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一样的小旗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88

大明崇祯十年四月十五日。

天气已经逐渐暖和起来,城外绿树成荫,青草满地。

把总吕正风一大早发下命令,今日要全总统一演练。

说起来吕正风在明朝末年的把总中,还算是比较勤政的。现在很多地方的千户、百户等,更本就是疏于训练,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吕正风还能坚持每月十五,统一一次操演,已经是实属难得了。

操演的流程是固定的,每个小旗先分别操演,然后按照行军野战的队形,统一操演。不过现在明朝军队比较注重防守,一般流寇和鞑子来犯时,明军都是依靠坚城大炮来防守。因此,炮兵在军中的位置都比较高,待遇也比较好。大部分火炮除了自己制造外,很多都是从红夷人处购买的,因此又称红夷大炮,俗称“红衣大炮”。

在戚继光时期,曾经有过和倭寇及北方少数民族野战对阵的经验。不过明朝的火器还不够成熟,蛮族冲锋是用死兵战术,火器齐射后死兵倒下了,后面还有轻骑,在阵前五百米只有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进行射击,就算有轮换射击也不能保证不短兵相接,那时候单单只凭借火铳或短炮(佛郎机),是不能达到完全压制骑兵的作用,这两个兵种不能独立作战。

而当时明朝有效对付游牧骑兵是用“车阵”,即用百辆战车组成车阵,每辆战车配多门火炮,轮番射击,而不是仅用铳和佛郎机火炮单独进行射击。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火炮由于是后填充,射速是当时最快的,因为填装且定量的装药,十分方便,加上霰弹和开花弹,那种死兵冲锋的进攻战术就显得十分吃力了。一个多兵种协同的炮兵阵地若训练有素,指挥得当,正面很不容易被攻克,但是容易被迂回,所以要有车阵配合,围成圆形阵地就难于攻破了。

以上战术是俞大猷创造炮车后的成果,他设计制造的炮车上有大型佛郎机一门,小型佛郎机两门,他曾指挥百辆炮车,步骑三千五百人,在安银堡大败数万鞑靼骑兵,京营从此有兵车的配置。

“当战时,车环于外,马步援兵贯之于内,而营外复连以拒马,枪锋刃向外,不必挑濠而濠之险在我,不用依城而城之势在营,况以火器更番举放,杀手三叠出追,则步骑递用,而出奇无穷,且战且前,而虏自不支矣。”

可见车阵破骑兵确实卓有成效,这种战法的形成主要还是归功于明朝吸收了佛郎机的技术以后,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明朝主要装备的火器――佛郎机是一种后填装的火

炮,因为运用的是金属外壳的后膛,射击的时候临时安装在火炮的后端,发射一次后换一个后膛。因为是定量装药,所以不会炸膛,而清军用的铁炮才容易炸膛,因为装药不定量。

佛郎机相当于一种短炮,而红夷炮是一种长炮,其炮管的后座多为固定,而且是前部填装火药和炮弹,开炮时需要先从炮口放进火药包和固着物,接着用推杆把火药包和固着物推到炮管底部,然后才放入炮弹,并将其与火药包紧密相连。一切就绪以后,从炮管后部上方的一个小孔把火药包刺破,然后把引线插入火药包,瞄准之后点燃,火药的爆炸力把炮弹发射出去,此后开第二炮的时候,需要用水浇灭炮膛低部的火星,用干布擦干,再重复装药填弹的过程,射击速度非常慢,若去对付骑兵冲锋,估计放一炮以后人家就已经到跟前了。

明朝军队之所以在对付后金骑兵的时候有困难,不是因为没有办法对付,而是因为大多数军队战术和装备结合差,是训练和指挥的问题。

由于明朝军队缺乏训练,别说多兵种配合形成战阵,就连手中的火器都很难发挥出效力,有时反而成为累赘,牺牲了机动性,多又放弃了刀剑和弓马训练的明军,在“生死五百米”的距离上经常是“火器齐射”。

这些情况,李澈自然了解,他也知道炮兵以后将是自己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现在自己还需要时间。

索朝阳的炮兵丙小旗首先操演。内邱县百户所**有火炮十门。其中弗朗机铜炮六门,都放置于战车之上。仿制红衣大炮四门,均被固定在四面城墙之上,无法移动。

丙小旗二十个人,六两战车,每辆车上一门弗朗机炮,都是一人驾车,一人负责调整角度,一人负责装填火药,每辆车均是两匹马。

索朝阳指挥小旗军士,将战车排成一字,调整角度,模拟装填火药和发射。因为不是实弹练习,所以无法看到真实的效果。不过李澈总的看来,索朝阳的训练还算是有些成效,至少在调整射击角度和装填火药方面,军兵们还能做到整齐划一。

接着就是白雪峰的骑兵。说起来,骑兵小队还是比较惨的,首先马匹就不够,尽管李澈带来了十几匹马,但是马匹总是优先供应战车和哨探,所以骑兵小队二十人中,竟然只有十五匹马。其次,马上的军士所携带的武器各不相同。有人持弓箭,有人持刀枪,有人还带着三眼铳。骑兵小旗操演了马术和骑射等,就匆匆下场了。

然后是三个步兵小旗分别上场。刀盾兵小旗和枪兵小旗操演完毕后,轮到李澈的火铳小旗上场了。

李澈找遍了百户所的库房,能够给军士们装配上的火铳共二十二支,其中三眼铳十支,火铳五支,鸟铳七支。不过因为从来没有实弹射击过,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完全不知道。李澈并不担心,反正这些破烂货最终都要回炉,现在让军士们拿着,不过是充充门面。

“己小旗,跑步出列!一二一,一二一。”随着李澈的命令,己小旗包括李真在内的十九人,排成两排,扛着火铳,整齐地跑步来到教军场中间。

这个出场形式,一下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惊不小。

前几个小旗的出场,无不是在旗官的吆喝声中,慢条斯理毫无顺序的走到场中,然后散乱地站在那里,可是己小旗却不一样。

“立正,稍息,立正,向左看起,先前看,报数。”十九人整齐的跟着口号做着动作。

“一、二、三、四…..”军士们大声地抱着数。

坐在看台上的吕正风有些不明所以,身边的两个总旗官张文显和王嘉也是面面相觑。其实从刚开始操演集合时,吕正风就发现一百多人中,只有李澈的己小旗站得最整齐,而且在其他人操演过程中,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东张西望,甚至没有人动过。

“这是什么训练方式?”吕正风扭头问总旗官张文显。

张文显尴尬地摇了摇头,说道:“大人,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看起来挺整齐,挺带劲的。”

此时的李澈已经指挥小旗开始走军部,站军姿,然后是一些列上枪、扛枪的动作,最后是排射和轮射的表演。

操演完毕,李澈让所有人列队立正。此时吕正风的亲卫跑过来,让李澈到指挥台叙话。

李澈来到吕正风面前时,所有的小旗官都已经到了。包括镇抚官孙伯远和行军文书谢贤达也在场。

“参见把总。”李澈冲着吕正风施礼道。

“李旗官不必多礼,”吕正风满脸带笑,温和地问道:“李旗官,刚才的操演方式很是新颖,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其实在场的几人中,大多对李澈似乎不服气的。一个和尚出身的人,没有任何军功,就当上了小旗官,凭什么和自己这些多年从军为伍的人相提并论?不过今日见到李澈指挥的小队,心中的轻视之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怀疑和不解。

李澈一笑:“正是卑职想到的。不过卑职也参考了戚帅当年的练兵方式,加以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把总指出来,卑职定当改进。”

吕正风也是读过《练兵实纪》的,不过他可没有在这本书中找到李澈的练兵方式。特别是那些新颖的名词,更是闻所未闻,听李澈如此回答,他笑道:“哪有什么不足,我看非常好,戚帅不是也讲过要练出强军,首要就是严格军纪嘛。如今看你小旗中,人人步伐统一,动作一致,当真是体现了戚帅练兵的精神。”

张文显在旁边听到吕正风如此称赞李澈,自己身为李澈的顶头上司,自然也是高兴不已。

李澈谦虚道:“多谢把总夸奖,不过现在我小旗练兵日短,还尚未达到戚帅所说的强军程度。”

吕正风问道:“李旗官,依照你的练兵方式,多少时间可以成为能够作战的军队?”

李澈回道:“如果条件齐备,卑职可以在半年时间内将本小旗训练成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军。”

其他人闻听此言,都显露出怀疑和惊讶的申请。半年?半年就够了?张文显自认自己带兵十几年,也不敢如此夸下海口,如果要自己练兵,最少也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拿出去一战。

吕正风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李澈夸海口了,上次这家伙说要在年底剿灭境内所有的土匪,如今又说半年成军,虽然也很怀疑,不过看到刚才李澈小旗的操演,反倒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请问李旗官,如何做到半年成军?”旁边的总旗官王嘉忽然问道。李澈觉得王嘉在这些人中城府最深,表面看起来虽然像个中年书生,不过向来稳健,此人做事一定思维缜密,老成持重。

“回王总旗,训练强军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捷径只有一种,那就是团队作战。向来各位对鞑子的作战方式和勇武都有所耳闻,这里我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果一对一的话,我明军士兵绝对不是鞑子的对手。这些蛮族生于蛮荒之地,从小在马上长大,生来就是作战,因此兵精将猛,看起来不可阻挡。我大明军队多是军户,战时上阵,闲时屯田,操演练兵少之又少,如此对阵,毫无胜算。不过鞑子有鞑子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强项。”

吕正风忽然打断道:“李旗官,为什么你总是拿鞑子来和我大明军队做对比呢?我们内邱百户所,身处内地,鞑子如何能到攻打到此?反倒是陕晋一带的闯贼流寇,时时会有进犯的可能。”

此话一出,李澈就知道吕正风何其短视。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清军就要大规模入境饱掠。历史上,满清总共五次破长城入关。前三次最多是打到京师附近,不过明年的这次,也就是第四次,却是影响广泛。这次入关,多尔衮由青山关入关,岳托由墙子岭入关,在华北大地上扫荡。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与袁崇焕、熊廷弼齐名的抗清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清军一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

从地理位置上说,济南府还在内邱县之南,真定府、顺德府等,都会被满清的铁蹄所蹂躏。李澈所有的准备,都是为最终和满清对阵而努力的,如今吕正风看不到眼前的重大危机,还以为自己身处京师以南,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澈自然不可能告诉他,明年满清鞑子就会南下了,他沉吟了一会儿,朗声说道:“把总大人,请问若以战斗力来说,满清鞑子和闯贼孰弱孰强?”

吕正风不假思索地说道:“自然是鞑子更强。”

“何以见得?”

“我大明军队对阵闯贼,胜多输少,屡次将闯贼逼入绝境。但对阵鞑子,反倒是输多胜少,以此对比,必定是鞑子更强了。”

李澈点头道:“把总大人,所见甚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无外患,陕晋李自成之乱,以我大明军队目前之力,只要时间足够,自可平定。但是现在内乱未平,外患必然会乘机而入,最好的情况是,我大明军队能够同时抵挡住内乱和外患,最坏的情况,那就是内乱和外患相互勾结,同时攻击我大明军队,吕把总,到时情况恐怕不堪设想。”

不等其他人说话,李澈继续说道:“如今卑职练兵,目标直指鞑子。卑职认为,只有瞄准将最强的对手,才是我等练兵的目标。如果我军的能力足以匹敌鞑子,何惧乱军?所以卑职练兵的宗旨就是六个字:更高、更强、更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