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浇铸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93

程南阳不明所以,不过还是将二人让进屋内,吩咐老婆王氏给客人献茶。

李澈笑道:“程大哥,你太客气了,小弟此次前来是有事相求。”

程南阳红着脸道:“千万别这么说,你们兄弟是贵客,你们不嫌弃我这个破屋子,我已经万分荣幸了。”随记问起李澈为何会一身军装。

李澈便将过去几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程南阳听得又是吃惊,又是高兴,最后道:“李兄弟,哦不,李军爷,小人这里祝您高升了。”

李澈忙道:“程大哥,你如此说,可是折煞小弟了。什么军爷,还是叫我李兄弟就好了。”

程南阳爽快地道:“好,李兄弟既然这么说,我也不再矫情,不知此次找到我,有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帮忙的,一定尽力而为。”

此时王氏已经把茶端上来,然后退了出去。

李澈喝了一口,有些发苦,知道程南阳家里贫穷,也买不起好茶,便道:“程大哥,你是爽快人,我就只话直说,不知道程大哥可否会打造火铳?”

明朝对于火器的打造管理得还是比较严格的。只有军营指定的匠户才能打造火铳,一般铁匠就算是会这么手艺,也不能随便打造,否则安个居心不良,私造火器的罪名,轻者罚银坐牢,重则流放边疆,甚至处死都有可能。

因此李澈这么说,程南阳先是愣了一下,半天才说道:“既然是兄弟你问起来了,程某也不隐瞒,不错,我的确会打造火器。我师父之前是个匠户,专给军营打造三眼铳、鸟铳、火铳等,甚至还造过火炮。不过我才疏学浅,只跟着师父学会了打造火铳的手艺。后来师父去世,我就流落到内邱县了,在冯家铁匠铺,给人打些菜刀、镰刀、锄头等用具。虽说又十几年没有打过火铳,不过这手艺确实没有忘记。”

李澈一拍桌子,将茶杯险些掀翻,高兴地跳了起来:“太好了,看来找程大哥算是对了。程大哥,你可愿意为军营打造火铳?”

程南阳吃惊道:“为军营打造火铳?”说着挠了挠头,“可是我不愿意加入匠户。”

李澈随即明白过来,笑道:“程大哥,我又没说要你加入匠户。只要你给我打造火铳,我愿意给你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你可愿意?”一两银子,在明朝时候,够普通家庭一年的花销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做募兵。

程南阳在铁匠铺一年能挣一两银子也就不错了。听到这么多钱,有些不太相信,有些口吃地问道:“一两银子一个月?”

“没错!”

“不用加入匠户?”

“当然不用。”

“好,我干。”程南阳斩钉截铁地说。

“程大哥,你先别着急,咱们丑话说在前面,我付你工钱,可是你要保证每支打造的火铳的质量。如果发现有哑火或者质量低劣地,我可要扣工钱的。”

程南阳笑道:“这是自然,只要给我好铁好铜,我保证给你打造的火铳各个好用。”

“不知道像程大哥这样能够打造火铳的铁匠,本县还有多少?”

“我知道的也就三五个,不过情况也多和我差不多,都是很长时间没有动手了。”

“那么,程大哥打造一支火铳造价大概如何,所需时间多少?”这些问题,也是李澈最关心的。

程南阳道:“我师父在世的时候,打造一个火铳大概用时二十天。我的技艺就算不如我师父,一个月打造一个,也足够了。还有就是,现在军中的火铳之所以质量低劣,就是由于赶工及偷工减料,看起来一到二两银子就能打造一个鸟铳,其实质量完全不行,如果用好铁好铜,而且用料颇费,十斤生铁才能锻出一斤精铁,五六斤精铁才能做一支鸟铳,折合下来,最少也要三两银子。”

明万历年间,赵士桢在《神器谱》记载明末制鸟铳,用熟铁打造法,质韧而坚。制铳管时,采用钻孔的先进工艺,技术日益精密。

“花钱不怕,就是太慢。”李澈摇头说道,“用精铁锻造火铳太慢了,有没有办法改用浇铸的方式,来提高产量?”

程南阳摇头道:“要想保证质量,精铁锻造,是最终的选择。。。浇铸的方式虽然快,但是可铁水杂质多,质量无法保证。浇铸出来的铳身易有气泡,铁质也松脆,装药多了,或者用得久了,就容易炸膛。”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为了保质,就要在数量上牺牲,为了提高数量,就要牺牲质量。李澈想了想,问道:“如果用生铁浇铸,产量如何?”

程南阳一笑:“那就非常快了,只要开好模具,建好熔铁炉,日产百支也不在话下。另外,青铜和黄铜浇铸的火铳比生铁的质量要好些,不过现在铜比较少。”

李澈知道后世的二战中,德国造的虎式坦克质量最好,一般两三辆苏联T34从正面都干不过。可费工费时,德国造一辆虎式,人苏联能造十辆十几辆的T34。这和现在到底是要浇铸枪管还是锻打枪管是一个道理,到底是一味追求质量呢,还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数量。看来必须在这两个选择上作出决定,有所取舍。

生铁冶炼采用的是高温固态还原法,即在炉温提高到1150~1300℃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它出炉时便呈液体状态,不仅可以连续生产,而且可以浇铸成型,促进了铸铁技术的发展。同时,为改善生铁性能,中国在战国早期还发明了生铁柔化技术,从而得到高强度可锻铸铁。后来,又在实践中发明了生产球墨铸铁的技术、古代炼钢技术、淬火技术等。

“有没有办法提高生铁浇铸的质量?”这方面李澈完全不懂,只知道应该有办法让生铁浇铸的质量更加提高。

程南阳摇了摇头道:“这点我就不知道了。师父只教给我了锻造手艺,至于如何炼铁,如何建炉,我一概不知。”

顿了一顿,他又说道:“不过我有个师叔,他帮官府铸造过镇河铁牛。当年黄河发大水,官府铸造了三头铁牛,投入黄河,洪水才退。如果找到我师叔,一定可以解决此问题。”

李澈眼前一亮,忙问:“你师叔他现在在哪?”

“他现在就在顺德府城内,现在也是给人打铁为生。不过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拜访过他老人家了。”

“程大哥,能否告知你师叔的地址,我亲自去请他。”

程南阳一笑:“既然是我推荐的,我当然要亲自走一趟。况且作为晚辈,也应该登门拜见一下师叔才是。”

李澈一盘算,说道:“今天太晚了,明天我们出发去顺德府,如何?事情紧急,还请程大哥多多包涵。”

“说得哪里话,程某自当尽力而为。”

从程南阳处出来,李真问道:“大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以前都没有听你说起过。”

李澈心虚地一笑:“多看书,书上都写着呢。”

二人回到军营,用过午饭之后,行军文书谢贤达便带着一个中年人来找李澈。

寒暄过后,谢贤达介绍道:“李旗官,这是本县匠户头,叫孙可望,大家都叫他孙匠头。”

李澈大喜,谢过谢贤达后,谢贤达起身告辞,李澈忙和李真送出屋外。

反身回来后,李澈和孙可望又互相介绍寒暄一番,李澈问道:“孙匠头,不知道此次调派多少人手到李某这里。”

孙可望一脸风霜,四十多岁看起来更像六十多岁,不过说话声音有力,听见李澈询问,忙道:“回李旗官,本县共有匠户二十七户,其中负责火铳的匠户共计十八人,其中火药制作五人。”

李澈又询问了关于锻造和浇铸的问题,孙可望也说道,之前生产火铳,全部使用锻造的方式,浇铸之法从未尝试过。

李澈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技术交流,到时将程南阳的师叔请过来,匠户与雇佣铁匠之间相结合,特别是提高浇铸的质量,那么自己队伍的火铳生产将是一条巨大的流水线。当然原材料也不能缺少,生铁、青铜、硫磺、硝石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澈又问起这些原料的产地和产量,孙可望道:“回李旗官,我等匠户打造兵器和火器所需的原料,均是上官给发放的。不过我知道了解的情况,本县境内多山,铁矿、铜矿、硫磺和硝石都十分丰富,可以说采之不尽,用之不竭。”

李澈大喜,他也比较熟悉地理,对于太行山附近的矿藏也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喜道:“孙匠头,你可会勘探矿产,采矿冶炼?”

“小人略知一二。”

李澈拍手道:“好,我给你五天时间,你将本县境内最方便开采的地点汇集出来,一旦勘察明确,我重重有赏。这里是一两银子,作为定金,事后还有十两银子奉上。”

孙可望摇头道:“旗官,五天恐怕不够。而且境内现在匪患严重,我没有办法实地考察。”

李澈想了想说到:“这样吧,你不用出去,就在县城内做一番调查,我想也应该有些收获。”说着让李真掏出一两银子。

孙可望大喜,忙谢道:“小人必定将此事办得让旗官满意。”

李澈最终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保证大批量的火器数量,并且在此基础上一步步提高质量,而浇铸之法,现在也成了他不得不走的路子。而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铁矿石材料。

“孙匠头,五天后,你把所有匠人带过来,我们要一起议事。”

孙可望答应一声,两人又聊了聊火药的制作,看看天色渐晚,便将孙可望所处营房。

送走孙可望,李澈想起今天上午和张文显的约定,便和李真换了便装,出了营房,边走边打听汇福楼的地点。

汇福楼算得上是县城内第一大酒楼,李澈随便找了个人一问,便有人指着城北的方向,告诉他们沿着大街直走便是。

内邱县城方圆不过十里,而且百户营本身就在城西北,因此两人很快就来到了汇福楼下。

有跑堂的迎出来,李澈说是总旗官张文显有约,那跑堂的脸上笑的更加谄媚了,一个劲点头哈腰,领着李澈二人穿过大厅,直奔二楼。此时大厅内的人已经很多,几乎所有的桌子都快要满了,看来这里生意确实不错。

李澈二人被领到一间雅间的房门外,还没等敲门,张文显那豪放的笑声已经传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