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后记
作者:刘凡      更新:2019-10-11 10:26      字数:1690

我几乎每年都去新疆,新疆的变化,深深触动着我们这些曾在那里生活工作过的人。每一次去,感觉都是新的,那么美好,那么顺其自然。

20多年前,我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戈壁垦荒人》,反映的是一个盲流支边青年大仓,用他粗壮的体格为新疆的农垦献出青春年华。后来,还计划写《戈壁情》、《戈壁缘》、《戈壁恨》三部作品来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们。后来,一纸调令,让我离开了新闻出版战线,计划就落空了。

写《伊犁河谷》,纯属偶然。一群曾在新疆生活工作过的朋友,提议写部小说、拍部电影、拍部电视剧。离开新疆,他们事业有成,但他们对新疆生活那段历史文化还深深眷恋。从何入手写,不是一部小说就能完成的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世界人类史上,这是一个壮举,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十七万雄性的力量,撑起了西域的脊梁,先后到达新疆的十七万母性的温柔,孕育了云杉参天、山花烂漫,生生不息,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它不是小说,它是一页页真实翻过的沉重而鲜活的日历。他们不仅仅经历了这个挑战,经历了人性、人格、人的生存底线的挑战,而且还越过了这个挑战。它是经得住多角度,多学科来认真研究和探索的“人类精神活化石”。不是简单的移民文化,民族文化或其他文化就能囊括的,我的血沸腾了,我抵不住诱惑,抱着写一漏万的心态,又开始了苦行僧的创作生活。写作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它不断激起我对生活的回忆。回忆是美好的,哪怕是过去的痛苦,“我曾在帕米尔高原上,亲吻青青草香;我曾在伊犁河谷旁,守望粼粼波光”,正是这段历史,让我一开始创作,内心里的情感就都汇集在一起。

说归说,真动手还是让我焦虑不安,不由得产生一种莫名的伤感和喜悦,以至于需要努力压抑过去曾经的痛苦,不堪回首的冲动,尽可能把那段历史真情反映出来。我激励自己,该忘掉的要忘掉,努力把过去最美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

就这样,我打开尘封的内心,虽然太久太久,却真的是那么美好。我去石河子军垦展览馆查资料,湿润的眼睛,早已被他们打动了。那是中国第一代军垦战士,是真正的“西域雄鹰”;那是中国第一代军垦女兵,是真正的“军垦母亲”,伟大啊!而更为宝贵的是,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仍是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主力军,多么可爱、可敬的“西域雄鹰”和“军垦母亲”啊!

基本框架完成后,再一次去新疆,回访第一代军垦女兵,她们大多已是80多岁的老人,她们的包容,让我用“心”去记录;她们的泪花,告诉我要讴歌她们,历史要记住她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能没有她们,祖国和人民不能忘记她们。

我发现,进入创作阶段,内心里的情感变成了伊犁河水,它要奔腾,它要流淌。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我无法抗拒自己的思路,他们就在眼前。他们在倾诉、他们在述说,他们曾经彻骨的孤独,让我“疯”了,常常半夜起床,陪伴着他们,记下那一段一段难舍的思念。

在创作过程中,我知道自己心灵在碰撞,是那样痛。既要深爱上作品中的人物,还要超越自己在新疆时的生活,她让我意志更坚定。那段挥之不去的生活,使我内心更多了一份渴望,漫长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把自己带回岁月的轮回,找回青春的影子,去追寻那段兵团记忆之河,用不同的生命感受,让读者快乐起来。写出一个人见人爱的男人,一个人见人爱的女人;写出他们相逢于人人向往的伊犁河谷,留下一串串革命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写出美人、美事、美景;写出伊犁河谷之美,因为这里是回归自然最美的地方。

累了,停笔一个多月,让我反思自己。“多少次梦见你,天山雪茫茫。多少次思念你,神往大牧场。漫坡的牛羊,马背上的姑娘,那是难以忘怀最美的地方。”是啊,这就是新疆,这就是伊犁。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解飞先生,他是兵团二代,他曾在新疆生活多年,他给我讲述了当年经历过的许多真实的故事。他的所见、所思、所闻,他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感染着我。我还要深深感谢许振东先生,感谢焦家良博士,感谢我那些无私相助的朋友们。最后,要永远感谢新疆、感谢兵团,让我生命中留下如此之多的难忘,它的沉淀与积累影响了我一生,坚持、坚强、和平地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