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红石头
作者:柱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09

我的家乡很偏僻,也很不起眼,它实在是没有一处值得我引以为豪。在地图上你别想找到那个地方。但是只要以提起从我家门前流过的额尔其斯河,你也许就会知道我家乡大概的方位了。那个地方地处沙漠边缘,一年四季风沙很大,夏天热得像馕坑(我估计红石头一定是让太阳烤红的),冬天又冷得像冰窖。而且蚊子特别多,别说是人了,牲畜都咬得受不了。羊有厚厚一层毛,牛有厚厚一层皮,蚊子奈何不了它们,只有可怜的马没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为了保护这些生灵,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马脖子下面吊一个铁皮盒子,在铁皮盒子里放一些干牛粪和蒿草,蒿草点着了以后有一股怪味,蚊子大概不喜欢这股味,所以就都躲得远远的了。其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等到那一点牛粪着完了,蚊子还不照样猖獗嘛。

我一直很纳闷,山清水秀的地方有的是,而先人们为何偏偏选择这么一个不宜生存的地方栖息呢,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嘛。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多少年以来就是畜群进入夏牧场的必经之路。每年春季,牧人们到了这里,都会稍事休整,待母羊产完羔子,补充了面粉、盐巴、茶叶、布匹、芒硝等生活必需,才从红石头后面的那条沟进去,踏上漫长而艰辛的游牧旅程。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以农为主的定居点。

我们祖祖辈辈以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素有“马背民族”之称。在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间,哈萨克族是仅有的几个有自己语言和文字的民族。这足以证明,哈萨克族的古老和伟大。

我们家以前也是放牧的,先是在“阿吾勒”里给牧主家放羊,后来农牧民当了家做了主,我家又为生产队放牛。我爷爷年轻的时候,给一个叫冯乡爷的扛过长工,庄稼地里的那些农活,哪一样也难不倒他。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1956年,成立合作社的时候,他就成了红石头村的第一任村长。由于这个变故,我们家从此便定居下来,由牧民变成了农民。

爷爷在我的心目中,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他长得高大而魁梧,不仅饭量大、酒量大、而且力气也大,上百斤的麻袋,别人背一个都趔趔趄趄的,他一个胳肢窝里夹一个,还能健步如飞。他说话办事钉是钉卯是卯,从不拖泥带水,因而深得村民们的信赖。红石头村虽然守着额尔其斯河,但大片大片的荒地却得不到灌溉。额尔其斯河水流量大、河床宽阔,水流湍急,而且深不见底,那个年代你若想将水引上岸来,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是现在,一台水泵就能解决问题,可那个时侯人们压根也不知道还有水泵这么个神奇东西,再说即便是有了水泵,没有电你不也干着急嘛。这个难题困绕在爷爷心头也许不是一天两天了,要不他也不会在醉酒以后,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我要驯服额尔其斯河这匹野马,在南戈壁上都种上麦子、种上草,让我们的老婆孩子能吃饱肚子。阔阔乃老爷爷说,我爷爷在第二天酒醒之后,深为自己当时口出狂言而懊悔。可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连几天爷爷都跟着了魔似的,成天在额尔其斯河边上转悠,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谁也不知他在说些什么。记得那是六月份的第一个礼拜日,爷爷不声不响地赶着旱爬犁进了山,正当人们疑惑不解之时,他却拉着满满一爬犁石头回来了,他把石头卸在岸边,又不声不响地赶着爬犁进了山……

从此以后,无论春夏秋冬,全村的男女老少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以手拉肩扛的原始方式,在额尔其斯河上用石头垒起了一道拦水坝。没有人计算过他们到底拉运了多少石方,反正连山羊都上不去的蘑菇山,楞是让他们填进了额尔其斯河。三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拦水坝早已被扬水站所取代,但那屹立不倒的闸门,仿佛仍在默默地对后人诉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