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阿呆的家
作者:如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10

凌山河并没有在丈母娘家待太久,不等晚饭开始,就匆匆忙忙的回家了,并不是有急事,而是按当村里的规矩嫁出去的媳妇大年初一是不能在娘家待到掌灯的。

古怪的规矩到处都是,怪不得毛主席他老人家要“破四旧”呢,有些毫无依据的东西确实应该早点摒除了。

不过压岁钱的规矩还是要留着的好,不仅能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能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今年凌振从舅舅、舅妈手中还是各收获了20块“巨款”的,就连姥姥也破天荒的给了10块,要知道这时候农村的压岁钱一般只是三块五的,再加上他爷爷给的10块,小家伙从四个人身上就收到了60块,收获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不过也难怪大人们给得多,家里就这一个小家伙儿不给他给谁?可换个角度讲他的压岁钱总数也就止于此了,能给的人太少了。

终于度过了第一个新年,这段时间,虽然凌振没少出没于池塘沿岸,巨蚌依然没有给他任何的机会,好在还有三四年的时间供他挥霍,否则他早就拿还未捂热的压岁钱,跑去供销社买网狂撒了。

大年初一正是孩子们玩鞭炮玩的最疯的时候,孩子们为了玩的过瘾把整鞭爆竹缠在一起的“念儿”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的拆开来,一个一个的点着放。让大人们走在路上都要随时保持戒备,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跑出个小家伙儿把手里的“炸弹”点燃后扔过来,虽然不会扔到身上,但有时也会吓出一身冷汗。孩子才不管你是谁,扔过之后立刻跑掉让你连人影儿都找不到。

不过今年凌家三口走在路上受到的骚扰明显减少,虽然孩子不太怕大人,但是凌振对这些小鬼头们还是有一定震慑作用的。

凌山河并没直接回家,而在村中那绕也绕不开的小卖部里买了一个匣子、两瓶酒,准备去邻居赵德福家看看。

小卖店里,凌振并不屑于像其他小孩子一样趁机拉着父母要东要西,只是静静的跟在父母的身后。夫妻俩对小家伙儿这点还是相当满足的,都认为养了个懂事的好儿子,当然奖励也是不少的。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个个家庭都直接由小家伙的名字命名,所以互相称呼起来都是“凌振家”或“小二家”之类,但这和大人的划分并不相同。

不过他们的叫法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放大,也是以他们的朋友命名的完全不管长辈,所谓的赵德福家也就是凌振他们口中的阿呆家。

阿呆的父亲叫赵德福,性格勤劳肯干,工作上却是个敢打敢拼的人。20岁出头时有幸接了他父亲的班儿,现在在乡里一家建筑厂上班,还当了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也算见了些世面。不过在凌振的记忆里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一直在那里干下去,而是两年之后自己成立了建筑队,然后一步一步慢慢的搞起了房地产,最终成为了远近知名的农民企业家。

顺便解释下“接班儿”是那个时候工厂非常流行的用人政策,在工人到达退休年龄期之后,就会找工人的直系亲属来工厂工作,补充这个名额,自然是优先做上一代擅长的工作,即使做不了也会在场内调剂到其他部门工作。就算是什么都不会做,只要人品合格的话也能做看看大门、接接电话之类的工作。

“接班儿”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被接班者的赡养,那时的农村不赡养老人是要受全村百姓唾弃和鄙视的。

这个政策是当初工人们的福利,不过也让农民们进工厂的机会变得更小,赵德福算是极其幸运的,能有个工人阶级的父亲,当然他能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获得接班权,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接班后的赵德福依然是个孝子,对父母也是千依百顺,不过此时他家的老爷子已经先一步走了,健在的只是家族的缔造者李老太太。

李家老太太是村里的传奇人物,也是她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英雄”,李老太太60岁不到身体还算健康,没病没灾。她的英雄形象体现的方向比较特殊,那就是生孩子。也许很多人认为生孩子没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会。但生到她老人家那样还是比较稀少的,也就是政府没有像苏L政府那样生育10个以上儿女,曾与“英雄母亲”的勋章,否则老人家拿一个或两个还有待商榷。

老人家那个年代婴儿死亡率和现在比也是恐怖的,以1953年杭州市区为例婴儿死亡率高达51.6‰,可李老太太最后“清点”她自己亲生的且活下来的儿女达到了13人。长女和最小的儿子年纪相差二十几岁,尤其是最后几年,婆媳一起待产的场面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成为了村里最为“壮观”的景象。

据说在那动荡的年代老太太由于孩子太多,每天晚上睡觉前是要按年龄点名或报数的,否则万一有个“缺勤”、“旷工”之类的,问题就严重了!

虽然现在老太太的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分地居住了。可逢年过节,还是会回家看看的。凌山河一踏入赵家大门,立即受到的热烈的欢迎,李家众多的兄弟姐妹再加上女婿、儿媳的加盟,凑上一群小家伙作为后备,在人数是多到数不清的。

凌振和他们家做了那么久邻居,虽然混了个脸儿熟,但还是认不全的。就连凌山河对他们家的弟兄排序也是十分头疼的,凌振甚至怀疑阿呆就是强记一些家人的信息,才被搞成这样的。

李老太太一生最得意的莫过于这种子孙满堂的日子,看着堂前“摩肩接踵”的子孙们老人家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痛快!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时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并不着重于金钱,而是希望自己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能够满脸欣慰的看着成群的儿女们共聚一堂,当然很多人是实现了这一愿望的。不过想想后世计划生育政策的深远影响,估计等凌振他们这代七八十岁的时候,情况将完全和他们相反。

凌振每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可能会和十来位原本并不相识的同龄人,站在某高科技结晶的产房外,焦急的等待着,他们那早已被计划好的、唯一的、共同的、后代出生,难免心里也会泛出一种无力感。

――――――――――――――

凌振每次看到赵家这幅超强阵容,都会冲着阿呆挑起大拇指夸奖:“你奶奶,真牛!”,阿呆则总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眉头紧锁的用力深点一下头答道:“恩!”

(没办法婴儿死亡率和只查到杭州的记录,北京也应该差不多。还有就是多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