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未雨绸缪
作者:柳暗话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60

方翔早已设计好了养殖场的规划图,养殖场的兴建进行的有条不紊。

三十亩养殖场的中心地带,有一块干涸的池塘,占地约六百平米,深约两米。在方翔的安排下,刘大壮将池塘稍加修整,扩成一千平米,在四周加上篱笆墙,当作日后野鸭嬉戏的水塘。

施工队建造大棚的同时,刘大壮率人平整着场区地面、挖掘排水渠,然后将养殖场四周用围网围起来。

方翔这边施工的同时,对面的栓柱也在大兴土木。

栓柱所属的养殖场,也是三十亩的格局,两家养殖场一南一北、距离七八十米,在这个毫无遮拦的荒地上,隐约能瞧见对方的举动。

栓柱请的是城里的施工队,总计三批:一批施工队建造大棚,一批建造办公室与职工宿舍,另一批施工队硬化路面,还在养殖场内规划了绿化区,移来冬青、撒上了草种。

方翔细细观察,约莫五百平米的大棚,栓柱居然一气建造了八座,而每座这种规模的大棚可以养殖绿头野鸭四千只。

大棚建造完毕的时候,方翔的养殖场就基本完工了。建造大棚的厂家替方翔建造了一个类似蒙古包的小暖棚,供方翔办公休息用:薄膜采光、草席冬天保温夏天遮阳,再加上换气扇带走湿气、输进新鲜空气,占尽了‘经济适用’的四字要诀。

反观栓柱那边,工程依然在继续:办公室刚垒砌了三分之一,绿化带进展缓慢,厂路硬化还没看到完工的影子。

若论较起厂区的气派来,方翔是自叹弗如。村民们也都说栓柱的养殖场不像养殖场,倒像是电视上的疗养院,刘大壮早已是破口大骂:“败家的玩意,除了糟蹋钱,还会做点啥?”

刘大壮是恨铁不成钢,从内心深处,他是指望着儿子做出点成绩,让他也能扬眉吐气一把,只是看着栓柱每天人模人样的带着安全帽、背着手叼着烟卷大摇大摆巡视工地的派头,老实本分的刘大壮总觉得自己这儿子实在不像是干事业的料,照农村土话说:‘他身上不带那架势。’

暂且不说栓柱是不是干事业的料,其实有一点刘大壮倒是误会栓柱了,厂区的规划图是冯四拟定的,刨除想事事压方翔一头的念头外,他也想让穷乡们开开眼,见识见识他冯四的资本跟实力。

栓柱背着双手巡视工地的当口,翠凤领着人开始招工。招工公告在村委告示栏贴出,翠凤跟几个小伙子在村委门口搭起桌子,开起了小型招聘会。

招聘会举办的像模像样,有笔试有问答,可宁远村的老辈人哪见识过这种正规的场面,个个面面相觑裹足不前。不过,翠凤他们的目标也不是这些老辈人,作为出过远门打过工的年轻人,他们很是瞧不上这些老人。他们这次招聘会,针对的是宁远村的青年男女。

春节过后,宁远村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回城市打工。只是今年经济环境不好,年前有不少人失业,也担心回去后照样找不到工作,而且还要承担昂贵的食宿费用。这样一来,就有不少年轻人留在了宁远村。

这些年轻人中多是女子,绝大多数是想到周莱市打工,也有一小部分为方翔的成功所激励,想要种植西兰花或者养点野鸭子致富。

招聘会进行过程中,看热闹的老人就瞧出了一点暧昧的端倪:每逢有年轻女子上前应聘,翠凤身旁的几个小伙子就热情的跟吃了过量春药的公牛。可一旦是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询问,立马爱答不理,那脸一个个拉的跟马脸似的。

“什么玩意儿!”街头巷尾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凑在一起,议论纷纷,“没安啥好心眼哪,啥招聘?整的跟相亲似的,瞅见了大姑娘小媳妇,眼睛幽蓝幽蓝的,那热乎劲甭提了。”

“是啊,你说原本都是些好孩子,咋出去几年一回来就变成这德行了?”村南头的张老太太瘪着嘴唇,气哼哼的说着话,手中的拐棍在地面上用力的捣着,好似是在捣着这些不争气的孩子的脸。

“老姐姐,莫生气,不值。”劝过张老太太后,魏老头慢条斯理的喝口茶水,淡淡的道:“古有明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魏大哥这话在理儿!”柱叔的父亲老刘头一拍大腿表示着赞同,继而一拧眉头,那满脸的皱纹越发像是蛛网般的密集,气恼的嘟囔着,“哼哼,这四小子不是个好东西,小时候就偷过俺家的鸡。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是祖宗明训啊,俺家杠子不是说了嘛,四小子在外面吃喝嫖赌全齐了、一身的坏水。你们想想,跟着他什么人能学好?”

老刘头恨恨的跺了跺脚,想起那只养了七年的老母鸡被冯四偷吃了,他这心就疼的慌。

“可惜这年头变了,笑贫不笑娼,可悲啊。”魏老头冷笑着叹气,望着身侧这些个神情忿忿的老头老太太,缓缓的道,“四小子眼下跟玉娃算是卯上了,搞不好还真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魏老头语调无悲无喜,反倒是老刘头不高兴起来,振振有词,脖子上的青筋裸露出来:“魏大哥,四小子他们可是人多势众,又不是什么好路子,咱不能看着玉娃受欺负。”

“对头。”张老太太用力一顿拐杖,费力的张开瘪嘴巴,气呼呼的道,“玉娃是个正气的孩子,不懂那些害人的招,咱不能让他受欺负。”

其余的老头老太太纷纷点头,魏老头眸子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笑容,轻咳一声,和声道:“大家伙儿别太激动,我只是随便说说。不过呢,事情总有个万一,我听说冯四在正月里跟柳书记打得火热,都说官字两张口,我是担心上头会给玉娃小鞋儿穿。”

张老太太顿着拐杖:“要真有那一天,我第一个出来给玉娃撑腰,大官又咋了?毛主席说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大家伙闻言齐齐乐了,有说这话不是毛主席说的,有说张老太太一身正气,没做个大官真是委屈了这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