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泉寺传说
作者:吹瓶儿      更新:2019-10-18 02:45      字数:3266

上世纪50年代末,百年不遇的旱涝,全国上下粮食欠收,这场饥荒之风一刮就是3年。经历过那时期的人都知道,当时但凡能进肚子的全都上了餐桌,树皮、草根甚至是金钢泥,更有甚者“换子食肉”,惨绝人寰。

湖北武陵地区山大多沟壑,地里没粮,也只能到大山、河溪中刨食。孟三时年二十有三,他所居住的正是武陵地区一个叫荣米县的小山城,这个小县城四面环山,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当地居民榜山依水而居,自古便有“巴掌大块天、石头缝里扣粮吃”的说法。往年风调雨顺日子都过得紧巴,这正值天灾之年,那生活就更是可想而知啦!孟三自幼没了父母,幸得这小地方民风纯善,百家饭倒把他养的身体健硕。平日里住在临河一间破旧小木屋里,闲时抓鱼摸虾,吃不完就与左邻右舍换些生活用品,久而久之成就了他一身好水性。更是三九深潭抓白鲶、三伏洪峰里逮黑鳖,单论这水性,在这小地方颇有些名气。

自然灾害第三年,夏末秋初。这一日,因为肚里缺食少油,孟三在他那破木板床上迷糊到尚午,才揉着快贴到后背的肚皮去河里捞点吃口。这两年的饥荒让男女老少都急了眼,早让河道里鱼虾捉襟见肘,饶是孟三水性过人,半日功夫也才捞了2条小鲫,只好寻了户奶娃的人家换了小半把包谷面,回到小屋熬了碗糊糊。刚要动口,忽听见门口有人轻唤,出了房门,见地上躺坐着一个面色灰青的老和尚,气若游丝,双眼微开,口中断续的哼哼,看着也是出气多进气少啦。孟三自幼风浪里捞活儿,心中倒也有尊菩萨,忙伸手把和尚扶进屋来。细看之下,和尚四肢消瘦、嘴唇发青,腹部却肚大如鼓,瞧了这些症状,孟三心里自是有普。这老和尚定是抗饿不过,吃了金钢泥,又憋在肚里久不能排。倒不是孟三医术了得,那年月,野果野草中毒、金钢泥塞肠都是常事,见得多了自然也是了然于心。孟三胸有成竹的对老和尚说道:“和尚,碰到我,你也是命不该绝,我孟三今天就修了你这座浮屠,你挺住喽,我去去便来。”说罢,孟三推门而去。几年前,孟三和几个要好的打赌斗狠,导致其中一个误食金钢泥,差点见了阎王,好在一个太婆偏方才捡回条命来。这偏方叫“两头通”,先用绞股蓝煮出汁液服下,然后取鲜活皂角树枝削掉外皮插进肛门中,将堵着的金钢泥润滑排出。孟三寻了这两样东西,如是这般一倒腾,老和尚还真就活转过来,肚子一空,接过孟三递过来的糊糊囫囵裹了肚子。老和尚缓过劲,见天色已晚,千恩万谢后临走抓过孟三的手说:“施主救得老衲,此恩无以为报,眼下大灾之年,老衲倒是知道一处可得嚼头的好去处,只是老衲皈依佛门不能杀生吃荤!”孟三还正为晚上肚子里的饥荒犯难啦,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喉咙里猫抓一般,咽着唾沫。老和尚继续说:“你知道这城郊有座鸡公山吧?山南阴坡有座废弃的寺庙,庙后竹林岩下有一眼大泉。泉眼隐于泉水长年冲击出的一洼水潭之中,潭中靠近泉口立着一根圆顶石柱。你只需每天旁晚天色“鸡毛眼”时分,用石头敲击石柱,保你大鱼一尾。但要切记,每日只能取其一尾,不可贪心,更不能下到潭中,所谓细水长流。如若有缘,日后自有与贫僧相见之时。”说完和尚合十鞠礼,转身远去。那寺庙孟三倒是知道的,见这和尚说的有根有据,也就一一点头记下,目送了一程,用力紧了紧系腰的裤袋,草草睡下。

转天,孟三起了个早,灌了大瓢的凉水权当了早饭,匆匆往鸡公山赶去。几十里的山路,等孟三到了破庙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走到跟前一看,那庙前荒草过膝,两旁的偏殿年久无人打理早已坍塌,庙门也不见了踪影,正殿里蛛网、尘土遍布,庙内供奉的神像倒伏在神龛上早看不出面目。孟三以前听老人们说过,这庙叫“囚龙庙”供奉的非佛非道,而是一尊蛟首神像,解放前还常驻着一两个道人,后来反动政府兵败如山,乱兵逃匿路过此处洗劫一空,道人也不知所踪,破败如是。绕过寺庙,果有一片竹林,全是一水碗口粗细的楠竹,枝叶繁茂,此时天边只剩的一抹红夕,又是背阳阴坡,林中黑咕隆咚,晚风一起,刷的竹海哗哗作响,硬生生把孟三赶路出的一身老汗给憋了回去,怎奈抗不住肚子咕噜叫唤,孟三只能顺着透过竹林依稀听见的水花声,深一脚浅一脚进了林子。几经摸索,好在林中落叶下有条前人所修石板小路,饶是孟三胆大,此时也是撒开丫子风一般朝着林子另一头奔去。

出得竹林,眼前豁然开朗,前方十余丈高的大青石岩下扣着一潭碧波,大青石岩四周植被茂密,更不乏一抱之树笼盖,不近的面前,确实不容易发现。潭有四、五丈方圆,潭中靠近山岩的地方翻涌着水花,应该就是泉眼所在的位置啦。这武陵山区,多喀斯特地貌,山内多溶洞,溶洞连地下暗河,泉眼里的水也不知是进了附近哪个窟窿眼,一进一出维系着这一洼潭水。在泉眼的左边,潭面露出一个黑色溜圆的石头,斜着水面看下去,房柱粗细,稳稳的定在幽深的潭水中,看来老和尚所言非虚。孟三用两手拘了捧潭水灌进嘴里解完渴,随后四下里挑了块大小适中的石头,运上了吃奶的力气,“砰”的一声砸在石柱的圆顶上,水花四溅,孟三瞪大了双眼盯着潭面。待水花散尽,从石柱下方浮上来一片箬叶般的玩意儿,孟三定睛一看,好家伙,手臂长一条青花草鱼。脱了上衣,几个扑腾拽上岸来,又寻了颗棕榈树,用叶子做个绳扣,穿了鱼腮,欢天喜地回家祭五脏庙。

老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接下的一段日子,孟三“每日一鱼”,吃个肚圆。日子一久,他便想着:这眼前,一天跑那么远的路弄上一条鱼,只能肚子吃饱,如果每天多弄几条,消受不完的就能换上些其他值钱物件不是?在那个粮是金的时期,大草鱼这样的荤菜确实极为稀罕。按孟三平日捕鱼逮虾的经验,那泉口里定是个鱼窝子,而且那里的鱼因为长年生活在暗河之中,视力差不说,压根就没有对人的警惕性,按自己的水性,潜下去,那是手到擒来。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到了潭边,孟三直接穿了个大裤衩一个猛子扎进潭里。为了克服水的上浮力,他双手抱住石柱用力上推借着反力向泉眼摸去。估摸着下潜了七、八米的样子,石柱上居然多出了一个接头,接头的石柱横向的延伸得老长,隐在水中,看不到头,如同搭建的房屋框架,整个石柱是从接头石柱中穿过去的。借着水中昏暗的光线孟三用手一摸,这接头石柱触感虽然光滑,可手心明显感觉到上面布满了细凸,反向一撸,细凸像鱼鳞一样刺手。孟三突然想到了啥,浑身打了个寒颤,不等他回神,手中石柱猛然一抖,横向出去的那段迅速弯曲,扑面而来的水压说明柱头朝着孟三摆了过来。瞪眼一瞧,这那里是什么黑石柱,拳头大一对绿眼、桶口般一张血嘴,黑漆漆的三角头顶上依稀能见到牛犊冒角一样的两根骨凸,分明是条快成蛟的大蛇。孟三只惊的三魂跑了七魄,潭水一股脑涌进吓的大张的口腔,喉头被冷水一激,也不知道吞了多少,双腿本能的疯狂向下踩水,身子向上猛窜。孟三水性虽好,可人在水中又岂是这大蛇的对手,眼见一张血口就要将自己拦腰咬下,突然蛇头猛的一撴,这口中的尖牙只挂住了孟三胯下的大裤衩。原来,那大蛇受制于身上透穿的石柱,迂回的幅度只能到此。孟三肺里气短,整个胸腔好似要炸开一样,求生欲逼着他奋力甩脱了裤头,如同脱尾的蜥蜴,挣出了水面,仓皇地爬回岸上,回头看大蛇确实没有追来,才浑身一软晕死了过去。原来,孟三每天用石头砸那石柱取鱼,实则是那泉眼连通山中溶洞暗河,暗河中的鱼每到旁晚时分便游到泉口产卵,刚好被困在泉口石柱上的大蛇吞食。刚吃进口,孟三用石头一砸,大蛇一惊,便吐出刚进肚的鱼获,这是蛇的天性使然。那老和尚不知怎么知道了此处的玄机,便好心告诉了孟三,却不想世人都有贪心作怪,差点送了性命。等孟三醒转过来,经此一吓,神智大损,浑浑噩噩光着腚回去,终日在街上疯癫,逢人便说有龙要吃他。

等到“破四旧”运动过去后,老和尚才又回到小县城,寻着痴傻的孟三回到了囚龙庙,耕了之前道人遗留的几块熟田,安顿下来。时而采来些草药给孟三医治脑子。日子一长,庙里也有了一些香火,老和尚便将囚龙寺改名为鱼泉寺。

高速路上,一辆飞驰的路虎里。赵晓炎结束了朗读,放大了手机里《荣米县县志》的浏览页,随手递给对面中山装老者,:“老周,鱼泉寺的资料都在这里啦,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你自己看看?”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