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李荼出镇连城府,乌达悬军万里征(下)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895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03回:李荼出镇连城府,乌达悬军万里征(下)

出兵两万的方案,乌达是这样阐述的:“兵贵精不贵多。望主公将东征之责付臣。臣愿得精兵二万足矣,阿塞拜疆出兵一万,车臣亦出五千,便有三万五千之众。”

赵矜点点头:“伊儿利已经答应大力援救德里,加上它的属国,至少会出兵六七万。这样东征军就有十万之众。德里朝本身很多军队,抵抗海都应该是够了。就这样决定吧。”

何安平补充道:“主公一贯忧虑国内壮丁少、兵源不足,此去印度河,正可就地征兵。”

赵矜又点点头:“我们的精兵强将来之不易!但凡打仗就必然有牺牲的准备。不过,印度人口众多,是个可以征募兵士的好地方。我当然希望东征能够一帆风顺,不但损失得少,还能带回新鲜血液来充实我军啊!上次我们跟海都交换奴隶,得了五千印度人,组成军队,现在的战斗力不也相当不错吗?这次东征,正好可以作为向导军。这样,我决定任命乌达为东征主将,独隆翰为副将,偏将军郑通福等跟随出征,如何?”

乌达抚须道:“独隆将军天资聪颖,学而不厌,每日精进。得他相助,臣无忧矣!”

独隆翰忙道:“主公在上,乌大都督抬举,小将必效死力!”

席上就这样议定,但是,次日朝会,反对出兵的人又再劝阻。入京述职的诸多州官、主簿都觉得目前应当继续发展经济,出兵将费粮费饷,而且结好伊儿利、远征印度有“近交远攻”之嫌,故此文官们同声劝阻。

大都督们还没发言,何磐、甘巴速、姚蛮子、萧贤思、萧隆运等一班猛将焦躁起来,一同出班,指着文官们就骂上了,文官们吓得往回蹿,好一阵狼狈!原来猛将们正在盼望主公出师,自己也好捞份差使做做,文官们却这么再三劝阻,可不是断了俺们的立功之路么?

赵矜又头痛得捂上了脑门,还是值殿将军奚孔雀挺身而出,喝道:“威猛侯、刚猛男、勇猛男:几位爵爷还不速速退下!朝堂岂是喧哗之所!”

这一声喝就如脑后惊雷,那几个有爵位的末将某唯唯诺诺,赶紧归回。萧贤思、萧隆运虽然不服奚孔雀有藉着“大理帮”势力狐假虎威之嫌,但看见老大们退了,也只得跟着退。他们的主子萧若璎此时正出巡在外,没有靠山,还是不要招惹奚孔雀为妙。须知,就连爵高位尊的何磐大哥也吃过那蛮女的鞭子。

众人归回,执金吾许妤出班,她身居重位,但从来不仗势凌人,只对文官们说理道:“各位大人有所不知。兵家从来并无常理,须得审时度势而定。通常兵法之中,讲明宜背山扎营,背水乃是大忌;韩信却背水一战,以三万弱旅战胜二十万大军。远交近攻,也并非绝对上策。一来,主公之决策,结好紧邻之伊儿利,对抗稍远之海都,可算近交远攻——但若这样想:援救远方之德里,对抗近接之海都,则又可算是远交近攻了,岂能草率定论?二来,有时形势使然,近交远攻亦有利于国家。诸如春秋之时,吴国大将伍员、孙武率师伐楚,六战连胜,长驱直入,攻破楚国都城!结果秦国派兵跋涉数千里,将吴军阻挡,使得吴军退去,楚国保全。秦国与吴国,相隔甚远,与楚国却是邻国,为何还要帮那楚国?只因楚国若灭,吴国雄霸天下,秦国便有长远之忧!”

赵矜点头,心中欢喜,喜的是许妤也是文武双全,知晓许多道理,不可以“女流之辈”等闲视之。其实赵矜还想要帮她再解释一下:为什么秦国不想坐收渔人之利,一同灭楚国而分之?那就是因为吴国不乏精兵强将,其威力难以估量,秦国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操纵大局的能力!以现在的形势相比,海都比吴国还强,炎汉却远远不如秦国的实力——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怎能梦想坐收渔人之利?别说海都汗国的总体实力要比炎汉强上好多倍,就是伊儿利汗国,炎汉也望尘莫及!

这些道理,由于是在朝堂之上,赵矜怕说了以后有些关键的消息就会外泄,因此索性不说。好在文官们被许妤这么一摆道理,前头又遭猛将们这么一威吓,纵然心里还不懂,也不敢再纠缠了。

出兵之事就这么定下。为了鼓励文官们,赵矜提出“一手抓枪杆,一手促生产”的方针,肯定了文官们治国的功绩,这样才弄得文官武将皆悦,维护了团结合作的大局。

朝堂之上有了定论,出兵的具体计划还要内部商定。退朝之后,赵矜顾不得休息,又召集一批主要将领,抓紧商讨东征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齐劲提出一个想法:“使车臣军随行,不如使之袭扰海都后路。主公意下如何?”

赵矜一拍大腿:“是个好主意!就让车臣军去海都汗国腹地与印度之间的阿富汗地区,进行一番游击战争!正面有主力顶住,后路有游击队神出鬼没,岂不妙哉?……且慢!车臣跟伊儿利乃是死敌,怎么能够说服他们出兵跟伊儿利协同作战呢?”

齐劲、乌达、鹿裔一听,尽皆默然。确实,如果车臣军能去到阿富汗山区打游击战,那么海都军出征印度便背后受制,这样的作用恐怕不下于正面战场上的几万大军;但是,伊儿利是车臣的死敌,车臣人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帮忙伊儿利人。打仗没有动力,那就没有战斗力。

何安平却道:“此易事耳!车臣王豪仲古杰尔甚为豪爽,又对主公感恩在心,臣可使之出兵。”

赵矜大喜道:“大司徒亲自出马去说服他,我也就放心了。但我还有忧虑,就是粮草问题。征途很遥远,运粮简直是不可能的啊!”

李荼道:“主公勿忧。自从契丹部落归附,我国军马甚足。此番出兵,皆以轻骑,一人二骑,多带粮食,这个时节牧草正盛,便可直达印度河畔。到了印度,其国土以肥沃著称,便可就地屯田。”

乌达道:“大司徒所言甚是。我部有一裨将木合它尔,曾往印度经商,熟知地理,我问他出兵之策,他亦说可以轻骑奔赴,再屯田取食。”

齐劲道:“我国劳师动众,德里朝也该供应军需。”

乌达道:“话是如此说。但听闻印度连年天灾,百姓困苦。我军须有自给自足之打算。”

赵矜点头道:“非常好。乌大都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难怪阿塞拜疆的人民,还有往来的客商都赞不绝口。你在伊斯兰世界已有非常不错的声望,我决定就由你做东征主将了。”

乌达慨然道:“谨奉主公之命!不击退海都,臣誓不回还!”

众人纷纷向乌达表示祝福之意,痛饮一番。赵矜又叹道:“东征是很危险的事!我很想亲自前往,怎奈国家现在的状况,实在不容我远离。如此乱世之中,不进取就相当于坐待灭亡,我国和海都汗国都在发展,但他们向的是富饶的印度,我们向的是贫瘠的欧洲,如果不阻止他们,我们肯定比不过他们的发展。乌大都督,你可算是代替我远征,风险很大,请一定要小心在意啊!”

乌达遵令,说道:“为国而战,岂有不冒风险之理。主公勿忧,臣必奏凯而还!”

李荼、何安平、齐劲、鹿裔等各又叮咛、恭祝一番,不在话下。

赵矜又道:“我国经济正蒸蒸日上,经过上次大巡行之后,人心也非常安定。但现在又要出兵打仗,我就有点怕社会动荡啊!”

何安平微笑道:“主公真仁君也。然而以臣之见,我国先前于百战之中开疆拓土,蔚然有尚武之风,正所谓:‘一战而解放,再战而生存,三战而繁荣’。百姓与将士息息相关,不比那闻战则恐的惊弓之鸟。战事若起,外州新附之民或有恐慌,而我国经济重心——近畿、连城、塔州、玄城,人民更思发展生产,以报国家。”

何安平常在赵矜身边,受影响最深,现在说起话来,连“经济重心”这样的术语都能够熟练运用了。他说的也很有道理,炎汉起家以后的核心国民——华夏族与北地民族、以及很早归附的部分俄人,现在都把战争当作家常便饭,知道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不至于受惊,反而会努力生产以支援前线。他们懂得,这样才能保护自己,都是多亏了前方将士奋勇作战,后方人民才不会遭遇到新的浩劫。

香芷的歌词于民间妇女中唱遍:“王师舟下重浪碎,国势微窘今已非,贤妇莫叹悲。”可见在这样的时势下,连妇女都懂得要坚强,何况男人?历代战争之苦,苦就苦在丈夫战死,家里妇孺无人过问,天灾人祸重重,苦不堪言。现在炎汉将士的家属,亲人在生则年年有补贴,亲人牺牲则从优抚恤、永免劳役。赵矜结合现代理念与古代世情所缔造起来的国家,加之他的极大威望,社会要动荡也不容易!

不单何安平,众人都认为国家发展非常良好,出兵不会有太大影响,赵矜也就放下了心。

最后再商谈出兵和调动的计划,然后就随着东征的开始和西征的准备工作,炎汉全国的军队布防有了若干变动。

镇东所部依然如旧,驻扎苍州、穆州,严防海都汗国。此外,鄂州东邻元朝治下的蒙古人牧区,南濒海都汗国控制区,但那一带荒无人烟,深山密林重重,因此虽为边州,驻军不多,以退役将领古卢腊牟男爵之子古开基、古开疆镇守。古卢腊牟以一个猎户出身,族人遭受奴役,最初是为求翻身而加入汉军,没想到竟能以封臣地位荣归故乡,而且故乡也因自己而改名古县,为此他感到十分光荣,训令两个儿子要继承父志,好好为国尽忠。

镇南所部准备出师远征。大都督乌达担任东征主将,本部大部分开拔,只留安南都督李圭领三千余人镇守克索地区。阿塞拜疆国主泰屯听闻炎汉同意出兵,十分振奋,决定出兵一万六千!如此豪爽,一方面是他的性子使然,很同情铁蹄之下的伊斯兰兄弟;另一方面是因为伊儿利与炎汉已经解冤结盟,阿塞拜疆周边形势为之宽松,不但不必汉军协防,还可以调集兵力远征外国了。

泰屯亲征,出兵一万六千。

镇西所部为出师巴尔干而准备,大都督鹿裔驻守南顿府以防备基辅等国,安西都督别司丘耶尔赫夫将作西征主将,配合拜占庭军一同跨海远征。

相应地,京营部队大举调动。大司马李荼出镇连城府,总督西部、南部国土的防御;水师都督房元度也到连城府备战,准备从海路支援西征军;破虏将军独隆翰担任乌达的副将,随同东征。虎贲卫尉李庆熙的将军号“军师将军”是建国初期所授,品级甚低,现升为“抚军将军”,与其妻骁骑将军李宝昭出镇威烈地区,警戒与基辅、梁赞、莫吉廖等国接壤的边境。偏师都督陈龟年出镇明州,明州之北面有蒙古鞑靼人建立的部落联盟——喀山汗国,此时独处在几个俄邦包围之中,屡屡与俄邦相互攻击。虽然喀山比较寒冷,物产并不怎么富有,又与炎汉不接壤,但炎汉自从房简之巧妙说降仆里牙敦之后,意识到招徕蒙古人以增强本国国力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有心招揽喀山。陈龟年驻守明州,赵矜给他的任务是:相机行事,在喀山有难时不妨支援。陈龟年此行,也带了娇妻——偏将军月里霖。李庆熙与李宝昭可谓佳匹,陈龟年与月里霖似乎不甚和睦,不过,至少他们都很忠心,应该能够担负西北边防重任。至于冠军将军何磐、荡寇将军甘巴速二位连襟,一听到“出兵”就踊跃不已,也想要带着海拉奈公主、西里耶公主外镇,赵矜可不允许。

车臣方面,炎汉大司徒何安平将要出使拜占庭,准备就西征事宜与拜占庭太子安德罗尼可斯进行协商,路过车臣时,何安平就要和豪仲古杰尔谈谈合作出兵之事。到时候,如果车臣也能够出兵数千,炎汉这边的总人马就有大约四万了。远近皆知炎汉一边的势力目前还明显弱于伊儿利的势力,能够出这么多兵,已经是非常难得。伊儿利见炎汉这么热心,免不得也要落足力气,携手抗击海都。

东征将打破炎汉无战争的一段安定日子,但是经济建设并不停止,相反还要继续加大力度。炎汉的局势其实仍然十分危险,军民都不可以忘记忧患,无时无刻都要发奋强国!将来会否有第三次重兵压境的苍岭大战?还是说汉军将会开出苍穆,反攻海都?那都得看长远的努力。

(待续104回)

版本:7.0、7.1

日期:2004-01-09、2005-05-03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附注:

军师将军在传统上是个很低的位号,有读者说诸葛亮当过军师将军,不是这样的。“军师”跟“军师将军”可不是一回事,“军师”之号,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孙膑曾被称为“军师”,意思是“全军的老师”,指点全军作战的。“军师将军”起于何时不得而知,在秦、汉、魏、晋诸朝,地位都是很低的,与“材官将军”并列,在“楼船”、“积弩”、“轻车”等将军之下,究其原意,就是指挥普通步兵部队的将军。当然,后来将军号变成了纯粹的称号,例如“轻车将军”的部下可不一定都是乘车的。

抚军将军则是很高的位号,尚在镇军将军之上。魏朝时,司马师就担任过抚军将军,后来直接升为最高的大将军。其弟司马昭后来继承其位号,再后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就篡位了。