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因地制宜兴建筑,磨破脚跟来投奔(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57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二十五回:因地制宜兴建筑,磨破脚跟来投奔(上)

这一天日暮时分,正好在将要下寨歇息时,前面出现了一条大河。这便是乌拉尔河。

军队行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且汉军中多得是工匠出身的士兵——但是并不用他们显露身手,根据探马回报,前面连结东西交通要道的那一座大型木桥并没有遭到破坏。

这座桥之所以完好,是因为早先蒙古人并没有想到俄军会大举进攻,根本没有破坏桥梁的打算;俄军也根本没想到会后院起火,新城反而落在起义军的手里。于是在这时候,俄军主力正在向南奔逃,再没功夫折回这里烧桥——谁有那么闲、那么不顾性命啊?

至于蒙军的动向,这时大将铁固鲁正带领本部人马,与汗王默阔帖木儿的军队一北一南追击俄军,须要再过好几天,一直赶到里海南岸一带才收兵。默阔帖木儿的主力部队自印度远道回师,比较疲惫,暂时就在原地休整,铁固鲁也得稍事休息之后再转而向北行军,绕过里海东岸,准备渡河夺回新城。

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因此对于赵矜率领的汉军来说,此时的军事并不紧急。只是古代打仗,情况哪里能够探得那么明确?于是赵矜惟恐俄军或蒙军杀到,而本军来不及在苍岭立稳脚跟,就很危险了。因此一边派出轻骑远哨,一边督促将士,务必快快赶路。万一敌军现在就杀过来,那只好烧掉桥,拒河而守,就比较被动了。

于是能多走一程就多走一程,汉军且不扎寨,过桥渡河,直到天色已经昏暗到快要看不见,才安营宿止。背水扎营本是兵家大忌,只因前面的探马很多,将这一带情况清楚察明,因此敢于这样做。

凉风中赵矜引着三五名亲兵,策马漫行,看着滔滔大河奔流向南,又看看将士们从辎重车上搬下帐篷,立起营帐及寨栅、拒马等。虽说探马们迄今没有发现敌军踪迹,但是行军打仗就是要万事小心,历史上的许多惨败都是因为马虎大意。现在这样,万一敌军偷袭过来,我军就有寨栅可以固守,有拒马可以抵挡他们骑兵冲锋。再万众一心,来个“背水一战”的话……呵呵呵!当然,这些都只是想像,被偷袭的情况还是不要发生的好。俗话说得好:兵凶战危。赵矜第一次行军作战,经验不足,一颗心在夜幕沉沉之下不安跳动,幸好别人都看不见,只以为大王气定神闲。

次日,行军七十里整。因为已经过了河,遭遇敌军的危险性就增加了,就不敢再拚着命赶路。这样再行三天。到了第五天,行军四十一里,进入山区,接着再行六里,苍岭的第一个隘口就在眼前。不过,这个隘口不够险要,又太过靠后,在这里防守并不适合。六里山路,抵得几倍的平路,步兵、骑兵和拉车的马匹都有些累了。骑兵怎么会累呢?是因为道路不太好走,常常要下马帮忙推拉车辆的缘故。赵矜吩咐就地扎营,并在这里留下一道长期性的寨栅以备紧急时可以利用,大军明天继续前进。

苍岭是乌拉尔山脉向南延伸的支脉,不高也不大,横穿大约只有五十里路程。第六天行军三十里,就来到最险要的一个隘口。众将士扎营,乌达带领工匠出身一群将领去看地形,回来便向赵矜禀告:这里是苍岭中最利于防守的地方,但是依然美中不足,因为山不太高的关系,天然的隘口地理形势也就不太优越。说这里最险要,当然只是相对而言,比起中原的虎牢关、汜水关、武关等,自是没得比。

赵矜便问:“那怎么办?”

乌达答道:“当得加筑。或再往东去六百余里,有座大山,名曰穆戈加鲁山,更为险要。”

赵矜皱眉道:“再行六百里,只怕俄军或者蒙军早已杀来。再说,到那里就不用加筑吗?”

乌达摇头:“恐怕也未必。须到彼勘看。”

赵矜点头:“那就是了。再说,这里的地理位置比较适中。离安汉太近,就怕首都的安全没保证,因此万万是不能在乌拉尔河以西的。离安汉太远也不好,难以接应,后勤线也太长,有被敌军截断的危险——要是我是蒙古军主将,当汉军主力在穆戈加鲁山时,就会派兵夺取苍岭,截断汉军粮道!这不可不防。”

乌达听见这样说,心中佩服,他是工匠头目出身,受何安平影响才学习一些兵法,自己不怎么能出谋划策,但多少知道别人的计策好不好。大王的判断很有见地,乌达本性沉默寡言,性子又直,因此也不赞颂英明,只拱一拱手道:“主公见得是。”

众将皆称是,赵矜便吩咐道:“今天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开始采石伐木筑关。你们好好安歇一夜吧。”说着,自己不去内帐休息,却踱步出外。

李圭追上,问道:“主公怎不歇息?”

赵矜帅气地一摆手:“我要夜观天文。”

……

不说这晚上夜观天文观得如何,且说第二天,乌达便领了军士,量度地形,采石伐树,掘土烧砖,开始构筑关塞。至于起名,赵矜说了:“就叫‘苍岭关’嘛,还有什么说的?”

这时接到斥候骑兵们禀报:敌军依然未见踪影。赵矜稍为放宽了心,派人回安汉通报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让城中军民也安心。

正没有什么事,赵矜只管看人劳动,也帮忙抬抬木头,一来显得平易近人,二来活动活动身体。忽然,一群骑兵押送两个人,前来请大王发落。原来这支部队是乌达的部下,奉命一早出发,到一百里外的路旁隐蔽等候,原本想要等到几个商人来问消息;不料商人们自从俄军突袭新城之后,都知道这一带不安宁,路上再没有什么商队来往。倒是这两个文官打扮的人,居然一路跌跌撞撞赶来,来得十分蹊跷,于是将士们把他们拿下。见他们的衣饰半蒙半汉,估计是汉奸官员,就要斩杀,他们却叫起冤来,将士疑惑不定,便解送来请大王裁断。

赵矜便问道:“我便是领导民众揭杆起义的炎汉国王赵矜。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两人不顾被反绑着,慌忙倒地便拜:“大王在上,我等皆为默阔帖木儿所册汉官。”

赵矜一听,那是汉奸没错了!于是沉下脸道:“那么……来干什么?要是来下书的话,怎么靠步行?蒙古军还缺少马么?”

两人顿时百感交集的样子,辛酸流泪道:“我等弃职夜逃,特来投奔大王!”

原来,两人名叫张翰、刘仕德,是象郑文初、虞默那样的文人出身,蒙古灭金攻宋,因而成了俘虏,他们却没有那么大胆子反抗,且为了保全家族,被迫当了官。后来却被史天泽所排斥,远远地赶到默阔帖木儿帐下。

却说这史天泽,是与张弘范齐名的数一数二大汉奸,生于金章帝太和二年(西元1202年),十三岁便随父投靠蒙古,有见识,又善骑射,勇力过人,个性沉稳,深得蒙古几任大汗赏识。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手握重兵,是为汉人四大军阀之一。在三年之前,也就是至元十二年(西元1275年)才因老病而呜呼哀哉。

张翰、刘仕德两人是知交好友,两家远迁,老父老母水土不服,先后死去。两人都是孝子,十分悲伤,都认为是自己持身不正,到头来还是害了父母。又因为默阔帖木儿的大将铁固鲁十分轻视汉官,动辄棒打鞭抽。于是两人在听说炎汉立国的消息后,抛家弃职,前来投奔。之所谓舍得官位,是因为不是本心所愿;之所以舍得家庭,是因为早已被迫休了前妻,改娶蒙古女子,爱意既薄,且又有“妻子如衣服”的浓厚封建思想,要抛弃她们当然就不是什么难事。

赵矜看他们那感动莫名的样子,便相信了他们的话。他们还恐大王与众将士有疑虑,于是将默阔帖木儿国中情况一一道来,又要来大幅绢纸,绘画这一带的地图。

地图当场画好,赵矜看过大喜:“好也!我正需要这个东东,可不是上天派你们来帮助我的吗?”于是任命张翰为主簿、刘仕德为参军,跟随自己左右。

当夜赵矜便与众将于灯下参谋军机。根据地图,之前的判断不差,苍岭关正当东面防守要冲,如果在此地建关已成,那么进可攻退可守,便有了一个紧要的依据。敌军要想绕路攻击安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并不明智——若向南绕道沙漠、渡过乌拉尔河下游而进攻安汉,一来地理不好,尤其是有大片沼泽,难以行军;二来按兵法,苍岭关守军正好“攀其肘而制其后”。若是向北,那就更远、更艰辛了。乌拉尔河还很长呢,上游的两边是茂密森林,无法穿越,又接乌拉尔山脉,那是千古以来都没有道路、没有人迹的地区。敌军就算要冒险,也得提防我军察觉,否则,在连绵山区遇伏,前后一堵,口袋一扎,里边的人冲不出就死定了。蒙古人仗的是骑兵,山地作战更是不利。

再退一步讲,就算敌军成功绕过了苍岭关,又能怎样?安汉城墙高固,就算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大炮也很难破坏;粮食充足,武器不缺,还有大把壮丁可以帮忙守城。那么,敌军怎么敢在苍岭关还在我军掌握之时,贸然绕路过去攻打?那是来一千个,一千个死,来一万个,一万个死!

(待续本回下)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07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内部论坛专属域名http://mm.yh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