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权势荣华长翅帽
作者:一顾再顾      更新:2019-12-20 12:33      字数:2203

第一百五十九章权势荣华长翅帽

契丹统和十六年冬十月。

即北宋咸平元年。

这一年冬天的十月,出奇得寒冷。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慕君衣觉得一则援军、物资皆已具备。二则辽国正值朝政更替,局势不稳。三则辽军抽调走了部分兵力,以应对西夏,左右难以顾暇。四则辽军统帅耶律寒光自兵败雁门关,被“空城计”所惑退兵后,身体每况愈下,无力指挥。

种种契机,无不昭示着时机成熟。而且,宋、辽一战,本就在所难免,不如趁此机会一举击之。

于是,慕君衣上书宋真宗赵恒,打算率十万宋兵北伐,将辽兵彻底赶出宋朝边境。

而这份奏章,实际上到了江伯尧手里。

江伯尧言简意赅地向宋真宗汇报了此事。宋真宗显然对慕君衣因妄议储君一事,仍旧心怀不满,不愿听慕君衣所奏写之事。

他面露不耐,烦躁地挥挥手。

“江爱卿是枢密使,掌管军事。这些边疆战事,江爱卿看着办吧。”

“皇上,这恐怕......”江伯尧杵在一边,故作为难,一副犹疑的样子。

“朕乏了。”宋真宗不愿再听这些伤脑筋的国家大事。加上连续数天批改奏折,商议国事,已然是心烦意乱。

宋真宗疲惫不堪地扶了扶头上的长翅帽。

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皇帝做得也是累啊!

他有气无力地抬起手,示意摆驾回宫。一旁的玉贵妃最擅察言观色。见状,急忙袅袅娜娜上前,细心地搀扶。

江伯尧恭敬地低头。眼角的余光,有一丝精明的意味,目送着宋真宗回寝宫了。

如今军机大权系于一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呵。

能走到这一步,也着实不易。

正欲离开时,头上的长翅帽歪了,应该是刚才低头行礼时倾斜了的。江伯尧伸出双手,将长翅帽正了正。这才迈步朝外走去。

说起这顶“长翅帽”,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由来。这就要从宋代王权建立之初说起了。

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由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坐上龙椅之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登基以后疑心很重。

他在上朝议事的时候,经常发现大殿之下有官员交头接耳。赵匡胤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窃窃私语,评论朝政。

他总怀疑这些大臣是在对自己发表负面评论,而自己却又不好发作,很是心烦。不过冷眼观之,不露声色。

喜怒无形于色,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解决。君心难测----这,便是帝王的御人之道。

后来,赵匡胤灵机一动,想到若是在他们的官帽上加上两根长翅,这些官员不就没办法交头接耳了吗?

于是,便下旨更换新型官帽。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

这种长翅帽普及以后,朝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文武百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些不守规矩的现象发生了。因为帽翅太长,官员们带上它,别说是交头接耳,两人想挨近点儿都成问题,容易戳到人。

于是自此以后,大臣们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上街走路,都有可能不经意间戳到人,甚至可能坐轿子都坐不进去。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岂不困难?

宋太祖真乃英明啊。江伯尧心想,只苦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因为这种长翅膀的官帽,实在是个脑袋上的累赘。戴上这帽子在行走时也左顾右盼的,生怕万一和同僚在一起时稍不注意就会“挂彩”。

还记得自己未官至枢密使,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官时,一天,微服出行视察民情。当时的自己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私访。

当自己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自己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

江伯尧当时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意即可。”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江伯尧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

老头子回答道:“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呢?”

老者从江伯尧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自己帽子被碰到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已经判断出自己是高官的身份了。

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头上这顶长翅帽,尽管戴着行动不便。但它象征着显赫的身份,彰显着崇高的地位。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啊。

以前那些饥寒交迫、吞糠咽菜的苦日子,自己再也不愿意过了。头悬梁了、锥刺股的勤学苦练,也终于结束了。如今荣华富贵,权力地位,皆在我手。

是谁说的“盛极必衰”?

呵。我江伯尧定要保我江氏一族年年岁岁长盛不衰。

看来,因为慕君衣作为武将妄议储君一事,皇上已经不待见慕君衣了。正好,自己也不喜欢他的锋芒太盛。

所以,对于慕君衣......

就这么办!

江伯尧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

“同意出兵!”

(注: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出自曹操《冬十月》。意思是,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注: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