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 10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0      字数:1965

那么,宝玉的风月之情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秦可卿身上。既然“意淫”指的是宝玉对秦可卿的一往情深,指的是他与秦可卿的“风月之情”,指的是他与秦可卿的共结连理,那么秦可卿就应该是他“情”的全部。“秦”者“情”也,虽然宝玉和她的结合,是以世俗的男女婚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却不是这种形式可以涵盖的,这就是警幻所说的“淫虽一理,意则有别”的真正含义。谁都看得出,如果没有秦可卿的引导,宝玉根本入不了梦,如果不受秦可卿的诱惑,宝玉也不会有洞房花烛之喜。秦可卿显然是他的精神向导,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东西。脂砚斋在秦可卿引梦的情节后这样批道:

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

提出上述疑问后,紧接着他又自问自答地说道:

惟批书人知之。

可见,宝玉的梦是书之关键,而秦可卿又是宝玉梦之关键。那么,对于宝玉的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警幻说,“意淫”“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也就是说,宝玉和秦可卿的关系所隐含的寓意,不可能一望即知,只能通过心领和神会,凡是能“口传”或“语达”者,皆非宝玉之情,也皆非书之本意。

既然秦可卿是宝玉风月之情的全部,那么这个“色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或者说秦可卿究竟代表什么呢?这当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秦可卿的乳名说起。秦可卿的乳名叫“兼美”,意思是兼具薛、林二人之美。这就是说,她不仅是长得像宝钗、黛玉,就连名字中都有她们的影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宝钗和黛玉与秦可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才是其背后的真相,才是宝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才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重心和焦点。

一旦秦可卿和宝钗、黛玉画上等号,那么宝玉与秦可卿的相互爱慕,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相互爱慕;宝玉与秦可卿的完美结合,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完美结合;宝玉与秦可卿的情意缠绵,难解难分,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情意缠绵,难解难分。因此,宝玉和秦可卿的洞房花烛之喜,体现的恰恰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美好,反映的恰恰是主人公达到最终目标后的理想状态。

这样一来,我们探索宝玉之情的答案,现在就集中在了黛玉和宝钗身上。那么宝钗和黛玉又意味着什么呢?或者说她们又代表什么呢?这个秘密就隐藏在宝钗和黛玉合并的判词当中。判词是这样写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里面除了隐含二人的名字外,还指出了她们具有“金钗”和“玉带”的性质,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答案。“金钗”和“玉带”指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官场文化中,玉带是官宦的代表,金钗则是冠冕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玉带”只有出入朝廷的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佩戴,贾府的宁荣二祖的遗像皆为“披蟒腰玉”,反映了他们身着蟒袍,腰缠玉带的样子。毫无疑问,“玉带”正是高贵地位的象征。古时候官员多用簪子来固定官帽,杜甫的《望春》诗中就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说的是自己头发短得无法戴帽子,因为簪子在头上已固定不住。可见,簪子隐含“冠冕”的意思。簪子即钏钗,《红楼梦》中凡钏钗出现的地方,皆暗指“冠冕”。而“金钗”又和一般的钏钗不同,它特指“金冠”,其高贵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黛玉和宝钗实际上是“冠带”的意思。这个寓意说明什么?说明宝玉的梦,宝玉的情与“冠带”有关,与朝廷有关,与政治有关。中国古代的官位分作三六九等,宝玉梦中的“冠带”属于哪一类呢?答案就在宝玉所推崇的“明明德”当中。

宝玉的心目中除了女儿之外,还有“明明德”。他从小不爱读书,凡读书上进的人都给人家起个名字叫“禄蠹”,而“蠹”就是“蛀虫”的意思。“禄蠹”指带有功利之心看书的人,这种人眼光短浅,跳不出世俗局限,对书的理解有害无益,所以被称之为“禄蠹”。宝玉读书的眼光与“禄蠹”不同,他只对圣人的“明明德”情有独钟,他说:“除了‘明明德’外无书”,其它的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这种独尊“明明德”的做法,恰恰说明“明明德”里大有文章。

“明明德”来自《大学》,原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明德”里有什么?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圣外王”的大学之道。然而,正是这些内容透露了宝钗和黛玉所代表的那个官位的性质和等级。这个官位集个人、家族、国家、天下于一身,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辅国治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位?不用说大家恐怕已经猜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