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秦可卿死亡之谜 2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1      字数:1926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修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可厚非,但在修改中如此顾此失彼,留下明显破绽的却非常少见。一般而言,出现这种情况,要莫是没有来得及完成,要莫是故意为之,不可能还有别的原因。这本书不存在没有完成的情况,而且作者的创作能力异乎寻常,思维缜密,布局严谨,前后照应到位,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要不是故意为之,就很难解释得通。

秦可卿在天香楼自缢身亡的结局,在她的图册和曲文中都有明确表示,可是正文的故事中,结局却不是这样,她是因病而亡。即便如畸笏叟所说,作者是根据他的要求对这一情节进行了修改,可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既然要修改,为什么又不修改彻底呢?为什么非要留下前后不一致的明显痕迹让人疑窦丛生呢?

对于这个现象,红学界的一致看法是:作者“经过删改又未删改彻底而形成的”。这个解释明显难以令人信服,为什么要删改又不删改彻底呢?对于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没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总之,秦可卿的死因前后不一致,给人造成了太大的悬念和想象空间,让人不得不产生诸多联想。谁都知道,“淫丧”和病亡完全是两码事,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判断,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宁府属性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到主人公宝玉与秦可卿关系的定性。

我们对秦可卿的认知,可以说主要是来自她的画册、判词和曲文,而这些内容给我们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淫luan”。她与公公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与宝玉梦中缠绵媾和的情节,再加上畸笏叟“淫丧天香楼”的明确提示,让我们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因此,“淫”成了她的标签,成了她的符号,成了她代名词。她的“淫”与李纨的“贞”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形象在我们脑海里已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作者的本意与我们的认识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判断,绝不能局限于她的画册、判词和曲文,她的卧室才是我们认识这个人物的关键。因为,她的卧室承载着宝玉的梦,承载着宝玉的情,承载着书的主旨,也承载着作者的爱恨情仇。所以,弄清秦可卿的寓意至关重要,它对于我们理解主人公的梦,理解书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悲哀伤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宝玉的梦为什么会发生她的卧室?为什么由她引导,由她和宝玉共同完成,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宁府的寓意说起。

宁府居长,在贾府地位很高,这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宁”出自《诗经?大雅?板》里的“怀德维宁”这句话。它的意思是:怀有美德,才能使国、使家得到安宁。这个“德”指的就是“明明德”,而怀德的人就是居统治地位的那个“王”。“宁”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女儿之家。过去人们把女儿回娘家称之为“归宁”,所以“宁府”其实是女儿的娘家。前面说过,女儿是“明明德”的象征,宁府自然就成了她们的立足之地,就是她们的最终归宿,而秦可卿就是这个“宁”的象征。

那么,秦可卿卧室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宝玉的梦为什么会发生在这里?这个地方为什么被称作红楼?透过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细致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以下这样几个信息:

第一,它是月宫。

秦卧室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整个房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甜香”。宝玉在秦氏的引导下来到这里,当他“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来”,让他顿觉“眼饧骨软”,忍不住连说“好香。”很显然,这种香令他神清气爽,令他惬意温馨,令他有一种归宿感。而他的梦就是在这种温馨甜美的氛围中展开的。

脂批把这种香称之为“引梦香”,并说:“进房如梦境”。这就点明了宝玉的“梦”与“甜香”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它们天然契合,互为依托。那么“甜香”指的是什么呢?它指是一种花香,是什么花香呢?是桂花香。我们知道,桂花散发出来的香气,清香淡雅中就带着一丝甜甜的味道。“甜香”又与“天香”谐音,所以作者以此暗指这里就是天香楼。“天香”这个词来自初唐诗人宋之问写西湖灵隐寺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可见,“桂子”是月亮的象征,那么天香楼寓意就不言而喻,它就是月宫。“桂子”又与“贵子”谐音,这就说明天香楼是王子“蟾宫折桂”的地方。

袭人的名字就来自桂花香。袭人本名花珍珠,“袭人”的称谓是宝玉从“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诗句中引申出来的。所谓“花气袭人”指的就是桂花的“甜香”,因为袭人判词里有“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句子,这说明她名字中的“花”,指的是桂花和兰花。桂花隐“贵子”,兰花隐“君子”,所以袭人的名字里包含了嗣子和君王两种身份。所谓“蟾宫折桂”就是在月宫摘取“桂冠”的意思,这个“桂冠”就是宝钗所代表的那个“皇冠”。由此可见,宝玉把天香楼作为自己追梦的地方,恰恰说明他就是那个具有“蟾宫折桂”资格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