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千里犹回首
作者:阿牧达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65

))数万人的战争,也夸大成数十万人的战争。但越是这样越是能鼓舞人心。现下里,吐蕃各地,大家都说是‘转世佛祖’护佑吐蕃,才能打败西夏兵,又有人讹传说是,统帅阿吉阿米是受了佛爷的指点,才训练了‘神牛兵’。更多的却是夸奖大相英明神武,大相的女儿九天玄女下凡。一时间,大相的人气一战后,达到了顶峰。

秋水子本是皇家人,对这些尤为看重,听的一个吐蕃的少年人竟然这样娓娓道来,却是拨动了心思,神情黯然而下,暗自想道“是呀。我大禹北方边疆连年被西夏、蒙古、女真侵略,丢了幽云十六州,一旦他们骑兵南下,京城汴梁便处在他们的铁骑之下。皇弟忧患意识尚在,一直不愿把京城迁移至金陵,如此一旦松动,国将不国也。”

大禹王朝庞大的官僚并没有造成强大的军事实力,相反一直在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下被动挨打。现下大禹几近丢失整个北方,被侵占的了地方,不断有妇女年幼之人被驱赶到北方去,背井离乡,归期遥遥。

皇帝年幼登基,到现在还未成把权利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朝廷官员斗争厉害,正如这少年人所说,大禹如今在边境,只处在守势,如吐蕃这般的大胜,却是奢望了。

秋水子站起来,看着被雨水打落的一地落花,情不自禁地黯然吟道,“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瞅。”――顿了会,透过亭阁朝那边看去,大山挡住了视线,“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秋。”

这首词,却是说的一淮上女子和其他人不断地被驱赶到北去,离故乡越来越远,对故园留恋不舍,心头痛苦不言自明,所以千里云峰千里恨便脱口而出。脚下淮水悠悠东去,流水本无情,但在这个女子眼里又是万顷烟波万顷瞅。

走的远了,连淮山淮水也从视线中消失了。她还想绕首回顾家园,视线却被遮住。这一去却是不知何处是归时。而在外漂泊的自己呢?此次千里迢迢从中原而来,却似那淮上女子,归期又是何时呢?

了悟法师早年游历原因,对中原文化本就向往,出家后更是念念不忘,重他的法号就可看出一二。不然,以他藏人身份,定是取个藏人的名字。此时,听的秋水子一词,回想中原的繁华,如此下去,便将不在,铁骑之下,定是烽烟缭绕,民苦田荒。比之现在的吐蕃,又何其相似呢?

一时双手合十:“南无阿弥陀佛!”

道明和那僧人站的远了些,但观那秋水子面含惆怅,仰首低眉,喃喃吟吟,不说诗词如何,只听那嗓音,却是悦耳赏心,比雀儿鸣叫好听百倍。

而阿牧达旺却是把此时的大禹和自己那个时空的宋朝比较起来又何其的相似呢?只是不同的是,此时的大禹朝受到的威胁更大。除了女真和西夏外,还有那可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许要不了多久,成吉思汗羽翼丰满,就会灭了女真,而后便是西夏,吐蕃。

看来得找个机会,跑蒙古去跟那弯弓射雕的成吉思汗混,才能保命呀。

好在,吐蕃和蒙古信仰一直,吐蕃的转世佛祖,蒙古也是承认的。到时候,只要自己不当那赞普,便可相安无事。

胸无大志的阿牧达旺已经开始想着吃成吉思汗的软饭了。

而此时在藏经阁内,老迈的经师细细的查着方丈法师写给阿牧达旺的书单。《长阿含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首楞严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看着长长的一窜书名。而且这些,道明都已经把这些书都拿去了。经师闭眼若有所思,而后忽然想起什么,走到那堆积如山的书堆旁仔细的查找。终于在一堆佛经中找到了两本他说要的佛经。

经师用一块灰布包裹仔细包裹起来。起身在窗口看了看。四下无人,才走了出来。一路朝阿牧达旺的起居而去。所幸没有碰到人。

当再次回到藏经阁时,他脸上原本干瘪的皮肤,顿时变得红润起来。相似干了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般。掩饰不住兴奋登上楼阁顶楼,站在那眺望着中原方向。

而在阿牧达旺矮几的佛经书堆里多了两本《时轮经》,、《俱舍论》佛经。也就是这两本佛经,让阿牧达旺再次改变了人生之路。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