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钟山军校(上)
作者:金玉良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53

在我精心筹备下,五月十五日,军校正式开学。#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

校址设在钟山脚下,故名钟山军官军校,我任校长,史可法任第一副校长,黄道周、蒋德?与陈邦彦任副校长,相当于尚书,刘宗周任德育部主任,陈子龙任军事教部主任,两人都相当于侍郎,一批文武大臣任学校的教官,相当于主事。当然,这都是我新运用的名词,他们也不太懂,不过官级略同,谁也不好说什么。

军校正门风格朴实无华,中央上方横匾上书“钟山军官学校”几个大字,为崇祯朝大学士蒋德?所书,此人为文科总教官。

大门两侧一副对联,上联“杀尽敌人方罢手”,下联“完成中兴始回头”。大门以里是二门,门两侧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愿者进来”。

走进二门迎面屏风居中而立,上面镶有金灿灿的“忠孝精诚”四个大字,这是校训,为黄道周所书。

绕过屏风,宽阔的操练场进入眼帘,可以容纳五千余人的训练。屏风两侧为教官的办公地点和住宿之地,操练场北面是学生教室,之后是宿舍。屏风背后,也是黄道周书写的一句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中兴大明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能够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军官,我剽窃了后世某军校的做法,天子门生吗,但也有一定的不同。此次共招二千人,为什么招这么多,我急呀。除了在柳东山部队中选出的读过书的年轻军官或士兵,还有新兵营里来的,也有各地部队中选拔出来的,主要以南京和徐州部队选的居多,看重的是这批人经历过战斗。另外成立了一个高级军官班,多数是一些千总、游击将军和少数的副将以上的军官。

军校学期为三个月,我的时间有限,只有如此。

历史上,一年之后,清军南下,我希望他们能派上用场,如果历史不变的话是这样的。

三个月后,再招新一期学员入校学习,以此为期,进行循环招生,陪植自己的势力。

我采取的是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学方针,一方面灌输忠君报国的思想,必须对他们进行洗脑;一方面采取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用多年来大明与清、闯战争的例子,去分析强弱之势及战略战术。

开学伊始,我是要讲话的,这也是事先安排好的。我站在点将台上,二千学员整齐有序,不管怎么说,这些多少受过些训练。一百余名教员列在点将台两侧。为了都能听见,这些人距离点将台很近。

“众位学员,校门口的一付对联你们肯定看到了,写得明白,朕不重复。你们将有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和训练,之后,你们是要为朕去赴死的,现在有想退出的,可以离开,朕绝不降罪于你们。”

我巡视众人,台下鸦雀无声,学员都愣愣地看着台上。这时,只听一人高呼:“臣愿为万岁赴死。”

接下来,混乱的喊声从台下传来,声音越来越大。

“臣愿为万岁赴死。”

“臣愿为万岁赴死。”

但是,就是一个乱,看来表决心没人指挥也不行啊。

我摆了摆手,台下旋即静了下来。

“好,朕很感动。非朕让尔等去死,时势也。而今,朕办‘钟山军官学校’就是要众卿从学问,长本领,杀败敌人,我等方可生。至于学问之道,不可专为学问,而为立志发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有大发展,民族之幸,国家之幸,朕之幸。未有大发展,亦有大用处。

“大明自太祖以来,已历三百余年,至朕偏安一隅,非臣工不用命,皆朕及祖辈之过也。如今,非朕妄图中兴大明,实为清虏霸占北都,杀我臣民,淫我妻女。清虏为异族,我大汉民族,堂堂炎黄子孙,岂可甘于奴役。而其剃发圈地,致百姓流离失所。发肤乃父母所赐,安能随意剃度,留发不留头,还是留头不留发,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民族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名垂青史。苟且偷生,只留万世骂名。每个人要有这种视死如归的大勇气,敌人以生为幸福,而我们要以死为幸福,一死便得其所,一死方能成仁取义。一支军队需要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只有不怕死的军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就是胜负之道,成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