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近代英豪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33

王姓近代英杰中,受人敬仰的有:中国**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王尽美;原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八路军副参谋长、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原**第41军中将代军长,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生动物学奠基者王家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世界电脑软件大王王嘉廉等。

近代名人有:

【王尽美】(1898~1925)中国**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原名瑞俊,字灼斋,亦名烬梅、烬美;化名刘瑞俊、梅等。莒县(今诸城)人。

出身于佃农家庭。1898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次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发起组织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半月刊。

1921年春,和邓恩铭、王翔千等组织了济南**小组,出版了《济南劳动周刊》。同年7月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鲁后,任**济南(直属)小组组长。

1922年1月,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二大,和邓中夏一起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主任,创办《山东劳动周刊》,建立**济南(直属)支部,任书记。8月,被派往山海关从事工人运动,是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开滦五矿总周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

1923年初,回山东负责党的工作,主办《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遵照党的指示,曾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出席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1月,**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书记。

1925年初,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会议活动。1925年2月,任**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常委。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

【王稼祥】(1906-1974.1)原名嘉祥。别名稼穑。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的小商人家庭。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王稼祥在该校加入中国**。同年秋,考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

1930年3月,王稼祥返抵上海,被分配在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并担任《实话报》、《红旗报》主编。1931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党内开始形成以王明为代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王稼祥卷入“左”倾错误之中。3月,中央代表团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工作时,王稼祥执行中央的某些决定和指示,犯过“左”倾错误。如在处理富田事变时造成的肃反扩大化。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王稼祥被任命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25日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杯为副主席。王稼祥还兼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14日,驻扎在江西宁都进攻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起义获得成功,王稼祥是精心指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支持者强行撤销**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职务,排斥了他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王稼祥主张**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会上处于极少数地位。会后,王稼祥协助周恩来、朱德抵制苏区中央局确定的左倾军事方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2月,王稼祥和周恩来、朱德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1933年4月,王稼祥遇敌机轰炸,腹部受重伤。1934年1月,王稼祥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月,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外交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王稼祥带伤长征,参与中央和军委的重大决策。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主张改变进军路线,向敌人薄弱环节贵州进军,得到王稼祥等的支持。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采纳了**的意见。会上,王稼祥积极支持**的正确意见,并坚决主张**出来统帅部队。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作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教训的系统发言之后,王稼祥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支持和赞同**的意见,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拥护由**出来指挥红军。张闻天、周恩来等相继发言表示支持。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继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会后成立的**、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指挥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中央为统一军事指挥,确定由**、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6人组成军委主席团。

1937年初,王稼祥离开延安到苏联莫斯科治疗。出院后即接替王明任**驻共产国际代表。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到达延安。

1938年8月至1943年,王稼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中央对重大问题的决策。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央和**发出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号召。王稼祥亲自为军委和总政治部起草文件,并主持军委直属机关的精兵简政和大生产工作。

1943年3月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中央宣传委员会由**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由**任书记,王稼祥为委员。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王稼祥受中央委托,主持编辑题为《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的文件集。在王稼祥直接领导下,由邓拓主持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选集》。

1943年下半年,王稼祥旧伤复发,住院治疗,脱离工作。1945年4月,王稼祥在延安参加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稼祥身体状况不佳,赴苏联治疗。回国后历任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1949年2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王稼祥递补为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先后担任外交部第―副部长兼首任驻苏大使、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外事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常委等重要职务。1974年1月,王稼祥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王若飞】(1896.10-1946.4)贵州安顺人。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央训练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六大,后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央秘书长,1941年至1943年3月任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务研究室秘书。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11月起任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

1945年6月在**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周恩来一起作为**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人学习的楷模。

【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及文艺思想影响。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近代史学研究有较深影响。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

生平著作共62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42种。部分考证文章曾汇编为《观堂集林》。

【王铭章】(1893――1938.3.17)原**第41军中将代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四川新都人。

出生在小商人家庭,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

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争。1912年,转入保定军官学校,后肄业离校。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军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营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逐渐升职。1920年,川军整编,任第7师团长。1924年,升任川军第3师第25旅旅长。1925年,晋升师长。1926年,改任第29军第4师师长。1935年,第29军改编为第41军,任41军122师师长,授陆军少将。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请缨抗日。9月6日,在驻地召开抗日誓师大会。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10月21日,开赴晋东娘子关地区阻截日军西进。10月24日,在娘子关西南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日军展开遭遇战。26日,奉命保卫太原进驻榆次。日军在攻占华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图从南北同时进攻,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

1938年初,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41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41军开赴滕县。3月14日,日军以大炮、坦克、飞机向我阵地展开全线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拼死奋战,保住了界河阵地。次日为了防止敌军的包围,他抽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部队支援第一线的正面阵地,对滕县的西北进行了布防。敌人却以万余人的兵力直攻膝县城。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2000人,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困难很大。16日,日军开始用重炮向赤城轰击,并以飞机狂炸,城内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信念,决心死战。东关被敌炮轰开缺口,敌军涌入,我军集中两300手榴弹投去,敌人死50多人,如此反复多次进攻,敌死100多人,我军伤亡近百人。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敌人增涌3万多人,70多门山炮、野炮、战车四、五辆,对滕县县城进行包围。17日敌人以大炮飞机狂轰滥炸,使县城变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护冲锋,他指挥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惊险的肉搏战。在局势危急之际,他亲自登城督战,决心与城共存亡。日军从西城攻入,便率余部与敌巷战,寸步不让。在游战中,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为了不做俘虏,高呼“抗战到底”,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全体官兵拼死战斗,奋力拼杀。滕县保卫战坚持了3昼夜,阻滞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军,使鲁南各部队赢得了部署时间,为台儿庄大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为国捐躯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5月初,他的灵柩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时,万人空巷迎灵。**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迎灵公祭。**、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王玉兰】(1959――)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主要演员,也是中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及首届梅兰芳金奖提名奖获得者。

王玉兰1959年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77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校京剧表演系。工青衣,刀马旦。由于她天资聪颖,接受力强,且能刻苦勤奋,不断追求,毕业后即留于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先后主演了《红灯照》、《白蛇传》、《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三十多出传统剧目,颇受国内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喜爱。

王玉兰气质高雅大方,扮象俊美靓丽。演武戏技艺娴熟,开打炽热,唱文戏声情并茂,嗓音清甜,做工细腻,气韵出众。曾受业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蓉丽娟及梅派传人魏莲芳门下,学习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思凡》等剧目,演出效果不同凡响。1980年她以《霸王别姬》一剧参加比赛,获市表演一等奖。1982年她随团赴挪威、瑞典、芬兰、葡萄牙等国访问,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及新闻界高度评价。

1985年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青年京剧团工作,并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一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震惊香港观众,被誉为京剧女强人。1987年-1988年,她又随辽宁青年京剧团访问了苏、捷、保三国和意大利,亦是好评如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1年,她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在各级领导、组织的关怀下,在老师和前辈的悉心培养下,王玉兰更是如鱼得水,为她的事业发展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作为一名军人,她始终把自己放在一名战士和为艺术献身的地位上,曾经荣立二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1997年11月以《香江泪》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8月以《香江泪》荣获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1999年4月荣获第三届北京军区战友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11月8日荣获文华表演奖。1999年10月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以京剧《阅兵梦》荣获小品表演一等奖。1999年12月获北京军区第四届战友文艺奖表演二等奖。1999年以《香江泪》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王曾瑜】(1939―)上海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大学毕业后便分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宋辽金史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著作有《鄂国金佗(左禾右卒)编、续编校注》、《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宋朝兵制初探》、《宋朝阶级结构》、《金朝军制》,论文集《锱铢编》,历史小说《靖康奇耻》、《河洛悲歌》等。

近代名人还有著名学者,文学家王?运(公元1833――1916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浩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原生动物学奠基者王家楫;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世界电脑软件大王王嘉廉等......

当代著名王姓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王任享、王永志、王兴治、王哲荣、王玉明;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王仲奇、王思敬、王德民、王浚;

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王永炎、王琳芳(女)、王澍寰、王士雯(女)、王正国、王永炎、王忠诚、王振义、王威琪、王红阳(女);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王选、王越、王大珩、王小谟、王任亨、王子才、王天然;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王淀佐、王震西、王静康(女)王泽山、王一德、王国栋;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王光远、王梦恕、王三一、王家耀、王景全、王浩;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王涛(女)、王明□、王文兴;

工程管理学部王众托、王礼恒、王基铭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