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3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0      字数:2220

2、关于《风月baojian》

作者为什么把《风月baojian》拿来作书名?它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其实,《风月baojian》比其它的书名更能体现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更能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目的,因为它具有“清鉴”和“明鉴”的双重寓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风月”是“清”,这个意思从《易经》转化而来。在《易经》中,风为木,月为坤,坤有“柔顺”之德,具有水的属性,而木的本色是“青”,二者的结合就是“清”。镜子除了有“鉴”的寓意外,还有“明”的意思,而“明”指的就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皇帝宝座,它包括了“明明德”的所有内容。

“鉴”常常被用来比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它就是前一代的夏朝。可见,“********”不仅把大清的社稷江山和皇帝宝座囊括其中,而且还有“殷鉴不远”的作用。

《风月baojian》在书中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贾瑞照镜的那一次。当时跛足道人手持“********”对执迷不悟的贾瑞说: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

这是《风月baojian》的点睛之笔,它向我们透露了这样几个信息:第一,此书来自天上,出自皇室;第二,它的背景是“太虚幻境空灵殿”,而“空灵”意味着皇族刚刚经历了一场荣辱兴衰的变故,“宁”和“荣”已不复存在,所以把它称作“空灵殿”。前面说过,宁荣二公是供奉于庙堂之上的神灵,它是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此灵不存,必遭祸乱,贾府的衰败就是最好的见证。第三,撰写此书的目的正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子孙的福祉安康,故而它具有“济世保生之功”;第四,所谓“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指的是这本书专为王孙公子量身打造,目的就是用血的教训告诫他们,且莫“妄动风月之情”,且莫对大清的帝位有不轨之心,否则将重蹈前车之覆辙。

从这四点可以看出,《风月baojian》实际上是一部专门写给皇室子弟看的“道德经”,是对他们进行“正心”教育的活教材,目的就是让他们牢牢记住这血的教训,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这就是为什么《石头记》问世之后,最早是在皇室成员之间流传,而不是在民间流传的真正原因。

关于“清”的寓意,不仅在“风月baojian”中有体现,在主人公宝玉和黛玉身上同样也有体现。宝玉是“水中月”,黛玉是“镜中花”,月和花就是“风月”的意思。“木石前盟”指的就是“月”和“花”的统一性,里面包含了“风月”的全部内容。从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的情感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清”是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是其毕生的理想和追求,是其生命的全部。

其实,“风月baojian”还可以用另外两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清明”。“风月”为“清”,“宝鉴”为“明”,合起来就是“清明”二字。“清明”的意思不用说,大家一看就明白,它指的是主人公作为大清皇嗣的身份。这两个字既概括了书的主题,也说出了主人公的真相。熟悉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清明”两个字在探春身上用得最多,在她的判词和灯谜中都出现过,比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等。这就说明探春的身份和地位与宝玉完全一样,是皇家嗣子的代表。

3、关于大观园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关于大观园原型的探讨就没有停息过。人们一直认为,作者在构思大观园的时候,心中肯定有一个原型做蓝本,绝不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因为,大观园巧夺天工的构思和布局,美轮美奂的山水、亭台、楼阁等景观,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它有,似乎又不能确定,说它没有,又好像在那里见过,只是一时说不出来罢了。于是,人们开始不停的寻找这个梦中园林的旧址,结果弄出了许多现实版的“大观园”,如:南京的随园、织造署的西花园,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东园,以及北京的恭王府、圆明园、西园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说法都难有定论,但人们找寻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消减,这也成了红学研究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

人们如此热衷于寻找大观园旧址,甚至把它作为红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谁家事”在作怪。人们寻找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这个来印证贾府的原型到底是谁家,故而对此乐此不疲。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作者建造大观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认为是为了留下按图索骥的线索,便于后人从中找到“谁家事”的答案,这个想法恐怕就过于天真,过于想当然了。如果认为它只是根据故事的需要,刻意打造的一个艺术环境,一个供红粉佳人表演的舞台或场所,那么这个想法或许更贴近事实,更有说服力。

清王梦阮在他的《红楼梦<索隐>》一文中说过:

书中正寓夹写,比赋兼行,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不善读者,一落迹象,谓宝、黛实有其人,荣、宁实有其地,刻舟求剑,便不足与言《红楼梦》。

这段话对一心想寻找大观园旧址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既然连宁、荣二府都是假的,又何来大观园旧址呢?其实作者就是怕我们走进这样的误区,才在太虚幻境石牌坊上醒目的写下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警示牌,以提醒读者千万不要以假当真,以无当有,否则你将永远都走不出《红楼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