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潘魏同脉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526

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毕姓潘氏与魏同宗。历史名人有: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宋初名将潘美;明代水利家潘季训;北洋军阀政府总理兼交通总长潘复;中国远征军中将师长潘裕昆;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中国会计学家潘序伦;哲学家潘梓年;心理学家潘菽;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潘汉年;民进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潘贵玉(女);作家潘宝玉、潘永修;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编审潘凯雄等。

第三十三章潘魏同脉

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毕姓潘氏与魏同宗。

寻根溯祖,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迁陕西兴平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潘国(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周文王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郡望、堂号

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大夫,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予公使太师,兼掌国事环列之尹。

【潘岳】(247-300)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潘岳墓在河南巩义。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宋初名将。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

初事周世宗柴荣,补供奉官,高平之战后,迁西上标门副使。后拥立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开宝3年(970),以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率十州兵攻南汉。9月,围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闻南汉援军将至,佯退20里,以奇兵于南乡(今贺县南信都)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遂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今广东韶关),以强弓劲弩破南汉军象阵,击败其主力10余万,克韶州。

4年2月,率军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北马迳,遣军夜焚其营,乘火急攻,俘斩万计,继趋广州灭南汉。授山南东道节度使。7年,任?州西南面行营都监,与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率军由江陵顺江而下攻南唐。8年正月,宋军进抵秦淮河,舟楫未备,率部涉水抢渡,会大军击江宁(今南京)城下的10余万南唐水陆军,杀获甚众,后与诸军加紧攻城,11月破城,灭南唐,以功擢宣徽北院使。

雍熙3年(986),宋与契丹岐沟关之战中,任西路军统帅,与副帅杨业,率军连克寰(今山西朔州东)、朔及云、应(今大同、应县)等州。7月,契丹军主力反击时,与监军王?不纳杨业建策,并强令其出战,又违约不予接应,致使杨业全军覆没。因罪削秩三等,后复官。淳化2年,加同平章事(宰相)。

卒年67,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2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开宝年间,封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追封晋平王。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东门大街人。

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未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

1913年1月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曾主持举办了山东首次物品展览会,为世人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次年任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兼山东水利局总办,驻济宁塘子街,主持制订了治理湖河的全面工程方案。1920年8月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

1926~1928年,曾任财政部长、国务院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后,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卸职后寓居天津,1936年病逝。

【潘矩楹】(1882-)山东济宁人。1907年任第20镇标统,后任第20镇39协协统。1911年被升任第20镇统制。1914年2月,任归化城副都统,7月任绥远都统。1918年任川湘赣粤四省经略使署参谋长。1920年任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高等顾问。1921年任北京政府航空署署长。1922年10月授矩威将军。后任张作霖的高级顾问。

【潘裕昆】(1906.8.4-1982)字孔希,湖南浏阳人。

少年时代,潘氏聪明过人,常与同辈议论国事,指点江山;少长,即奔赴南粤,投笔从戎。

民国14年10月至15年10月就读黄埔军校4期步兵科,与*同窗,后参加北伐战争。民国24年6月至25年7月就读黄埔军校高教班4期。民国26年9月至10月参加庐山军官训练班2期。民国27年8月至9月参加璐珈山军官训练班。民国30年3月至5月参加中央训练团。民国33年参加印度蓝加辎训班。

潘裕昆军旅生涯前后20余载,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团、旅师、军各级职务。民国29年4月任陆军14师少将步兵指挥官;民国30年3月任陆军第50师少将副师长;民国30年7月任陆军第五十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民国30年9月任陆军第50师少将副师长兼河口戒严司令;民国33年2月任陆军第50师少将师长(中国驻印军);民国36年4月任新1军第50师中将师长;民国36年4月任新1军第中将军长兼长春警备司令。

当年128上海事变后,潘部转战江淮,抗击日寇入侵。潘将军在战斗中英勇善战,不惧牺牲,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战功,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其多次负伤,身有多处弹痕伤疤。

1942年4月,倭寇由缅甸南部北进侵犯云南,妄图切断中国对外通道,并在仁安羌地区包围英军一部。挺进缅甸联合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即驰往援救,并一举粉碎倭寇的包围,解除英军之危。

参与是次战役的年青潘将军,战功卓著,令敌丧胆。战役后潘将军获英皇乔治六世C、B勋章。

1944年,中国远征军再次征缅,展开滇西缅北大反攻,联合美、英军队共同作战,潘部转战数月,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密支那争夺战,予顽敌以重创,取得密支那战役大捷后,3月与英军会师乔梅,1945年1月新1军与中国远征军西路军会师芒友,使南亚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为此潘将军荣获美国总统罗斯福所颁赠的美国自由勋章,其他所获勋章:

民国34年因缅北密支那战役获四等宝鼎勋章、美国立功勋章、美方银星勋章;民国35年获英方巴斯荣誉勋章;民国35年获34年国庆叙勋忠勤勋章;民国35年35年元旦获叙勋协胜利勋章。是中国国民革命军远征军主要军事将领。

1945年日军投降后,潘将军率部进入香港九龙区域参加了日军在香港的投降仪式,这应该是中**队在鸦片战争后第一次踏上香港故土。(有一说法是97回归才是)1946年,潘将军北调,次年接替孙立人将军升任新1军中将军长。

1948年,潘将军及新1军加入廖耀湘将军的作战兵团,在黑山、大虎山地区与**东北野战军展开辽西会战,后突围回湖南家乡。

潘将军因极厌国共内战,后避居香港,30余年一直关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曾参与安排卫立煌将军回国等统战活动,历史将永远记载潘裕昆将军对中华民族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潘将军避居香港后,与其他44位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反蒋拥护新中国。

1982年病逝,**中央统战部发唁电赞扬潘将军“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

潘将军现葬于家乡浏阳,**湖南省委统战部为潘将军树墓碑,中国人民解放军王震将军亲自为潘将军墓碑题字。

中华民国潘姓将领还有:潘国纲,字鉴宗(1882-1938),上将军衔。1917年率军北上讨阀张勋;潘佑强,字龙如(1900~)湖南湘乡人。河南省保安处处长,川湘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潘国聪(1900~1928)广西容县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3师第9团团长少将追赠中将;潘德立,字志仁(1899~)湖南湘乡人。军政部西北供应局副局长,陆军总部高参少将;潘耀年(1899~1952)广东增城人。教导旅旅长少将。潘学吟(1902~1930)广东新风人。国民党改组会会员,曾任军校政治部职员,1930年3月17日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于上海法租界。

【潘光旦】(1899-1967):上海宝山罗店镇人,字仲昂。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

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

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楹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楣”。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

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

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

1955年蒙冤关押达20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

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复生】(1908~1980)原名刘开浚,又名刘巨川。文登二马村人。

1931年于省立第一乡师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员。任学生自治会负责人,组织200余人的南下请愿团,遭到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血腥镇压,1932年3月被捕人狱。

1937年12月被营救出狱后,历任**胶东特委委员、**文荣威边工委书记、文登中心县委书记、山东分局秘书长、苏鲁豫区党委书记、湖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平原省和河南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全国供销总社主任兼党组书记、黑龙江省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东北局书记处书记、沈阳军区政委。因“文化大革命”中犯“左”的错误受到审查。

病逝后,1982年4月**中央同意黑龙江省委的结论:历史问题已经查清,没有问题;“文革”中的错误不做组织处理。

【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

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杭州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3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春之晨》,被誉为新中国新国画的前驱;《解放大西南进军》蔚为大观,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如《灵隐》、《开国大典》、《修建运河堤》、《下龙湾》等都有较强的时代感。1981年11月,浙江美术学院列馆专门展出潘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近60幅,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先后在《浙江日报》、《新美术》与《浙江中国画》上发表。其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心直口快的个性。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

【潘念之】(1902―1988),又名枫涂、湘澄,新昌石磁乡(今儒岙镇)石磁村人。

1919年,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思想激进,遭校方训斥,被迫离校。考入上海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去宁波崇德小学任教,组织雪花社,出版《宁波评论》。1923年,经张秋人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党员,先后任宁波团地委书记,主编《火曜》周刊。

1925年五卅惨案后,任上海闸北区团委委员,并在上海大学附中任教。1926年3月,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常务委员、组织部长,兼任**党团书记。1928年,遭国民党通缉逃亡日本,就学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1929年回国,在上海加入自由大同盟、“左联”、社会科学家同盟,一面进行反蒋民主活动,一面从事著述翻译。一?二八沪战后,先后去福建、河南、安徽、汕头等地教书。1935年重返上海,任天马书店编辑,主编抗日书刊,鼓动民众抗日。赴西南、西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科员,负责抗日宣传队工作。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以后又在上海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和上海法学院任教。

建国后,先后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中央华东局统战部政治处处长。1953年,受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1955年后,任华东政治学院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顾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政治学和法学研究,为我国政治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建设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被誉为法学、政治学领域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著述宏富,主要有《现代社会发展史》、《世界思想家名人大辞典》、《宪法论初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问题》等,主编《法学》杂志、《外国法学知识译丛》丛刊,领导并参与编写《法学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等。

【潘贵玉】(1946.8-)女,汉族,湖南安乡人。1984年入会,大学。现任民进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91年,历任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助理、长沙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1年至1993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1992年当选为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1993年至2001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7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2001年起任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任命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领导岗位上长期分管文化、科技、教育、计划生育、卫生、体育、妇女等工作,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主要著述有《中华生育文化导论》等。

【潘宝玉】笔名梦山、北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齐河人。

**党员。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6年入伍,历任电影组长、指导员、干事、教导员、舰队文化中心副主任,1996年调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任文学创作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长篇小说《庄重表情》,中篇小说集《小寒大寒又一年》,报告文学集《大舰航迹》,长篇纪实《发现青年》(合作)等。中篇小说《鬼船》及短篇小说《岛站新官》获全军第四、七届文艺新作品奖,参与5集电视专题片《军旅先锋》创作,获全军第十届优秀电视片系列一等奖,报告文学《旅顺往事》获海军金锚文艺奖,报告文学集《大舰航迹》获青岛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奖。

【潘永修】(1948.10―)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郓城人。.

1984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主要代表作品:《鲁西南的风》小说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1;《山东汉子》长篇小说,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8;《十年情书泪》长篇小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根在洪洞》纪实文学,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8;《乡村情感》散文集,新华出版社1999.10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编审。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经济日报社副刊部副主任,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副社长。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著有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专著、论文,发表出版研究论文若干。曾主编《2003中国最佳散文》《2003中国最佳随笔》《全球经济大盘点丛书》等。

现代名人中,中国工程院潘姓院士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上海交通大学潘健生;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潘君骅;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潘镜芙、潘云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潘垣;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辐射防护技术潘自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土木工程、水力发电潘家铮;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浙江大学潘云鹤;能源与矿业学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