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匹马戍凉州
作者:康保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2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十八章 匹马戍凉州

听着符昭琼的这声叹息和感喟,郭炜心中又是微微一笑。

听得出来,她早先的那句话或许对郭炜有些责怪之意,不过耳朵根子软就是耳朵根子软,和她已经过世的大姐比起来,她的政治识见确实也是差了很多,刚刚因为符六娘的哭诉求情,符昭琼或许对郭炜生出来些许的疑忌和怨怪,然则只消郭炜稍微这么解释两句,她就已经变得非常体谅了。

当然,这也是郭炜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耍阴谋的缘故,阳谋嘛,那可是堂堂正正莫可抵御的。赵匡义有前科那是事实,两府对这种人会很戒备也相当正常,赵匡义的功名心极重同样是事实,所以郭炜给他提供的上进途径也就是顺理成章而且颇显苦心孤诣了,符昭琼即便是太后,又能怎么说、怎么要求?毕竟这个太后只是名义上的,真有资格教训皇帝的正牌太后连皇后都还没有当上就罹难了,现在这个只比皇帝大一岁的太后算什么?皇帝尊重她,尽量顾及她的感受,那是皇帝合乎天道。

“娘娘提到的这些事情倒也不能说纯为私事,长公主出降驸马都尉、戚里的升迁铨叙,那同样是国之大事。崇宁配与淮海国王世子,在时机上就是为国家祈福的意思,而我为小妹择婿没有选重臣大将之家的子弟,其实也是为了她的将来更好……”

关于赵匡义的事情已经解释过了,就没有必要继续喋喋不休,不过在这个妹妹的婚姻上他倒是愿意好生说明一下的。

其实郭炜这么做当真是为了这个仅存的妹妹未来的福祉。

郭炜为几个弟弟的婚事操心的时候,多半是要考虑一些平衡因素的,所以大符后所出、被太后视为己出的郭熙训、郭熙让娶的就是宋延渥、陈思让的女儿,岳家身份足够尊贵,却又没有很重的权柄,而郭荣的昭容所出的郭熙谨却是娶了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庶出的弟弟嘛,岳家的权柄重一些反倒是有些好处的。

但是在崇宁长公主的婚事方面,郭炜还真是没有考虑这些权力和利益的平衡,而更多的是想到了小妹的未来。钱家入朝之后的地位比较超然,钱弘俶虽然被改封为淮海国王,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东京之国,这样的人物理应有远离政争的心性,钱家因此可保百世无忧,让小妹嫁入这样的家族,而且还是做世子夫人,今后的生活应该是很安逸的。

当然,让恭顺纳土的吴越国王和皇家结亲,对于各方势力也是有良好的安抚作用的,这一点附带的好处郭炜也是不否认的。其实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其实还有很多家,不过郭炜在对比了这些降王的家财以及家教水平之后,满意的就只有钱家了。

论钱财,孟昶、李弘冀、李从嘉就算是上缴了一部分土地庄园,也不会次于钱弘俶,论文教,李家子弟也是不差的,但是钱家涉足海贸的优势却不是这些家族可比的,以郭炜的识见,当然会更看重钱家。而刘鋹和陈洪进两家则差在了文教方面,另外海贸规模也远不如钱家,即便陈家掌握的是这个时代东方的第一大港。

另外,后世的某些记忆对郭炜的决定也有些影响。西蜀孟氏、南唐李氏在后世有什么著名传人吗?反正郭炜是没有听说过的,这其中或许有宋朝赵氏兄弟作孽干扰的原因,但是没有就是没有;同样的,漳泉的陈家后代怎么样,郭炜似乎也没怎么听说过,岭南的波斯刘就更不要提了。只有吴越钱氏,不仅是沾了《百家姓》编者籍贯的光,而且后世着实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就算郭炜的到来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单单以钱家的财富和家教而言,谁又敢说崇宁长公主的后代里面不会出几个两弹一星的功勋人员?至于其他文科类的大师,郭炜还没有特别重视呢~

所以嘛,郭炜在向符昭琼解释的时候,这句话说得十分的理直气壮,根本没有一点亏心的感觉。

符昭琼此刻终于温和地笑了笑说道:“唉~都是我等女人家见识短浅。皇帝着实和太祖、世宗一样气度恢弘,在恪尽公心治理天下之余,为弟妹和戚里都考虑得十分周到,我这样一问,倒是显得我们姐妹小气多心了。”

“六娘关心夫君的前程,娘娘为妹妹和妹婿操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就算不是为了娘娘,光是看在魏王的面上,我也会善加考虑的。”

阳谋进行得如此顺利,郭炜倒是不介意说些大方之语,看着符昭琼安慰的眼神和重归温煦的面容,瞄了一眼符六娘那微微颤抖着的裙角,他心中自有几分得意。

…………

“臣认真思忖了几日,现在已经想好了。”广政殿上,赵匡义满脸严肃地说道,“诚如陛下所言,安南丁氏尚得当地士民之心,朝廷难以在近期经略,凉州则不同,此地自申师厚逃归之后即绝于中国,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所,匡义愿意赴西北为大周拓边!”

曲曲折折地求证确认皇帝的意图,多番斟酌最终下定决心,然后上疏陈情,再到皇帝专门于广政殿召见,赵匡义的这一番周折差不多花去了十天时间。在进宫的时候,他的心里面还有些沉甸甸的,对自己的选择依然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如此急进是不是正确,不过在面对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决心之后,赵匡义终于把所有的心思都落到了肚子里——无论前程如何,开弓已经没有了回头箭。

“廷宜有这等忠君报国的热忱,朕心甚慰~恢复汉唐故土乃是朕的夙愿,十余年来孜孜以求无不为此,如今小有所成,就只差了辽东、阴山、安南、西域等寥寥数地。辽东和阴山地因为涉及辽国,短时间内尚难以措手,不过一旦出手就会是大军雷霆;而随着我军进驻高丽北境,乐浪郡却已经有望恢复;岭南的剿寇进展非常顺利,安南也只是一个时机的问题而已;当下最有机会却又最有挑战的,的确是在西域,而第一步就是凉州!”

看着赵匡义服从效忠的样子,郭炜欣然说道:“廷宜愿意为朕分忧,毅然选择了难度颇高却不适合大军出征的西域,足见赤诚。当然,朕是不会让你匹马戍凉州的,申师厚本为小人,无大略抚有凉州,而且国初的国力军力有限,也确实难以支持西北方向的经略,如今海内一统、北疆稍安,只要廷宜能够在凉州站住脚,数千戍卒和相应的军器朕还是拿得出来的。”

“臣惶恐,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许。”赵匡义当然知道自己此时应该怎么表态,当即毅然说道,“凉州古来就是牧马之所,刍粟也足以自给,臣在先期出使瓜沙、于阗的时候就会细心考察其风土民情,力求将来凉州不必像灵州一般仰赖关中的刍粟接济,朝廷只要能够供应一军火器,臣就敢以此自立于戎狄之间!”

“嗯~”

郭炜抬手慢慢地捋着下巴上这些年养起来的胡髭,盯着赵匡义点了点头。这人还是挺识时务的,选择的去处是自己最希望他选择的且不说,愿意先出使西域浪费上至少两年的时间,忍性也相当可以了,而且在出言承诺不加重朝廷的粮草转运负担的同时,却又很注意主动把军器的后勤把柄送到朝廷手里面,也算是费心了。

当然,赵匡义主动提出凉州的戍军使用火器,多半还是青睐于火器军队的战斗力,武学那几年以及这些年的耳闻目睹确实不是白费的。不过他肯定也知道,火器作坊是完全集中在东京的,虽然从前最精良的铠甲刀枪也要在东京制造,但是方镇总是有能力制造普通些的冷兵器的,装备冷兵器的凉州戍军战斗力或许会低一些,不过对朝廷的依赖同样会降低,现在赵匡义就提出这个要求,背后的意思多半就是要让郭炜完全安心了。

这样的效忠意思,郭炜自然是欣然接下:“嗯,凉州夷夏杂处,仅仅是一个军的戍卒,若是不用火器的话,确实只能自保而不能支持廷宜尽展纵横捭阖之能,灵州也需要防范北面的辽国和东面的定难军,恐怕分不出什么精力来支持凉州,那么凉州的戍卒的确应该装备火器。至于转运的困难嘛……朕既然有经略西北的意向,那就不怕这些困难了,廷宜能够承诺自筹粮草,这就已经为朝廷减轻了许多负担,火器的补给朕却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的。”

“如何戍守凉州,朝廷如果转运支持,这些还是后话,臣首先要做的是奉诏出使甘州回鹘、归义军和于阗,熟悉西北政情民情。西北僻远,沿途不靖,从此前这些地方的来使可知,自东京来去恐有两年以上的行程,故而在陛辞之前臣还要向陛下恳请几件事。”

看了看皇帝的神情,赵匡义略微踌躇了一下,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对郭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