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秦淮河畔
作者:金玉良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87

这几日,一直在宫中,公事多的时候不觉得,一旦闲下来,自己甚感孤寂,也实在憋得慌。

在二十世纪时,南京城高楼大厦,可谓繁华之至,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记得公路两侧的梧桐树就使我这个北方人感到惊异和欣喜了。还有那小吃,只记其名,诸如小笼包子、盐水鸭、南京板鸭等,那时没钱,想都不敢想。

哈哈,我也是个好吃之人。

喊来杨斌,在我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同意同我出去的想法,带着两个侍卫、杨斌和王哲一行五人出得宫来。由于褚卫二人负责情报部,不能老是跟着我,所以在部队中选出十名出类拔萃的,作为我的侍卫,都是年轻力壮,武功了得。

不愧为六朝古都,虽历经千年风雨,而其风韵犹存。古朴与皇家经典的融合,有如气度恢弘,通透着张扬;有如小家碧玉,雅致而含蓄,彰显了南方独特建筑的风格和神韵。几百年的和平生活,同样造就了南京的繁华与喧嚣。水榭酒楼、烟花书肆比比皆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不论羽扇纶巾,还是小褂百姓,面色滋润,神态悠闲。要是没有战争该有多好啊。

我被这种平和与悠然所感染,忘却了自我,忘却了那岌岌可危的前途,像满足了的大烟鬼,心中无比的欣狂和兴奋,人哪!

我们五人直奔夫子庙,我知道那地方小吃最盛。果不其然,大大小小,不下二十余家。什么奎光阁、月来阁、蒋有记、永和园、五风居等等。既然来了五个人,我们选了五风居,择一雅间而坐。点菜呀,不一会,什么汤面饺、豆腐涝、小笼包、牛肉锅贴、回卤干、糖粥藕、盐水鸭、板鸭,满满一桌。我最喜板鸭,原因是其久负盛名。南京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又有“六朝风味”,“百门佳品”的美誉。板鸭是用盐卤腌制风干而成,分腊板鸭和春板鸭两种。因其肉质细嫩紧密,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其外行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色香味俱全,食之酥、香回味无穷。

我吃着板鸭,总算解了几百年的嘴馋。更让我高兴的是这个时候有白酒了,只是度数不高。我喝的这个叫仙掌露的,是金陵酒的一种,和二十世纪的比起来,也就30度左右。

其他人也非常兴奋,都是北方人,就那时的交通,想到南京来,说说而已。

我自到南京以来,老哥一个,所以和这些侍卫们处得很好,食则同桌的事情常有,他们也不拘束,就是不喝酒,我理解责任重大吗?

吃罢小吃,我们乘船游览秦淮河。

这时的秦淮河与二十世纪的天壤之别。只见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鳞次栉比。据船家讲,此地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加之富贾云集,市井极至之繁华。尤其是晚上,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两岸华灯灿烂,桨声灯影,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风貌的游览胜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我兴致已极。在二十世纪,灯红酒绿、温柔乡里的生活并不过没经历过,但与此地相比,深感自渐形秽。

古代也不错呀。

看到我们如此痴迷,船家笑道:“这还不是最繁华之处,钞库街、乌衣巷那一带才是最热闹的。”

根据船家的表情,俨然我们成了土老帽,有点遗笑大方了。

既然招人笑了,有什么好说的。在船家的指点下,我们来到钞库街。果然不同凡响,只能说实在太热闹了,与现代城市水泥丛林枯燥无趣的感觉有太大的反差。车马装饰讲究,行人各个都是锦袍长衫,一看就知身份非富即贵。

行至中段,一座媚香楼格外耀眼。我心中一动,记得李香君住的楼也叫媚香楼。那可是秦淮八艳之一呀,桃花扇的故事是知道点的。对了,还有那个侯朝宗在干什么呢?

走进楼内,叫人目不暇接。且不说人流涌动,冠盖相接。单说这装饰摆设就迥然不同,只是过于繁锁,均是刻意雕琢而成,可以看出,主人在布置上花费了很大心力。

走了一圈,才看出端倪,前正楼乃唱曲喝茶饮酒之所,后正楼是主人居住之地,左侧偏楼为听书之处,右侧偏楼齐聚书生才女,吟诗颂词之堂。我的心思不在这些,还是听曲吧,顺便打听一下那李香君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