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绿豆
作者:小灰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48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第一九九章绿豆

至于说糖贵不贵,这倒是不用愁,这个时候的糖肯定比盐贵,但是,想想下,糖炒栗子这个名,用糖诶,卖贵点也就没什么

至于销路当然没什么,本来就是小食店里多增加的一个小吃,只是为了额外增加点收入而已,山上栗子多的是,季节一到了去拾捡就是了,王况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就去山上拾的,后世七八十年代经过那么多年的滥砍滥伐都还有很多,不用说现在了

事实也正如王况所料的,因为这时候的栗子都是用煮来吃的,栗子肉外的一层膜和肉很难分离,吃起来非常的麻烦,小孩子不小心还会将膜吃进去,膜上还长满了绒毛,吃到喉咙里,会难受上很久,所以尽管栗子味美,但时人对其却是敬而远之

而经过炒的栗子,由于在炒前将壳砸裂,炒制的过程中,栗子肉的水份便通过裂口蒸发了出来,栗子肉便缩小了和膜很自然就分离开来,所以吃的人只需要轻轻一剥就可以了

本来那几个小食店掌柜见王况拿出的是锥栗,便不抱多大希望,但是等到王况一炒完,示范着用手轻轻一剥,一颗囫囵的栗子肉便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眼睛便亮了起来,连忙匆匆告辞去了,都赶着要收些锥栗上来

锥栗的成熟季节早就过去了,现在山上是不可能再有了,一般人都是去拾捡起一些来放家中以备万一哪天没得吃了,也能拿来骗骗小孩子的,至于山上其他的,早就烂得个一干二净,哪里还能剩下?因此上,等到年尾了,那些在外地开小食店的人来了后,大家一起收,那价格不就起来了么?还是早点多收些,即便是用了两斤的米面去换一斤栗子,那也是合算的如此美味的东西,现在把吃的困难一下解决了,还愁卖不出个好价钱来?

不过他们却是忘了,他们身在建安,想在糖炒栗子上多赚钱,却是不大容易,炒栗子的程序并不复杂,一看就会,而且稍微聪明点的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变通的法子,将栗子砸开后先煮熟收水,再炒干到肉和膜脱离就可以,这就像是一层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关键就在于让栗子肉缩了和膜分离至于说先煮再炒后味道没那么好了,但是总比花钱去买好多了

因此上,他们要赚也只能赚那些个贪嘴的食客的钱以及外地来的客人的钱,但这有什么要紧呢,能赚一点也是一点

王况的最终目的还是想搞栗子的人工种植,山上多是多,但很多都是在深山老林子里,去拾捡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野外长的,终究是没有人照料,收成是不定的,人工种植则要好了许多

栗子不同于其他的果子,确切的说,栗子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在栗子外面还有一层的果肉和果皮,不过这果肉果皮是没法食用就是了,果皮外还长满了尖刺,别说是野兽,即便是人一不小心都要被扎得生疼,所以不用担心有飞鸟走兽来偷吃,只需要定期的去铲铲草,压点农家肥,如果没有什么病虫灾的话,基本上收获就能不少

也不用刻意去引导人们种植,随着糖炒栗子的流传,栗子的需求自然就会慢慢增长起来,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想到去种它,这样也不会因为一下子种植太多而导致果贱伤农的事情出现

实际上,闽北一带还有一种和栗子差不多的作物,当地叫做“苦珠”,其长得最大的也不过小指头那般大小,最小的则和黄豆差不多,形状和外观与栗子差不多,但比栗子圆,其味微苦,历来就没人种植,也没多少人吃,不过苦珠还是有一种淡淡的香的,所以一般人家也就偶尔去捡点来吃吃,形成不了市场,王况也就没做这个打算

也不知道王况要完婚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离年关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不少在外地开小食店的建安人回来了,说是一定要赶上小东家的大婚之日,其中一个给王况带来了他一直忘了的东西,绿豆

在见到绿豆之前,王况一直以为这又是个外来物种,也没仔细的去找,等见到了,一问才知道,早在汉时就已经有人种绿豆了,不过种植并不广,仅是作为一种粮食的补充而已,因为绿豆不易煮烂,费时费材火,这时候的糖又贵,没加糖的绿豆还不如白米粥好喝,所以也就没多少人吃,没多少人种

难怪在长安,王况就没见过绿豆,不过,既然有了绿豆,那就可以压绿豆芽了,绿豆芽的产量比起黄豆芽来要高得多,一般地说,一斤黄豆可以压出至少三到四斤豆芽这里指的是南方压出的长了一寸多两寸的豆芽,不是北方那种只长出一公分的黄豆芽,但一斤绿豆则至少可以压出六斤来,这还都是没加任何料的情况下,若是后世那种黑心作坊压出的加了这个加了那个料的压法,一斤甚至能压出十斤来

绿豆压出的豆芽没有豆腥味,许多人不喜欢吃黄豆芽,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拒绝绿豆芽这个味道

两种豆芽王况都爱吃,黄豆芽吃的是个嚼劲,口感充实,而绿豆芽则是取其汁多且脆,两种豆芽的口感不同

为什么生产豆芽是叫压豆芽,这和其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大抵上,人们都是用了个底下开了许多孔或者说不开孔,而是在做木桶时不做结实来,让其可以漏水的木桶,先铺上一层厚厚的棕树叶或是粽叶,也有人是铺稻草的,但铺稻草压出的豆芽味道不好,再铺上沸好的豆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厚厚一层鲜的棕树叶或者粽叶,要厚,保证以后浇水时候水是慢慢的渗下去的

铺好后,再削几片比桶内径略长的竹片,交错着压在上面盖着的棕叶上,要压实卡紧,每天早晚两遍或者早中晚三遍浇水,浇水量视水漏出的度而定,漏得快就浇水勤快些,不过要是漏得慢了,那压出的豆芽就有比较重的腥味以后随着豆子的发芽,自然就会慢慢的将棕叶拱起来,等拱到和木桶高度差不多齐平了,豆芽就算压得了

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压芽,比如说虹豆扁豆等等,但是,压芽也是要考虑效益的,你比如说用虹豆压出的芽,味道和用黄豆压出的没太大的差别,但是,虹豆本身一是营养丰富,压了芽不就浪费了?二是虹豆价格本来就比黄豆贵上许多,用它压芽也是大浪费,这一叠加起来,用虹豆压芽根本就是赔本的买卖,除非说是对口味特别挑剔的人,想换换口味吃法,偶尔为之而花生压的芽是因其味道独特,有特有的花生香味,花生芽也粗长,所以用花生来压芽倒是可行

找了木匠,箍了十几二十个木桶,一天压两桶,这样一来就可以一直轮换着压,整个冬天基本都不会断了豆芽的供应,如此,富来客栈又多了一道菜了这次那个小食铺掌柜的给王况带的绿豆足有二百来斤,用他的话来说,反正绿豆贱得很,建安没绿豆,绿豆是长在大河一带的,自己回建安又没什么东西可带,寻思着小东家没准真能把这绿豆变废为宝,干脆,就多带些来,省得到时候小东家见了真有用的时候,又要花力气去找

除了挑出一斤多颗粒饱满的,看着是熟透了的绿豆留着做种,明年再种外,其余的王况都准备用来压豆芽,因为没有别的吃法,所以这批豆芽可以说是收晚了点,太过成熟了,表皮大部分都已经开始变黄了,也只能用来压豆芽吃

王况指望着等到明年,自己种下的豆芽收获了,把闽北最著名的小零嘴—绿豆簧给做出来还有,如果绿豆收得早一点,绿豆的的口感就不那么粗,还可以做许多的东西,比如说做绿豆陷的月饼,做绿豆糕了等等,夏天,还可以镇绿豆汤喝,这可是解暑的好东西

当然,这绿豆还是要孙家第一个种,然后再到第二年,建安人也不用怎么宣传,就会跟着种起来,王况也不想占用农田,他想让建州人提前养成把田埂充分利用起来的习惯,后世的闽北,**十年代刚开始包产到户的时候,几乎是家家的田埂两边上都种满了作物的,中间只留一条狭窄的供人走的路,有时侯种得密的,都很难下脚这些田埂边上有的种黄豆,有的种黄瓜,有的种扁豆,反正你就是找不到一条空着的

这时候,建州人口不稠密,农田基本是很多的,一户普通人家,都能有二十好几亩田,人均的耕地都有好几亩,但就这样,整个建安县的现有耕地还不如后世一个大点的乡镇多,这个时候,还是山林占了绝大多数的,如果按森林覆盖率来算,起码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后世的浦城县的森林覆盖率可都一直过百分之,会做犁的人会琢磨得出来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是冬天,但井水温度不低,而且每次浇水完后都被挪到大棚里去,所以绿豆芽发得也是很快,十来天的工夫,就把压着的棕叶给拱到和木桶边齐平了,是时候收了

在刚开始压豆芽的时候,王况是又把那些开小食店的给叫了过来,这次由于回来的人多,所以看的人也多,那个送了绿豆给王况的掌柜,是每天都来帮着王况浇水

掌柜的姓蓝后世姓兰的大多是从蓝演化而来,名为蓝建亮,是极少数有名字的人,当初一听这名的时候,王况就倍感亲切,因为他有一从读初中就一起玩的好友加兄弟也是叫这么个名字,畲族,巧的是,当王况问起蓝掌柜后,他竟然也是畲族,说是前汉时的畲兵入闽的后代

因为有这层关系在,再加上豆芽是他带来的,所以王况对他是一直很耐心的讲解着压豆芽需要注意的事项,反正作为小食铺,时间有,店面有,卖小食再加卖卖豆芽也没什么不妥,或许在后世,别人会觉得不伦不类,但在这时候,连腾都能和杂货一起卖,这个又算什么呢?

起豆芽很快,一会的工夫就把豆芽给腾了出来,大家都很是惊奇,一个小小的绿豆,竟然能发出毫不逊色于黄豆发出的豆芽来

当场,王况就洗了一大把,掐头去尾的只取中间一段,到厨房用开水一烫,然后板上祘泥,油,盐,加了一点糖,再加醋一拌,一碟豆芽就成了,大家吃了纷纷道好吃,比起黄豆芽来少了豆腥味

当然,绿豆芽怎么吃都行,王况这么在意绿豆芽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包春卷,豆芽,韭菜和肉丝混在一起炒成馅,包上薄饼,那是怎么吃都不厌烦的王况决定在自己婚礼上,就推出春卷这个小吃,当然这样一来就不能叫春卷了,直接叫薄饼就是

第一九九章绿豆

<div style=display:none>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