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攻城开始
作者:辰家老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33

林雨翔看着城外两支部队的不同布置,想起李秀成曾经和他讲过一些守南京苏州时获得的经验。

淮军攻城,和湘军区别很大,湘军主将最怕“高大的城墙”,时刻谨记的就是围而莫打,因为,挖地道,搭云梯等等攻城之法,除了造成巨大的伤亡之外,并不能造成对守军的致命打击,城墙高大,外有护城河的坚城,除了用大炮轰击之外,别无更好的办法,湘军中的大炮大多是一种名为“劈山火”的火炮,这种火炮的轰击范围很大,有些类似于散弹,对于在野战之中的防守进攻,都是一件利器,但是要是用来攻城的话,最多就是在墙上打几个弹坑而已,这勉强可以成为浮雕艺术,绝对不敢大言攻城。

湘军攻九江,安庆,都是围上一年多,等城内弹尽粮绝,方才大举进攻。

淮军却是不同于湘军,他们手里的洋家伙多,自然不会缺少攻城用的开花炮!

这种大口径的滑膛炮,都是进口自德国,炮火十分猛烈犀利,配以开花弹,打在城墙上,效果相当震撼,当日淮军攻击苏州,常州,皆是使用的这种开花炮轰塌一处城墙,然后奋勇攻击缺口。

林雨翔站在城头,观察着城外双方的动静,思考破敌之策,照这个架势,明天一早估计就是要攻城了。湘军本不用担心其攻势太猛,因为他们的战术指导思想是围城,而不是强攻,但是现在情况有变。

第一,淮军此时也在杭州城外,如果让淮军抢先攻破,对湘军的曾国藩来说,这显然是很难接受的,两军虽同为清军,主将皆为熟人,但其中的恩怨摩擦,恐怕是每个带兵之人都很清楚的。

第二,湘军之前在溧阳一线,遭到林雨翔的算计,连曾国荃都兵败被俘,后支付巨额赎金才放回,湘军上下肚子里都是憋着一股气。

淮军攻城力度也觉得不会比湘军弱,淮军本来就是杭州之主,后被林雨翔乘机夺取,守城之将左宝贵也被俘获,至今还在杭州城不知生死。而来又要和湘军抢功,自然不会手软。

看来明天第一天会十分艰苦,若大意懈怠,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林雨翔一脸愁容,在城楼上一直站到晚上,方才下城墙,去找各师首长布置明日战法!

想来他心中已是有数了。

当东方的日出,映出的阳光撒上城头,

淡淡的红色即将被血色所掩埋。

城墙上值班的卫兵熬了一夜之后很是疲惫,他刚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好歹是熬过这个夜晚,城外的清军也没有乘着夜色来骚扰,对这些值班的士兵来说,这就算是该谢天谢地了!

忽然一声尖利的呼啸声由远及近,轰的一声巨响砸在城外的护城河里!溅起的水柱足有三尺高!

城墙也明显的一震!所有人都立马意识到清军开始攻击了!城墙上都是新5师,新6师的新兵,这些士兵大部分还都没有经过实战,一时间乱成一团。

新5师的师长叶大鹰闻讯立马亲临城楼,同时派人去告诉林雨翔,叶大鹰之前是2师走出来的团级干部,经过战火的洗礼,此时最镇静就是叶大鹰了。

叶大鹰咆哮着:“大伙儿都给我听好了,都别做孬种,谁要是做了逃兵,我叶大鹰第一个不放过他,都给我想想城里自己的亲人,要是城破了,你们的亲人还能落着好?都给我像个男人!”

士兵都是这样的,一阵排炮过后,大家心里也就踏实习惯了,况且炮击还没有对城墙造成太大的伤亡!

很快慌乱的守军开始恢复秩序,各就各位,炮兵进入炮位,弓箭手开始密切注意城外的目标。

滚石,撞车,飞勾,夜雷叉也都被迅速运上城墙。

林雨翔在第一声炮响的时候就惊醒了,这一夜又哪里敢睡熟?

林雨翔穿上军服,立马赶往城墙。

一切都如之前林雨翔估计的那样,湘军在淮军之前展开了进攻,而且少有的采用强攻!

湘军的火炮中没有开花炮,对城墙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湘军采用的还是人海战术,无数士兵从西面的战壕中爬起来,向着杭州西城门冲击。

湘军的正面进攻似乎更多的是佯攻,打了半天居然都没有冲到城墙下!

林雨翔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湘军果然耍诈,只是暂时还不清楚在搞什么名堂。

就在片刻之后,南面的淮军也终于是隆隆开炮,开始准备攻城,林雨翔看着这头的湘军一直离城远远的作势呐喊,却没有真的攻城!忽然明白曾国藩的用意——湘军知道此时攻城不过是白白增加自己的伤亡,刚刚做势攻城不过是为了激起南面的淮军抢功之心,等淮军攻城疲惫之极,城内守军也伤亡颇大之时,再行强攻!

林雨翔不由得骂道:“这姓曾的老东西果然狠毒啊,自己一方的友军也如此利用。”

林雨翔知道此时湘军不会强攻西门,于是悄悄下城,只是让叶大鹰加强警惕,湘军若试探着攻城,不用着急请求增援。

林雨翔带着做预备队之用的新7师的一个团,奔赴南门,淮军开化大炮大炮攻城之猛,不得不防!

淮军的攻击果然是以开花大炮为开始,十几门大口径火炮不断轰击着城墙,若不是城墙之前特意加固加厚过,怕是架不住淮军两轮炮击。

淮军急于抢功,不待城墙轰塌,便是数个火枪队举枪冲锋,直逼南门城下!

淮军首轮主攻的将军乃是号称毅军的马玉昆部,马玉昆部作战刚毅,勇猛,所以被李鸿章封了个毅军之名,乃是为了嘉奖作战刚毅不退。

南门守军乃是新6师,师长李儒乃是书生出身,熟读兵法三十六计,恰恰也知道淮军此部作战靠的是勇猛,于是逼敌锋芒,并不和淮军比拼火炮之威,火枪之力。

乃是待淮军一路冲杀到墙下之时,突然枪炮齐发,箭簇齐射,一时间淮军毙命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