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六十二章 希特勒的玩笑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98

非常有可能,希特勒从来没有把日本人当做真正的盟友,或者说,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盟友,只是为了对付世仇和大敌苏联人,双方才会走到一起,以利益纽带,这样的盟友,本身就是不牢固的。

而日本人的表现,却屡屡让希特勒失望到了极点,一百多万兵力,在远东地区,和俄国人纠缠了两年多的时间,毫无建树,在进攻中国大陆之后,又被唐秋离打了出去,先后丢了中南半岛等地,其后,又自不量力的开辟了西南太平洋战场,跟美国人和英国人打得不可开交。

这一切,都让希特勒心中极度不满,而横空出世的唐秋离,走进了希特勒的视线里,并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接下来,这个年轻的中国将军的表现,让希特勒叹为观止,光凭在中国大陆和中南半岛,打得日本人大败而逃,在西印度大陆,打得英国人割地求和的战绩,希特勒认为,自己麾下最优秀的将军和元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而唐秋离指挥部队,在外蒙古地区与俄国人几场硬碰硬的较量,并战而胜之,让希特勒眼睛放光,他认为,自己在东方,有了更好的盟友,斯大林和唐秋离结仇,是希特勒只希望看到的结果,唐秋离那天资纵横的军事才华,对世界局势深入骨髓的剖析和远见卓识,个人魅力,更是折服了自视老子天下第一的希特勒。

就连再过几个小时,即开始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是听取了唐秋离的意见,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和完善,可以这样说,唐秋离是催化进攻苏联计划的关键性人物。还有,关于英伦三岛战争的纲领性意见,到战争后期,希特勒愈发的感觉到,那位中国老朋友的建议,对德国的帮助有多大。

两次外蒙古战争结束之后,斯大林和唐秋离之间的仇怨,无法化解,不是一两次谈判就能解决得了的,而且。那个贪婪的斯大林,从俄国沙皇手里,继承了多少中国领土,以希特勒对唐秋离的了解,这位中国朋友。必定会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唐秋离和俄国人之间。没有调和和妥协的可能。

希特勒意识到,在遥远的东方,出现了比日本人更有实力和能力的盟友,唐秋离的地位,迅速上升,被确定为德国人不惜余力。必须交好的对象,而本来就可有可无的日本人,沦落到被遗忘的程度,是个让元首听到。就开始反胃的国家。

因此,希特勒粗暴的打断希姆莱说话的态度,在座的德国党政军大佬们,都非常理解,连希姆莱本人,都毫别放在心上,在党内同志之间吗,小规模的聚会上,元首不止一次轻蔑的称呼日本人,为“只配在海边打渔的渔夫!”而那位中华民国副元首阁下,是元首认为,唯一能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人。

所以,希姆莱一点儿都不尴尬的停住话头,笑着说道:“是,我的元首,请您原谅我的疏忽!”

面对希姆莱的道歉,希特勒干笑几声,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站起身,以总结似的语气说道:“先生们,我们的讨论应该结束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们!”

看看手表,希特勒的目光,骤然变得火热起来,“再过,连一点儿影响力都没有,这一直是戈培尔的遗憾,他始终认为,宣传部门的触角,应该涉及到第三帝国的目光角落,军队也不例外,当然,戈培尔还没有愚蠢到,认为冯?斯特朗斯元帅,已经失去了元首的信任,自己有取代他的资格。

人贵有自知之明,戈培尔与那个自高自大,蠢笨如猪的戈林,最大的区别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是,对于戈培尔来说,这是个在总参谋部,展示元首对自己信任的最好机会。

因此,戈培尔兴奋的满面红光,大声说道:“我的元首,一定会将您的意思,完全的表达给那位唐副委员长,我想,接到以您的名义发去的电报之后,他肯定会激动得高呼元首万岁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