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见机快
作者:梁可凡1      更新:2019-12-20 23:38      字数:2223

张宁回府,马上吩咐老关择地搭粥棚,施粥。

老关动作十分迅速,半天就把粥棚搭好,支起炉灶煮粥。

涌入京城的灾民越来越多,以至永定门一带臭不可闻,全是米共田。

安乡伯府第一个在永定门附近搭粥棚,第一锅粥刚煮出来便遭哄抢,烫伤踩伤若干人,老关不得不为这些人请大夫,又加派护院施粥。

张宁得知后,道:“再派些人过去,让他们排队,不排队的不给粥。”

“是,公子。”老关领命,再派三十个力气大的护院过去,在棚前当人墙,他则站在长条凳上维持秩序,到天快黑时,总算勉强排了两条长队。

粥很稠,筷子插而不倒,每人一大碗。

眼看宵禁的时辰到了,老关满头大汗道:“公子,怎么办?”

夜里聚这么多人,知道的说是施粥,不知道的以为要造反呢,会出大事的。

张宁道:“施完煮好的粥,让他们明天再来。”

他正在谋算王振,可不能让人抓住把柄,更不能让皇帝猜疑。

人实在太多了,大多数闻讯赶来的灾民没能领到粥,急得快哭了。

老关站在长条凳上做即时发言:“明天辰时施粥,各位早点过来。”

辰时排队就来不及了,很多人准备在这儿过夜,不过几息功夫,就排了一条两里长的队。

原来带铺盖排队自古就有。张宁无声嘀咕,让老关回府取些被子过来,给那些躺在地上的灾民。

老关为难了:“公子,府里哪有这么多被子?”

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条被子多少铜板知道么?灾民成千上万,哪照顾得过来?

张宁道:“能给多少算多少,先给那些老弱病残。晚上凉,身体弱再着了凉,哪捱得住?”

公子心就是好。老关答应自去,至于这些人领了被子会不会被抢,张宁实在管不了了。

…………

“安乡伯府在永定门施粥?”张辅得到消息不淡定了,随即吩咐管家:“明天一早,你派几个人去搭粥棚。”

刘瑜、顾兴祖、薛诜、谭璟、孙杰等人得到消息,同样不淡定。

主人没发话,管家哪敢做主施粥?肯定是张宁吩咐。问题是,张宁怎么变得如此出色?如此有眼光?

施粥解朝廷燃眉之急,既得善名,又可博皇帝欢心,何乐而不为?花费些些银两完全值得。

这小子见机太快了。

刘瑜把刘念叫过去,道:“你别上学上傻了,去看看阿宁最近做什么。”

“阿宁怎么了?”校阅没通过深受刺激的刘念最近一改常态,每天手不释卷,吃饭还一手拿筷子一手拿书。

“你去看看。”刘瑜生气呀,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张宁不学好时两人天天混在一起,张宁简在帝心儿子不理他,自顾自在府中读书?儿子是傻了吧。

刘念担心张宁,不知他出什么事,赶紧坐车到安乡伯府。

当然没找着,张宁进宫当值了。

…………

张宁正当值呢,悠悠来了。

他在宫里当值小半个月,一直没见悠悠过来,正奇怪呢。悠悠和朱祁镇感情不错,又常进宫向太皇太后请安,按理说,会顺道过来才对。

悠悠身着浅蓝色衣衫,同色罗裙,素淡雅致。她似乎在寻找什么,直到极有神采的眼眸隔空和张宁碰上,才抿嘴一笑,翩然进偏殿去了。

她在找我?张宁唇边浮起甜蜜的笑容,女朋友穿到这儿后含蓄很多呀。

他的右手从绣春刀刀柄上松开,悄悄伸进袖袋里,摸了摸玉佩,想着等会她过来时要不要把玉佩佩上。

要是佩上能一直走好运,没有厄运这回事就好了。张宁无声感概,又觉人心不足,一刻钟足以改变很多事了,何况取下再佩上,时间重新计算。

等等,取下再佩上?张宁差点跳起来,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只要没被人注意时悄悄取下,移开腰间,隔几息再佩上不就行了吗?嗯,晚上回府试验一下。

有了新思路,张宁心情好得很。

过了约莫三刻钟,贾小四过来道:“张总旗,陛下叫你过去。”

张宁答应一声,跟在贾小四身后朝偏殿走去,看着前边清秀的身影,他总觉得贾小四今天看他的眼神怪怪的。

怪怪的!张宁想起什么,打了个寒噤,赶紧摇头,把脑中某个可怕的念头赶走。

进了前殿,见朱祁镇没有在往日看奏章处理政务的殿中,而是在东阁。东阁小些,阁中放几个厚厚的锦墩,一张矮几,朱祁镇坐在上首,悠悠在下首相陪。

悠悠很喜欢锦墩?张宁脑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行礼参见道:“臣参见陛下,见过郡主。”

“免了。坐吧。”朱祁镇道。

张宁在锦墩坐下,道:“陛下唤臣,有什么事吗?”

自从那天王振不知用什么办法劝阻后,这些天朱祁镇一直没再叫张宁过去说话,更没有让张宁一起用膳。知道的是王振阻挠,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宁言行不当,让朱祁镇不快了呢。

今天会来叫,是悠悠开口吧?张宁猜测,看了悠悠一眼。

悠悠微微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道:“听说你在这儿当差,我一直没空过来,刚才一看,你穿这一身还挺好看的嘛。”

你男朋友我一直挺好看。张宁无声自语一句,一本正经道:“郡主谬赞了。”

果然你在陛下面前才有点正形。悠悠极有神采的眼眸更加迷人,道:“灾民进京,事情不小,你第一时间搭棚施粥,做得很好,陛下刚才还夸你来着。”

你到这儿,就为告诉皇帝,我第一个搭棚施粥?张宁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勋贵文官士绅会一古脑跟风,他也就占了个先。当然,得群策群力,要不然败光安乡伯府的家财不够买米施粥。

灾民太多了。

“正是。卿为朕分忧,朕心甚慰。”朱祁镇真心实意道。

涝灾几天,县令才写奏章送报京城。内阁拟了条陈,经皇帝、太皇太后同意,再拟了旨,八百里加急传达圣旨,也得一两天。这么一来,离京城近的灾民已赶进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