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利益
作者:橙子飞扬      更新:2019-10-21 07:22      字数:4512

12月31日,星期一,1979年的最后一天。

麦克米伦出版社总部。

安妮站在会议室门口,时刻注意着会议室的动静,里面不时传来的争吵让她颇感无奈。

会议室突然静了下来。

安妮有些疑惑,她侧耳贴着紧闭的房门。

“嘎吱”,椅子与地板产生的摩擦声陡然传入耳膜,尖锐又刺耳。紧接着传来一阵高跟鞋敲击地板的叮咚声,短促而有力。

安妮宛若受惊的兔子,连忙闪身躲在了走廊的拐角处,探头探脑的盯着会议室大门。

门开了,刘淑贞率先出了会议室,一脸怒气冲冲的样子。

她进了电梯,仿佛发泄似的按着楼层按钮。

“叮”,电梯门悄然合拢。

直至刘淑贞的身影消失,安妮才收回犹疑不定的目光,从拐角处现身。

没过一会,五六个人,包括男男女女从会议室鱼贯而出。

“汤姆。”安妮适时地拉住了走在最后头的一位男人,那是法务部的代表律师。

她脸色有些难看,“进展不顺利吗?”

汤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作为责任编辑,你有权参加谈判会议啊。”

“那是我大学时期的一位熟人,我不想和她在谈判现场撕破脸皮。所以选择了回避,觉着万一谈判不顺利,还可以私下出面再做做工作。”安妮直言相告自己的意图。

“是不是进展不顺?”她又问。

汤姆左右看了看,向她使了个眼色,然后朝楼梯口走去,他松了松颈部的领带,让呼吸更通畅一些,靠着栏杆点上一根烟,斟酌了一下,对身侧的安妮说:“局面僵持住了。”

尽管对方措辞委婉,但安妮自是不信,看刘淑贞的样子明明就是谈判破裂的结局。

安妮从口袋摸出烟盒,娇艳的红唇含上一根细长的女士烟,汤姆用手上一直在把玩的打火机替她点燃。

她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一道淡蓝色的烟雾随之扩散开来,说:“谢谢。”尽管嘴上如此,但神情之间却没半分谢意。

汤姆似乎深知对方的脾性,浑不在意地笑了笑。

沉默片刻,安妮脸色郑重地盯着汤姆,道:“汤姆,你应该给我一个准确的信息。否则,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采取行动。”

面对安妮灼热的眼神,汤姆有些承受不住地似的偏过头去。

他理解对方的心情,毕竟作为小说的直接责任编辑,她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更多是与小说作者紧密挂钩的,这种行为已经偏出了出版社的立场,而汤姆则是旗帜鲜明地站在出版社一方,这也是汤姆含糊其辞的原因。

“你这是在给我出难题?!”汤姆的神色不太自然。

“一本优秀的小说对编辑的事业有多重要,你应该心知肚明?我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现在,机会就摆在我眼前,我怎么能让它错过。”安妮的言辞逼人,她哂笑一声,“你欠我的人情也该还了吧?”

汤姆看着安妮毫不退缩的目光,他垂下双眸,仿佛面对空气,“希望不大。”

“为什么?”安妮的言辞有些急切。

“对方要价太高。”汤姆耸耸肩。

果然如此,安妮的心里掠过一道浓重的阴影。

“多少?”她追问。

汤姆有些为难地看了安妮一眼,见对方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最终他轻叹一声,“那个女人……”

“她叫wendy。”安妮毫不客气地纠正着对方的说辞。

汤姆愣了愣,见安妮表情严肃,讪讪地笑了笑,“好吧,wendy要8%,公司只肯给6%”

对方的从善如流,让安妮的脸色缓和了不少,语气不再像先前那般咄咄逼人,“没有其它的条件吗?”

“6%,外加两万英镑的预付款。”

“你觉得8%是她的底线吗?”

“她咬的很死,除了8%的分成,两万英镑的预付款也要。”

出版商压低报价自然是想攫取更多利润,刘淑贞作为经纪人,与其说是为作者争取利益,不如说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抽成。

站在各自的立场,谈判双方唇枪舌战、唾沫横飞地争夺每一个百分点……无非就是能力的考量,利益的权衡,一切一切都无可厚非。

自己如此热心地打听谈判内幕,何尝不也是为了利益?

“最初报价多少?”

“一开始她要10%,倒是没提预付款。”说起刘淑贞最初的报价,汤姆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你这位熟人是不是刚入行的新丁,还没搞清市场行情。”

安妮没管对方语意中的讥讽。

“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汤姆想了一会,摇了摇头,道:“很难。”

“原因呢?”

不等对方开口,安妮抓着汤姆的胳膊,面色急迫地自说自话,“连主编都说那是一本好书。否则,双方不会经过短暂地接触,就匆匆忙忙地展开会谈。”

看着安妮焦急的神态,汤姆笑得有些揶揄。

“是否好书,不是法务部关注的重点,那是市场部的事情。”汤姆有些不耐烦女人的纠缠,语气开始变得生硬,“我们已经做了最大的让步。”

“是上头给你们划了底线吧?”安妮冷笑着说。

“你要这么理解也行。”汤姆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反正这在公司不是什么机密。

安妮皱着眉头,狠狠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将自己的面容淹没在淡蓝色的烟雾中,几乎咬牙切齿地说:“那般老顽固到底怎么想的?”

对安妮的大放厥词,汤姆不做任何评价,看着对方怨念无比的样子,他肆无忌惮地笑了笑,似乎在从此刻开始他就不用再顾忌眼前女人的脸色。

他悠然自得地将手中即将燃尽的烟蒂在栏杆上摁灭,反手扔到楼梯角落的垃圾桶,拍了拍手,神情尽是一副轻松自在,说:“wendy告诉我们小说的正文有十二卷,还有一卷前传,加起来一共十三卷。你想想,如果一开始就满足了对方的要求,那要是销售火爆,首卷再版以及后续卷,咱们怎么跟她谈?”

安妮心想:“真是个蠢女人,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能准确无误地随意透露给谈判对手呢。应该说的含糊其辞让对方留有想象的空间才对啊!刘淑贞的谈判表现还真应了汤姆那句话——纯粹就是一名刚入行的新人。”

安妮试探着问:“难道双方不能各退一步吗?”

“英国的经济不景气,连带着出版行业的业务也出现了大幅度萎缩。”

汤姆说的是事实,安妮没有丝毫反驳的余地。

他又点了一根烟,吞云吐雾地笑,“所以,我们给不了更高的价格。”

“还有一件事,宣传部门和我们事先做了沟通,他们认为一位亚裔作者对于小说的宣传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这跟人种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呢。按他们的说法,英文小说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白人,亚裔作者不符合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认知形象。他们觉得亚裔作者会对小说宣传和今后的签售产生负面影响。”汤姆带着嘲笑的口吻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宣传部门认为在读者心目中只有白人才能写出优秀的英文小说?”

“可以这么理解。”汤姆轻轻地点头。

“一群自以为是的混蛋。”安妮大声地抱怨。

“其次,市场部认为《时光之轮》的题材构思和写作手法有模仿《指环王》的痕迹。他们预先做了内部调查,觉得在奇幻题材这样的类型中,有《指环王》珠玉在前,《时光之轮》很大程度会被掩盖在《指环王》的光环之下,市场反应可能不如预期。宣传部门隐含的市场论点就是《指环王》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出于名族情节,他们也不认为《时光之轮》会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

汤姆进一步地猜测着说:“要想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宣传部门可能会提高宣传的预算经费,如此一来,无异于间接地降低了公司的利润。”

在了解到了公司的态度后,安妮大失所望。

站在编辑的立场,安妮不会认同市场部和宣传部的意见,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指环王》已经上市了四十多年,只要对奇幻题材稍有兴趣的读者基本上人手一本,而市场上此类型的书籍正处于后继乏力,缺少新鲜血液之期,在她的心目中,《时光之轮》无疑能担当如此重任。

她无心和对方闲聊,又敷衍着说笑了几句,在匆忙的告辞声中出了公司大楼。

她要去找刘淑贞再谈一次,尽可能地挽回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出版界向来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编辑吃作者,作者吃读者,出版社大小通吃!

舰队街的咖啡店,还是上次那家。

安妮和刘淑贞相向而坐,气氛有些沉闷。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刘淑贞扫了窗外一眼,天气一如四年前的阴沉,心里却是想着英国人身上的那股“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傲慢,就像伦敦冬天的气候一样,怎么都改变不了。

她收回目光,不自觉地拿起咖啡匙搅动着咖啡,眼神空洞地看着杯中泛起的泡沫,心里却如同死水般泛不起任何涟漪。

沉默良久,她说:“我打算去其它出版社看看。”

对方要抽身而退,安妮心里一惊,那岂不是跟自己没有了半毛钱关系,她的神情顿时一片黯然。

她烦躁地点燃一根烟,接连狠拔几口,鼻孔喷出大团烟雾,待香烟过半,心绪才算平静下来,她决心做最后一次努力,“麦克米伦是英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只有培生才能与其比肩。即便你去找培生,它们也不一定开出更好的条件。英国近些年的经济不景气,连带着消费群体也减少了图书方面的支出,出版界对新人作者不得不苛刻,但大环境如此,谁也改变不了。至于其它的中小型出版社,即便给出了更好的条件,但它们无论是宣传手段还是市场渠道都跟麦克米伦、培生两大巨头相差甚远,我想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刘淑贞勉力打起精神,道:“我不打算再和伦敦出版商接触,我准备到北美试试。”

看着安妮瞠目结舌的表情,刘淑贞没有丝毫报复的快意——麦克米伦做主的又不是安妮,打她脸的是一帮油盐不进的老顽固和法律讼棍,她强装着笑脸说:“英国经济不景气,来伦敦之前我已经有所耳闻,但没想到对图书市场影响如此之深。我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西方国家经济萧条的时候,民众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诸如小说、电影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上以求心灵的慰藉,哪知英国……”

“我想去同属英语国家的美国看看,那边的经济环境要好一点,而且美国的人口基数也要比英国大得多。”说起对美国出版市场的分析,她仿佛信心十足,“我认为美国出版商的市场承受能力应该更强,应该会比英国出版商开出更好的价格。”

安妮除了叹气,说不出任何反驳意见,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决定了吗?”

刘淑贞轻轻地点了点头。

过了好一会,安妮从手提袋的隔层摸索出名片夹,翻了翻抽出一张,递给刘淑贞,道:“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社一位编辑的名片……”

刘淑贞摩挲着手中的名片,讶异地看着安妮。

“别把我想的那么狭隘,怎么说咱们都算认识一场。”安妮自嘲似地笑了笑,“当然,如果你在伦敦寻找其它的出版商谋求合作,我会选择袖手旁观。我不可能眼睁睁地把自己潜在的客户拱手推到本土竞争对手的怀抱。希望你能理解。”

刘淑贞莞尔一笑。

“但美国人出版商却不一样,它们和英国远隔重洋,虽然也是竞争对手,但对英国本土的出版市场冲击相对要小一些。如果它们能够开出更好的条件,你们双方选择合作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便我想阻拦,也拦不住。谁叫我们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呢。”说到此处,安妮的声音有些萧瑟,话里对麦克米伦出版社不无抱怨之意。

安妮盯着刘淑贞的目光看似诚意满满,“如果事情不顺,可以选择回来找我。一旦达成合作协议,作为朋友,我会在今后尽心尽力地为你争取到更好的合作条件。”

“朋友,恐怕不是吧?利益才是成为朋友的前提。”刘淑贞脸上的笑意更甚,心里不无恶意地猜测,“这大概才算是安妮的目的,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买卖不成人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