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反常规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60

朱可夫率领的苏联远东第一集团军,经过快速组建后,成了拥有三十二万兵力的庞然大物,虽然总体兵力与唐秋离在外蒙古的兵力相比,还处于劣势,可算上所属的重装备,加上坦克和飞机,一点都不落下风,在八月下旬,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朱可夫这位苏联军队中,即将崭露头角的名将,一出手,的确不凡,他的主要攻击方向,不是在杭爱山脉的群山里,严阵以待的唐秋离主力兵团,而是深入到外蒙古西部地区的冯继武部队,剑走偏锋,一改苏军将领们依靠优势火力,硬冲硬打的风格。

朱可夫选择的战略进攻方向很准也很刁,使唐秋离在杭爱山脉,与苏军主力决战的意图,全部落空,反而让冯继武部队,陷入危险的境地,只要突破卡扎德乌山口,绵延近千公里,不适宜机械化兵团作战的唐努山区,就会被甩在身后,剩下的,就是苏军钢铁洪流,一泻千里般扑向库伦,与经乌兰乌德的另一路苏军,合击在杭爱山区的唐秋离主力部队。

作为苏联军队装甲集群突击理论创建者和实战应用者,朱可夫在苏联红军中的地位,可以媲美与德国的装甲战奇才古德里安,正是有了朱可夫,苏联军队的装甲集群,才会大规模集中使用在战场上,而不是分散配置在步兵师团中,作为突击辅助力量使用,朱可夫更知道,外蒙古的地形,最适合大规模装甲集群攻击。

他选择在外蒙古西部,部队分散又缺少坦克和飞机的中**队,作为攻击目标,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入研究唐秋离与rì本人作战时的指挥手法和特点后,采取的最正确的方式,他发现一个特点,唐秋离也是很注意炮火和坦克、飞机在战场上的使用。

这在与rì本人的屡次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呼吉尔特山区伏击远东特别军一役中,中**队所拥有的火炮、坦克和飞机的数量,让朱可夫极为吃惊,也促使他改变原来的作战方案,把直接进攻库伦,改为把外蒙古西部地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侧击库伦,合击唐秋离主力兵团。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在面对弱势中**队时,可以使部队在很小的伤亡情况下,进一步磨合各兵种间的协调和配合作战能力,不必与实力也非常强悍,并且唐秋离亲自指挥的主力兵团,正面硬撼,可以减少很大的伤亡,朱可夫不想把收复外蒙古之战,打成一场惨胜的战役,而载入苏维埃的史册。

还有藏在心里无法说出的一点,朱可夫很是看不起许多苏军高级将领们,一线平推的作战方式,他要改革战法,大胆迂回包抄,这一次,给了他实践的机会,而唐秋离接到各方面的情报后,基本可以确定,朱可夫本人,在亲自指挥西路部队。

同样想在外蒙古一战而分出胜负,决定外蒙古未来命运的两军主帅,主攻的矛头却错开近千公里,想在,就看谁能抢占先机,更好调整部署,抢在时间的前面。

苏军的战略意图已经明确,唐秋离根本没有多余的考虑时间,根据特战分队的情报,西路苏军部队,已经渡过叶尼赛河,推进到唐努山脉北麓,正在朝着卡扎德乌山口推进,沿途的道路路况不好,延缓了苏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预计将于三天之后,其先头部队可抵达目的地,一切都在特战分队严密监视中。

唐秋离给特战分队下达命令,各部迅速往这一带集中,尽一切可能,破坏通往卡扎德乌山口沿途的道路和桥梁,抢占卡扎德乌山口,在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守住该山口,这是他目前可以使用的唯一手段,为调整部署争取时间,以特战分队队员们的身手,不会遭受什么损失。

随后,他开始考虑如何打这一仗,朱可夫想吃掉较弱的冯继武部队,唐秋离何尝不想吃掉由乌兰乌德方向,直扑库伦的这路苏军部队,二比一的兵力和重武器对比,最起码击溃是没有任何悬念,关键的问题是,倘若朱可夫的主力部队,突破卡扎德乌山口,进入外蒙古西部草原,自己的部队还没有解决掉这部分苏军,那就危险了。

被前后夹击与合围的滋味,任何人都会不好受,dú lì师的部队和唐秋离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在卡扎德乌山口,阻击苏军主力的部队,要像钉子似地钉在哪里,为直属兵团解决攻击库伦的苏军部队,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个任务,非冯继武部队莫属,唐秋离决定下来的那一刻,心中有很多不忍,八万多没有飞机、坦克、只有一个炮兵旅的部队,面对二十万机械化苏军、几百架飞机、一千的电报“坚决完成任务!”别的话一句没有,他知道师长下这道命令时,内心的思想斗争,否则,不会在命令的最后,加上一句“切记,不惜任何代价。”

冯继武带领先头两个旅部队,赶到卡扎德乌山口时,已经是暮sè沉沉,特战支队两个分队已经提前几个小时到达,并完成了对附近地形的勘察,两个特战分队按照师长的命令,划归冯继武部队的战斗寻列,冯继武知道,这些特战队员,是唐秋泉的心尖儿、眼珠子,根本不会放到阵地,去干普通步兵的活计,关键时候用上。

卡扎德乌山口横穿唐努山脉,往南延伸二十多公里,通往外蒙古西部腹地,是一条狭窄而崎岖的山路,宽度可以通过坦克和炮车,只是通行的速度要受限制,机械化部队通过,只能采取单列纵队行进的方式。

两侧是高底起伏的山岗,与内地的山地自然条件截然不同的是,没有陡峭的山峰,更没有悬崖和断壁,山岗的海拔也不高,有些山岗,坦克车甚至可以毫不费力气的爬上去,绝少有山洞之类的天然隐蔽物和屯兵洞,也没有高大茂密的树木来遮挡阻击阵地,躲避空中袭击。

这样的地形条件,看得冯继武直咧嘴,唯一的有力条件,是可以部署多重的阻击阵地,增加阻击线纵深和厚度,在特战分队战士的引导下,把所有的地形转了一圈儿,冯继武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

跟随唐秋离时间久了,冯继武也学会了一整套阵地阻击战的招数,他命令到达的部队,连夜在各个高地和山坡上,挖掘防炮洞,要求能抗住苏军一个炮兵师的三天炮击,挖深还不算,还要在洞内加固,别没被苏联人的大炮炸死,到被闷死在里面。

按照司令官的要求两个旅两万六千多名战士,稍事休息之后,连夜干了起来,漆黑的夜sè中,唐努山脉其中的一段,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