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几经沉浮威武不屈的唐宰相――魏元忠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30

魏元忠,名真宰,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庶民出身,初为太学生。先后相武则天(公元684至705年)和唐中宗李显(公元707年),几经沉浮。平定徐敬业之乱时,元忠为监军,表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后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独不附二张。狄仁杰死后,魏元忠为相。在周兴、来俊臣得势的时候,他三次被诬陷遭到流放,有一次差点被处死。但始终没有屈服过。魏元忠至中宗时已是三朝元老,更以清严著称。后任陇右道、萧关道、灵武道诸军大使,抵御吐蕃和突厥。景龙4年(公元710年),中宗追赠宰相魏元忠为尚书左仆射,封齐国公。

魏元忠,名真宰,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庶民出身,初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频犯塞,他赴洛阳上封事,唐高宗李治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从此步入仕途。

武则天(公元684至705年)时,在平定徐敬业之乱时,他作为监军,表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后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独不附二张。

先后相武则天(公元684至705年)和唐中宗李显(公元707年),几经沉浮。

神龙2年(公元707年),他和武三思等编撰《则天皇后实录》20卷,编次《文集》120卷,中宗称善,赐物千段,并封其子魏卫为任城县男。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记载:元年(700年),宰相魏元忠因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被贬为高要(今广东肇庆)尉,司礼丞高戬、凤阁舍人张说都因此事受到牵连,也被流放到岭南。魏元忠素以忠正著称于世,因此王?上奏武则天,为魏元忠申辩。凤阁舍人宋?急忙相劝:“魏公且全矣,子须威严而坐理,恐子之狼狈也。”王?大义凛然地说:“魏公忠而获罪,?为义所激,颠沛无恨。”王?的一席话使宋?非常惭愧,自愧不如,慨叹道:“?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负朝廷矣。”

狄仁杰死了以后,魏元忠当了宰相。那时候,武则天宠幸两个官员,叫张昌宗、张易之。这两个人权势大得不得了,满朝文武官员见到两张,都让他们三分。可是,宰相魏元忠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魏元忠是个有名的硬汉,在周兴、来俊臣得势的时候,他三次被诬陷遭到流放,有一次差点被处死。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过。后来他担任洛州刺史的时候,张易之的仆人在洛阳大衔上仗势闹事,欺压百姓。洛阳官员因为闹事的是张府里的人,不敢奈何他。这件事传到魏元忠那里,魏元忠把那个仆人抓了起来,一顿板子打死了。

魏元忠做了宰相后,武则天想把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任命为长史,一些大臣迎合武则天的意思,都称赞张昌期能干。魏元忠却说张昌期年青不懂事,干不了这样的大事。这件事就只好搁了下来。

为了这些事,张昌宗、张易之两人把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计想把魏元忠除掉。他们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

武则天一听就火了,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准备亲自审讯,并且要张昌宗他们两人当面揭发。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部下官员张说(音yue),要张说作伪证,并且说,只要张说答应,将来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魏元忠说什么也不承认有这回事。两人争论了半天,没有结果。张昌宗说:“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说过这些话,可以找他来作证。”

武则天立刻传令张说进宫。跟张说一起的官员听说他要上朝作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官员宋?(音jing)对张说说“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为这个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脸上也光彩。”

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说:“不要玷污你的历史,连累后代子孙啊!”

张说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两张的权势,思想斗争得挺厉害,头上直冒汗,听了宋?他们的一番话,才觉得胆子壮了些。

张说进了朝堂。武则天问他说:“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

魏元忠一见张说进来,就高声叫起来说:“张说,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人吗?”

张说回过头来哼了一声说:“魏公枉做宰相,竟说出这种不懂道理的话来。”

张昌宗一看张说的话不对头,就在旁边催促他,说:“你别去管他,快来作证。”

张说向武则天说:“陛下请看,在陛下面前,他还这样胁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了。现在我不能不实说,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罢了。”

张昌宗一见张说变了卦,气急败坏地叫了起来:“张说这小子是魏元忠的同谋犯。”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听了张说的答话,知道魏元忠的确冤枉,但是她又不愿给张昌宗他们下不了台阶,就骂张说说:“你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说着,就命令侍从把张说抓起来。以后,武则天又派人审讯张说。张说横下一条心,咬定他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谋反的话。

长安3年(公元703年),宰相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为张易之兄弟所构陷,下狱将被处死,正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朱敬则,在众宰相无人敢言的情况下,“独抗疏申理”,使之“乃得减死”。

武则天没有抓到魏元忠谋反的证据,但是还是撤了魏元忠宰相职务,又把张说判了流放罪。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她的侄儿武三思和张昌宗、张易之勾结起来,把持政权。

宰相张柬之和一些官员趁武则天病重,夺取禁卫军军权,把两张逮捕起来杀了,迎接唐中宗复位。

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皇位,国号也改回为唐,但政局显然比武周时期乱得多。

魏元忠至中宗时已是三朝元老,又是李显在东宫时所倚重之人,往日更以清严著称,许多人都将肃政的希望寄托在魏元忠上。

魏元忠先后任陇右道、萧关道、灵武道诸军大使,抵御吐蕃和突厥。“元忠在军,唯持重自首,竟无所克获,然亦未尝败失。”也许是魏元忠不再愿意去当那只供人熬汤的鹿,也许他真的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争斗,从而选择了激流勇退。但是,争斗却没有忘记他。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魏元忠因受太子重俊一事牵连,多次被宗楚客等人劾奏,下大理寺狱,先贬渠州司马,再贬务川尉,行至涪陵而卒,时年70。

景龙4年(公元710年),中宗念其功,追赠宰相魏元忠为尚书左仆射,封齐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