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家和万事兴
作者:小灰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81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第二三四章家和万事兴

“一切全凭嫂嫂和小东家作主就是”黄大支吾了半天憋得满脸通红,这才冒出这句话来,王,也有些兔儿还有什么春红,柳绿这样的“艺名”让黄大稍微奇怪的是,三人里,反而好似那吴王竟然也是尽量的依着小太监的,汉子不用说,甚至有时侯还要背小太监一段路,黄大看了就瘪瘪嘴:村里有免费接送参加大比的客人进城的马车牛车不坐,非要搞什么游山玩水这一套,就是吴王自己,黄大也是看到在那户农家院里停了一辆马车的

只是那叫细儿的小太监虽然是被两人宠着,却也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倒还是很守规矩,否则黄大还真要以为那细儿也是个兔儿了,只是这话他在述说的时候可不敢跟王况他们说出来,怎么憋也得憋在肚里,不然搞个不好,被细儿听了去,洞房夜进不了房,那丑可就出大了

事实上,也正是这一路上细儿的表现太像个顽皮却又懂事的孩子,让黄大渐渐的起了怜惜心,他只当是自己喜欢这样的孩子气,却不知道,这就是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的吸引力

等进了城到了王家门外,那汉子就独自离去了,黄大自然是要选择跟定离开李恪的人,也跟了上去,不料跟到一个转角,汉子从暗处跳了出来,和黄大扭打起来,无奈汉子功夫是有,但终究不如黄大,实战经验也是差过黄大太多,被黄大给胖揍了好几顿

黄大才知道自己跟来的路上一恍神,就露了行藏,被那汉子发现了,打也打过了,问也问过了,知道只是一场误会,这样两人才结伴赶回王家,黄大进去了,汉子因被揍得凄惨,自觉没脸进去,就躲躲藏藏的呆在门外,一直等到李恪说出黄大的身份,这才知道原来让自己吃亏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前年长安热传一时的千里救主,独闯贼营,夜掠贼首的黄军史

细儿也是听了黄大的传奇后,觉得如此有担当有情义的汉子,当得称一声大丈夫,因此曾经发过愿的,说是要嫁就嫁黄军史这样的好汉,所以这次李恪往建安而来,她是非要跟着,李恪虽然是比她大不了几岁,却也是常抱襁褓中的她的,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女扮男装的装了个宦官,也是因为她装宦官,否则第一眼王况就能认出她是个西贝货,男女生理特征大不相同,在没有高明化装术的唐时,除非是常干粗活,长相也是粗圹女子,在不穿耳洞,又遮了喉节的情况下,扮个男人才可能不露馅,而柔美女子,也只有装扮宦官一途

以前在读到木兰代父从军时,王况就推断,花木兰是个奇女子自然是没错的,也是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但花木兰的真实长相,肯定是对不大住观众眼球的了,他没有任何贬低花木兰这个女中豪杰的意思,只是就此推论花木兰的外貌形象,必定是经过美化了的

知道将自己胖揍一顿的人是黄大后,栽在传奇人物手中,不算丢人,小笨这才现身和黄大重见过面,也才会出现了那天之后的一幕当然这上面的信息还是结合了小笨和细儿的讲述才得以丰满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是王况知道的了,黄大出于喜爱,忍不住的揪了下细儿的耳朵,然后就是细儿一时忘了自己是女扮男装,叉着腰就想骂“调戏”她的人,这才被发觉了身份

既然李恪已经发话,那么黄大的婚事也就和王凌一起操办起来,若王凌只是纳妾,那么黄大的婚事肯定是不能放在一起的,即使黄大不在意,可架不住细儿是吴王府出来的人啊

倒是李恪,这回一反常态的神秘起来,让孙二去提亲的时候,只说是临安末家人,不让提自己的身份,出席婚礼,也只是以宾客的身份出现,仿佛和细儿不认识一样,就连小笨,也是装作不认识自己妹妹

王况看了觉得好笑:你们这么装,固然可以瞒得一时,但怎么能瞒得了一世?若黄大只是个籍籍无名之辈,或许这么装也就过去了

可黄大一直是跟着自己的,自己被人注意,那么自己身边的人肯定也是要被人注意的,尤其是连老魔王都想挖墙脚的黄大,祖籍何处,出身身份,曾经从事什么职业,妻何人等等,总归会有曝光的一天,真正能让末细儿远离任何威胁的做法就是他李恪从此不再过问任何政事,少露锋芒,从夺位之争中脱离出来

十月廿三,自然又是建安人的喜庆日子,大小东家娶平妻,小东家的随从黄大郎娶亲,都是值得庆贺一番的,王况也破例的下厨,连整出了几道菜来,这在平时,一顿想要让王况连整三道菜都是难得

此时的夜间天气已经转冷,恰是吃火锅的好时节,王况早就让铁器铺里用铜打了几十个大鸳鸯锅,做那连体的火锅麻烦,费时需多,王况觉得有小泥炉就足够了,没必要整那么复杂

正宗的火锅,其实应该是用的九宫锅,即是在锅里用四片开口开空的隔片,将锅隔成九个格子,这样的锅,放在炉上烧的时候,中间格子的汤是大开的,没多少的油,油全被挤到旁边格子里去了在这样的格子里涮火锅,不大喜吃辣的就在中间涮,喜吃辣喜吃油的就在旁边涮

王况做的鸳鸯锅,就是仿造了九宫锅的样式改过了的,中间的隔断成个“中”字形,两个“口”部都有不少孔和其外围相通,也能达到九宫锅的效果,喜欢吃油点的,在外面烫,不喜油的,在中间烫,而且还可以让爱吃辣的在外围烫够辣,只能接受中辣的在中间烫是中辣,不吃辣的在白汤那边烫,一点辣味都没,比九宫锅还要好用些

汤底自然是王况来调,无非就是先将大料八角,桂皮等味冲的香料在油中煎香后捞出,然后倒如葱白,姜片,蒜白等小料煸香了,辣汤则再加大量辣椒干,小火,中低温油慢慢煎香后,淋酒,或是加鸡汤或是加豚骨汤即可

这火锅的汤头随个人所好,可以随意的改加减料,油可以用豚油,也可以用牛油,甚至芝麻油花生油都可以,只是不要用茶油菜籽油和豆油;可以加个鱼头进去熬,也可以加个蟹进去,或者愿意的话,丢沸菜,酸菜这些都行都是随个人喜好,只是一个香料煸出香味的程序需要做足了,那汤才香浓,若是这一步不做足了,那么哪怕你料放得再多再好,也是白搭

自打当初在长安林家推出那不算是火锅的火锅后,王况就再也没有做过火锅的,因此懂得吃的人并不多,只有王况这桌而已,还是在王况示范了后才知道的至于其他桌的,一看端上来一个火炉,然后架了个奇形怪状的锅,锅里烧着红的白的汤,又端上来不少的生食比如说豚腰豚肝片,比如说那切的薄薄的羊肉,比如说生的鱼片等等和酱料,都几乎傻眼了:这可要怎么吃?有的是到过一些喜欢吃生食地方的,就自作聪明的步了当初林荃淼的后尘,夹起一片生的在酱料中沾了沾就往嘴里送,这一嚼就觉得不大对,可当着众人的面,身为宾客,不好就这么吐了出来,只能是表情夸张的咽了下去

好在王况也安排了家人,一桌一桌的示范了过去,因此出丑的也仅那么几个性子急的人而已,这一顿的酒席,是吃的个个叫过瘾,在这微冷的天中,热乎乎的烫了送到嘴里,那怎叫一个爽字了得就有人暗暗打定了主意,以后天冷了,就去富来点上这么一锅,没听刚刚说的么,想烫什么就烫什么,由着自己去点,那多惬意

汤头的熬制方法,自然还是富来客栈的几个厨师掌握,还有几个天下大比后被暂时留下来帮厨的建林酒楼厨师,至于说山外山,因为要走隐蔽路线,只能是等到建林酒楼学会后,他们再去长安学了锅的样式也是好记,又没尺寸要求,只要保证两边的红白汤不相窜就行了

熬制汤头的时候,王况想到了白汤鱼头,就顺便把熬白汤鱼头的方法也一并教了,想要鱼头汤如牛奶一般的又白又浓,说穿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鱼头在加汤熬之前,先用中火将一剖两半的鱼头两面都煎熟了煎透了,然后加水熬煮小半时辰,那汤就又白又浓,很是好看

等到两对人都入了洞房,有人又寻思起听墙根来,尤其是小芣苢这丫头,自己和王况运动时候叫得过瘾还不满足,也想听听别人是怎么叫的,竟然也参加进了“墙根大军”中去,不过黄大的墙根她是不敢去听的,还是小丫头的时候,就被黄大天天板着一张脸吓怕了,所以,她跑去听起王凌的墙根来

黄大的墙根,说实话,还真的没人敢去听,只有黄良,腆了脸的猫着腰,躲在一棵树后,王况理解黄良,他大兄只剩了这么一棵独苗,因此,那一房的开枝散叶任务就全压在了黄大身上,所以他做叔叔的自然是关心之至

至于说李恪,身份摆在那呢,不好意思去听墙根,小笨就不会去听,所以他们是早早就告辞走了,第二日,等到再和细儿见过一面,道完别,就准备启程离开建安,王况估计,李恪应该是有了什么初步计划了,只是他既然没有和自己说,也没让自己帮忙,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探听就是

倒是王凌,别看平日里脾气爆烈了些,但待人却是和气的,所以想听的就全往他那里去凑,却不料,王凌的房门口早有人拿了支笤帚在守着,不是别人,正是陈丫儿,她也不管黑灯瞎火的有没人,闭着眼,挥舞着笤帚是一通乱扫,专门捡那墙角,窗下,树影中这些个灯火照不到的地方使劲的乱舞,打得鸡飞狗跳的,不光听墙根的挨了几下,连带着那些花花草草也遭了殃去

只有王况站得远远的,他发现,王凌当初说房要听他自己的布置,却是没有另起房,还是在原来他和陈丫儿的房里,估计也是看了王况搞大被同眠,并没给小芣苢另安排个房间,就有样学样的,果不其然,等到这边听墙根的被赶跑了,屋里就传出了王凌低声呼唤陈丫儿进去帮忙的,想必是那娘子怕羞了,身体僵硬的缘故,所以需要陈丫儿进去安抚

王凌也是好福气啊,不比自己差,能摊上了陈丫儿王况突然对王家的兴旺满怀了信心,所谓家和万事兴,现在只剩了王冼这一房,若是以后王冼也能夫妻和睦,那么王家再不发达,简直就是天理难容了

陈丫儿这才一被王凌叫了进屋,王况就看见小芣苢这丫头又凑了上去,半晌这才脸红红的跑了过来,扑到王况的怀里,不住的蹭啊蹭的,还掂起脚跟,贝齿轻启的咬着王况的耳垂:“夫君”叫得极为的腻声,王况站的地方灯火并不亮,他将小芣苢拥在怀里,手在袍子的掩护下,伸进小芣苢襦裙里去摸了把,拿了出来在小芣苢嘴上一抹,哈哈一笑,羞的小芣苢直跺脚不依

第二三四章家和万事兴

<div style=display:none>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