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魏当代学者教育家12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487

他们曾燃烧自己的灵魂、血肉和情感,投身教育事业。{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他们是(103-113):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魏太保;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魏聪桂;中大经济地理教授、博导,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魏清泉;全国指挥仪专家、高级工程师魏煌而;西北轻工业学院教授、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魏世林;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魏世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专家组成员、硕士,教授,注册咨询工程师魏秀芬;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魏文博;原湖南省立通信教育馆馆长魏先朴;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婷(女);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魏贤勇。

103【魏太保】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1988年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硕士学位,2003年在上海高校及中科院机构的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以及超分子化学研究工作。现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已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5),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4,1998,2006),三等奖2项,连续四届西北师大“双骨干”津贴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论文6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兰州市科委攻关项目1项。本人10余年来主要面向农业,采用相转移催化、微波辐射、无溶剂合成等机合成新技术,通过设计和合成具有研制和开发能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效低毒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以期为农业生成服务。其中,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OE1已转让,产品投放市场。截至2006年,共主持省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104【魏聪桂】(1936-)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广东五华县横陂镇人。

1958年水寨中学高中毕业。1963年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升为研究员。1970年起任中大昆虫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协助所长蒲蛰龙(中国科学院士)主持全面工作。该所成为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任中国科技开发和企业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多次被国家和省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获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奖。

105【魏清泉】(1946-)中大经济地理教授、博导,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广东五华县横陂镇人。

中山大学毕业。曾在五华县委报道组工作,后调任南方日报记者,中大经济地理教授、博导。广州市政府政策咨询顾问,省房地产研究协会副会长,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106【魏煌而】(1935-)全国指挥仪专家,广东五华县横陂镇崇文村人。

第一炮兵学校毕业。历任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郑州高炮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著名全国指挥仪专家,大校军衔。事迹载入《全军名师录》。

107【魏世林】(1939-)西北轻工业学院教授、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合江人。

1961年9月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皮革及鞣皮剂工学专业。同年10月被分配到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化工一系皮革教研室任教,1970年学院搬迁到陕西咸阳,易名西北轻工业学院,继续从事皮革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校期间历任皮革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皮革工程系副主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普通高校皮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务。主讲了动物皮层胶原化学、生皮化学及组织学、制革工艺学、皮革工厂设计原理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9年退休后,在一些制革厂从事制革生产技术工作,2002年至今,在河北东明皮革有限公司、河北东明牛皮制革有限公司、河北省皮革研究院担任技术顾问,从事制革工艺技术研究工作。曾获得荣誉: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12月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证书。2009年,被评为皮革行业科技先导。

108【魏世宏】(1954.8-)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咸阳市人。

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9月入党,1977年12月毕业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获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在部队工作期间,历任战士、文书、学员、教员、干部处处长、系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9年转业到重庆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任副主任,2000年5月任侨办主任。2005年8月任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109【魏秀芬】(1965.6-)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专家组成员、硕士,教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类)。天津市人。

**党员,曾任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主任、农业经济教研室主任,现为天津农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天津农学院学报编委会委员,欣农网特约专家,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专家组成员。1982年9月―1989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2002年1月―2002年5月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进修学习。自1989年7月在天津农学院工作以来,曾讲授过《财务会计》、《生物统计》、《农业统计学》、《管理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农业技术经济学》和《投资项目评估》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及管理。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4部,参译教材1部,主持或参加课题20余项,科研获奖6项。

110【魏文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感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球科学>>、<<现代地质>>、<<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编委。

长期从事勘探地球物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主要从事电磁探测、深部与海洋地球物理方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还从事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

关于青藏高原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上发表3篇论文。经查询,该项成果至今被国内外重要刊物的文章引用次数已超过120次,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并被教育部列为“九.五”高等学校“211工程”建设标志性成果的范例。该项成果还入选“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主持完成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820-03-04)”属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这方面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这项先进探测技术的国家之一。

主持完成的“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物性结构特征,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讨论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演化机理,建立中国大陆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华北地区油气、矿产资源的成、藏规律,研究华北地震发生机理,防震、抗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正主持的大型研究课题有:1、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2、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3、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研究项目: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电磁成像技术;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地区现今岩石圈导电性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的研究。

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共29项。获原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11【魏先朴】原湖南省立通信教育馆馆长。湖南长沙人。

1941年8月―1942年1月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继任湖大特科主任,湖南省立通信教育馆馆长。

112【魏婷】(1966-)女,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1983年到1990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和数学所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7月分配到兰州大学数学系工作,2002年去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期间,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工作期间为本科生开过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程,优化方法与应用算法,高等数学,数值分析,数学分析及反问题选讲等课程。曾连续四年组织和培训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的参赛队员,并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1998年度的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为《兰州大学数学模型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魏婷从事的专业是应用数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偏微分方程,目前着重研究偏微分方程中的反问题的正则化计算方法。1999年至2007年间,先后三次在香港城市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与香港学者Y.C.Hon教授,日本国际著名反问题研究专家M.Yamamoto教授和复旦大学程晋教授等开展偏微分方程反问题,主要是椭圆方程和抛物方程的Cauchy问题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2002-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为《逆热传导问题与椭圆方程Cauchy问题的正则化新理论和新方法》。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2006年度的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113【魏贤勇】(1958.4.18-)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徐州市人。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1月至1987年3月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进修;1987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化学能源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3月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4月至10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外籍研究员;1993年2月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1997年9月起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起任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8年9月至11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东北大学反应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作为韩国政府Brain-Pool项目邀请的高级访问学者在韩国化学研究院化学技术部从事研究工作。学术兼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化学工程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973计划复评会评审专家、一碳化学与化工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精细化学品化学学科组委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资源加工与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和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西安科技学院客座教授、黑龙江科技学院特聘教授及《燃料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攻研究方向是煤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高附加值利用。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用可分离和非破坏性的方法研究煤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建立分子煤化学理论体系的构想,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解决煤化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世界难题。

1993年以来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IET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煤炭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基金、煤炭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作为课题组长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专项经费资助课题在最近的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现在承担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973计划项目各1项。

近10余年来在煤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发表论文243篇,其中39篇被《SCI》收录,34篇被《EI》收录,11篇被《ISTP》收录。在已收集到的121篇文献(作者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土耳其、西班牙、美国和加拿大的专家学者,其中37篇被《SCI》收录)中,魏贤勇的主要论著被引用202次,其中被《SCI》收录的文献引用68次。

于1995年被遴选为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并获第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三等奖并入选煤炭系统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997年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获第二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学校“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2002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并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9年10月26日荣获2009年度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优秀导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