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旅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袁梨里      更新:2020-09-02 05:31      字数:4245

吃完饭,继续背着背包,又顶着烈日走了几条街,其中因为走错了路而返回。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会安的乘车点。预约好了晚上七点的大巴,将行李寄存在乘车点,只带了随身的小包,离开了这里。已是正午,该去的景点也都去了,所有人都没有了闲逛的心情,瑶瑶在附近找了家咖啡馆,径直走了进去,我们也就跟着她走了进去。

咖啡馆是民居改造的,没有别的人,十几岁的女孩守着店。我依旧点了咖啡,然后坐在吧台上,看女孩熟练的使用着咖啡机。屋子里播放着越南本地的歌曲,旋律像一首八十年代的老歌,悠扬抒情,娓娓道来。屋顶上,老旧的吊扇呼呼转动着,更让人觉的是回到了儿时的年代。不过,这种感觉没有维持多久,旁边人的说话声又把我拉回了现实。

阿坚坐在瑶瑶的旁边,他正在给瑶瑶展示他手机里面的照片。“你看,这些都是我拍的。”

“不错。”瑶瑶看起来兴趣不高,只是望了一眼,就继续看她的手机了。

阿坚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没有察觉到瑶瑶的漫不经心,反而继续说:“这是我前女友。”他在笑,表情也很轻松,语气里没有任何的情绪,就像在讲别人的事。“一个月前分手的,现在是朋友。”

瑶瑶还是没有反应,但是阿坚的话激起了小若的好奇心,原本在看书的她,转移了视线,看向了阿坚的手机。“很漂亮哦,和瑶瑶一样漂亮。”小若夸赞着。

当别人夸瑶瑶漂亮的时候,她通常没有什么反应,就好像别人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又或者是她根本没有觉的这是种夸奖,因为她从小到大听了太多,早就习以为常了。这种想法的出现让我自己都觉的很惊讶,我以前可不会这样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我没有继续思考下去,因为阿坚开口说话了。

“你站在门口,我给你拍几张。”阿坚拿出了他的单反相机,他要给瑶瑶拍照。而瑶瑶也很配合的放下了手机,走到了门口。

“你双手撑着桌子,一条腿弯曲,一条腿伸直。”

“这样?”

“对了,眼睛看上面,笑一下。”

阿坚就像一个专业的摄影师,教瑶瑶如何做动作,拍完后马上拿给她看,还不忘自己夸上两句。“你看这样拍出来很不错吧。”

“你现在能发给我吗?”瑶瑶说。

“现在不行,”阿坚看着外面街道,继续说:“我觉的街口那里拍照肯定好看,我们出去,我给你拍。”

瑶瑶犹豫了一下,说:“太热了,我不想拍。”

阿坚站在原地,被拒绝了之后,他有些尴尬,就开始摆弄相机。这时小若却喊了声阿坚,“阿坚,你可以帮我拍一张吗?”

“你站这里吧。”阿坚看着刚才瑶瑶拍照所站的位置说。

阿坚也教小若摆了几个动作,小若拍完后,又请求阿坚,希望他能在外面帮她拍几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是阿坚顺手就能做的事,可他却没有帮小若这个忙,他敷衍的说:“那里不好看。”

小若的脸很红,她说了句“那就不拍了。”她很不高兴,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这伤了她的面子。这件事促使她做了个决定,这是我之后才知道的。

一个下午的时间能发生些什么呢?在会安这个炎热的下午。对于我来说,是听着歌想打瞌睡,却又很适合发呆的悠闲午后。可对于小若来说,却是重要的,甚至称为转折点也不为过。

首先,小若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她盼望已久的,家人打来的电话。接着,店里来了两个外国女生,坐在店里下棋--那是她们自己带来的一种棋。小若只是看了看她们下棋,就被女生们热情的邀请,和她们一起。她们用英文交流,告诉了小若游戏的规则。小若和她们玩了一会儿后,就兴奋的告诉我这个棋的规则,还邀请我一起。可我却摆了摆手,虽然我很想接近她们,但是对语言的不自信还是让我退缩了。

她们下了一会后就没有下了,而是在聊天,她们之间的气氛很融洽,比全是中国人的我们更加和谐,我们其他几个人几乎没有交流,大家都在各玩各的。小若谈笑生风,她又恢复了元气,就像我在河内刚见到她的那天。她流利的英语,让我很羡慕,此刻我迫切的想要学好英语,这样的话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打破界限,了解更多的,不一样的世界。而我们中的其他人,比如瑶瑶、阿荣、芳芳他们也时不时会看一下小若那边,眼神里都是同样的情绪--羡慕。

小若她们还在聊,而我则感到累了,就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昏昏欲睡。当我睁开眼睛时,是小若叫醒了我,她要我陪她出去买条裤子,我答应了。店里,瑶瑶正在和朋友视频,阿坚在玩游戏,阿荣和芳芳不知去了哪里,外国女生也已经离开了。

我们出门后向前走了十几米,就看到了一家服装店,挂着很多游客们喜欢的长裤和背心。

一到越南,游客们就喜欢穿一种宽松、有民族花纹图案的棉布裤子,尤其是西方女孩,她们会搭配一件简单的背心,既帅气又方便。如同三亚的岛服,是游客们的专属。看店的是两个女孩,越南女孩大多很瘦。她们微笑着,就像电视剧里还在上高中的邻家女孩,笑容亲切羞涩。

小若翻看着裤子的颜色和花纹,要我给出建议,可看她的样子,显然有些心不在焉。果然,小若很快就聊到了别的事情上。“刚才那两个女生,是德国人。她们晚上也要坐车去芽庄,而且她们的行程安排和我们差不多。你知道吗?其中有一个女生还是作家呢,她在会安住了一个多月了,正在写一本关于越南的小说。我想你肯定会感兴趣。”小若尽量压低着声音,但仍掩饰不住声音里的兴奋。

“可我英语不好啊。”我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在为自己的英语发愁。

小若没有接我的话,她好像没有听到,继续很兴奋的说:“她们说德国女生结婚了之后也经常旅行,她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并不会觉的孩子太小不方便。她们还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会去买来看看,这会对我很有帮助。”

我看着她嗯了一声,她和那两个女生的相遇,她们的交谈,对她帮助很大,使她变得快乐了。而她的快乐也感染了我,我为她感到高兴。接着,她又说到了她的家人。她说她的哥哥给她打来了电话,他给她带来了好消息,这件事情对她影响更大。小若的哥哥是这样说的:“爸妈虽然没有给你打电话,但是他们一直很担心,每天都在看你的朋友圈,有天你没发,他们还让我去联系了小杨。爸本来打算给你贷款买车的,他说不能让你受委屈。现在,他说先不买了,要是你还不想结婚的话,就缓一缓。他说不催你了。”

“你爸挺好的。”我说。

“我爸这个人就是这样,他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也不会去问我和我哥想要什么,可是别人有的,他都会给我们。”小若顿了顿,又继续说:“他很霸道,我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尊重我的想法。看来上次吵架时说的话他都记着了。”

“你说了什么?”

“说了我还不想结婚,我焦虑的那些事儿,让他别催我。”

“你胜利了。”我笑着说。

“是呀,所以说有很多事情,如果自己不愿意的话,就要勇敢的说不。尤其是和家人,要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如果顺从的话,事情只会变得更糟。毕竟真正要去面对生活的,是我,而不是别人。”

“是的。”我连连点头,很认同这句话。

小若拿起了一条裤子,“好看吗?”

“这花纹不错。”

“那就这条吧。”小若拿着选好了的裤子,去找卖衣服的越南姑娘问价。

两个姑娘都不会英语,她们用计算器标出了价格。小若也用计算器跟她们讨价还价,买下了那条裤子。

我们一起往回走,快要走到咖啡店门口时,小若却拉着我,走到了树下的阴凉处。她很严肃的看着我说:“你说的我也想过,是否要忍受自己的脾气和合不来的人一起,我想我做不到。”

我看着她,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两个德国女生邀请我和她们一起,她们也要去大叻、美奈和胡志明。你想不想和我一起?”

“你已经决定了吗?”

“是的。她们说话很直接,喜欢我才会邀请我和她们一起。我也和她们很谈得来。要是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就更好了。”

我注意到小若说的是“我们”,她已经做好了决定,要和她们一起旅行了。小若的提议很诱人,如果旅行的同伴换成了外国人,接下来的旅途会不会是一段全新体验呢?应该是不同的。那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又忍不住会期待的事情。

“正好你也可以练习下口语呀。”小若继续说。

小若知道该怎么去说服别人,从理性上来讲,这确实对我有帮助。那么我在犹豫什么呢?我看向了对面的咖啡店,正好对上了瑶瑶的目光。我想到那天晚上,她无助的样子,还有她帮我把车骑走时的背影。“那她们怎么办呢?”我说。

“他们不是小孩了,我们没有责任一直照顾他们。”

“丢下瑶瑶的话不太好吧,毕竟是她,带我找到了你们。”

“瑶瑶有阿坚呢。”

“她好像不喜欢他。”

“我没有办法叫上所有人一起。”

“我明白。”

小若并不喜欢我们这个团体,当然了,这个团体对她也并不友好。她愿意叫上我和她一起离开,已经是我的荣幸了。我犹豫着,心中的称却还是一点点的倾斜到了原来的那一边。我没有信心,可以和她们正常交流。我害怕当她们聊得很嗨的时候,我却只能像个傻瓜一样,在旁边看着,完全不能融入她们的小圈子。

我胆怯了,退缩了。我也无法开口,劝小若留下。

这时,小若的朋友--两个德国女生又回来了,背着背包,包上挂着球鞋。她们停下和小若打招呼,小若介绍了我。她们很友好,而我确实像个傻子,只说了句hello,脑袋就像死机了一般,找不出合适的,仅有的词汇来和她们交流。小若则容光焕发,眼睛里都冒出了光。她们是志同道合的人,而我不是。

德国女生背着包去了乘车点,趁此时,我也告诉了小若我的选择:“对不起,我刚来河内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懂,感觉很糟,找个酒店都找不到。现在刚适应了点,找到了一些能和越南人交流的方法,现在忽然让我说英语的话,我还没准备好。”

“我知道了。离开是我自己选的,你不用说对不起。”小若看着我,有些不舍。“好可惜,我们挺聊得来的。”

“是呀,跟你聊天很开心。”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旅行吧。”

“好。”

小若走的时候拥抱了我,我很不舍。和她聊天总能激发出脑子里一些新的想法,尤其是这两天,我和她的谈话,就像是两种颜色的碰撞,涂在白纸上是两种鲜艳的对比色,用调色盘调和之后又能融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颜色。我们的想法有冲突、也有共鸣,这是很难得的。

我一直以为,旅行可以让我们远离生活,逃避现实,是脱离社会的存在。被线拉扯的风筝,虽然被线拉扯着,但至少在空中飞舞的时候是快乐的。现在,我忽然意识到,即使是旅行--我们依然要面临恐惧,面对分离,还有同伴的嘲笑。人与人之间依然会出现矛盾。原来,旅行从未脱离过生活,它依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感到了一丝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