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国两院魏姓院士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09

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核物理学家、数学物理学部院士魏宝文;南京大学教授、声学家、数学物理学部院士魏荣爵;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技术科学部院士魏寿昆;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魏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学教授、肿瘤治疗及肿瘤免疫学家、生物学部院士魏于全;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学部院士魏江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空间物理学家、地学部院士魏奉思。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总参测绘研究所研究员、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魏子卿;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魏正耀;福州大学原校长、教授、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魏可镁;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魏敦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魏复盛。

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

1数学物理学部

01【魏宝文】

核物理学家。河南禹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获多项重要成果。80年代末,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开拓了我国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新领域。主持实施了发展先进的ECR离子源计划,显著改进了加速器的性能。90年代中,提出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和续建冷却存储环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完成了概念性设计,现已批准立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2【魏荣爵】

声学家。湖南邵阳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运用分子的驰豫吸收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低频声波在水雾中的反常吸收,指出声能耗散原因并得出水雾吸声普适公式。首创雾滴计数器。首先开展语言声学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现场语噪声方法测量汉语平均谱。对分子声学、微波声学、低温声学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985年以来在水槽孤子及混沌的研究中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技术科学部:

03【魏寿昆】

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天津市人。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从事高等教学70年,培养了大量的冶金人才。在冶金热力学方面造诣较深。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冶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多次获奖。。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生物学部:

04【魏曦】(1903.12.25-1989.5.20)医学微生物学家。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湖南巴陵(今岳阳)人。

1921-1925年先后在雅礼、金陵大学和湘雅医学院学习。1933年上海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入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3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1939年回国。历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大连医学院教授兼系主任,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82年加入中国**。是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民盟第二至四届中央委员、顾问。长期致力于回归热螺旋体、支原体的研究,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和微生态学学科奠基人。30年代培养出斑疹伤寒立克次疫苗,获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奖励;对“二战”期间滇缅英军中流行的“不时热”经确证为恙虫病,获哈佛大学考察团授予的战时学术性功绩勋章;抗美援朝期间从美军投掷细菌武器中分离出鼠疫和霍乱菌,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和中国国务院奖状;50年代提出了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概念并率先开发了生态制剂,促进了“微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从事诸多动物源病──人兽共患病调查研究,在中国首次判定弯曲菌。主编有《钩端螺旋体病学》、《医用立克次体学》等;撰有《“促菌生”在菌群调整疗法中的作用》等论文100余篇。

05【魏于全】(1959.6-)四川南江县人。博士,教授。

四川大学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治疗及肿瘤免疫学家。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学教授,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研究了利用主动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将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还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诱导及增强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发现了阻断HSP70表达,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七、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委员,《癌症》杂志副主编,StemCellandCellularTherapy副主编、《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委、《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特邀审稿人。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6【魏江春】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陕西咸阳人。

195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62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苏联生物科学副博士。1995年获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他对中国地衣分类与区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世界范围石耳科研究中,以多性状综合分析法论述的新二属系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并被收入1993年《世界子囊菌系统大纲》及1995年《世界菌物辞典》。通过石耳科地衣真菌核rDNA的序列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新二属系统。著有《亚洲石耳科》及《中国地衣综览》等专著。《西藏地衣》作为青藏高原大型系列丛书之一获中国科学院1986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参加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及主持南极

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分别获国家海洋局1996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发起并组织协调全国泡子植物学家进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4册。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地学部:

07【魏奉思】(1949.11-)空间物理学家。四川省绵阳人。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世界空间环境协调研究与培训中心执委会委员,国际日地系统气候和天气计划/空间天气专题委员会委员。

从理论上得到了行星际激波在非均匀的运动介质中传播的解析解,预言太阳耀斑产生的激波可以传播到10〜20AU以远而衰减不大,此结论为后来飞船观测所证实。提出耀斑激波传播的三维非对称物理模型,其结果可以解释相应地球物理效应的非对称性。发现行星际扰动在传播过程中将向赤道低纬电流片方向偏转、会聚,电流片阻碍行星际扰动的跨越传播,导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同侧效应。提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大科学工程,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正式批准立项。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1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01【魏子卿】(1937.4.15-)河南省睢县人。总参测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专业委员会委员。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1981任副研究员,1984-1986年在美国俄州大学进修卫星大地测量,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的重大课题攻关,是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世纪70年代初,魏子卿主要研究海上大气折光修正,为远程导弹外弹道测量再入段提出折光修正公式和修正方案。此项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魏子卿主要主持或参与我国卫星大地控制网的设计和布测。1975年他攻关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取得了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这一转换参数的获得,标志着我国卫星大地测量事业开始走向应用阶段。1978年,他提出建立全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的建议和设想,创立了多普勒定位的数学模型和平差方法,研制出能够进行分期、分地区处理,具有重点定位和整体平差等多种功能的短弧和半短弧平差程序,园满地获得了全国卫星多普勒观测数据的平差成果。这项成果填补了我国测绘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达到了国际80年代的水平,莸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他提出并担任建立全国规模的GPS大地网课题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究出大规模GPS大地网严密平差方案,应用这一成果对我国GPS一级网观测原始数据进行了整体平差。结果表明:用广播星历处理的相对精度达到万分之一;用精密星历则优于万万分之五;地心坐标的精度达到分米级。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地心坐标系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大地测量领域应用GPS定位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魏子卿,尽心尽力,从不松懈,为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GPS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多普勒网短弧法平差》、《GPS截波相位测量中电离层影响改正》等。

02【魏正耀】

(1936.3.30--)信息技术专家。1936年3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慈溪市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任总参第58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学术造诣深,主持完成多个研究项目,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1985年、1998年、1999年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03【魏可镁】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原校长魏可镁教授,1939年出生于日本九州。二战爆发,在日华侨生活艰难,再加上民族歧视、凌辱,能回国的华侨都回到自己的祖国。1944年底魏可镁的父亲带着妻儿举家回到中国。

1965年,魏可镁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通过国家日语统考,派往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化学技术研究所作访问研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研制出活性高、选择性好的催化剂,在申报专利时,他的导师把他的地址写成“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内魏可镁”,此时魏可镁就直截了当地向导师提出:“沂侵泄?耍?枪?衫醋鞣梦恃芯浚?绱松瓯ǎ?也痪统闪巳毡救肆耍俊痹谒?岢窒拢???樯现沼谛瓷狭恕爸谢?嗣窆埠凸?V荽笱?嚎擅尽薄;毓??个月,导师找他谈话:“你是否留下来工作,请考虑,若愿意,马上去办手续。”他当时也认真地考虑过:“我生于日本,语言、生活都很适应,而且这个所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优厚,留下确实容易出成果。”但他选择了回国。

魏可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他后来的话说:“回国十几年来,带领我的同事继续在氨合成和变换催化剂上努力拼搏攻关,完成了5个催化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其中3个催化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奖,为国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还投资5356万元,由我负责筹建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它是我国化肥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同时还培养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精干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和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近几年还有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和第二代氨合成钌系催化剂的研究,又获得突破性进展,已通过技术鉴定,正在组织中试产业化推广。”

祖国和人民给他系列的崇高荣誉:1997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得全国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200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还当选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魏可镁所以能获得一个又一个难得的重大成就,正如他发自肺腑之言:“凡是要干出一番事业,都必须有拼搏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他做什么工作,职位多高,必须要有为国家奉献,为事业拼搏的精神。”

40年如一日,魏可镁的科研历程,正是拼搏奉献的历程。从1972年以来,他一心扑在科研上,几乎没有节假日,家仅是吃饭、睡觉之处。尤其是氨合成催化剂研究需要摄氏1800度熔融,还原活性测试需5天5夜的连续倒班,人手少,白班上完又上晚班,经常连续工作十几小时。一个催化剂研制成功要进行数百个催化剂样品的制备,还要大量基础研究,进行催化剂的组份、制备工艺、结构、性能之间关系规律的探索。每研发成功一个新催化剂实现工业化,必须要4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

新催化剂的研制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技术,而且需要产学研紧密结合。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催化剂的研制和工业化上,与催化剂形影不离,经常是连吃饭走路都想着。有一次他闹了个笑话,午睡起床想着催化剂之事,就匆匆赶去实验室,当他走到化工楼楼梯一半时,周围老师哈哈大笑,他随大家目光一看,才发现自己一脚穿拖鞋,一脚穿凉鞋。

由于长期科研的劳累,1995年9月他被诊断得了鳞状鼻咽癌。这消息对他犹如一声晴天霹雳。住院期间他上午做辐射治疗,下午仍照常到实验室,两个半月照射了7200伦琴,体重减轻了10斤,口腔干燥,一夜要喝七八次水,味觉都没了。在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下午到实验室。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就是在他住院期间亲手写成的。福建省领导专程到福州大学探望他,到家里扑了个空,没想到他还在实验室忙碌着,省领导又敬佩又心疼。这正如魏可镁所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奋斗不息,拼搏不止。”

40年来从事化肥催化剂的研究开发,魏可镁认为从事应用性研发就必须转化为生产力,否则就没有意义。正是由于他及同事们孜孜不倦的奋力追求,才使他们的科研成果百分之百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04【魏敦山】

(1933.5.30-)建筑设计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为我国建国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二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同时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一的最年轻建筑师同时载入该建筑史册。在国外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2000年获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12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

05【魏复盛】

WeiFusheng(1938.11.9-)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

魏复盛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的研究方向是:1、环境化学;2、环境污染与健康;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

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80年代中期领导并组织了全国按照“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统一验证和标准化,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此两项也获得部级进步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部级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