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9章 琉球之夏(二)
作者:忠孝仁义礼智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97

纪元1701

0099章琉球之夏(二)

石中翎作为登陆后地面战场指挥官,在登陆场小营地设立了以他的连部为基础的前敌指挥部,除了他的编制属下,还有近五十名暂时归他指挥的武装水手,负责登陆场小营地的守备防御。按照北海舰队和陆战兵的分工习惯,港口建设、登陆场守备,都属于水面部队;而外出征伐,斥候搜索,追歼地面敌军,都属于陆战兵的业务。由于此时船队没有相应能力的守备指挥官,因此这次负责地面作战的石中翎还需要兼任登陆场的守卫长官,那些原本警戒登陆场营地的武装水手,也暂时成为他的部下。好在营地和港口的建设有专业的负责人,并不需要他分心,而且船队足以提供一个月以上的武器弹药和粮食饮水补给,登陆场的小营地只是为了作战方便而已,并非最大的补给品储备地。

因北海化工业发达,印染用色系已经形成颜色和适用布料的多种色系,其中预备军各部根据划分的兵种不同,配发的作战服和军常服颜色有细微差异,不过都属于灰色低视度色系。其中陆战队配发蓝灰色作战服。这种新式作战服和军常服具有领花、肩章、臂章、胸标和袖标,作战服上使用彩色丝线刺绣,军常服则使用更华美的含金紫铜制造领花、肩章、胸标;按照兵种,例如步兵,辎重兵,骑兵,龙骑兵,炮兵,实习军官等等,分别在领口,袖口,裤线中缝绣有相应兵种色彩边;预备军中排长以上为军官,军官另外配发材质更好的毛呢军礼服。

石中翎身着北海夏军预备军陆战兵的灰色低视度色系的蓝灰色作战服,对襟布制纽扣已经解开,露出里面的灰绿色套头衬衫和绒线背心。领花为陆战兵的锚爪为底,上面交叉一把军刀和一支步枪,外侧以稻穗形状的圆环拱卫日月,稻穗环缠绕着九颗七角星。肩章为三粒排布成正三角布局的七角含金紫铜星,直接缝制在蓝灰色肩章套布上,这是优秀的连长才能得到的上尉军阶。臂章、胸标和袖标一应俱全,只是军帐内的防风马灯光线随着帐篷顶部被海风吹动,摇摇晃晃,使得帐内忽明忽暗,这些军服细部看得不很清楚。除了他的通讯兵还在整理手头的资料,把一些文件分门别类装进相应的文件袋,连部的其他人员已经出去吃饭,晚餐是鲜鱼汤和回锅肉,加在北海难得吃到的白米饭,这是出征军队才能得到的高档配给。石中翎自己站在帐篷一角的沙盘前面,手里拿着一张相当粗糙的军事地形图,正在依据手里的地图新标出的测绘数据,对沙盘的细节进行修改,并且把一些带有问号的小旗插在一些地区,使得这个沙盘上有近一半核心区域插有问号小旗。事实上这个岛屿的资料仅在北海某些新绘制的海图上有粗略的标定,目前石中翎手里的已经是参军处能够提供的最详细地图,这远不能满足作战指挥的需要。手上地图的新资料来自白天各部的实际测绘,现在外出的连部斥候队还没有返回,石中翎有些等得心烦,略显秀气的眉头皱着,曾经是和善商人的嘴角有些下撇,显得沉重而严肃。

当石中翎在琉球北部小岛的登陆场营地自个琢磨作战沙盘的时候,镇江租界的庄不鸣拿着一叠厚厚的报告书,封面下部作者署名“石中翎”,上面一行凝重的楷书“我军未来若干年可预期远景初探”。报告书用通俗简洁的白话文体开宗明义的从北海立足根本说起,作为曾经的海商,石中翎经营过几年倒卖朝鲜粮食和北海工业品的生意,对其中的门道很清楚;在工读学校的学习经历,不仅接触了很多出身移民家庭,生活背景不同的同学和老师,而且在学校阅读了大量外面找不到的书籍,如饥似渴的吸收了传承自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在军校担任文化教员,又与北海最前线的作战军官们交往较多,都是年轻人,在军校相对密闭的环境下,石中翎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吸引了不少前来军校进修的军官在课余一起聚会闲谈,从中听到了很多实战心得,而且石中翎把这些都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随笔当中;在进入军校的预备军短训班之前,石中翎作为军校派到外东北探险队和远征队的观察员,两次随着沿混同江上行的探险队和远征队舰船,深入黑龙江中游的一条大支流,最远处抵达一处当地人称为“阿勒楚喀”的平原地区,因补给品和燃料紧缺,不得不放弃了继续逆流前进。在这片地区,石中翎亲眼看着探险队用小五金和一些日常工具,加上一些船队备用的布料和劣质烧酒,在这里沿江转悠了好几天,与当地土著交换了不少上等皮毛和特产药材,并且依旧按照习惯记录下来。

这是伪清治下地区与北海商队在东北地区的第一次双方都有文字记载的直接和平交往,北海记录这次交往的是石中翎的日记随笔,伪清记录这次交往的证据是当地伪清八旗某副都统的书吏记下的纳税记录,一些当地土著换到的北海出产小五金用品被抽做实物税上缴。这次交往的文字记录,在伪清和北海夏国双方有不同效果,北海夏国得知这次接触后,经过地图校正和资料对比,随即下令不再向这个方向派出探险队和远征队,规避与伪清地方官吏的频繁接触。伪清方面的北京朝廷高层官员则一无所知,甚至连伪清吉林将军都不曾觉察,事实上,这次交易中的伪清一方,除了一般当地土著,还有当地阿勒楚喀副都统的包衣家奴。只不过目前伪清这些人的衣服和外貌,在北海探险队看来实在分辨不清,最多只能看出来一些人穿着略微补丁少一些,面色健康一些。而此地伪清八旗驻防兵士,仅对这次交易中换到的衣料和用具感兴趣,对于这些惊鸿一瞥的东来船队,新奇几天后就渐渐淡忘,只有几个老旗丁给家里孙辈讲古,作为趣事流传下来,那位驻防副都统后来辗转从手下奴才口中得知,不过把玩了几天得到的小五金用具,新鲜了三五天,不久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连上报都懒得做。

这些任职和经历,使石中翎对北海夏国的前途和发展有了自己亲身体会的认知。在报告中,石中翎一针见血的指出,北海以工商业和外贸为立国之本,国家财政和民众收入,与工商业和外贸的牵连之紧密前所未见,甚至北海民众官兵的口粮也依赖外贸购买,无论原料还是产品,都需要船队往来运输,像北海夏国这样把维系国运的关键立足在海运,“自太史公以后闻所未闻”。海权成为这个新兴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重要到海上航路的稳定,影响到几乎每个北海移民的生活。其实海权的认知,也正是从大航海时代后,才渐渐成为欧洲列强的普遍观念。北海立国背景太特殊,局促在一个东北亚的偏远海岛,不但有森林煤炭的丰富资源,还有附近海运便捷的铁矿煤炭和石油,除了一个内战中的倭国,没有其他方向的外部威胁,因此在清洗倭国在北海的少量势力残余后,当地伊奴人部落在猎兵营和掷弹兵营的强大武力优势下毫无还手的能力,迅速建立了新秩序,取得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破除宗族势力的羁绊,没有强大的宗教思想限制,有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体系,有了庄不鸣亲自控制的立法机构,加上规模较小,相对效率较高的小型行政体系,北海工商业在庄不鸣旗下重工业和化工业的领头带动下,以机械加工业和造船业为骨干,大力鼓动民众经营工商,大批招募移民青壮进入工矿,对农牧业减免税收,用配额发售化肥农药的方式控制了北海农牧林行业发展方向。使得北海夏国的外向型经济以滚雪球的形势迅速扩张,仅仅不到十年的经营,就成为东方世界最强大的海权势力之一,并且还在继续扩大这个优势。石中翎用自己的亲眼见闻和已知的周边经济状况,用实例一点一点进行证明。北海外贸经济的扩张,除了小部分土产,绝大多数外销商品是工业化的外贸货物,这些外销货物根本就不是为了满足本地需求,而是纯粹的外销商品,在北海本地没有销路或销量极少,北海商船必须把这些商品销售到周边能够到达的一切地区。而此时北海商品生产规模有限,些许产品对于周边市场来说供不应求,一直是卖方市场,北海商人把外销货物的价格定的较高,而又一直尽可能压低大宗进货的原材料价格,因此获得超出想象的暴利。

但是北海外贸商品的规模在持续扩大,而且扩张速度会越来越快,虽然北海地方小人口少,短时间似乎不需要担心,但是这种生产规模和商品产量,总有一天会超出周围市场的容许投放量。另外,北海外销商品多以利润较高的高档货色进入市场,开始投放量有限,对当地同类但品质略低的土产有压力,但还不至于把经营对手逼入绝境。但随着周边高档市场饱和,北海外贸商品产能持续扩大,这些北海商品为了继续得以销售,必然以目前的高档形象持续降低售价,以求销量能满足产能扩大带来的销售压力。北海商品价格降低,原来买不起但一直期盼的当地客户群必然喜出望外,放弃土产品而选择北海商品。到了这个阶段,降价促销的绝户计必定导致与各地区市场的本地同类土产品死命相争,直到生产经营对手彻底崩溃,北海商品完全占据当地市场。这是个渐进过程,可能随着地区市场情况不同和具体商品的差异,有某些细微的表面差别,但是这种趋势已经显露,而且经过推论,最终也一定是这种结果。

北海商船从周边各地低价购买原材料,高价出售工业品,获得源源不断的超高暴利,这个现实不可能永远隐瞒,最终一定被周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掌权者嫉恨,因此为了分润暴利,这些周边实力的掌权者一定会想办法提高税收之类,使得北海商船的经营利益受到损害。况且北海商品倾销客观上造成当地产业萎缩,一定同时也减少了这些当地产业对本地掌权者的税收和供奉,从另一方面也是损害了这些当地权势者的利益。这种利益冲突从与北海开始这种不平等商贸交往就存在,只不过暂时被北海商品的优秀品质和实用性能等表面因素暂时掩盖,随着交易额扩大和双方的认知深入,贸易冲突表面化仅是时间、地点和理由的差别,不能确定的是冲突规模和挑起冲突的是哪一方。

北海外贸商品在造成冲突后,海权的控制一定成为北海夏军和敌对者的重点争夺对象,胜利者就可以拿着刀枪兵临城下,用武力迫使对手签订城下之盟,这是唯一的可能前景。和平谈判绝不可能解决根本利益冲突,在目前没有通用规则的时候,唯一的国家间交往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工读学校中提出的丛林法则里的强者生存,还有物种起源理论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石中翎看来,冲突的发生是未来的必定现实,早一天筹划就多一份取胜的把握。而冲突的结局,最终必然结果就是谁的拳头大,谁说话算数,最终创立有利于胜利者的交往规则。谁掌握了过去,他能领先于现实;谁掌握了未来,他就掌握规则;谁掌握了规则,他将拥有现实世界。

在石中翎论证北海与周边市场必然发生冲突这一论点后,又提出下一个论证,在冲突中,北海夏军必定是采取主动进攻的一方。由于北海商品的工业化生产,因此采购原材料和商品销售多在北海武力控制区之外,当冲突发生后,这两头的采购和交易必然受到不良影响。作为实证,石中翎用台湾郑氏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说明了北海将来可能的一种困境,伪清知道台湾郑氏以海上贸易发家,货物采购和销售必定需要本土大陆的沿海市场和港口,而伪清有大陆纵深和本土自然经济为依托,因此毫无忌惮的用迁界禁海政策打击台湾郑氏的经济基础。台湾郑氏失去了转口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就算再厚的家底也有耗尽的一天,郑氏部属随着郑氏经济基础恶化不断离散,到最后郑氏求伪清封一藩王而不得,终于山穷水尽,被叛逃的叛将彻底消灭。在这个过程中,伪清不自觉的运用了海权优势,也就是说海权不仅仅在于海面的舰船,海权延伸到对于沿海港口和市场等沿海地面控制权。伪清有大陆依托的东南沿海沿岸海权,进而加强水师组建,成立战斗舰队,一次次在实战中消耗台湾郑氏曾经称雄东海的海盗舰队。不论个别战斗中的伪清水师胜负如何,只要有本土大陆支持的沿岸海权,就算伪清水师失败一百次,失去一百个水师将军,也一定能够第一百零一次重建伪清水师,最终击败每况愈下的台湾郑氏舰队的第一百零一个将军,就成为灭亡郑氏的一代名将。伪清对台湾郑氏的战争,是本土军事战略运用海权优势的典范,但是伪清军方和朝廷,很可能只是懵懵懂懂的利用了军事直觉,制定和采纳这个沿岸海权优势战略的人可能是个高手,也可能是瞎猫蒙上了死耗子。石中翎在北海夏军中,是理论上认知海权控制的第一人,而且在这个报告书中,第一次把海权扩大到海洋沿岸控制,而不像其他北海舰队的军官,眼光只放在舰队和海战本身,缺乏战略意识,这就是将和帅的区别。

以北海周边的假想敌来说,最可能的敌手依次为内战中的倭国(含倭国内部各势力)、占据本土的伪清、朝鲜、占据菲律宾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占据南洋诸岛的荷兰殖民者,当然对于远航的北海武装商船队来说,商船队航路沿途的大小海盗和南洋小国,甚至当地土著部落,都有不同程度的威胁,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敌手,不是这里探讨的假想敌。在这些假想敌中,威胁最大的是伪清,威胁最近的是倭国,这两个分别是大陆国家和海岛国家。如果与北海发生贸易纠纷,并最终导致关系破裂,双方兵戎相见,那么这两个国家最有效的现成战略就是闭关锁国,迁界禁海,而且伪清的确这么做过,而且取得战略优势。这两个假想敌都有粮食和基本物资的自持力,长期禁止外贸是允许和可能的,顶多有些可以忍受的生产生活不便。尤其对于掌权的倭国武士和伪清八旗来说,可能影响到下层百姓和民众的难处落不到这些掌权者头上,因此是闭关锁国和迁界禁海对这些真正决策者的利益影响有限,因此这种缩头乌龟的内敛政策必然是这些决策者的一种最优选择。这就是兵家所说的“不战而战”,利用有内陆支持的沿海控制权优势,争取战略主动。

而北海立足于外贸,国家收入和民众生活都高度依赖航运,因此对于海上商路的控制势在必得,而且一定需要切实掌握,这点已经是北海舰队和武装商船队现在正在做和已经做到的,目前北海夏军能够做到舰队控制权,不是因为北海舰队现在有多么强大,而是目前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除了这种舰队制海权,还要有能力打破上面所说敌手的沿海控制权优势,舰队制海权和沿海控制权,都是海权的不同方面,对北海的生存来说,缺一不可。当对手实行闭关锁国和迁界禁海的时候,北海夏军必须主动出击打破这个僵持,否则北海夏军失去外贸输血,随着时间推移必然越来越弱,而敌手相对越来越强,最终结果一目了然。同时这种突破僵局的战争必然需要北海夏军速战速决,这就决定了北海夏军海权战略的最终和最优选择。当贸易冲突不可避免的时候,北海夏军必须用速战速决的主动进攻取得胜利,目标是两个,第一是海面舰队的制海权,以维护海上生命线,第二是敌手的沿海控制权,以打破敌手的龟缩战略形成的战略主动优势。

既便如此,北海夏军仍然不能算是已经取胜,这仅仅是把双方拉到战略平局地位。北海夏军必须进一步利用海权优势,掐断敌手的一切海路运输,并且同时用一切手段从沿海向内陆渗透,最好通过可通航内河水系向大陆深入。以伪清而言,就是在取得沿海控制权后,利用长江等通航内河长驱直入,截断江南地区通过运河北上的运输线,把海权优势转化为对伪清利益的实际威胁,使得丧失江南物资财力的伪清失去战争信心。在能够把伪清政权彻底覆灭前,可以迫使伪清签订城下之盟,也可以用优势舰队隔断长江南北,从江南获取人力财力。如此这样僵持下去,北海夏军也必定越来越强,而失去江南财赋的伪清迟早撑不住,这才是海权的完美胜利。

石中翎的报告不仅总结了北海夏军的海权控制意义,而且指明了北海夏军的战略主动之必然性,还提出了对伪清作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舰队制海权,第二个阶段是沿海控制权,第三个阶段是海权的延伸,内河控制权。

作为一名陆战兵连长,石中翎认为海军舰队如果算是投放能力和维持投放能力的基础,那么最终的战局结果将由陆战兵最终决定。陆战是把海权优势转化为胜利战果的最重要阶段,而陆战兵就是执行这个最重要任务的军队,他们就是拿取胜利果实的那只手,拿不到胜利果实,前面的一切努力和代价前功尽弃。对于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陆战兵连长,石中翎如鱼得水,面对眼前的欧洲海盗,他放下其他一切得失杂念,倾心研讨敌情和地形。把手下三个排长招了进来,而且连负责营地安全的武装水手头目和后勤小队长也在旁听。石中翎的报告中有一句名言,“对于北海夏军来说,海军舰队如同一门大炮,而陆战兵就是这门大炮射出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