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胤祯的隐居生活之谜 7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1      字数:2029

(5)甄贾结合的结果——娇杏

甄士隐慷慨解囊,主动把贾雨村送上了仕途,让他在“十里街”着实火了一把。而甄家丫环娇杏,也跟着沾了光,不但与贾雨村结为连理,还坐上了正房夫人的宝座,跻身在了“人上人”的行列。对娇杏而言,这当然是个意外之喜,但对她的主人甄士隐而言,这却是意料之事,必然之事。

在世人眼里,甄士隐走了一步错棋,这步棋让自己输的精光,输的一败涂地,输的惨不忍睹。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只是一个假象,事实上在贾雨村得到侥幸(娇杏)的同时,甄士隐也得到了侥幸,而且分量更重,含金量更高,远远超过了贾雨村所得。要知道,贾雨村那边越红火,越风光,越得意,甄士隐这边就越自由,越安全,离他的梦越近。贾雨村只不过是在为甄士隐做嫁衣裳,而甄士隐则是坐享其成,不仅得到了侥幸,也修成了正果,所以脂批在这个故事后面批道: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旁观冷眼人”就是“迷局”之外的人,他不会被假象所迷惑,对甄和贾谁输谁赢心中最有数。

在这盘棋局中,娇杏只是一个棋子而已,但甄士隐把它运用的炉火纯青,恰到好处。贾雨村得到娇杏之后,也只不过是在世俗社会风光了一把,但甄士隐得到娇杏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彻底改变了甄英莲“有命无运”的命运。可以说,只要娇杏在,甄家邪祟就不能入,只要娇杏在,甄英莲就性命无忧。所以说,甄英莲是甄贾结合的起因和动机,娇杏是甄贾结合的目的和结果。

既然娇杏是甄士隐棋盘上的一个棋子,那么甄士隐这步棋又是如何下的呢?甄家坐落于“阊门”之内,此处可谓“高处不胜寒”。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阊门”即“天门”,它高高在上,万人瞩目,要想隐和藏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阻挡高空“寒流”的侵袭,就必须在人间寻找一个避风港,就这样“葫芦庙”成了甄家的首选之地。天上和人间说远也远,说近也近,甄家和“葫芦庙”只有一墙之隔,但二者性质却完全不同。

甄家选好立足之地之后,下一步就是争取从“葫芦庙”的贾雨村处得到侥幸。当然,要想从对方得到侥幸,自己首先要给对方送去侥幸,否则他不可能有侥幸作为回报。于是,故事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这边甄士隐刚刚与僧道分手,那边就和葫芦庙里的贾雨村碰了正着。对僧道的指点心领神会的他,积极主动地邀请贾雨村到自己的书斋一叙。此时的贾雨村已是穷愁潦倒,走投无路,靠“卖字作文”度日,此时受到甄士隐的邀请,犹如黑暗中见到光明一样,自然是趋之若鹜。

当贾雨村跟随甄士隐来到甄家刚刚坐定,就有家人来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一闻此言只得撇下雨村出去相陪。脂批在这句话后面批道:“炎也。炎即来,火将至矣。”这话什么意思呢?难道“严老爷”之后还有个“火老爷”吗?非也,“严老爷”和“火老爷”是一回事,他不是别人,正是眼前的贾雨村。为什么称贾雨村为“严老爷”呢?因为他的学问能迎合世俗的口味,具有趋炎附势的性质,非常容易火起来,所以把他称之为“严老爷”。“严”即“炎”,是大火特火的意思。

“老爷”的称谓说明贾雨村的地位正在上升,与甄老爷开始平起平坐了。与此同时,甄家也开始沾染上了世俗之气,有了“火”的味道。然而,这位一无所有的“严老爷”要想真正火起来,当然离不开甄家的扶持。甄家的扶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正是从甄家丫头娇杏对贾雨村的眷顾开始的。

甄士隐离开后,把贾雨村一个人留在书房内,就在这时令他东山再起的命运之神悄然而至,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一向喜欢热闹,不甘寂寞的他,居然在这里与一个年轻女子相遇,二人隔窗相望,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个情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大致都是这样的一个套路:先是不期而遇,接着一见钟情,互生情愫,再下来就是相思难禁,度日如年,时刻期盼与自己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红楼梦的作者最讨厌这样的套路,把它斥之为“陈腐旧套”,借史太君的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都没有了。

这番话并非无的放矢,它是针对人们把这本书当作才子佳人的故事而进行的否定和批驳,其矛头直指“荒唐言”,直指书之表象。然而,贾雨村作为“荒唐言”的代表,虽说与娇杏结缘出自甄士隐的设计,但他的表演却不能免俗,不能脱离他的角色定位,所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

娇杏“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不仅令贾雨村怦然心动,甚至还让他“看呆了”。应该说,这是他应有的反应,要不然怎么叫“陈腐旧套”呢?窗内窗外相互对视,鲜花丛中美人回眸,这样的场景足以让贾雨村失魂落魄,难以自抑。他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红颜知己,除了喜出望外,还想入非非起来。书中说:

贾雨村见他(娇杏)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也。

这就是典型的才子会佳人的表现,完全符合一见钟情的故事套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