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伯爵献计抄后路,塔州城外失公主(下)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24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三十八回:伯爵献计抄后路,塔州城外失公主(下)

李荼得知香芷公主被掳,哪里还坐得住,立即召集众将校计议,准备撤围回师。

虎贲卫尉鹿祥谏道:“不可。我军合围,全仗一股气势;如今若是撤围而去,气势便消。依末将之前,主将若放心不下,可亲自引军离去,留我兄弟二人继续围城。只须虚张声势,使敌军不觉主将已去,谅他们不敢杀出城来。”又道:“而且末将愚见,主将不宜引军奔回塔州。公主失陷消息传到之时,敌军应已去远,追之不及。不如径到河流下游埋伏等候。敌军先前曾遭大败,恐惧之心犹在;虽然侥幸行此险计,而攻塔州不下,必然惊慌,退军必速。速则不及绕行远路,末将料他们该由原路回返,主将便可等候截击,或可救得公主。”

鹿祥说话,一板一眼。他虽然出身苦力,但是好学,跟何安平学了不少韬略,说话没有将相世家那么斯文,但是也很得体。

李荼沉吟一下,而护军将军鹿裔张口便道:“我弟说得有理!”

李荼点头:“便依此计,事不宜迟。”

这场变故来得太突然,李荼的性格原本是沉着的,现在因为公主与萧銎的缘故,竟气急了,就没有考虑得那么清楚,倒是鹿祥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冷静的分析和建议。

于是就这么办:留下鹿氏兄弟继续守围,李荼带领四千多名骑兵,疾速向南截击俄军。何来那么多骑兵?因为攻打河东之时,获得了不少军马。

俄军果然如鹿祥所料,袭击塔州不下,没有落脚点,只怕被汉军歼灭,于是没命往回奔。李荼于伏尔加河下游截得他们,但其前军已经上船渡河。

李荼心中急恼,将手一挥,全军奔马如雷,冲进敌群。将士们都想要夺回公主以报答主公大恩,无不奋力拚杀。其中有好些人原本是步兵,还不熟练骑马打仗,便扑下马来,徒步冲锋。好一场急战,直杀得俄军人头滚滚,血染河滩一片红。

但是终究迟了,一部分敌军乘船逃去,无法追赶。清查战场,又不见有公主,连公主身边的使女也没有见到一个。

询问了俘虏之后,得知公主确实被掳(俄兵们只知道抓住了几名美女,内中有一个贵妇打扮,气质非凡,却不知道就是公主),没有遭到杀害,但已经被领兵执行此次袭击任务的伏佐维奇斯诺夫伯爵先行劫持过河去了。

李荼望河兴叹,将枪往地上一插,怅恨不已。

俄军俘虏不知道李荼恼火的原因,只怕要屠他们,吓得磕头如捣蒜,都说是伯爵向大公献计要抄汉军的后路,可不关他们事。他们不过是平凡小卒,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都是被逼的啊!

李荼面对滔滔流水想了一阵,追之不及实在无奈,只怕敌军出城冲击鹿裔、鹿祥,于是又率军兼程赶回。

那边鹿氏兄弟却安然无事,他们虚张声势做得很好,俄军别说不敢出城,甚至都不知道汉军分了兵。

李荼回营,闷闷地又过了三日,快马飞报:主公得知消息之后大为震怒,就要亲自引军来打莫吉廖,夺回公主。

且说赵矜原本早就要来的,却因为行军路上探得消息,南面有伊儿利汗国军队逼近,保卫首都为重,不得不引军回归。

这支伊儿利军,却是因为海都杀死默阔帖木儿、孛拉克而将三个汗国合一之事,被伊儿利汗王阿巴孩派来高加索地区。高加索的大小国家一直致力于自保,既讨好蒙古人,又讨好俄罗斯人。阿巴孩生怕它们倒向海都,因此派兵弹压,同时也是为了威慑炎汉。

这支军队越过高加索山脉,又征用阿塞拜疆国、车臣国的船只,冷不防地登陆里海北岸,一直来到了安汉西南二百里外。赵矜吩咐安汉全城戒严(戒严可不是现代才有的,早在晋朝就有了,《晋书》中记载有好几次敌兵压境、京城戒严),不仅军队严阵以待,还将武器库里的五万多件兵器发给平民男子们,日夜三班倒,轮流登上城墙警戒。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有敌军逼近首都,可够紧张,尤其是百姓们,对蒙古人还难免存在着惧怕的心理,安汉城中好几次无故骚动,讹言蒙古军已经在攻城,自相惊扰。

但是蒙古军其实不多,也没有准备攻城器械,看到无机可乘,也就退去了。

赵矜松一口气,派人吩咐分兵在外的领军将军李圭不要追赶,以免中计。自己便一边等候进一步的消息,一边安定军民之心。

南边的消息陆续传来:蒙古军载了高加索各国进贡的财物,已经向伊儿利本土退去。

赵矜一颗心总算放下,正打算要再次整点队伍去攻打莫吉廖,不料东边又有重大消息传来!苍岭关守将高敬和派人飞报:远出巡哨的游骑发现一支蒙古军,快速向西席卷而来,估计是来打关的!

游骑发现敌情后,拚命回报关上;高敬和再派健儿拚命赶回安汉告急。但是敌军来得实在是快,赵矜收到消息之时,苍岭关可能已经陷入苦战了。

赵矜亲眼见过蒙古人的骁勇,不敢怠慢。虽然弄不清楚这一支蒙古军又是怎么来的——海都汗国不是仍未安定吗?海都不是还在和铁固鲁、呼音昌图等死忠于默阔帖木儿汗、孛拉克汗的将军们打内战吗?怎么这么快就向炎汉出兵!实在搞不清楚,但是必须慎重应付。于是赵矜匆匆忙忙点起人马,出城向东援救。

行了一天,又接到快马飞报,这才明白原来是一场虚惊!那支蒙古军,原来却是来投奔炎汉的。

这一群人马其实不过四千人,他们的首领是两名将军:一个是朝鲜族,名叫李庆熙,年纪只有二十出头,长得一表人材,俊朗而有儒雅之风;另一个是羌族,名叫铁厄訇戈,脸型和身形瘦削,长须斑白,看起来显得苍老、虚弱,倒象是一名寻常老兵。

李庆熙的家族,是在朝鲜国中赫赫有名的。他的曾祖父因为名声大、位望高而被国王猜忌,只好带着亲信逃到金国。祖父作为金国将领,对蒙古军作战而兵败被俘,蒙古人佩服他,不杀,还把他的妻儿送还给他,因此便投降蒙古。而当四世单传的李庆熙成长为一名少年将军时,更获得了不少蒙古贵族家女孩儿们的喜爱,包括忽必烈的一名侄孙女。只因李庆熙长相靓、身材好、骑射武艺精通、诗文琴棋皆晓,难怪会那么受欢迎!但他知道自己是流亡家庭的孩子,不敢放纵,发奋自强,不谈婚论嫁,也从不交结权贵,谨慎地避免卷入豪门之间的政治斗争。虽如此,命运却是残酷的,元朝野心膨胀,一边攻打南宋,一边对朝鲜用兵。李庆熙被任命为先锋副将。他不想做攻击祖国的向导,而且亲眼目睹族人被残杀的惨景,心中十分震撼,却无可奈何。被同胞骂为国贼,心意消沉。后来在阻止一场对族人的杀戮时得罪蒙古权贵,就被远调到西方默阔帖木儿帐下听令。其父现在还在驻朝鲜的蒙古军中,倒是“年长经事”,寄来书信,只责怪儿子血气方刚、太过冲动。李庆熙气极,只觉得天下没有一个人了解自己,真是白活了,便想寻死。但在战场上没命冲杀以求一死时,却被铁厄訇戈所救,然后开导以道理。

铁厄訇戈实际年龄不过四十五六岁,应该算是壮年,但从外表来看会觉得是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头子,生活习性又很朴素,衣袍陈旧,盔甲半锈。因此李庆熙被救时不高兴地说道:“老卒何救我为?”铁厄訇戈微笑,一时不答,这时部下士兵赶来,向他行礼,李庆熙才知道这个人居然也是个将军。

于是当夜就在星光之下,一个中老年和一个青少年谈天,牧人出身而饱经风霜的铁厄訇戈告诉血气方刚的李庆熙一番话,顿时让李庆熙觉得象是拨云见日一样,又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就算被同胞骂作国贼、就算连家里长辈都不认同自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要找知心、要找伙伴,还是能够找到的。命运并不是不可以改变,何必轻生?

从此两人结为忘年之交,而时光转眼又过了两年多,遇到这次汗国内乱。铁厄訇戈听闻西边建立起了一个民族平等、体恤百姓的国家,其国王又特别英明,还颇有一些神奇事迹;于是与李庆熙商量,准备挈族前往,一来为了避乱,二来或许那里就是族人们盼望已久的乐土。

李庆熙信赖铁厄訇戈的抉择,完全没有异议,两人弃了所守的城池,带领所部军士和铁厄訇戈的族人,趁着蒙古人只顾内战之际前来投奔。队伍仍打着蒙古军的旗帜,这是为了防止被蒙古人警觉而阻拦;赶路又赶得快,这就难怪高敬和会判断成敌军来袭了。

四千人中,兵一半、民一半,带有上万匹马、数万头牲畜,更难怪高敬和会以为这是大军。

(待续三十九回)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09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内部论坛:http://mm.yhiu.com,OICQ群:491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