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作者:美丽的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778

黄琼见被刘虎寻来的苏长史与那位都统同知要行礼,便摆摆手指着帐中另外两把座椅道:“现在是在战场之上,又不是在京城英王府中,还是一切从简,没有那么多的啰嗦。小理礼就不必行了,都坐下吧。”

说罢命人给这二位沏上茶道:“来来都尝尝这什么吓煞人香的名茶。本王喝这茶叶除了闻起来香,实则喝起来就有如牛嚼牡丹一般,没有什么滋味。只不过听于大人说这茶价值百金,所以请二位前来品尝一番。”

说到这里指了指苏长史道:“苏长史是翰林出身,想来对茶道更有体会,来尝一下,看看这种茶到底有没有于大人说的那么好,居然能买出上百两银子一两的这样天价来?呵呵,好一个生财有道的桂林郡王府。”

那位明显与黄琼品味差不多的都统同知听到茶名倒是没有什么表现,而那位苏长史一听到黄琼说出自己杯中的茶叶居然是桂林郡王府所出的名茶吓煞人香,连忙举起杯品尝起来,良久才叹息一声道:“这吓煞人香果然名不虚传。吾虽然对此茶久仰大名,却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果然别有一番滋味。”

他一直是在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中,连一府都学都没有外放过,自然也就无人求他办事。没有人求他办事,自然也就无人送礼。这种茶叶想来仅仅依靠他的俸禄是绝对喝不起的。这个人又脾气倔强的很,那个上官也不喜欢,自然也不会有人去拉拢他。喝不到这种名茶也是在情理当中。

听到这位苏长史感叹的话,黄琼笑笑道:“苏长史不必感叹。想来这种茶叶韩王府应该还有不少,等到了郑州,本王做主,他府中的茶叶,由你和苏大人平分。不过这里的这些你就不用指望了,本王已经答应赠送给苏大人。”

说到这里,黄琼突然脸色一变,严肃的道:“苏长史,茶你们也品过了,咱们也该进入正题了。此次叛乱郑州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本王临来之前,已经明禀父皇,由你暂时署理郑州知府。至于实授,本王会尽量为你争取。”

“不过本王有一事先说明白。虽然本王也知道苏长史不是那种人,但本王还是把丑话说到前边比较好一些。你若是在郑州刮地三尺,弄的天怒人怨,若是不被本王知道也就罢了。若是被本王知道,不用父皇下旨,本王就拼着违反亲王不得干政的祖制,先斩了你。到时候别怪本王不事先提醒你。”

“郑州自有韩王就藩以来,被折腾的民不聊生。韩王为聚敛钱财,不择手段,弄的郑州一府民贫财尽。你去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就是土地问题。你一定要将被韩王霸占的土地尽快发还原主。但是要讲究手段,不要引起其他宗室的恐慌来。”

听到黄琼让他暂时署理郑州知府,并答应给他转正,这位坐冷板凳多年的苏长史却面上并不喜色。只是变得略微有些凝重而已,但后边的话却让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躬身道:“请王爷放心,下官一定按照王爷的吩咐去做。”

“不是按照本王的吩咐去做。而是要看的你为官之心。父母官、父母官,为官者对待百姓要有父母之心。你们州县地方官代天守牧一方百姓,就要体恤百姓,抚慰黎民。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到郑州任上之后,要好自为之。千万不要让本王失望,更不要让郑州百姓失望。”

说到这里,黄琼看了看听到他这些话之后面色有些凝重的苏长史,顿了一顿道:“有一点我还是要提醒你:“过钢易折”。在外为官不比在翰林院,更不比在英王府。没有人会迁就你的性格、脾气。你到任之后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上司、同僚关系。即不能随波逐流,也不可轻易开罪人。你那个毛驴脾气一定要改。只有坐稳了位置,才能更好的造福地方百姓。否则屁股还没有坐稳就被排挤走,那还谈什么其他的。”

说完之后,黄琼不在搭理听到他这话之后陷入沉思的苏长史,而是转过头对于指挥使道:“于大人,我向借一个人。现在虎牢关的事情已经了解,明日我大军就要向郑州进发。但虎牢关为京兆府的屏障,这里没有一个忠心于朝廷的人不行。”

“虎牢关前任都统参与叛乱被我军擒杀,现在都统一职空虚。我想暂时由赵无妨署理虎牢关都统。他这个人很办事稳重,本身又已经是都尉之职,借这个机会提拔一级还是可以的。不过,能不能去掉这个署理二字还是要看父皇的态度。”

“这?”听到黄琼的话,于指挥使有些迟疑。说实在的,如果是实授,这位于指挥使虽然心疼归心疼,但也不会犹豫。毕竟关系到自己心腹爱将的前途。

赵无妨在骁骑营已经是统领千人的都尉,按照大齐的军制,在升一级若是还在骁骑营也不过是一个指挥副使。而骁骑营在自己这个都指挥使之下,这样的指挥使有六个,这还不算两个骑兵指挥使,赵无妨在骁骑营军中提拔到指挥副使之后继续想上升,就很难了。

京城四大营以及御林军八军中各指挥使一级的武官,虽然只是四品官员,但是因为位置重要都要兵部与枢密院共同同意,甚至要御准。无论他的战功多大,自己能做到的,最多只能将他提升到指挥副使的位置上,在往上自己就无能为力了。

而按照赵无妨的资历,即便转调到其他地方卫军,也不过只能当上一府的兵马副使。象虎牢关都统这样单独统领一方军马或是到那一府任知兵马使,他的资历还是不够。一个都尉,没有经过副职过度,很难一下子提拔到正职的位置上的。除非他愿意平调到那一州任团练使。可那样就彻底废了。多少在边军之时的骁将,到地方军中数年,便连马都不会骑了。

除非让他在回边军,到是有可能直接升为那一处都统。可他刚从边军轮换回来没有几年,按照大齐开国之时,那位桂林郡王所定大齐军制,京城四大营以及内地驻军与边军五年一轮换的制度,至少在未来三年之内他没有任何希望在返回边军。除非边军有大的战事。

自己的幸运,不是每一个人能够有的。自己之所以能地方军到边军一路仕途顺利,除了自己能打之外,还有一个当着英王无法说出口的原因。

自己在川西路崭露头角之时,正是当今皇上开始清洗军中那位淮阳郡王派系之时。自己能打,又是文官出身,与当年的淮阳郡王没有半分瓜葛,才得以被担心因为对淮阳余孽清洗过多,对诸军尤其是边军战斗力削弱过多的皇上注意。而赵无妨却无自己这般幸运。要是真去做一州团练使这样的职务,就有可能就的被窝在那里了。

眼前这个机会对于赵无妨来说,的确是不错的机会。若是实授,他不会有半点意见。但是只是暂时署理,却是有些让他又不甘心。虽然他也知道这位英王没有说错。象虎牢关这样的军事要地,虎牢关都统这样重要职务,除了御准,其他人是做不了主的。

虎牢关都统与郑州知府之间虽然都是四品官员,但是重要性的差别还是极大的。郑州知府吏部就可以做主,虽然也需要御准,但也不过就是走一个过程而已。一般吏部只要提出人选了,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皇帝轻易是不会驳回的。而虎牢关都统除了皇帝点头,枢密院与兵部根本就没有决定权,甚至连提出人选都不可能。

虽然皇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向先前那位刘锋刘都统。可在这个问题上,估计没有人敢挑皇帝的不是。若是皇帝不同意,恐怕赵无妨连署理的时间都做不长。若是一旦赵无妨灰溜溜的回骁骑营。到那时丢脸的就不单单是他自己。更重要的是对赵无妨本人今后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让他丧失信心。

最让于指挥使担忧的是,赵无妨暂时署理虎牢关都统,无论能不能坐稳,只要这个推荐人是英王,今后身上都要被打上英王的标签,成为其他人眼中的英王的人。这个结果无论对他,还是对自己都算不上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于指挥使抬头看了正一脸凝重的看着他的英王,刚想张口拒绝,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张不开嘴。骁骑营这次几乎兵不血刃就平息了叛乱,与其说是自己全盘筹划的功劳,还不如说都是眼前这位年轻王爷的功劳。

自己在战场战事中虽然没有出上多少力,但是这以最短的时间剿灭此次叛乱,这份大功却是自己稳稳的坐定了。即便不是头功,这功劳也小不到那去。这样一来,就算自己在不愿意,这位王爷的人情自己却是不得不受。自己刚刚承了人家这个天大的人情,就翻脸不认人,连人家要个人都不给,况且人家只说是借,这实在有些不地道。

想及此处,他暗中咬了咬牙:“也罢。赵无妨即便在自己军中,自己今后能为他尽的力也会很有限。自己左右不了皇帝的心思。与其将他留在骁骑营,不知道何年才能出头,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放手让他出去闯闯,今后的前途如何,是青云直上,还是其他的什么,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下了决心的于指挥使抬起头看着黄琼道:“赵无妨能得英王如此厚爱是他的造化。至于本官,自己的下属能得到王爷的重用,高兴还来不及,又那里会去阻拦。”

“好,有于大人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小理刚刚本王还真有些担心于大人舍不得心腹爱将,不忍忍痛割爱。”听到于指挥使肯定的回答,黄琼笑笑点了点头。对于于指挥使的这个答复他还是很满意的。

将这两事定下来之后,黄琼才对着面前三人道:“三位大人这茶也品的差不多了,本王找苏长史、司马同知过来的真正原因也可以说了。刚刚于指挥使向本王请示俘获的这些叛军如如何处理,本王还没有回复他。此事重大,本王虽然是亲王却也不敢擅专,所以将苏长史与同知大人请来议一议,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处置这些叛军。”

说到这里,黄琼将目光转向苏长史与那位听到刚刚黄琼安排郑州、虎牢关诸事时一直发呆的虎牢关都统同知道:“这些叛军大部分都是被叛军裹挟或是威逼而来百姓,你们二人都算得上是文官,民事一事你们比较擅长,你们看看怎么处置为好?司马同知,你在虎牢关是兼理民事的同知,你先说。”

“啊?”听到赵无妨升官之后,正盘算着英王答应自己此事过了外放自己做知州一事是否也要兑现,却没有想到英王到自己这里会转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对于自己的事情压根就没有提,明显一直走神中的这位司马同知听到黄琼点自己的名,不由的一呆。好大一会才道:“王爷是钦命权知郑州处置使,这个处置叛军之事自然由王爷做主便是。且王爷自抵达虎牢关之后,所有决策无不英明神武,我等无不心悦诚服。所以,这个此事还是请王爷决定便是,下官一定唯王爷马首是瞻。”

“屁话。本王还没有说出处置办法,你心悦诚服什么。要是事事都要本王拿主意,本王还找你来商议什么?直接对你下令不就完了。本王唤你来,是要你拿出一个条陈来,不是来让你拍马屁的。”明显这位司马同知马屁拍的不是时候,让黄琼很不高兴。

“这个,这个。王爷,这虎牢关中储粮虽多,但关中原有数千居民,以及关内原有驻军和抵达的骁骑营这数万大军,若是在加上这万余被俘的叛军,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以微臣之见,这些叛军士兵不如就地遣散为好。反正这些叛军士兵都像王爷所说,大多是被叛军强征来或是裹挟来的,打发回家便是了。”见到黄琼有些发怒,吓了一跳的这位司马同知连忙搜肠刮肚,犹豫了好大一会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怎么就地遣散?你就不担心这些人就这么被遣散之后,生活无依上山为匪?或是聚众闹事?如今寒冬将至,你就地将这些人遣散,这些人衣食无着,你就能保证这些人不上山为匪?”

“你有没有想过一旦这些人上山为匪,将会带来多大的危害。这些人就算都是被抓来的农夫或是流民,但至少也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更是接触过战火。这些人一旦上山为匪,朝廷需要花多大的精力才能剿灭?这其中又要耗费多少钱粮才够?”

“就算这些人不上山为匪,若是因为衣食无着聚众闹事,同样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河南路是京畿重地,若是河南路有事,势必将天下震动。到时候你又将如何自处?你脑袋里整日都想些什么?难道整日里想的就是怎么去迎合上官?好升官发财?混账之极。”本来黄琼还想压制住怒火,却是到底还是没有压制住。

黄琼这几声怒喝,将司马同知吓的连忙跪倒在地,不住叩头道:“王爷,小臣是混账。考虑事情不周,请王爷恕罪。小臣这个同知虽然一直署理虎牢关民政,可您也看到这虎牢关的居民实在称不上多,连一三等小县都赶不上,关内居民除了少量的行脚商人之外,大多都是妓院、赌坊或是一些专门为驻军所开的产业之人。小臣每天与其说是兼署民政,更不如说是处理那些军士赌钱输了闹事或是依仗武力白**女一类的事。至于其他的实在不值一提。所以小臣对民事并不通晓。”

“小臣并非进士及第授官,而是恩萌出身。小臣原来一直在工部任职,后来因为小臣这样的出身在六部很难出头,外放地方,穷地小臣又吃不了那个苦。富裕的地方大多又有分封的宗室,家父怕小臣有时糊涂劲头上来得罪宗室,所以才挖空心思让小臣转了一个武职,谋了这么一个也算得上肥缺的地方。反正我们这种恩萌官员,很少有能做到四品以上的,大多数都是在四品也就到头了。外放到一个相对肥缺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呆上几年,在想办法转调回京,找一闲职消消停停的等致仕。”

“按照惯例,象虎牢关这样的单纯驻军的军事要地,都统同知一般兼署当地民政。小臣从未在地方任职,这里的百姓又少,除了向来往商人收收税之外,就是处理之前小臣说过的那些事,民政几乎没有。所以小臣考虑事情有些片面,还请王爷恕罪。”

听到他的话,黄琼只能苦笑摇头。真是知子莫若父,这个家伙的老子给他安排的途径倒是相当的适合他。虎牢关都统同知除了管理虎牢关驻军粮饷之外,还兼署民政。

本地居民虽然不多,而且随着漕运的日益发展,作为交通要道虎牢关的地位虽然也有所下降,来往客商远不如其他历朝。但还是东南各路从陆路进京的主要通道,每日里来往的商贾数量也算不少。单单过路商贾身上,每年这税收一年的进项就不少。

这个职务虽说不显眼,但油水却是着实不少。在这里坐上一两任,估计这进项也够他相对宽松的过完下半辈子了。这个人能劳他老子如此苦心安排,想来也不是什么成器的家伙。见这个家伙实在说不出什么,黄琼也只能抬抬手道:“你起来吧。”

听到黄琼这话,一直跪在地上,浑身上下已经被吓出的冷汗湿透的司马同知才如蒙大赦般的起来。他知道若是自己真的惹恼了眼前这个年轻的王爷,恐怕为了筹划了一切的父亲也保不住自己。

自己虽然性命无忧,但最轻也是弄一个降级的下场,若是重一些,削职为民都有可能。所以他虽然听命的站起来,却一直在小心观察着黄琼的脸色。直到看到黄琼的面色放缓,心中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见到英王被这个家伙气得不轻,苏长史连忙接过话题道:“王爷,此事说小,固然不小。但若说大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叛军俘虏人数虽然不少,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

“下官听说虎牢关数日激战,守军伤亡不小。王爷可以从叛军中择其精壮补充进虎牢关守军中。至于剩余的,下官以为我军既然在叛军中收缴不少银钱,可以发些银两让他们有路费回乡之后,在遣散便是了。”

听到苏长史的提议黄琼点点头道:“还是苏大人有见解。”说罢转过头对着那位司马同知道:“你给本王学着点。若是今后在犯糊涂,别怪本王不留情面。”

说罢不在搭理连连点头的这位司马长史,而是转过头对着苏长史道:“苏大人能否说的详细一些。现在于指挥使也在,正好共同商讨一下。”

听到黄琼的话,苏长史略微沉思了一下道:“王爷,依微臣之见,这些留不得,更杀不得。留,我们根本无力安置。都招进军营,更是不行。我朝定制,每年招兵数量与遣散数量都是由兵部决定,其他人无权干涉。若是都留下,一个擅自招兵的罪名就够王爷受的。”

“而且我军马上就要进军郑州,带着这些人行军,就算下官不知兵事,可也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留在虎牢关,我军又无法安排充足的人手看管。所以遣散是必须的,这一点司马同知没有说错,只不过他没有考虑到该如何遣散而已。”

“在下官看来,这些人参加叛军除了极少数一心谋求富贵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外,其余的大部分人只不过是想混碗饭吃而已。或是干脆就是被叛军抓来的。”

“下官刚刚在外边曾经与这些叛军士兵稍微谈了谈,了解到他们大部分都是郑州百姓,或是干脆就是韩王府的佃户。只有部分人是山西或是河北两路的流民。所以微臣建议将少数的山西与河北的流民招进军中,以免这些人出什么乱子,至于其余的人发放路费就地遣散。”

听完苏长史的建议,黄琼点了点头,语气赞许的道:“苏长史这才叫老成谋国。苏长史的观点虽然与本王原来的想法略微有些出入,但也相差不远亦。”说罢黄琼转过头对于指挥使道:“于大人意下如何?”

“王爷,对于苏长史的提议,下官并无异议。只是招兵一事还需要慎重。我朝历来每年招兵人数与配置都是由兵部统一部署,若是我们私下招兵,恐生非议。”听到英王征求自己的意见,于指挥使略微一沉思道。

黄琼听到于指挥使的话之后,点了点头道:“本王担心的也是这点。不过本王认为苏长史即将上任郑州知府,而郑州下属各州县的团练大多也卷入此次叛乱。这样这些半兵半民的团练事后必须遣散。依本王所见,将这些人改为郑州团练如何?团练是各州县自己的卫军,虽说人数由朝廷统一定制,但却是由地方自行招募。将这些人改为团练即可以暂时安抚住他们,也可以更换掉那些不太可靠的地方州县团练。”

说罢,黄琼看了看听完自己话之后,陷入沉思中的苏于二人,笑道:“本王也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郑州地方团练来说更是换汤不换药。但现在也只能暂时这么处理、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能等事态完全平息之后,在徐徐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