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赵盾之死
作者:梦游白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38

夏王介三年四月,幽王以李令、唐开为将,起兵十五万攻赵。

唐开最初的官职为幽国牧胡使之一。从少年时就跟随亲善使团,开始接触对幽国威胁最大的东胡蛮族。青年时因为幽国与东胡关系决裂,孤身逃回国内,被前任幽王任命为东胡征讨将军。

将在这个词里是动词,意为指挥和控制。这个职位本来是列**制所无,但是,当时清楚东胡内情的只有青年唐开一个人,前任幽王无奈而大胆的任命其为前线统帅,只能给出这么一个新创造的官位。原本前任幽王不过是希望唐开依靠长城,防御住东胡人的侵袭就可以了。

唐开深悉游牧蛮族的习性特点,他不仅仅以防御为目标,率领三千人深入东胡。以拉拢小部落,分化大部落,吞并中等部落,埋伏,偷袭,强攻等种种手段与东胡人顽强作战。许诺,成其部下者,可得幽国封赏,与其共富贵,于是多有各蛮族勇力者来投。

东胡人与山戎、伊卢、秽发、高夷、肃慎等多山民族都有接触。东北部的野生兽类数量也远多于北部和西部的游牧蛮族,兽皮较为充足。在长期的单骑走马战斗中,唐开最先发现,并且有足够的资源制作了原始的简陋马镫。

开始时就是在马鞍的一边安上环状皮带用来放脚,这可以使唐开的部队行动更加迅速。无论进攻和撤退,都可取得先手,大大减少了人员损失。经过多年征战,唐开的部下集中了东北全部六个部族的勇士,人数超过五万骑,单边脚蹬皮带也发展成双边。唐开把幽国原有的边墙向北推进了超过千里之遥,为幽国增设了渔阳郡。

现任幽王继位后,忙于中原争霸,唐开几乎没有再得到国内任何支援。但他自觉力量已经足够,于是与东胡主力决战,将东胡人向东击退六千里,彻底解除了东胡人对幽国的强大威胁,增设了右北平郡和辽西郡。其后,唐开收服山戎人,以其为先导,又向东南进攻高夷,取得三千里之地,再设辽东郡。

当燕起奔魏,李令战败后,年过五十的唐开回到国内。幽王痛悔燕起之余,更欲善待唐开。如果按照唐开立下的巨大战功计算,至少应封赏四千里以上的土地。虽然到处都是地广人稀,但如此广阔的封地至少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幽国国土,也足以立国了。唐开拒绝了幽王的封赏,仅接受了辽西郡的两千里封地,欲为幽国世代镇守北疆。

恰逢赵国国君赵盾病重,幽王欲雪前耻,遂以五万车兵为主力,以唐开的十万游牧部族骑兵为辅助,以李令为全军统帅征伐赵国。

赵国国内四君争位斗争正酣,无力抽调足够兵力支援前线。连虎和信如在国事上合作,私下里,连虎很是看不起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信如。

连虎常对人言:“大丈夫当提三尺剑,搏功名富贵于沙场。算计老弱妇孺算是什么本事?这样的人,如今有不少都窃据列国高位,人心不古啊!”

信如听到传言总是一笑置之,从来不加理会。可是其他文官权贵看不下去了,因为连虎这一骂实在是不分对象,那些算计妇孺的计策,他们也有份参与。在整个文官集团的庞大压力下,连虎不得不让出中军帅的职位,被赶回家反省去了。

继任者是老成持重的郭劳,其家族世代都是文官权贵,出任过两任大司农之职。幽国分兵两路来攻,他也分兵两路去挡,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中山郡一路,左军帅李柱挡住了唐开的进攻,甚至偶尔还有余力反击。在代郡一路,右军帅杨且却吃了李令的大亏。

代郡为赵盾贬斥迁移原代国贵族所设郡治。与魏国和韩国不同,对忠于代国王族的权贵,如果不是死心反叛,赵盾都会网开一面。虽然也剥夺了他们的封地,但总会给他们留下栖身之所。

杨且得到的地方支援力量不足,又极不适应行动迅速的骑兵对手。列国长城主要是用来防御游牧蛮族的,赵国代郡面对幽国的方向没有那么完善的长城,没有想到会有面对来自幽国游牧骑兵的一天。

李令作为幽国外戚,与王室关系亲密,自然是全军统帅。他心眼极多,眼见唐开带来的游牧部族马镫骑兵行动迅速,就想到带领他们的好处,打不过总还跑得过,李令的人身安全有保障。这不是李令真正清楚马镫骑兵的实力,幽国也没人清楚,包括唐开本人。

唐开手下的部族骑兵,战斗对象从来都是游牧部族。骑射偶尔也会成为部族骑兵的战斗方式,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百多步的弓箭抛射距离,顶多能让这些骑兵们放出一次弓箭,就会冲到敌人面前,甚至有人因为弓箭与近战武器切换不熟练而贻误战机。因此,肉搏战才是唐开手下部族骑兵的最主要战斗方式,并且无往不利。

幽国以往与东胡人的战斗,不过是因为追不上对手而难以取得野战胜利。东胡人有马,他们可以被打跑一百次,而不会伤筋动骨,然后再一百零一次的回来。幽国的战车部队只要失败一次,就再无逃脱的机会,所以,列国都采取修筑长城的办法防御游牧蛮族,并不是真正惧怕与游牧民族正面作战。

李令带着唐开召集的十万部族骑兵攻击代郡,不是因为唐开手下人多,完全是为了逃命方便。幽王也认为李令贤能,把最有战斗力的战车部队交给更有才能的唐开指挥,如果唐开立功,正好幽王可以再次对唐开的功绩作出补偿。

现在的结果却与幽王的希望截然相反。唐开的战车兵指挥战斗经验几乎为零,对面的李柱却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虽然士兵素质样样不如对手,数量也仅够防守,但却打得有声有色,游刃有余。唐开一筹莫展,他也是凡人,不可能有什么是天生就会的,还在慢慢积累经验。

李令捡到个大便宜,他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集中了大部分骑兵在自己身边,远远威胁着代城。其他的少部分部族军,因为纪律很差,李令的约束能力又不强,经常自动流窜到代城周边去抢劫。代城的补给因此而大受打击,周围的农户也损失惨重。杨且因为李令大部队的威胁始终不敢出击,只能眼看着逃入城内的难民越来越多,城内的补给却越来越少。

郭劳提兵三万作为总预备队,但他走到番吾城就驻扎下来,再不肯向前一步。理由是,这里距离两边前线都很近。

番吾城原来是赵国进攻幽国和央国的前进基地,现在变成大后方,仍然是重要的军事重镇,防御设施完善。此城距离李住所在的原央国国都中山城和南部更靠前一些的桑丘城都不算太远,按照幽国车兵的进军速度也完全来得及救援。但是,番吾城到代城超过两千里距离,一但代城有事,郭劳是绝对来不及做出反应的。

郭劳宣称,右军比左军战斗力强得多,对手又是没什么威胁的游牧蛮族,只要杨且躲在城池里不出来,绝对不会有战败的危险。所以,他的主要救援方向应该是左军帅李住。郭劳无视杨且不断传来的求救信,为了表示他的决策英明,不但每次把杨且骂得狗血淋头,还拒绝向代城运送更多的补给物资。

连虎知道后,直骂郭劳是怕死鬼,无能鼠辈。但是他现在赋闲在家,没有诏命也不能私自出征,只能给予杨且几声同情的叹息,算是支持。

赵国国都邯郸城从三月开始,就已经形势极度紧张,四位王子的支持者都在国都聚集了大量私兵。这时候已经没人在乎王法了,反正谁取得胜利,谁就是王法。

二王子赵武伤心国家内忧外患,在夺位战争爆发前,自动请缨前往番吾督军,他带上了连虎。竞争者走了一个,剩下三个人最先按捺不住的是小王子赵灵,他率先攻击占据了王宫的大哥赵文。两个王子就在王宫前日夜厮杀,不断从国内各地召来支持者,有些部队还没到达邯郸,就在路上为了各自的主君拼杀起来。国内的混乱状况,没有任何人敢于出来干预,谁出头谁就有被继位者族灭的危险。

赵盾在宫内早已经无人理会。赵文也没空,他虽然占据了先手,但是被赵灵从外面包围,补给和兵员随着时间越长,越难以支撑。其他人想管也管不了,国政都因为没有地方办理而处于瘫痪状态。在都城之内持观望态度的权贵们紧守各自的府邸,闭门不出,生怕遭受乱兵之灾。

到了七月的时候,赵文再也支撑不下去。他输红了眼,欲弑父自立,过一把王者的瘾。可是等他来到赵盾寝宫的时候,发现房内传出恶臭,尸虫都爬到门窗之外了。原来,赵盾断粮已有三月,早已死得不能再死了。

赵灵当然不会承认赵文自立的王位,继续率领军队猛攻宫城。大势已去的赵文,手下纷纷反水投降,赵灵以赵文饿毙父亲的罪名将赵文处死。可是,他也不是最后胜利者,形象温和的三王子赵惠又带兵包围了王宫。

赵惠就在宫城外设祭,为死去的父亲和长兄大哭三日,然后攻打忤逆的四弟。赵灵的部队已经在与赵文的战斗中损失惨重,疲惫的残军根本不是养精蓄锐已久,军容壮盛的赵惠的对手。原属于赵文的士兵又有被包围的恐惧症,纷纷率先向赵惠投降。赵灵只坚持了半个月就被赵惠所擒,但他的命好,他三哥只是把他的封地削减到百里,爵位降为侯爵,性命无忧。

代郡前线,杨且终于坚持不住,出城寻求与李令决战。因为代郡已经被李令的部族骑兵祸害个彻底。李令的才能当然不行,但也不是彻底的蠢货,打了几个月也看出些门道。他带了五万骑兵躲得离代城更远一些,放出另外五万骑兵在代郡四处烧杀抢掠,搞得代城周边赤地千里。大量的难民被驱赶进代城,杨且的储备快吃完了,而且今年内,代城的周边再也别想收获一粒粮食。

杨且边打边退,不断应付幽国部族骑兵的骚扰。在长达两千里的路途上,杨且的七万大军尸横遍野,一点补给也无法获得。退入番吾城的时候,只剩下不足三万,兵无战甲,将无战心,各个只剩下死里逃生的庆幸。

赵武原本是极为尊重郭劳的,也信任郭劳的说辞。见过几次杨且派来的求援使者,然后就再没有音信了。他还以为前线的局势好转,实际上是杨且对郭劳再不抱任何希望,还好他本事够大,总算把右军带回来一少半,而且保存了绝大部分战车。

两千里逃亡之路啊!一路都是血泪。杨且带领的是封建军队,在骑兵追击下,就算能仅以身免,也算是值得庆幸的事了。

赵武等来等去,没等到前线的捷报,却等到了残败之军,伏地大哭的杨且和代郡丢失的战报。他差点没气死,左右极力劝阻之下,才没把郭劳立刻斩首示众。暂时关押郭劳之后,赵武亲自提军到中山城与李柱会师。随后任命连虎为南线总指挥,杨且为副将,应对唐开的攻势。自带李住提军六万,欲收复代郡。

此时,赵国南线的兵力构成为,原驻扎在番吾的三万中军和稍事补充的三万右军。北线赵武的手下为,自带的两万亲军和李住的四万左军,兵车足有千乘。

李令听说赵武来攻的消息,骄傲自满,又架不住手下部族将领的劝说,与黄口竖子赵武在广阔的平原地带展开决战。宽大的正面战场同样适合战车的驰骋,对冲之下,部族骑兵大都因战车的阻挡失去速度,被车后的步兵用弓箭、铁剑、长戈屠戮。

派去袭击赵武后阵的部族骑兵正撞上年青的李牧。李牧的部队构成为剑盾兵在前,长枪兵在中,弩兵在后。李牧用出来的,正是老师武岳传授对付骑兵的战法。

剑盾兵的木盾巨大,高有六尺多,就是将近一米五十公分,盾面呈弧形外凸,表面蒙以铁皮。上沿是平的,可以露出头部,下沿是尖的,可以扎在地上立稳。平时可以背在背上,或者放在牛拉的车上。铁剑长度三尺,也就是七十公分。长枪兵枪长达到两丈半,也就是六米,枪头刃套长度达到三尺,就是七十公分,末端还有一个向前弯曲的近一尺长的横枝。开刃的横枝作用不仅限于防止长枪刺入人体过深而难以拔出,还可以用来绊割马腿。弩兵各国都有,一般只能有极少量编制用于守卫都城。弩箭上弦时间太长,野战中弩兵没有弓箭兵好用。适合制作弩箭的木材种类极其稀少,要消耗大量金属,除了都城防御战,别的地方也用不起。

李住集中了整个下军的资源,才给李牧凑出了三千人的部队,五百弩手,一千长枪兵,一千五百剑盾兵。

骑兵冲过来的时候,排成三列的剑盾兵藏身于盾下,间隔一丈,主要作用是使骑兵失去速度,顺便刺割马腿和摔下来的敌人。集团冲锋的部族骑兵无法全部跨越五米的距离,失速之后,已经来到两列长枪兵的面前。他们对密集如林的长枪毫无办法,纷纷被刺倒在剑盾兵阵列之后,很多人还要被弩箭攒射。弩手向高坐在战马上的骑兵射击,不会误伤。弩箭穿透力强,往往密集的失速骑兵会被一穿两人。虽然上弦慢,但是敌人无法越过长枪兵阵线,不能给弩手半点威胁。弩手们越射越是从容不迫,反而射速慢慢提升。

当然也有很多剑盾兵逃跑,但是马速很快,他们后悔想逃的时候,大多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按照训练时的做法,躲藏到盾牌下面的弯曲空间寻求保护,一样起到了阻碍骑兵的作用。

战斗打到半个时辰,已经形成了步兵对聚集成一团的部族骑兵的屠杀。

后面的骑兵连连怒吼,但是无法越过自己的同伴。前面的骑兵拼命想向后退,躲开无数滴血的枪头,还有偶尔飞来的一波死亡弩箭。他们被身后的同伴挤住了,动弹不得,被长枪兵成片的刺下马来。剑盾兵忍受住了马匹的踩踏,他们发现自己大都只受了轻伤,只要老实的藏在盾牌下面,就不会被踩死。骑兵的武器也无法从马背上攻击到伏倒在地面上的他们,何况还有盾牌保护。有些大胆的人,还可以真的偷空去刺割马腿。摔倒的敌人是不需要去管的,就算他们的脚没有被皮带缠住,倒在地上,也会瞬间被密集的马蹄踩成肉泥。

一个时辰后,一万骑兵逃走了三千人,剩下两千多骑被分割包围,只好投降。李牧的两千友军原来被他按排在后阵,这时候也上来痛打落水狗。战果是骑兵被杀死四千多人,他们造成了两百剑盾兵死亡,七百多人受伤。一千长枪兵阵亡一百人,受伤只有几十个,都是因为武器使用不熟练被倒下的战马压住枪头,伤了手和胳膊。弩手有几十个因为战斗初期上弦时用力过猛,割伤了手指。五百弩手后期已经无力上弦,只能轮为看客,但这时候已经形成屠杀,不再需要他们锦上添花了。

赵武于代郡之战中大败李令的十万游牧骑兵,斩首三万。己方与李令相比损失轻微,不但使李令魂丧胆落,而且让部族骑兵们从此不敢正视赵武的旗帜。蛮族骑兵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闻风丧胆,听到赵武的大名,立刻落荒而逃。李牧因为是李氏家族的庶出,虽然一上来就立下大功,但功劳主要的赏赐对象是李氏家族。本人被留在代郡的小城镇守,防御北方蛮族对赵国的威胁。

连虎也取得了对唐开的胜利。他隐瞒了自己的到来,只打出杨且的大旗。幽国将领以为是败军之将做统帅,加上前一段与李住打成胶着,战场分散,轻敌冒进。被连虎集中生力军稳守反击,各个击破。三个月之后,唐开才觉察不对,这时候两军实力已经发生逆转,后悔也来不及了。见到赵兵打出连虎的大旗,唐开只好退避三舍,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战之后,由于前期幽国的优势太大,虽然赵武和连虎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仍然失去了代郡和中山郡的一部分。这些地方被幽王设成上谷郡,以唐开为统帅镇守。代郡民不聊生,赵国的恢复建设极为麻烦,赵兵也无力再攻,两国边境又平静下来。

赵武带领得胜大军回到都城邯郸,手下的将领都是武人集团,他们对文人的代表赵惠不能信任,于是发动兵变。赵武身不由己,为免国家动荡,只好把他的三弟赶下台,自己当了赵王。赵惠比赵灵稍好,封地改在晋阳重镇,方圆千里。信如本已经被赵惠任命为相国,也被重新降为司徒,献上合纵连横之计的张贾被赵武任命为相国。

赵国重新安定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夏王介四年的夏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