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引进技术
作者:那年我们曾经年轻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123

188引进技术

“这是鱼雷艇?还是驱逐舰?”对于德国VS提供的鱼雷艇参数,陈建锋一时间给雷倒了,别的不说,光是接近千吨的排水量让人无法相信这是鱼雷艇,可这就是德国称之为鱼雷艇的鱼雷艇。.

原来德国一战后之前的很长时间内根本就没有驱逐舰这一舰种,即便是伏尔锵船厂为中国建造的飞鹰号,在中国称之为驱逐舰,在德国却是有另外的叫法,猎雷舰或是鱼雷艇,所以德国现在提供的鱼雷艇根本就不是陈建锋心仪的“S”级鱼雷艇,而是等同于驱逐舰的德国人自称的大型鱼雷艇。

至于陈建锋心仪的“S”级鱼雷艇大概要到1930年才可能出现首舰,陈建锋当然等不及,至于英国美国现有的鱼雷艇技术也不合乎现在的需求,与舰艉沟槽发射方式或是翻转式发射架倾倒方式以及旋转发射筒,陈建锋更青睐两舷布置固定式发射筒发射鱼雷的方式,那也是后来的德国“S”级鱼雷艇以及那支英雄海军装备的鱼雷艇采用的发射方式。

出于种种原因,陈建锋并不想现在就发展大洋海军,俘获的护法舰队那些两三千吨的巡洋舰驱逐舰已经够应对国内的其他海军力量,至于对付日本,可能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自沉堵塞航道,陈建锋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护法舰队是作为应对日本威胁的海军力量,除了用它们应对国内的其他势力之外,更大的作用却是作为训练练习舰队,培训人员才是其最大的功用。

全面护卫中国的海上安全,陈建锋认为很长的时间内做不到,而现在发展航空母舰等新海军战略下的舰种,这些新战术新思想若是被那些海军强国学习去,得让他们少走多少弯路,少造多少战列舰,少花多少冤枉钱,这样的得小利大损失的事情陈建锋是绝对不会考虑的。

如是让中国发展战列舰等主力舰,先不考虑列强的遏制,就是那耗费的资金也是天文数字,而建好的这些舰只最好的可能是和美国的战列舰舰队成为“保镖”,最坏的可能是和日本联合舰队一样成为“筑岛”舰队,有这些钱还不如多打造些工厂学校医院,这种冤大头的事陈键锋也不会干。

陈建锋给自己的海军力量的要求是,具备对其他势力的绝对性优势;完成海军部分人员的梯队培养积累;这是对护法舰队规定的职责。

新建立的以“空潜快”为核心的新海军力量,结合岸防炮兵要塞炮兵首先具备拱卫羊角沟龙口为中心的鲁北沿海经济区,以及自镇江上溯的长江航道的安全。最高的目标能维系沿海的航运安全就行了,只是陈建锋有些怀疑在日本海军的全力打击下,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在空潜快组合中,空军却是最容易成军的力量,也是威力最大的力量,但受限于暂时不能把空军对海强大的打击能力显现出来,空军的作用要暂时局限于掌握制空权的方面,而不是打击敌舰只,那么就剩下潜艇和快艇,潜艇鲁北的军工基础要经过这一轮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采购才能具备初级的制造能力,快艇等其他舰只也一样。

受限于武器禁运以及可能会要出台实施的限制助华海军军备条约,虽然没有放弃相关的接触,相关的合作方也没有堵死口子,但是明目张胆的大规模成套引进相关的技术却是有些难度,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陈建锋主动的停止了在英美敏感设备技术的采购。

但是,什么是军备军工技术?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美国的范旭东除了继续收购美国企业的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设备技术,还与美国的财团签署了国民钢铁的钢铁冶炼成套设备,梅隆的铝大型冶炼型材加工技术设备,等等如此众多的合同,甚至包括最新的杜拉铝波纹铝型材技术在美的范旭东也拿下了,杜拉铝民用的范围要大些,但都知道波纹铝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制造飞机飞艇的蒙皮,可是鲁北的采购用途说明却是为马车制造顶盖以及制造活动房屋的屋顶。

英国维克斯等集团公司各种用于造船的锻压机油压机剪板机,各种高精度机床也在上次和陆续进行的采购中被购入,如果说这些勉强可以说是仅限于民用,那么在澳大利亚对护法舰队的升级改造以及后续的合作就有些明目张胆。

那些大部分已经服役二十年上下的舰船的动力系统,武器系统都坐了相关的升级改造设计,譬如计划海圻号原有的往复式蒸汽机换为蒸汽轮机,前后主炮换为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的双联装主炮,只是在陈建锋的否决下,这些改装都没有进行,这些舰船仅仅是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常规检修整修。

但是在羊角沟的船坞设施完备之后,英国人要负责完成对护法舰队主力舰只的升级改造,除了动力方面的升级,主力舰只全部更换为6英寸的主炮,海圻号由两门8英寸主炮换为四门六英寸主炮,英国也将输出六英寸主炮所有的生产技术设备,只是这些合约却是在鼓动限制助华海军军备条约之前签署的。

如同后世的汽车航空工业一个道理,国产的自主品牌汽车,所谓国产是在国内完成了“组装”,即便是大部分零部件都能在国内找到配套生产厂家,但是即便是这些国产的零部件很多却是由外国公司技术授权,乃至这些零部件中的关键元件还是依赖进口,甚至包括国产的歼10,不说其集成的来自各国电子设备,就是最关键的发动机,国产的好像还不太过关。

现在的民国包括鲁北已经建立的舰船制造工业就是个“组装车间”,即便是陈建锋作弊拿出好的舰艇设计方案,但没有强大完善的工业基础支撑,即便是勉强东挪西凑造出舰艇来,不说质量的高低,最大的问题却是如何持续生产的问题。

陈建锋要的舰船工业不是一个空中楼阁,而是涵盖从金字塔塔尖到塔的坚实的地基所有的范围的能力,甚至为了基础暂时不要塔尖。

美国的淘汰产能,英国的旧工厂,德国的破产工厂,以及鲁北自身兴建的诸多工厂就是构成这个基础的点点滴滴,可能还没有完成地基的搭建,但是有了这些基础,才能搭建地基之上的第一层第二层的塔层,直至塔尖。

当然这是陈建锋的苛刻要求,可作为一个大国,一个要承担重大责任的大国,必须得有这份实力。

只是敌对势力是不会坐视你不紧不慢的盖房子搞建设,这就要求在全面搭建基础的同时也要重点突破,那就是重点发展军工,这并不矛盾,只是要分得清发展军工是一种手段还是目的,,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是最终的目的,发展军工只不过是促进这个过程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为了捍卫其发展的过程,而当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军工还会有问题吗。

中国的国防面临的威胁,特别是海上的威胁一直是陈建锋甚为忧虑的,一方面采取与美英尽可能的建立商业贸易往来,使之形成巨大的在华利益,特别是经贸利益,以此寄希望于英美在可能的“不太”极端条件下能维持贸易通道的畅通。

另一方面则是采取建立空潜快海军力量配合岸防要塞炮兵拱卫沿海的主要经济区的安全,至少也要做到不让经济区在敌舰舰炮的直接打击下,为此他选择了羊角沟这个河道型港口作为主要的工业区,即便如此,羊角沟的主要工业去也是远离河门,龙口那边暂时还没有进行工业的建设,只是利用其优良的港口条件作为一个中转港口,好在离着羊角沟只有70多海里,又是内海,分节驳周转并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而冬季又有即将完工的羊龙铁路。

海防的严峻形势使得其对军工生产急迫需求超过此前应对国内势力的需求排在最重要的地位,而这方面的军工生产涉及的却是舰船工业,同时,已经有了一点基础的鲁北工业又亟待来一次大的飞跃。

建设舰船工业特别是其中的最高端——造舰部分的建设,陈建锋将宝压在德国人身上,而克虏伯则是最重要的棋子,至于为什么选择德国,除了便宜等因素之外,相比德国,英美的“不方便”和“不尽心”更是主要因素,更重要的却是陈建锋可以讹诈德国。

限于凡尔赛条约,在这一时期,海军方面还不敢太过明显的在条约监督委员会的眼皮子底下捣鬼,公然发展海军技术,但是海军还是在想方设法的同和约打擦边球,与苏联合作研制潜艇,在苏联进行有关海军技术的试验,VS公司也是其无所不用的小手段之一,在这一方面你完全看不出德国人刻板认真的秉性。

这几年相继完成或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包括舰上蒸汽弹射器、可用于鱼雷和水雷的磁触发引信、航空鱼雷、航空炸弹和SKC/28型五点九英寸舰炮以及新的射控系统等新技术的开发。他们领先其他各国的技术还是在潜艇制造方面。

当这些东西被施密德以含蓄的方式告诉克虏伯,甚至连德国商人哈克的商会在日德空军技术上的交易,乃至当时的德国海军大臣特罗达中将与小加藤签署的有关德国向日本输出并与日本人合作验证潜水艇技术的秘密协定也给抖露出来,克虏伯的震惊无以复加,好在施密德和他的将军阁下好像没有什么恶意,否则这些绝密的东西让协约国得知,德国本就为难的为保持军工技术的延续性所做的工作将会更加艰难,而且很有可能会遭遇新一轮的遏制。

当然德国人的勾当少不了克虏伯,它在图拉设立的工厂正在为苏俄人生产克虏伯最新技术的大炮,陈建锋一下子就抓住了克虏伯等德**工集团的痛脚。

但陈建锋并不是强盗,20年代初期,克虏伯收购了博福斯的一部分股权,博福斯成为克虏伯的关联企业,俩家公司合力进行相关火炮的研究,而最住要的业务却是为挪威海军开发一种20的高炮,后来变成了40口径,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高炮研发诞生的由来,而陈建锋那门高炮的祖宗却是源于博福斯高炮的苏联简化版37高炮,提供了涉及助推供弹等部位的部分图纸,陈建锋获得了这种火炮定型后的身管技术在内的全部技术的共享权。

这仅仅是与克虏伯合作的开始,提供37炮的相关图纸,只是为了表明鲁北技术上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样就从克虏伯引进了包括所有配方工艺在内的,能用作炮钢的各种特种钢材的冶炼技术;一号造船钢,源于KC装甲的高弹性匀质钢等等特种钢材的生产技术设备,后者能用于舰船结构和水平装甲的轧制特种钢板,同时也能用于潜艇的耐压壳的建造,或者是装甲车辆的装甲。

此外,克虏伯为一战德军设计生产的88毫米高炮的完整的技术设备也由克虏伯提供,同时还签署了从克虏伯引进普通钢铁的生产设备的协议。

与克虏伯的合作就等于和整个德国的军工业合作这话一点也不假,超过一万马力的伯格曼蒸汽轮机和A系列大型柴油机,单台输出蒸汽折合马力达到5000马力的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000马力左右的瓦尔特燃煤锅炉以及更大型的单机功率超过28000马力的BRO-BOVR蒸汽轮机都被施密德陈调甫引进。

鱼雷和水雷的磁触发引信以及新的射控系统这些德国正在开发的新型技术更是在引进的行列,特别是鱼雷,水雷,航空鱼雷,航空炸弹,至于德国人视若珍宝的磁触发引信,陈建锋根本不甘兴趣,陆明早就折腾出来了。

陈调甫最看重的却是引进奔驰公司400马力以上级的新型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的完整生产线,其实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并不先进,但是现在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只能迁就着用德国的技术。与飞行相关的引进还包括德国的齐柏林飞艇。

这些项目并不是一次性的引进,而是分成若干个批次,一些敏感的项目更是不能直接引进,如那些特种钢板的轧制设备是引进普通船板的轧机,然后再由德国的技术人员在中国进行升级。

而这些技术设备在中国生产涉及到的各种零部件原材料等配套设施也由德国人帮助建立和完善,所以这些合同的金额弹性很大,并不仅仅限于采购的周期,而是在于单个项目的建立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后期技术升级的再引进,所以合同金额弄出了个几千万美元至几亿美元的如此大的跨度。

田雨照他们之前联络了蔡司公司,用陈建锋的望远镜的复制品作为敲门砖,付出一大笔费用与蔡司公司签署了引进包括照相机在内的光学器材,火炮射控系统一系列的合作协议,由此开始了鲁北的影像器材产业的升级。

另一项他们很早开展进行的洽谈却是与西门子公司在电气方面的合作,除了引进一部分电气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却是将西门子拥有的试验电力机车实用化,这个项目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技术人员,利用原有的脱胎于当当车即有轨电车技术的试验电力机车技术入股,在中国合作建立电力机车实用化科研。

还有一个小项目,却是瑞士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厄利孔20毫米机炮的起源要追溯到一战末期德国空军采用的贝克机炮,作为机载火炮和防空炮使用。大战结束后,西马格公司购买了这一设计,并作出进一步改进,制造出了“L”型机炮,发射2099RB炮弹,重约43公斤,射速350发/秒。

厄利孔公司随后吞并了西马格,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了更重型的S型机炮,发射20110RB炮弹,重62公斤,射速280发/分。鲁北把L型S型重型机炮,实际上厄利孔最新型的机炮已经开始研发,鲁北也投入部分研究经费,跟踪这型火炮的升级改进。

随着这些项目的引进,陈建锋就具备了舰船工业的动力机械,结构用钢,水平装甲用钢等关键核心的部分;飞机发动机的引进使得彻底结束了飞机发动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尽管可能不最先进,但是却具备了自持力。

英国的6英寸火炮,美国的5英寸火炮,德国的88毫米火炮,博福斯40高炮,厄利孔20机炮,包括此前的白朗宁系列机枪,李氏步枪,冲锋枪,五四手枪在内,鲁北的枪械火炮生产即形成了系列化。

大口径的152,127系列海军炮可衍生出同口径的要塞炮和陆军炮,以及稍小的105口径系列,或是改变为公制口径的155,125,105,100系列;中口径的88高炮和此前鲁北批量生产的8565系列火炮可以研发88/85,76/75,65/57系列;至于40高炮向上可扩大到57口径,向下可扩充到30,与20系列机炮衍生发展型形成中小口径速射炮系列。

而20机炮向下可发展17.5系列机炮或机枪,与12.7机枪形成大口径机枪系列,与7.62系列“枪族”一起构成速射武器步兵武器系列,这样鲁北的军队武器就系列化标准化统一化。

签署了一系列的合同协议,预付了一部分资金之后,德国的军工集团和军方对于陈调甫施密德的态度那个可不是一般的重视,得知鲁北有意自造军舰,迅速的提供了一系列的舰型的参数,希望鲁北采用,其中一种就是雷倒陈建锋的那个1923型德国在建的鱼雷艇。

德国最愿意输出地是他们的造舰技术,德国在1925年他们的老舰没到服役年限之前临时不能建造新的大型舰只,出于保持技术连贯性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有国外客户利用他们的技术设计造舰以验证他们的技术设计。

可是除了潜艇以及S型鱼雷艇,陈建锋几乎对其他德**舰不感兴趣,特别是当看到德国提供的鱼雷艇之后更是断了从德国引进水面舰艇技术资料的念头,而英美方面又没有合适的舰艇,没办法,只好作弊。

陈建锋翻弄着二舅哥的不多的藏品,168舰,济南舰这样的大舰放弃,P-6鱼雷艇这种苏联技术的木质结构的小艇,也是引进苏联的湖川级钢铝质水翼鱼雷快艇,62护卫艇,037猎潜艇这四种小型舰艇就可以作为逆向仿制的目标。

二舅哥的模型藏品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辆99式坦克,一辆92轮式战车,红旗2型导弹再也没有了,这些东西逆向仿制也就能借鉴外形,而且也不知道能到什么时间才能需要或是有能力仿制这些玩意。

放下这些玩意,陈建锋考虑依靠国内的技术力量难以仿制那些舰艇,二舅哥的那些藏品也见证了他服役的履历,最先是在湖川级鱼雷艇见习,后来担任猎潜艇的水雷部门担任主官,直至在旅大级服役并转业,所以这些舰艇模型都附有详尽的动力武备尺寸的说明,照影绘图并提出相关的性能数据的要求不难,难的是集成建设。

那种木质鱼雷艇,二舅哥尽管没有在上面服役,但是据他说,首批进口的苏联散件,每块木头都标注了木料在树木上的部位,连生长方向都表明,组装时要严格按照图纸拼装,以免拼装错误造成的受力不符合设计,影像高速航行甚至可能会导致解体的恶果,看来还要设法从德国那里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或是直接和德**方合作,这样也是一种技术输出。

可是陈建锋正在欣喜自己的穿越造就对德国的S级鱼雷艇技术逆向输出之时,孙平志和张正红接踵而至带来两个消息,都不是好消息,一个是钱没了,一个却是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