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魏杰出专家科学家②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96

人是知识的载体,科技与人才,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创建和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魏姓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杰出专家、科学家,他们是(13-23):海军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元良;黑龙江省文博专家组成员,研究员魏正一;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魏宜瑞(女);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首批“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魏俊华;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魏文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委员、推进系统产品首席专家魏延明;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悦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魏文博;遥感卫星一号总设计师,卫星专家魏钟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魏炳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主任设计师魏玉清(女)。

13【魏元良】1931年生,江苏常州人。**党员。

1956年毕业于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历任海军医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研究课题有“急性潜水减压病加压治疗表的研制”、“中药辅助治疗脊髓型减压病效果观察”、“48~66米氧气潜水水面减压表研制”、“12~60米潜水标准减压表研制”、“海军潜水员无菌性骨坏死调研”等。

参加全国重大潜水工程医务保障有勘察跃进号潜水医务保障、南京市长江大桥工程48~66米空气医务潜水保障、上海第一条越江隧道高气压医务保障、打捞“阿波丸”工程48~70米空气潜水医务保障、几起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型减压病抢救工作等。

曾参加《潜水医学》部分编著,并为《氦氧潜水医学理论》编写讲义,另有《中药辅助治疗脊髓型减压病的效果》、《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型减压病病例报道》以及在有关课题论文计38篇。教学工作上参加国内潜水军医学习班和潜水主治军医学习班教育工作和对阿尔巴尼亚、朝鲜潜水军医留学生教育工作等。

“军事潜水医学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获国家级进步一等奖,另有4个课题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曾抢救急性低血容量休克型减压病成功,受到海军后勤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通报表扬。

14【魏正一】1936年出生,黑龙江省文博专家组成员,研究员。1961年兰州大学毕业,分配到博物馆工作。曾负责发掘和修复、装架恐龙、猛犸象、披毛犀、王氏水牛等大型古动物化石骨架13具,现分别陈列在武汉、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博物馆,曾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博物馆中这类展品的空白。

曾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哈尔滨优秀科普作家”称号。

15【魏宜瑞】女,研究员。1945年出生,山西天镇人。

1967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现任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是山西省流动电脑培训中心教授。

从事农业科技、科技情报研究、管理工作14年,198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家科委表彰奖励。

1987年至今从事软科学研究。承担10多项软科学课题,其中“七五以来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实施情况考察分析”等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等4项已通过专家评审。《山西省九五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已编入国家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工程》一书。

参加完成的“太原市南城区科技引导社会发展实验区规划”和“山西省忻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通过了省级验收并被确定为省级实验区。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了90多篇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论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会上发表,其中《对发展信息咨询业的若干建议》、《把软科学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等3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或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欠发达资源型地区对知识经济的应战》入选并于1999年参加了“第一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共有19篇论文获奖,被国家有关部门选入出版著作20篇。参加《科技兴晋的战略与抉择》等书的编辑出版工作,1987~1991年,编辑《山西科技》(原《山西科技研讨》)16期、编印《研究与参考》76期,并完成有关内部资料70多万字。

16【魏俊华】1961出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梅岭化工厂厂长,曾任梅岭化工厂技术科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常务副厂长兼研究所所长、厂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

2001年被聘为“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0年,魏俊华被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2年被国防科工委批准为第一批“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因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有突出贡献,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7【魏文彦】男,1938年生,四川泸县人。

1957年毕业于泸州化工学校。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六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化工部硫酸磷肥设计技术中心站技术委员等职,现任成都西星化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磷肥工业协会顾问。

60年代研制成功“浓酸矿浆法”制过磷酸钙新工艺,彻底消除了矿尘对工人身体的危害,并使装置投资降低20%以上,已在国内普遍推广;80年代研制成功“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磷复肥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90年代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扩大试点工程中任技术负责人,该项目已全面达到预期要求,通过国家验收,为普遍推广提供了重要经验。

1984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与“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被国家化工部授与“全国化学工业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被国家国务院授与“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与“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

18【魏延明】(1965.10-)研究员。

1983年7月高中毕业于广灵一中67班,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研究生毕业,获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工学硕士学位,并分配到502所推进中心从事卫星推进系统的设计工作,2003年起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推进系统主任设计师并获得三颗卫星的连续成功,2004年起担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主任设计师,2005年担任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月球着陆器》推进系统论证责任专家。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委员、推进系统产品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推进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先后获得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完成多份国防科技报告。

19【魏悦广】(1950.1.21-)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92年6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6月~1994年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1995年1月~1998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1998年8月~2000年8月: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0年8月~2001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2001年3月~2002年7月: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2002年8月~2002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客座研究员2002年11月~今: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固体力学研究方向:1材料微尺度力学理论、实验和尺度效应研究;2微米/纳米厚度薄膜脱胶的机理研究;3离散位错理论和方法研究;4微尺度力学反问题;5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及应用研究;6裂纹起裂及扩展的弹塑性断裂准则研究;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压缩细观弹塑性失稳研究;8固体材料结构的弹塑性失稳研究等。

社会任职:★学术及学术团体任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固体力学学报》副主编;《力学学报》常务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力学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及荣誉:★科研成果获奖:研究项目“裂纹顶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和断裂准则”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5,第3完成人);★荣誉与奖励:1993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颁布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ScottMao合作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B类)2006年2月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全国100篇)--文章代表论著:发表学术论文120篇,代表性论文36篇。

20【魏文博】196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金属与非金属物探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感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球科学>>、<<现代地质>>、<<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编委。

长期从事勘探地球物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主要从事电磁探测、深部与海洋地球物理方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还从事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

关于青藏高原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上发表3篇论文。经查询,该项成果至今被国内外重要刊物的文章引用次数已超过120次,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并被教育部列为“九.五”高等学校“211工程”建设标志性成果的范例。该项成果还入选“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主持完成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820-03-04)”属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这方面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这项先进探测技术的国家之一。主持完成的“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物性结构特征,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讨论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演化机理,建立中国大陆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华北地区油气、矿产资源的成、藏规律,研究华北地震发生机理,防震、抗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持的大型研究课题有:1、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2、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3、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研究项目: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电磁成像技术。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地区现今岩石圈导电性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的研究。

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共29项。获原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1【魏钟铨】遥感卫星一号总设计师,卫星专家。

1958年,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凭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凭着年轻气盛,敢于向权威挑战。从事微弱信号检测研究时,从理论上独立证明了梳齿滤波、同步积累和相关接收不能重复使用的等价性。1959年,魏钟铨被中科院推选参加全国群英会。经他研制的电子管计算机,实现了数字式相关接收器的功能,被列为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1964年魏钟铨被中科院评为中科院系统先进工作者。1961年,出席了中国共青团九大,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了**的亲切接见。1965年,魏钟铨被确定协助我国著名测控专家陈芳允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方案论证工作。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世纪80年代,魏钟铨转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线上,担任该星的总设计师。1997年6月12日,将我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送入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魏钟铨担起遥感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的重担时,把质量看作研制工作中的头等大事。2次排险,确保卫星上天。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全天时遥感卫星,创下了国内同类卫星技术水平上的许多新高。遥感卫星一号首星成功以后,又担任了又一个新型号卫星的工程总师。

22【魏炳波】(1964.4.12-)山东惠民县人。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我国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3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系,1986年在东南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2006年3月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2007年10月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学术兼职: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学科评委(1996-2000),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1996-2000),国家教育部理科材料科学教学指导委员(1996-2000),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95-199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学报》编委,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系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研究、金属快速凝固研究和液态物理研究。根据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发明了一种以电磁悬浮和超高真空技术为必要条件、以深过冷为充分条件的空间快速凝固地面模拟方法,并且研制成功相应的实验装置。对液态金属深过冷与快速凝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50余种液态金属达到的过冷度创同类材料国际最高水平。在国际上首次证明深过冷条件下二元共晶普遍发生"层片共晶--不规则共晶"生长形态转变,提出了不规则共晶快速生长的理论机制。在国际上首次使极难过冷的Ni-Al、Fe-Al和Ti-Al合金获得深过冷,并测定出NiAl、FeAl和TiAl等化合物生长速度随过冷度的变化规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熔点偏晶和包晶合金深过冷,并实现了枝晶生长速度达115m/s的超快速凝固。建立了单轴式声悬浮的声辐射和入射声场的边界元算法,揭示了结构参数和物理参数与声悬浮力和悬浮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悬浮能力和悬浮稳定性,在国际上率先悬浮起密度为18.9g/cm3的钨饼和密度为22.6g/cm3的铱球。因为自然界中已没有比铱更重的物质,可以认为该项成果已创声悬浮能力的世界之最。

取得国际先进水平成果8项,发表论文150篇,获得专利8项。1990年获世界著名的德国洪堡基金,1993年获《金属学报》一等李薰奖,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2项。1998年评为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3【魏玉清】(1941.1-)女,高级建筑师。山东益都人。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主任设计师。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室内装饰学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曾在黑龙江省林业厅设计所、铁力林业局基建工程处任职,长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小区规划设计工作。完成哈尔滨市民族文化宫、哈尔滨市图书馆、齐齐哈尔市鹤城宾馆等数十项工程设计。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优秀建筑创作奖各1项。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