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两广事毕 京中一二
作者: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56

两广总督被关押了,两广被斩首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步上黄泉路,剩下的,惶惶不安,整日兜在钦差府门口转悠,想要求个恩典,如今这两广,四爷便是天,便是山高皇帝远。

“各位大人,主子今日偶感不适,不见客,诸位还是回吧。”顷若实在看不下去,这都把府上当什么了?围这儿门口算什么?赶紧走人都。

顷若面上笑意盈盈,心中暗自嘀咕,眼前堵着的,都是蠢的,主子该杀的都已经杀了,至于这小鱼小虾,主子还用不得动刀子,偏就是这么凑上来找死的。

闻言,众人相视,退了几步,却还是张望着,人命关天,得不到个准信儿,都不甘心。这京里来的四爷,是个十足的杀神啊!

顷若的笑脸要垮了,劝也劝过了,训也训过了,这不今日都改了笑脸送客了,这些人怎么还如此不识相呢?既然心中有愧有鬼,那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午时,井亭外出回来复命,瞧门口候着的这些官员,果然是皱起眉了,“怎么?四爷前些日子说的话,你们都作耳旁风了?这时候,不赶紧去办差,都堵着这里算什么?想造反吗?”眼神忽的一冷,冷冽冰寒。

顷若正巧了出来再看看情形,撞上这一幕,瞧那些刚才还像是扎了根的萝卜、此刻一溜烟儿地都跑了,“诶?还是您厉害!”比了个大拇指。

井亭没理会,不过见了顷若,他的神情还是缓和了些,毕竟两人多年跟随在四爷身边,都是尽心伺候爷的,自然亲近些,“主子可在府里?”得了些消息,急着回禀。

顷若点点头,“在是在的,不过,这时候,若不是八百里加急的事儿,奴才瞧着,您还是先缓一缓,再去见主子也不迟。”四爷的脾气,顷若自然有分寸。

井亭疑惑地眯了眯眼,“怎么回事?”语气稍稍带了些不耐烦,眼下可没闲工夫和顷若猜谜,不满顷若留了半句话、卖关子。

“先生一早就在了。”一句话,说明了一切。

顷若似乎是也不满井亭的冷眼冷眼,这个不解风情的,咂咂嘴,表示委屈,还不是提醒你一句,省得无故扫了四爷的性子,真是好心被当驴肝肺。

井亭目光一顿,原来是先生终于出现了,哪里还能不明白顷若的顾忌,于是,井亭脚下的步子也缓了,思量了一番,觉得要回禀的事,也确实可以晚一刻。

甚至,这次回来,要和四爷说的话,似乎不该让先生听见了。

……

不得不说,井亭跟着胤禛这些年,的确够了解这位主子的性子。

胤禛和着闲轶,一上午的时间便是说话打发了,目前形势逼人,与天斗、与人斗,步步为营才可赢,细讲了各自的近况,说说京里的变化,谈谈两广的收获,再一起整合整合、思量思量。

却始终,谁也没有提起,那几十个被斩了头颅的官吏,其中,胤禛还亲自挥剑便砍了好些个,两广之行最大的变化,就是他的双手直接沾上了鲜血和人命。

本没什么特别的,想要争天下、治天下,哪能没几条人命的账?可偏偏,在闲轶面前,胤禛下意识觉得,想要干干净净的,而不是满手是脏的血腥。

闲轶刚开始的时候并未察觉胤禛的异样,然而,听着胤禛都把话题扯到了远在京城的儿女身上,终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即便知道胤禛疼爱弘珏虹钰两人,却第一次见他如此,顾左右而言他。

两广一事,正在关键时刻,闲轶无法理解,这时候,胤禛的话题似乎不该围绕着两个孩子的,“……德妃要给弘珏房里送人?”

不过,提起这话,闲轶还真是被这个边缘话题给吸引了。

弘珏才十一岁……虽说,在皇家这也不算什么,但是,胤禛从小受佟芳华影响,而闲轶也是受了师傅佟崭封的影响,关于自家孩子如此被催着“早熟”,都无法保持沉默了,“呵!不过,有虹钰那丫头看着,弘珏有分寸的。只是……德妃啊,她终究是不肯放过我。”胤禛的话,似乎飘得很远。

自己的儿子如何,根本不需要担心,却偏偏无法释怀的,是那个紧抓着不放过自己的“生母”。

胤禛这话,是笑着说的,像是在说一个笑话一般,然而,话语之中究竟带了多少的讽刺,怕是难以与外人道说。

“我听说,皇上有意想要让十四从军?”说起德妃,闲轶又想起最近听闻的消息。

胤禛点点头,宫里的确有这消息,“这几年,仗着皇阿玛的宠爱,十四隐隐有夺势的架势了,此番皇阿玛让他去军中的消息一出,你倒是没见着,那得意的样子跟坐了龙椅一般。”胤禛倒是说起了笑话。

弟弟不是弟弟,母亲不是母亲。

闲轶对于这康熙爷最疼爱的小儿子,倒也是了解几分的。主要还是因为十四胤祯和胤禛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偏偏,那十四像极了德妃的性子,每每是一副阴阳怪气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更别说是胤禛这种原本就有些冷冰冰的性子了,若真是面对面相处起来,还真是兄弟俩儿差了十万八千里。

“算了,不过是个小丑,你也别太放心上了。”闲轶总是这么顺着劝几句,其实何尝不知道,胤禛对着那母子,虽是心里有疙瘩,却也已经彻底放弃了,“若要我说,之前在宫里,也见过几回十六阿哥胤禄,倒是觉得不错,和弘珏也处得来。”

于是,话题就这么跑远了,真成了对教导儿子的探讨了。

闲轶就这么陪着胤禛品茶,陪着胤禛发泄心中郁闷,悄悄趁着胤禛不注意,拉着胤禛又从椅子挪到了床沿,紧紧贴着身子。

午时再过了一个时辰,两人都没有觉得饿,直到顷若敲门来提醒,才一起用了些午膳,洪灾之下,即便是钦差府,也没什么佳肴,然而,这顿饭,想来是胤禛离了京城后,最美味的一餐了。

而对于闲轶而言,怕是,单瞧着胤禛,便秀色可餐、一眼可饱了。

钦差府里,胤禛还留着京里出来时,便跟着的眼线,有乾清宫里康熙爷派来的,也有德妃乌雅氏安插进来的,自然还少不得东宫等其他人的探子,确实热闹。

闲轶不能久留,毕竟,谁不知道,这堂堂的固伦额驸该是在京郊外的护国寺陪着公主殿下祈福的,便是康熙爷,也是亲自确定了这女婿是往着江宁府去的,才放心的……闲轶的行踪,走不得消息。

等着天黑半夜的时候,闲轶趁着夜色走了,胤禛索性起床了,沐浴之后身子倒是清爽,然而,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天下未定,儿女情长要不得。

第二天的时候,井亭进了书房,把昨日的消息禀了上来。

胤禛细细听着,井亭提起两广的局势日趋安稳,胤禛也渐渐舒了口气,即便是在康熙面前领了军令状办好差事,胤禛现在回忆起刚来两广的时候见的情形,倒是有些诧异,此次的差事,意料之外地变容易了。

想到此,脑子里难免又闪现出那几个人物,闲轶的朋友吗?记起那几人没规矩、无尊卑的摸样,胤禛没有恼火,大概,是有几分羡慕的,闲轶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这近乎纯粹的情谊,最是难得。

从井亭带回来的消息,不难看出,此次两广的灾事,这几人在幕后算是出了大力,难怪瞧着闲轶的样子似乎又瘦了,想来是这几日忙坏了。

清晨闲轶起早为自己煮的清粥,那味道,胤禛自然回味,想起他逼着自己喝了整整两碗,偏偏他却只用了一点……胤禛边听着井亭的话,边走神了,有些懊悔,怎么的没有好好看看他,是不是真瘦了许多?瘦了,多少呢?

回神的时候,胤禛觉得,自己果然变了,变得这么不像自己了,尽想这些有的、没的。

“……爷,京里有了确切的消息,万岁爷果然让十四阿哥出征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十三阿哥如今已是统领了禁卫营和大内侍卫一众,京里的军权得了一半。”井亭最后把这消息提了出来,也知道,这事,主子需要慎重考虑。

胤禛点点头,脸上倒是没多少惊诧的表情,不过,却是在听到十三近况的时候,脸色缓和了些,像是在为了弟弟的安好而高兴。

一日之后,胤禛又叫来了井亭,直接吩咐了一句,拿下两广。

一时间,原本那些被斩了官员的空位子,被一个个不知名的文人武将顶了上去,又个个是新官上任、烧了几把火……直到,整个两广官场,再也难找到反对四爷的声响。

京里,老八又陆续送来了不少救灾的银款,胤禛吩咐,分了份儿地发到了各个救灾府衙,自然,在启程回京之前,四爷撂了狠话,“哪个敢再贪的,一旦查明,立斩不误。”

人心是贪的,胤禛也不例外,所以,若没那斤两重,就别伸手拿了多余的,否则,输了便是身家性命。

……

这一仗,实在赢得漂亮。

……

康熙在乾清宫见了龙卫中的两人,令,矢放。

太子胤礽,意图逼宫谋反。

康熙洞察先机,把京中军权分给了十三胤祥。

太子党忌惮,错失“良机”。

康熙收到老四在两广办好差事的消息,满意救灾一事的同时,又不禁怀疑起老四的用心……明明京中差点翻了天,老四却独独在两广安心办差,他这个第四子,心中究竟如何盘算的?

或许,看错了?难道胤禛眼中最重要的不是皇位?否则,何以让老二在京城逼得如此,若不是自己这个皇帝在紫禁城周旋,老四如何还能有机会夺嫡?

老四,是否真有那份坐稳帝位的能耐?康熙第一次,开始如此怀疑。

殊不知:胤禛心里牢牢记着的,是额娘的那一句,印在心尖上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不光是要记着,要会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

八爷府的书房里,“看来,皇阿玛还是偏着老二的。胤礽这次这么闹,他都还有帮忙藏着护着,生怕我们抓住了老二的尾巴,往死里拽!便宜他了……”

胤禩这话,不过是自言自语。没和老九胤禟说,胤禟可还不是铁了心的四爷党;至于十三,踏踏实实做好差事就行了,四哥夺位的事,凭十三现在的心智,还有待磨练一番。

原本,挖好了坑,等着老二憋不住发难,四爷党就可以将计就计,谁想,康熙爷从中作梗,意料之外,是何居心?

兄弟同心,倒是不难,这一世,老四和老八算得上是最佳兄弟拍档。

然而,至于那“父子同心”之事,真是,难,难,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