坚略有犹豫,便又补充道:“今吾叔父丹阳(隶属秣陵)太守周尚在扬州牧刘繇手下,吾只作书一封,便当使之为内应,而后则三郡一举可定!”

孙坚闻言,又点了点头,道:“若此,则江南岂不已为我囊中之物?”

周瑜颜开,兴奋的应道:“正是!”

孙坚闻言,呵呵一笑,道:“那即如此,我们便即当整军北上,以图中原!”

周瑜闻言,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孙坚。

孙坚见状,解道:“江南只是在那里放着,而中原却是谁先去,便谁先得。依现下青徐崛起之势,若待曹操据有整个中原后,则我等便只得偏安西楚了!”

闻言,周瑜一愣,忽然发觉真正未能看清现下“大势”的竟是自己,于是有点“鲁班门前弄大斧”般的尴尬,只施礼赞孙坚道:“主公鹰目如聚,远视于我不知多少倍,公瑾受教了!”

然闻此赞,孙坚反倒是叹息一声,出心声与周瑜道:“其实,依现下之势,若先得江南最好。然刘繇虽然懦弱,但却始终无罪,若是贸然往伐,则我半生所得忠义勇敢之名便即扫地;故于群雄并起之时,吾方领数万众安于柴桑。前时本望袁术觊觎江南之机,便往取事。不想曹操的异军突起,忽使中原局势瞬息万变。而今,袁术于淮南境内横征暴敛,自作孽不可活之下,反倒又要便宜了曹操。而若再使曹操壮大下去,则我等终要受制于人。所以,现下即使未得江南,我们也要往淮南与曹操搏上一搏!”

周瑜闻得此言,发觉孙坚倒不糊涂,不过心中亦不禁道,“虚名又有何用?”。

孙坚看看未多说话的周瑜,似已猜出其心声,落寞的道:“虚名虽未有用,但我终归守护了半生,或许我要早死一些时候,你与伯符早能立于江南之巅了!”

周瑜闻言,有些惶恐的施礼道:“主公说的是哪里话!”

孙坚闻言,未与周瑜再多纠缠,只道:“好了,你去把伯符和鲁子敬找来吧,我们该议一议如何向北行兵了!”

闻命,周瑜仍被孙坚的“死言”惊得不轻,急出房门,去寻孙策和鲁肃。

PS:默默无闻的孙坚在蛰伏柴桑十余载后,终于是肯出手了。

对于此举,虽然意在先并淮南,再取中原的曹操有些不爽。

但对于孙坚的突然悸动,天下最为高兴的,便当属王成了!

毕竟孙吴力量的崛起,方能撑起王成心中的大计——三足鼎立!

而三国鼎立,正是王成开启回归现代的“钥匙”!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