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拍卖赈灾
作者:海之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96

蒋攸铦和龚自珍两人一时没有了话语,场面有些冷淡下来。达音泰说起了一些闲话,三人都似乎忘记了刚才的话,随意的聊了起来。边说边走不多时到了操场上人多之处,这里好一派热闹的气氛,人群围成的圈子中央两个壮汉正在交手,每到惊险激烈之处便听见周围传来一阵吆喝声。

老远的蒋攸铦便看见身着明黄色铠甲的刘寄正听旁边的杨露蝉指点着场上。等走的近了蒋攸铦躬身唱道:“臣直隶总督蒋攸铦拜见圣上,吾皇吉祥。”

那边的刘寄听见蒋攸铦的声音,说了声免礼,让蒋攸铦、龚自珍和达音泰三人走了过去。

到了近处刘寄站了起来,招呼三人在身边的长条凳上座了下来观看比武。

刘寄正在兴头之上,这新军成立以来和善扑营比试格斗没有赢了一次。可董海川的兄弟董宪周进了新军以后这种情况终于结束了,今日的比试在场上的正是董宪周和善扑营的统领沙回回,两人你来我往在场上打的难解难分。

达音泰武功虽不如董海川和杨露蝉二人,可也是一个好手。看到场上斗的热闹,洪声说道:“若不是主子将程廷华任命为侍卫统领,有他在那沙回回必不是对手。”

说起程廷华在座的将领都很熟悉,这人是和董海川一起回来的高手,武德甚好,和达音泰比试过一次,虽胜不骄让达音泰口服心服,刘寄和他长谈过一次后,将其破格提拔为正黄旗侍卫统领。在满八旗中任命汉人统领这是破天荒的一遭,想想以一个汉人管领那些上三旗的满人如何能够服众。这天大的难事硬是让程廷华做成了。这程廷华上任后,态度上不亢不卑,训练上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对有困难的侍卫全力帮助,有了赏赐全部分给手下的侍卫。而那些想跟程廷华捣蛋的侍卫们一个个被程廷华过硬的功夫折服了。这样一来,在刘寄强力的支持下程廷华便在正黄旗侍卫统领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那些对此事不满的满人也敢怒而不敢言。

蒋攸铦见谈到程廷华身上,向刘寄说道:“微臣以为圣上举贤不避讳言非明君不可为,然圣上此举有违祖制,恐宗室有蜚闻传出于圣上不利。”

刘寄回味着蒋攸铦的话,他心中暗自想到清王朝以八旗立国,当初八旗的骁勇善战成就了清王朝的兴旺,而今八旗制度不可避免的腐朽衰败了,如果八旗不变那么历史不可能改变,中国近代的耻辱不可避免的还将复制到自己和自己伟大的祖国身上。想到这里刘寄笑道:“人若身上长了瘤子,不切除只会越来越衰弱直到死亡,可忍得一时之疼,不定反倒好了。”

蒋攸铦拱手笑道:“圣上所言令臣茅塞顿开,微臣受教了。”

刘寄亦笑了起来,问道:“蒋大人来朕这里来没有别的事情吗?”

蒋攸铦见皇上问起了正事,赶紧答道:“微臣到这里来是要向圣上禀报直隶灾民的情况,入冬以来因永定河整治工程无银为继,时断时续,灾民饿死、冻死者增多。微臣心中着急,恳请皇上再拔给一些银两以解燃眉之急。”

刘寄这些天也在为银子的事情头痛,五百名送到西洋的孩子花完了内帑最后一笔银子。那些为开银行准备的银子是决不能动的,等银行一办起来就好了。刘寄忽然打起了内务府下属的官窑和织造场的主意,他灵机一动想到,何不让这些生产皇家贡品的作坊变成生钱的工厂。再一想,刘寄又有些惋惜,主意虽好,可是不能救急。刘寄又把主意想到了自个的用品身上,他想了想向蒋攸铦问道:“把朕的一些多余的用具拿到富户中拍卖,蒋大人看行不行?”

蒋攸铦吓了一跳,以为皇上在奚落他。正在跪下磕头,却被刘寄一把将他拉住问道:“蒋大人这是干什么?朕跟你讲话呢?”

蒋攸铦抬头看了看刘寄的表情,见刘寄认真的看着他并没有半点不妥的表情,蒋攸铦心中忽然一阵没来由的涌动,鼻子一酸,呜呜的哭泣了出来。又赶紧用干瘪的手擦了擦昏花的眼角,声音有些发嗡的说道:“微臣,微臣不敢如此。”

刘寄见蒋攸铦哭了出来,只当他着急灾民的事情,心中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回去后立刻让曹进喜帮着挑了许多宫廷用具,又找来马惟骐授意他用现代拍卖的手段组织此事。

马惟骐按照皇上的意图,先在京城中找到一个热闹雅致的好去处作拍卖场地,然后将赈灾拍卖的事情编成顺口溜,让打更的更夫四处叨念,又雇唱戏的班子四处演唱皇帝为了赈济灾民拍卖自个物品的事情。还通过各地的衙门在直隶全境做着这种宣传,这样一来拍卖当天来的人挤满了宽敞的拍卖场,一个两层楼的大茶馆。看到拿着棒槌的主拍人后参加拍卖的人哄堂大笑起来,事后这些富户才感到那个棒槌的可怕。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现代拍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用赈济直隶灾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刘寄这一带头,百官中也有不少人参加了赈灾,一下子将蒋攸铦的难题解了。让蒋攸铦心中生出许多感慨,这当今皇帝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让他越发捉摸不透。

不说蒋攸铦的后话,且说刘寄将蒋攸铦的事情拍了板后,心里老想着让内务府的下属作坊生钱的事情。他想来想去,决定组建一个皇家工业拓展公司,让毛鸿岁当总经理,将内务府生产的高档皇家贡品变成高档商品行销国内外。刘寄心中有事,提前离开了新军香山营地回了紫禁城中。

一回到紫禁城,刘寄立刻派人去召来毛鸿岁谈妥此事,很快将这事敲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